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畜牧分册.docx
- 文档编号:23090320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36.90KB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畜牧分册.docx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畜牧分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畜牧分册.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畜牧分册
憙拑洈敐目 录
憖拕
第一章牧草与放牧家畜观测的组织
1.1 观测目的和意义
1.2 观测调查内容
1.3牧草观测地段的选择
1.4家畜观测调查
第二章牧草发育期观测
2.1牧草发育期观测的一般规定
2.2禾本科草类发育期及其标准
2.3豆科草类发育期及其标准
2.4莎草科草类发育期及其标准
2.5杂类草发育期及其标准
2.6灌木、半灌木发育期及其标准
第三章牧草生长状况的观测
3.1牧草高度(长度)的测量
3.2牧草覆盖度的观测
3.3灌木、半灌木密度的测定
3.4牧草产量测定
3.5草层状况评价
3.6放牧场家畜采食状况的观测
第四章放牧家畜膘情和牧事活动观测与调查
4.1家畜调查时间和方法
4.2小家畜膘情观测调查
4.3大家畜膘情观测调查
4.4牧事活动生产性能调查
第五章畜牧灾害观测调查和天气气候影响评述
5.1牧草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的观测调查
5.2家畜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等的观测调查
5.3天气、气候条件对畜牧业生产影响的评述
第六章观测记录簿、表的填写
6.1畜牧气象观测记录簿(农气簿-4)的填写
6.2畜牧气象观测年报表(农气表-4)的填写
附录1、饲用植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附录2、畜牧观测记录簿、表格式
第一章牧草与放牧家畜气象观测的组织
1.1观测目的和意义
牧草与放牧家畜气象观测、调查是农业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畜牧业生产中,牧草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牲畜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草业是发展大农业的一个方面。
牧草生产与天气、气候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各种类型草场和植物群落的兴衰、荣枯都受天气、气候条件的制约,同时,牲畜的生长发育和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家畜疫病的发生蔓延也都和天气、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进行牧草与放牧家畜气象观测,对于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气候条件,避免和克服不利的气象条件,有效地从事牧事活动,加速牧草与家畜的能量转化,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开展畜牧气象情报、预报、畜牧产量预报、畜牧气候评价等气象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观测调查内容
1、牧草发育期观测。
2、牧草生长状况观测。
3、放牧家畜膘情和牧事活动观测、调查
4、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等对牧草、家畜危害的观测、调查
1.3牧草观测地段的选择
