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5篇.docx
- 文档编号:23086209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0.27KB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5篇.docx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5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5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只是时间最长,影响力最远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我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一个同事给我推荐的那时候对于当刚刚做妈妈的我来说,一切都是懵懂的,不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妈妈,所以说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迪。
现在重拾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它里面的一些理念和教育是相通的,通过案例的分析给人们阐述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好孩子的妈妈,这句话同样适合用在作为教师一员的我身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学生的老师。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笔者提出要言教更要身教的观点我很是认同,好妈妈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样。
在校园里好老师也要为学生做好好榜样,小到一个站立,一个坐姿的标准,进入校园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个人的卫生及穿衣打扮,活动时的纪律,每天的本职工作,遇事处理的态度与方法等等,在在师德师风42条负面清单出台后,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的约束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
其实有部分老师平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大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细节的方面还是做得不够,要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加以效仿,为什么有的家长会反映,我们管不住呀!
但老师的话孩子可以当圣旨,渴望而知,老师的言行举止好重要,就好比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潜移默化的浸入学生的头脑中。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这种老师们平时无意识产生的一些,也是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为持久的。
一天,在学校里面看见两个学生为了一点小事在那里起争执,其中一位学生讲出了自己的道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生说了一句,我们老师说的怎样怎样,说明这个老师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说老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只有这样做才能给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样,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让自己的教育溃于蚁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2
起初看到这么本书被吸引,是因为当了妈妈后,一直很注重对孩子的人生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希望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来正确引导孩子。
在络发达的现况下经常听说这本说,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看,来到公司后,公司为了员工有一个好的习惯,每个月要求每位员工读一本书。
在借书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公司有这本书,便想着借来来看看,好好继续学习学习。
毕竟,孩子现在4岁半,这些年,虽然很努力的去做一个好妈妈,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一些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
其实,就像这么本说的: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尤其是男孩子的麻麻,更要做的极致,因为你的一个错误的做法,就会导致,孩子胆小、懦弱等等。
尤其是男孩子,没有阳刚之气。
这本书,分为7大板块,分别是:
爱的质量、轻松学习、品格教育、学习习惯、家长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教育误区.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个内容举例,引导家长怎样去做,通过读这本书,也会想到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道理,比如:
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你不可以去抢,如果你想要,要学着去商量交换,如果对方小朋友不愿意,你可以先玩自己的或者玩其他的再或者你没有,麻麻觉得可以,可以买给你,但是,你一定不可以抢。
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东西,你不愿意给别人的时候或者你很喜欢,那么你有权利保护好它,不被抢走。
其实,就是想告诉孩子,东西不可以靠抢来解决,因为抢惯了,长大以后是很可怕的,但是,也不可以懦弱,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要自己保护好,不然长大了,失去什么都会觉得正常。
还有就是从孩子1岁半会走以后,早教、游泳、乐高再到现在的思维机器人、识字、英语、钢琴、围棋、跆拳道,真的不知道现在这么做对不对,觉得孩子都没有玩的时间。
可是,现实的生活、现实的社会,不得不让我这么去做,因为,我不想他长大以后,步入社会很无奈,就像有句话说的:
现在所有的努力是为了,让你以后去选择生活,而不是,生活来选择你。
加油吧,亲爱的自己。
再接再厉去做一个好妈妈,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3
宅在家的这段时间,我无数次的通过窗户观望一下外面的世界,看看街道,看看小区,看看人来人往。
有一天早晨,我们后面楼的老奶奶又推着三轮车在垃圾桶里翻啊,找啊,好像她所需要的宝贝都在垃圾桶里。
这个老奶奶我对她印象特别深刻,我嫁过来的那一年,我就记得她每天带着她的老头去翻垃圾桶,老头身体不好。
后来老头没了,她还是一直翻垃圾桶。
这就是即便没有了劳动能力,也要靠双手赚钱的生存意识吧。
她那天早晨翻过了之后,弄得满地狼藉,我就赶紧叫宝宝来看,“你看看噢,这个老奶奶又翻得乱七八糟的,把东西拉走了也不知道打扫一下,是吧?