1.3.1牧草观测地段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观测地段是系统进行牧草气象观测的固定基地,因此在选择时要遵循下列原则和要求:
1、必须具有代表性。
地段所处地形、地势、土壤、及牧草的种类和生产水平等应能代表该地区草场类型。
可请草原管理、畜牧单位的专家参加选定。
2、地段可选在天然割草场、放牧场或人工草场上。
垦殖过的草场不宜选作天然草场观测地段,应注明垦殖年份。
3、地段与大气候观测场的地形和其它环境因素应基本相同,具有平行观测条件,并有利于观测、管理和维护,但要避开道路、水体和居民点。
4、观测地段的面积一般不小于10000平方米。
在荒漠草原或植物比较稀疏的地方,面积可以适当扩大一些;在人工草场或条件不具备或植物分布均匀的草场,面积可以适当缩小。
地段选定后要作上标记。
如为放牧场,为防止家畜采食破坏,应用铁丝网、电网、生物围栏围住或结合草库伦建设进行,围栏面积不少于2500平方米。
地势平缓,植物分布均匀,可围成正方形(50米×50米);地势不平整或植物分布不均匀,应围成长方形(25米×100米)。
若在缓坡地上,长边应与缓坡一致;在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观测地段应为长方形,并包含主要地形。
5、秋季各项观测结束后,为了保持观测地段的代表性,要将围栏内的牧草按当地打草留茬高度进行刈割或进行放牧采食,但不要啃食过度。
6、地段选择前必须与所属单位取得联系,考虑到生产单位近期和远期规划。
地段一经选定不要轻易变动,以保持观测资料的连续性。
1.3.2观测地段的划分
1、地段分区
草类观测地段将围住的观测地段划分为四个观测区域(A,B,C,D)作为四个重复(图1)。
每个重复又分为4个观测区(1,2,3,4),一年用一个观测区,循环周期为4年。
以灌木、半灌木为主的地段,由于植被稀疏,不必把观测地段划成四个观测区循环,只把地段划成四个区域即可。
1
2
B
A
3
4
C
D
高
A
B
C
低D
图1 观测区域和观测小区的划分 图2 坡地观测区域的划分
(1)土壤湿度观测小区
第2年
(2)发育期观测小区第1年
(3)高度观测小区
(4)产量测定小区
第4年
第3年
图3A观测区域当年观测小区分布图
2、观测项目小区的划分
在观测区域的每个当年观测区内再根据地势、牧草分布及生长状况等按条状分成土壤湿度、发育期、高度、产量等观测小区(图3)。
观测小区设置应充分考虑地势。
小区划定后,绘制地段和观测点分布示意图,并应分别用T形木牌建立标界,用油漆写明小区号码和观测项目名称,当观测小区失去代表性时,可在附近更换,在备注栏注明原因。
1.3.3放牧场观测点的选定
在当地选有一处草种、地形与观测地段相似的放牧场,作为放牧场草层高度测定、采食状况、灾害等观测点,不需专门维护。
1.3.4观测地段及放牧场观测点说明
观测地段及放牧场观测点选定后,要填写地段说明。
内容包括:
1、所在的地点和所属单位。
2、在测站的方向、距离(米),两者拔海高度差(米)。
3、地形(平原、山地、丘陵)、地势(平地、坡地等)、地段面积。
如为坡地要注明坡向、坡度等。
4、土壤状况。
包括土壤质地(砂土、砂壤土、壤土、粘壤土、粘土等)、土壤性质(PH值)。
5、草场类型:
分天然放牧场、割草场、人工草场,若为天然放牧场或割草场,应填写草场类型。
6、主要共生牧草种类、名称:
经有关部门正式鉴定,并参照附录1写出中名及学名。
7、地下水位深度(米)。
8、其他。
1.3.5采集鉴定观测牧草标本
各牧草观测站均要采集观测牧草的标本,并按发育期标准分别采集。
牧草名称在当地确定有困难时,应将草类牧草开花期和种籽成熟期带有根系的标本,灌木半灌木带叶、花、种子的枝条,寄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或在当地请有关单位专家鉴定。
每种牧草的标本要采集两份,一份镶在特制的标本盒内,供观测参考,由站长期保存;一份供有关部门鉴定。
当观测牧草需要更换时,应及时采集鉴定新草种的标本。
1.4家畜观测调查的组织
1.4.1观测调查的要求
1、以当地主要畜种为主,固定畜群进行调查。
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应扩大调查种类和调查范围,写出专题报告。
调查畜群必须在当地具有代表性。
2、主要采用实地观测调查,严防道听途说,进行记载。