”“她为什么捡垃圾啊,是的,弄得真脏”后来,我们娘俩就在窗户边看着说着,没多会,老奶奶又骑着三轮车来了,这次她不是翻垃圾桶的,而是把刚才的翻在地上她不需要的垃圾打扫干净的。
瞬间,我觉得有一些尴尬。
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自己瞧不起她,也并没有觉得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不尊重他人。
这些感受都是今天才发现。
此刻读的这篇《让孩子学会尊重》,里面有一段话“尊重是一种心态,处于人之下,尊重自己,不谄媚,不逢迎,不妄自菲薄;位于人之上,尊重他人,不嘲讽,不贬斥,不妄自尊大。
”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到人之下,尊重自己;可是人之上,我却做到了嘲讽并主动的带着孩子来妄自尊大。
人应该是平等的,身份、地位并不能成为判定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卑贱的依据。
每个人都有自尊,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竭力想要维护自己的自尊,然而别人的自尊却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
在现代这个社会,我们更是习惯以职业、地位、身份、收入、外貌、身体健康状况等外在的因素将人分出高低贵贱,区别对待。
就算没有嘲讽、贬斥,又或者做到了谄媚,逢迎。
尊重何其容易?
不管怎样,我都希望,我能够做到尊重!
我想做那个优秀的人。
最后,套用一下鲁迅先生的话: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原来优秀的人对谁都会尊重。
”共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4
这学期利用工作之余,我拜读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这本书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我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就是这本书的引。
我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
作者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
该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加上作者作为教育专家的独特视角为读者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和点评。
把一般家长经常认为很正确的事情从孩子和教育的角度进行了颠覆。
而通过她自己对女儿16年的实践教育,告诉家长们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难,把一块玉雕琢成艺术品靠的是正确的工具。
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
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
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往往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总而言之,看完以后自己觉得需要学习的太多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5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最近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关于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最近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关于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就拿打针这件事来说,从宝宝出生以来就要打无数次,可是如何面对打针这件小事,家长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认为只是打针而已,没有必要害怕。
以哄骗的方式,告诉孩子打针一点都不疼。
以承诺的方式,告诉宝宝打完针就可以吃零食、买玩具。
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对打针这件事情还是无法克服,反而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而尹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原则,这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一些痛苦,如打针、吃药时,我们可以遵循原则:
1、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
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2、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
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
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3、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4、激发孩子的勇气。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5、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
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6
很早就有朋友向我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寒假得空,为了做个好妈妈,去书市一逛,买回一本,细细品读,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和打动。
这本书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它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并且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
最主要的是,这么优秀的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
书中的内容不仅让我懂得了为人父母的家教之法,更让我深思为人师者的教育之道。
首先是如何对待孩子的犯错。
很多时候学生犯错之后,我们的第一反映就是生气,继而对其批评教育一顿。
书中的作者认为在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
其实孩子犯错之后心里已很难过了,老师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
即使说,也要采用不让孩子丢面子的说法。
孩子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犯错,改错,在犯错,再改错的过程,孩子从犯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乐趣和生活的经验。
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我们需要理解错误带来的价值,看到错误和正确同样具有正面教育功能。
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要冷静,分析具体问题,对症下药。
再者,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
作者认为“强权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
孩子要求独立,孩子要求有自己的天地,他们不再好好地听话,而是离经叛道。
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孩子的很多想法是幼稚可笑的,因此会强迫孩子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
我们经常采用强权手段,让孩子服从自己,其结果只能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适得其反。
其实我们要改变想法:
孩子要求独立,说明他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开始思考问题,开始长大,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感到高兴,要以客观、疏导的态度面对孩子的反抗。
有一个故事,两个母亲得知了孩子之间早恋的事情,女孩子的母亲勃然大怒,对孩子批评教育,并给她办理了转学手续,孩子哭着离开了心爱的学校和同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7
写这篇连载__时,我是一个8岁男孩以及一个2岁女儿的父亲。
对于尹建莉老师的名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多年来不但我自己反复阅读,而且推荐了身边的同事、家长购买阅读。
我是尹老师著作的忠实粉丝,我阅读着、理解者、运用着、创新着、反思着。
如今我想把自己体会和广大读者分享。
尹老师成功的养育、教育了一个女儿——圆圆。
在阅读尹老师的作品时,经常会感觉到,尹老师收获的喜悦。
尹老师分享的每个细节,在我看起来都那么的真实和感同身受,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尝试一二。
我认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够消化吸收。
事实证明好用,管用。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师的女儿圆圆是尹老师自带大的。
单就这一点,很多家庭就已经不合格了。
所以尹老师的教育理念虽然大家爱读,也认可,但难于消化吸收。
好书最后当做看热闹。
当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独生子女,要养四个老人,在大城市经济压力下,只能选择夫妻两个人都上班,然后把孩子交给老人带。
育儿话题电视剧《虎妈猫爸》开始几集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拿我个人来说,大儿子是奶奶带的,小女儿目前是姥姥带。
我们夫妻两个均上班。
我想中国的大部分70、80、90后情况和我差不多吧。
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这种情况越是普遍。
(在这里不谈中国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们不涉及到培养孩子的困难问题,教育用钱是可以铺出来的)再有就是工厂的普通职工,他们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两人都去外地打工。
那就更是“渎职”了。
但没有办法,这就是国情。
所以尹老师的个人条件、家庭环境、圆圆的固有性格等方面来看,并不能代表中国广大的家庭特点。
再比如有的家里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带,有的是女孩,却是爷爷奶奶在带等等各种情况。
我更喜欢把尹老师的著作看做哲学著作来阅读,因为理念是通用的,确实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我也希望我能以个人浅显的理解水平来注解《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以期全国的爸爸妈妈们对这本书有更透彻的理解和运用。
为祖国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8
这本书带给我不小的震动。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感动着,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可能是走入误区,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甚至,感到我们家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缺失。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体会到孩子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相当大部分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和这个家庭的教育。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几者之间应是相通的。
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包括父母、老师以及长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如果这本书尚有不足,那我觉得该书起名为《好家长胜过好老师》更妥。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从个体教育而言,无谓标准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适自己孩子特质的教育方式。
对整体的教育而言,则是有共同的教育规律。
心,对孩子的关心是第一的,这才是根本;技,是效能增大的工具而已。
对孩子应该是真心的“关爱”,而不是“溺爱”。
对孩子应该是严格的“要求”,而不是“苛求”。
对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尊重”,而不是“看重”。
还有一点就是: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
父母的潜移默化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
这也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压力。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好的孩子天生是好的,不好的孩子再努力教总是教不好的,至于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一直没有深究,觉得或许这就是父母的命。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命,这和后期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是艺术家。
不是穿了西装就能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做父母也需要有做父母的智慧。
这是一种生活的积累。
此时,我想到了美国心理学家推出的成就方程:
20%IQ+80%EQ=100%成功。
所谓的IQ和EQ是指智。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9
我最近把这本书读完了,感受颇深。
在一边读书的过程中,一边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各种事情,以及现在自己的一些想法,感觉受益颇多。
再次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大家的小孩,或者以后的小孩成长的更好。
一、对高考的认识
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高考的资料,企图通过一年到两年的努力就能考出好的成绩。
或许这些资料确实很有用,很多家长也给孩子买,但是孩子能学到多少,愿不愿意学里面的知识,很多家长是无能为力的,驾驭不了的。
我从书中学习到,学生的高考,不仅需要一些好的战术(补习班,各种资料,等等),更需要一些好的战略(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心态,思想境界等)。
这些战略性的教育,是需要时间、经历、心思的,也需要家长,老师的思想意识到位,同时对学生,小孩的影响也会更大,更深远。
虽然我不知道书中的方法,手段对不对,对小孩有没有效果,但是我能肯定作者的思想境界还是蛮高的,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独特,可以对广大家长、老师(不单是妈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对小学教育的认识
现阶段,小学教育很多问题。
这个论点我没有调查,但是结合我自己小学时的经历,以及最近看到的小学语文课本,确实感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的浅薄,太浪费小学生的大把时间,因此对作者对小学教育的一些看法深表赞同。
作者在书中对小学教育中的一些常见情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感觉还是很尖锐,很有意义的。
我自己确实感触良多,其中的一些观点本人觉得不仅家长、小学老师需要了解,一些领导,管理者也需要了解。
三、教育小孩的方式对我影响很大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和小孩子交流的方式,以及小孩子的.心理、想法等。
对于有小孩的父母的,还是很有一些帮助的。
里面的一些方式方法我感觉是有效的!
以上只是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书中提到好多的观点,好多的思考,我觉得都是很不错的,但是我不能一一列举出来,甚是遗憾。
最后说一句:
此书值得收藏,历久弥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0
“最简单的教育最有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是“个体”与“群体”,家长与孩子通常处于“一对一”的教育状态,我们有时间陪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文化底蕴,更能在亲子阅读中增进母子情感。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现在家长比较关注孩子的成绩,为了提高孩子成绩,给他们报补习班、各种兴趣班,是的,这种经过题海战术出来的孩子,当下成绩可能会有提高,可是孩子的潜质又如何呢?