对一些直接取得资料有困难的项目,可在畜群所属单位熟悉情况的人员协助下进行或通过放牧人员进行观测调查取得,但要使放牧人员了解我们调查的内容和标准。
1.4.2基本情况调查
1、畜群所属单位(个人)名称。
2、家畜品种。
3、日平均放牧时数。
分春、夏、秋、冬记载。
4、有无棚舍,棚舍结构(砖木、土木等)、型式(有顶、无顶等)、面积、门窗开向等。
5、其他。
戎担£
5、草场类型:
分天然放牧场、割草场、人工草场,若为天然放牧场或割草场,应填写草场类型。
6、主要共生牧草种类、名称:
经有关部门正式鉴定,并参照附录1写出中名及学名。
7、地下水位深度(米)。
8、其他。
1.3.5采集鉴定观测牧草标本
各牧草观测站均要采集观测牧草的标本,并按发育期标准分别采集。
牧草名称在当地确定有困难时,应将草类牧草开花期和种籽成熟期带有根系的标本,灌木半灌木带叶、花、种子的枝条,寄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或在当地请有关单位专家鉴定。
每种牧草的标本要采集两份,一份镶在特制的标本盒内,供观测参考,由站长期保存;一份供有关部门鉴定。
当观测牧草需要更换时,应及时采集鉴定新草种的标本。
1.4家畜观测调查的组织
1.4.1观测调查的要求
1、以当地主要畜种为主,固定畜群进行调查。
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应扩大调查种类和调查范围,写出专题报告。
调查畜群必须在当地具有代表性。
2、主要采用实地观测调查,严防道听途说,进行记载。
对一些直接取得资料有困难的项目,可在畜群所属单位熟悉情况的人员协助下进行或通过放牧人员进行观测调查取得,但要使放牧人员了解我们调查的内容和标准。
1.4.2基本情况调查
1、畜群所属单位(个人)名称。
2、家畜品种。
3、日平均放牧时数。
分春、夏、秋、冬记载。
4、有无棚舍,棚舍结构(砖木、土木等)、型式(有顶、无顶等)、面积、门窗开向等。
6、其他。
第一章牧草与放牧家畜气象观测的组织
1.1观测目的和意义
牧草与放牧家畜气象观测、调查是农业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畜牧业生产中,牧草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牲畜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草业是发展大农业的一个方面。
牧草生产与天气、气候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各种类型草场和植物群落的兴衰、荣枯都受天气、气候条件的制约,同时,牲畜的生长发育和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家畜疫病的发生蔓延也都和天气、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进行牧草与放牧家畜气象观测,对于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气候条件,避免和克服不利的气象条件,有效地从事牧事活动,加速牧草与家畜的能量转化,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开展畜牧气象情报、预报、畜牧产量预报、畜牧气候评价等气象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观测调查内容
1、牧草发育期观测。
2、牧草生长状况观测。
3、放牧家畜膘情和牧事活动观测、调查
4、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等对牧草、家畜危害的观测、调查
1.3牧草观测地段的选择
1.3.1牧草观测地段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观测地段是系统进行牧草气象观测的固定基地,因此在选择时要遵循下列原则和要求:
1、必须具有代表性。
地段所处地形、地势、土壤、及牧草的种类和生产水平等应能代表该地区草场类型。
可请草原管理、畜牧单位的专家参加选定。
2、地段可选在天然割草场、放牧场或人工草场上。
垦殖过的草场不宜选作天然草场观测地段,应注明垦殖年份。