阅读是需要过程的,不像各种补习班效果那样明显,有些家长因此也把阅读放在了第二位,在孩子学完各种补习班之余的时间才让孩子来阅读。
虽然有些家长注意了对孩子阅读的要求,但是不会选择合适的方法,一边喊着让孩子读书,自己却玩起了游戏、看起了电视剧;有些是硬性的规定,一周内必须读一本书,至于孩子读书的效果怎样,无从过问。
如果孩子阅读不快乐,最后什么也实现不了。
作为家长,我们不妨从自我开始,做一个阅读型的父母,一家人在一起制订阅读计划,选择最佳的阅读时间,共同阅读。
当孩子看到父母每天都与书打交道,无意识间他们就有读书的愿望,在这种自我愿意的驱使下能不快乐阅读吗?
阅读交流对于阅读的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孩子读同一本书,交流各自的观点,这样我们既能听到孩子的心声,又能让孩子从大人的阅读心得中学会阅读的方式和方法。
良好的亲子关系在这样和谐的阅读中怎能会不增进情感呢?
良好的亲子关系又怎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呢?
放下成人的观点要求孩子,平等与孩子相处就能相互尊重;在相互尊重中孩子会感觉自我的价值,有了存在感孩子会更加自由;自由成长的孩子才乐于与父母诚心交流,在心于心的交流中教育会变得更加简单。
简单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乐意听从父母的“指令”、乐意效仿父母的“举动”。
“身教胜于言传”,以简单的行动赢得孩子最美的信任,与孩子快乐相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1
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给我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说妈妈,老师发的让妈妈看,妈妈你得好好看看这本书,做个好妈妈,别总骂我,我们老师都不骂我的。
初为人母时也或多或少的看了很多关于教育的书,但是说实话,收获不多。
读的时候总觉得句句有理,放下书却觉得什么都不会。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书。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正如书中所说:
“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
当周骏屹在生活、学习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总是责问强调孩子的错误:
“你怎么就不能有点耐心别乱发脾气“、”吃饭快一点不要边吃边玩“、“赶快去洗脸刷牙吃早饭,别磨蹭了“、“妈妈叫你几遍了你怎么就不动“等等。
是的,我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却没有尹老师的细心和耐心,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没有真正地和孩子平等对话,而是居高临下,命令责问的语气,蛮横强硬的举措。
长此以往造成周骏屹脾气很大很爱发火,遇事耍赖不会和我沟通,没有耐心总是用发脾气和哭闹的方式解决问题。
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言行举止折射出来的是父母为人处事的态度。
我真是需要好好的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方式方法,反思自己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妈妈我应该以身作则,好好修身养性,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正言、正行、正方法,对待孩子用肯定、欣赏、赞美、认可的态度,接受孩子的一切行为。
孩子一天天长大,在教育的道路上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我能多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帮孩子解决问题时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智慧。
孩子的童年将一去不复返,让我们做孩子的好朋友,和孩子一起努力进步,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有美好、幸福、快乐的童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2
今天花费3个小时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概给看了一遍,整体感觉,这本书对小学生家长是必备的,他里面讲到了关于写作业,暴力作业,学习提升等方面都有介绍。
对我震动最大的有2个点。
1、对学习成绩的提升,在小学,乃至是初中,这些都是可以逆袭的,这个魔法棒就是课外浏览。
这使我更加深信要陪孩子一起看书,将现在的看书时间再增加。
而这个看书是孩子感兴趣的书,不要给孩子任何功利性的行动。
这些对他以后的爆发有很大的影响。
对这2个孩子,现在要把陪他们的读书时间扩大到每天的1.5小时,不要只是限制在他们的绘本上面,可以是任何的东西。
在他们上小学以后就能够让他们去看长篇小说,这个对读书习惯的养成,提升浏览速度很重要。
里面讲到“当浏览量上去了,浏览速度也会提升”
2、一个家长应有的智慧里讲:
最好的“管”就是“不管”,这让我想到最近和两个孩子之间的事情,特别是大宝,最近让我很苦恼,早上起来开始哭,不愿意上学。
自己不穿衣服,洗脸刷牙都是磨叽的,没有很干脆的完成。
上学校之前有时还会闹一场。
在回来家以后,吃饭前看电视,吃饭后自己玩,在我的提示下,自己去整理玩具,洗脸刷牙,上床看书,玩玩具,听故事,该睡觉时不愿意睡觉。
想一想自己给孩子定的目标,现在发现我其实也常常的在提示孩子,这个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管,这类管会让孩子失去主观能动性,不会去安排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成为一个很好的履行者,而没有成为一个思考者和自控者。
那这类“不管”究竟是如何不管呢,这个和我给他制定的他需要做的事情之间是甚么样的关系呢,我给他制定这么多他需要做的事情是对的呢还是不对的呢?
如果是对的,那怎样样做,才能让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去自己做呢,解决这些问题呢?
这些和自控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妈妈 胜过 老师 读后感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