3、地段与大气候观测场的地形和其它环境因素应基本相同,具有平行观测条件,并有利于观测、管理和维护,但要避开道路、水体和居民点。
4、观测地段的面积一般不小于10000平方米。
在荒漠草原或植物比较稀疏的地方,面积可以适当扩大一些;在人工草场或条件不具备或植物分布均匀的草场,面积可以适当缩小。
地段选定后要作上标记。
如为放牧场,为防止家畜采食破坏,应用铁丝网、电网、生物围栏围住或结合草库伦建设进行,围栏面积不少于2500平方米。
地势平缓,植物分布均匀,可围成正方形(50米×50米);地势不平整或植物分布不均匀,应围成长方形(25米×100米)。
若在缓坡地上,长边应与缓坡一致;在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观测地段应为长方形,并包含主要地形。
5、秋季各项观测结束后,为了保持观测地段的代表性,要将围栏内的牧草按当地打草留茬高度进行刈割或进行放牧采食,但不要啃食过度。
6、地段选择前必须与所属单位取得联系,考虑到生产单位近期和远期规划。
地段一经选定不要轻易变动,以保持观测资料的连续性。
1.3.2观测地段的划分
1、地段分区
草类观测地段将围住的观测地段划分为四个观测区域(A,B,C,D)作为四个重复(图1)。
每个重复又分为4个观测区(1,2,3,4),一年用一个观测区,循环周期为4年。
以灌木、半灌木为主的地段,由于植被稀疏,不必把观测地段划成四个观测区循环,只把地段划成四个区域即可。
1
2
B
A
3
4
C
D
高
A
B
C
低D
图1 观测区域和观测小区的划分 图2 坡地观测区域的划分
(1)土壤湿度观测小区
第2年
(2)发育期观测小区第1年
(3)高度观测小区
(4)产量测定小区
第4年
第3年
图3A观测区域当年观测小区分布图
2、观测项目小区的划分
在观测区域的每个当年观测区内再根据地势、牧草分布及生长状况等按条状分成土壤湿度、发育期、高度、产量等观测小区(图3)。
观测小区设置应充分考虑地势。
小区划定后,绘制地段和观测点分布示意图,并应分别用T形木牌建立标界,用油漆写明小区号码和观测项目名称,当观测小区失去代表性时,可在附近更换,在备注栏注明原因。
1.3.3放牧场观测点的选定
在当地选有一处草种、地形与观测地段相似的放牧场,作为放牧场草层高度测定、采食状况、灾害等观测点,不需专门维护。
1.3.4观测地段及放牧场观测点说明
观测地段及放牧场观测点选定后,要填写地段说明。
内容包括:
1、所在的地点和所属单位。
2、在测站的方向、距离(米),两者拔海高度差(米)。
3、地形(平原、山地、丘陵)、地势(平地、坡地等)、地段面积。
如为坡地要注明坡向、坡度等。
4、土壤状况。
包括土壤质地(砂土、砂壤土、壤土、粘壤土、粘土等)、土壤性质(PH值)。
5、草场类型:
分天然放牧场、割草场、人工草场,若为天然放牧场或割草场,应填写草场类型。
6、主要共生牧草种类、名称:
经有关部门正式鉴定,并参照附录1写出中名及学名。
7、地下水位深度(米)。
8、其他。
1.3.5采集鉴定观测牧草标本
各牧草观测站均要采集观测牧草的标本,并按发育期标准分别采集。
牧草名称在当地确定有困难时,应将草类牧草开花期和种籽成熟期带有根系的标本,灌木半灌木带叶、花、种子的枝条,寄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或在当地请有关单位专家鉴定。
每种牧草的标本要采集两份,一份镶在特制的标本盒内,供观测参考,由站长期保存;一份供有关部门鉴定。
当观测牧草需要更换时,应及时采集鉴定新草种的标本。
1.4家畜观测调查的组织
1.4.1观测调查的要求
1、以当地主要畜种为主,固定畜群进行调查。
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应扩大调查种类和调查范围,写出专题报告。
调查畜群必须在当地具有代表性。
2、主要采用实地观测调查,严防道听途说,进行记载。
对一些直接取得资料有困难的项目,可在畜群所属单位熟悉情况的人员协助下进行或通过放牧人员进行观测调查取得,但要使放牧人员了解我们调查的内容和标准。
1.4.2基本情况调查
1、畜群所属单位(个人)名称。
2、家畜品种。
3、日平均放牧时数。
分春、夏、秋、冬记载。
4、有无棚舍,棚舍结构(砖木、土木等)、型式(有顶、无顶等)、面积、门窗开向等。
5、其他。
戎担£
5、草场类型:
分天然放牧场、割草场、人工草场,若为天然放牧场或割草场,应填写草场类型。
6、主要共生牧草种类、名称:
经有关部门正式鉴定,并参照附录1写出中名及学名。
7、地下水位深度(米)。
8、其他。
1.3.5采集鉴定观测牧草标本
各牧草观测站均要采集观测牧草的标本,并按发育期标准分别采集。
牧草名称在当地确定有困难时,应将草类牧草开花期和种籽成熟期带有根系的标本,灌木半灌木带叶、花、种子的枝条,寄往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或在当地请有关单位专家鉴定。
每种牧草的标本要采集两份,一份镶在特制的标本盒内,供观测参考,由站长期保存;一份供有关部门鉴定。
当观测牧草需要更换时,应及时采集鉴定新草种的标本。
1.4家畜观测调查的组织
1.4.1观测调查的要求
1、以当地主要畜种为主,固定畜群进行调查。
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应扩大调查种类和调查范围,写出专题报告。
调查畜群必须在当地具有代表性。
2、主要采用实地观测调查,严防道听途说,进行记载。
对一些直接取得资料有困难的项目,可在畜群所属单位熟悉情况的人员协助下进行或通过放牧人员进行观测调查取得,但要使放牧人员了解我们调查的内容和标准。
1.4.2基本情况调查
1、畜群所属单位(个人)名称。
2、家畜品种。
3、日平均放牧时数。
分春、夏、秋、冬记载。
4、有无棚舍,棚舍结构(砖木、土木等)、型式(有顶、无顶等)、面积、门窗开向等。
6、其他。
第二章牧草发育期观测
2.1牧草发育期观测的一般规定
2.1.1观测地点
在牧草观测地段上,当年的发育期观测小区里进行。
灌木、半灌木在观测地段的4个区域内进行。
2.1.2观测时间
1、自返青期开始至黄枯期结束。
在不漏测所规定的发育期的前提下,可根据牧草发育期出现的规律,台站具体掌握,一般逢双或隔日观测,但旬末日必须进行观测或巡视。
在有的地区或特殊年份,多年生牧草收获后,当年萌发新株或冬季回暖时出现幼苗,仍应注意观测,记载再生期。
2、观测一般定在下午,但有的发育期在上午或中午出现最盛则例外。
2.1.3观测植株的选择
观测的牧草应是当地主要草种,能代表当地草场类型,家畜喜食或能刈割且产量较高。
观测种类应根据当地牧草情况、台站人员多少而定,一般不少于三种,牧业气象试验平不少于6种。
当牧草返青(出苗)后,在每个发育期观测小区内,每种牧草选有代表性的10株(丛);灌木或半灌木,在每个区域内每种分别选择中等大小的5株(丛)。
定好顺序做好标志,进行定株观测。
一般以主茎为准。
当主茎受损时应另选植株,并在备注栏中注明。
2.1.4牧草进入发育期的百分率统计和标准
牧草进入发育期标准以观测总植株中进入发育期株数所占百分率而定。
每次观测时,除规定不需要统计百分率的发育期外都要统计所观测牧草进入某一发育期的百分率。
固定观测牧草中进入某发育期的株(丛)数
发育期百分率=━━━━━━━━━━━━━━━━━━×100%
固定观测牧草总株(丛)数
计算结果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
发育期的观测一般只记始期、普遍期,当进入发育期的株(丛)≥10%时为始期,≥50%时为普遍期;当某一发育期进入普遍期后即停止统计百分率。
有的牧草,如莎草科的某些草种的开花、果实成熟达不到50%,则根据实际出现的植株数统计百分率。
各种牧草的返青(出苗)、果实(种子)成熟、黄枯期只根据其特征表现,估测其普遍期,不进行百分率统计。
2.1.5观测注意事项
1、有些天然牧草,在返青期(出苗)时,草种往往不易识别。
可按如下方法辨别:
(1)、通过地下部分识别。
多年生牧草有丰富的地下营养器官,如根茎、鳞茎、块茎等,新生枝条就在这些部分长出。
(2)、借助上年残草的枯枝、残茎鉴别。
天然牧草地上部分每年枯萎后,常有枯枝、残茬保留在原地,新生牧草往往又在其枯枝、残茎处萌发,或长出新芽。
2、由于干旱或其它原因造成春季不返青、发育期不出现、发育很慢或出现假死现象时,应在备注栏中说明,同时应随时观测,尤其是降水后,不要漏掉发育期。
如选定植株失去代表性时,应就近另选植株。
3、有些灌木、半灌木先开花后长叶,有的多次开花结果,出现此类情况应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记载,在备注栏中予以注明。
4、有的发育期如果实(种子)成熟期确定较困难,可在小区外选取相似的植株进行剥查确定。
2.2禾本科草类发育期及其标准
禾本科草类属单子叶植物,多数为草本,少数为木质植物,具有丰富的须根系,有的还有根茎,茎杆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少数为实心;叶互生,二列,由叶片和叶鞘组成,叶片常狭长,具平行叶脉,叶鞘从茎节长出,顺节间伸长,呈圆管包住节间,叶片形成后与茎分开,在叶鞘与叶片连接处,常有叶舌或叶耳;花数多、花体小且不明显,多为两性,由雄蕊和雌蕊及2-3枚肉质浆片生于2片苞叶内组成小花,数朵小花合成小穗,小穗排列成花序。
果实通常为一颖果。
常见的禾本科牧草有羊草(碱草)、披碱草、冰草、针茅、无芒雀麦等。
观测如下发育期:
返青(出苗):
春季越冬植株露出心叶,老叶恢复弹性,由黄转青或播种植株的第一片叶露出地面。
分蘖:
春季出现2━3个叶片后,茎下部分蘖节上形成侧茎,并露出地面1━2厘米。
抽穗:
穗从叶鞘顶端或侧端露出。
针茅属穗子不易抽出以针茅露出作为抽穗。
开花:
在穗上出现花药,散出花粉。
自花受粉的花药不露出来,但在芒尖可见弯曲的花丝,也可用针将花颖拨开,如果花药破裂应记为开花。
在不利天气条件下(空气湿度大、降水等),异花受粉的也可采用拨查法。
种子成熟:
穗上部变黄,子粒变硬,呈现该品种的固有颜色,易脱落。
黄枯:
植株地上器官约有三分之二枯萎变色。
2.3豆科草类发育期及其标准
豆科牧草属双子叶植物,叶子多为羽状或掌状复叶,着生于叶柄,通常有叶托;花聚集成总状花序,花冠有5个花瓣,一般牧草多属于蝶形花冠;果实通常为荚果,单个或多个;根为发达的直根系,耐旱性强,根部有根瘤能固定大气中游离的氮素,增加绿色部分和种子的蛋白质含量,以及土壤中的含氮物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饲料,营养价值很高。
常见的有黄花苜蓿、草木樨、直立黄芪、胡枝子等。
观测如下发育期:
返青(出苗):
春季越冬植株的叶子变绿,出现新的小叶或播种植株幼苗出土,两片子叶展开。
分枝形成:
主茎基部或叶腋间产生侧芽,并形成新枝约2厘米。
花序形成:
叶腋间出现明显可见的花序。
开花:
植株上有一朵花的花瓣展开。
果实成熟:
第一批荚果和种籽呈现该品种的固有颜色,籽粒变硬。
黄枯:
植株地上器官约有三分之二枯萎变色。
2.4莎草科草类发育期及其标准
莎草科牧草属单子叶植物,多为多年生草本,很少为一年生。
常生于湿地或沼泽中,簇生或有匍匐根茎;茎有节,茎节不增粗,茎内部充满髓,通常呈三棱形;叶子成直线形甚至细线形,大部分簇生于茎的下部或茎基;花极小且不明显,两性或单性;穗有时是单个的,但大多数是多个的;果实为坚果。
常见的有寸草苔、披针苔、沙苔、嵩草等。
观测如下发育期:
返青:
春季越冬植株从根茎上长出幼芽露出地面,出现淡绿色绿叶。
花序形成:
在叶丛中出现浅褐色或褐色花序顶芽。
开花:
小穗出现黄色花药。
果实成熟:
小穗中小果实变硬,变干,易脱落。
黄枯:
植株地上的器官约有三分之二枯萎变色。
2.5杂类草发育期及其标准
天然草场上的植物除禾本科、豆科、莎草科之外,其它各科植物如菊科、藜科、百合科、蔷薇科、伞形科、唇形科等统称为杂类草,在天然草场上杂类草占有很大的比重,种类很多,不做一一规定,主要观测的发育期如下:
返青(出苗):
同禾本科或豆科。
花序形成(现蕾):
同豆科或莎草科。
开花:
同豆科或莎草科。
种子或果实成熟:
种子变干,变硬,浆果果实变软有汁。
黄枯:
植株约有三分之二的叶和茎枯萎变色。
2.6灌木、半灌木发育期及其标准
灌木、半灌木均为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
半灌木木质化较灌木差。
灌木、半灌木主要生长在荒漠半荒漠草场,是当地优势种植物,虽分别属于豆科、杂类草等,但与草本牧草生长发育期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要按如下特征进行观测:
返青(芽开放):
春季植株花芽突起,鳞片开裂,或叶芽露出鲜嫩的小叶。
展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气象 观测 规范 畜牧 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