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081784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87
- 大小:75.25KB
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
《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识字1
课时
2
主备人
黄瑞
修正补充栏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1个新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
词语联系起来,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的诗歌。
2、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聚焦,看图识文。
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示图)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
人们在节日里干什么呢?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节日说一段话,也可以说说自己过节的事情。
3、学生练习说话
4、按节日自由组合。
5、分小组交流。
二、交流内容、引导学文。
1、各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你最喜欢过哪个节?
把过节的事情讲给大家听,还可以说说有关节日的知识。
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⑴、学生交流春节这个节日。
(相机出示:
春节饺子拜年)
指导朗读。
②这是我国民间传统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人们“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相机出示成语,齐读成语
⑵、学生交流清明这个节日。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到了,人们都在干什么呢?
(相机出示:
清明扫墓踏青)
②齐读。
⑶、学生交流端午这个节日。
学生观看端午节的录像。
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生活习俗?
(相机出示:
端午粽子龙舟)
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介绍小资料。
齐读。
⑷学生交流中秋这个节日。
①“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到中秋分外明,关于月亮、关于中秋,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你能说说吗?
②指名唱中秋节的歌曲。
(相机出示:
中秋团圆月饼)
指名朗读。
齐读。
2、这篇课文按节日的时间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的四个传统节日。
你能说出这四个传统节日的过节时间吗?
(农历与公历的区别)
3、自由练习读韵文
4、分小组练习朗读韵文
5、齐读韵文
三、颂读韵文,感悟内涵。
1、每个传统节日都寄托着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
你知道这些节日各代表着劳动人民的什么愿望吗?
2、你能把对节日寄托的情感读出来吗?
3、诗歌大荟萃。
全班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的诗歌。
4、感情朗读韵文。
四、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传统节日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请你寻找关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的传说、故事,在班上开展主体班队活动。
教学反思
课题
识字2
课时
2
主备人
黄瑞
修正补充栏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地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8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关于旅游胜地的材料,一组一组小情境图和一套生字卡片。
2、教师准备大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搜集信息,在交际中培养能力。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正是旅游的好季节,你们搜集到了哪些旅游的资料,是怎样搜集到的?
你想向小朋友们推荐哪一个旅游胜地呢,为什么?
请说一说。
二、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主动学习。
1.学习桂林山水全貌的词串。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走进山水如画的桂林去看看吧。
(播放优美的音乐)我们的轮船已经缓缓驶入漓江(多媒体出示桂林的风景图)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碧水秀峰倒影)
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
(学生自己体会读,知名读,比赛读)
2.学习表现民族风情的词串。
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
听,远处传来了什么?
(播放壮族青年对歌的歌声)我们循声望去(多媒体课件显示壮族青年对歌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
(相机出示:
对歌榕树壮乡)
(教师解释)“壮乡”是指我国少数民族壮族人聚居的地方。
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吧!
(练读“对歌”、“榕树”、“壮乡”,指名读,齐读)
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
3.学习三个著名风景点的词串。
走出多彩多姿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出示小插图)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
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
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象鼻骆驼笔架)
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字,谁想读?
小组猜一猜、画一画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
(配乐)
4学习点明“文眼”的词串。
(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生齐说:
“竹筏”。
(对竹筏进行介绍)
竹筏上,一只——生齐说:
“鸬鹚”(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理解)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
竹筏鸬鹚,并进行朗读。
)
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
(读学过的词串)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
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粉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哪!
(出示“画廊”,学生读)
5.指导朗读词串。
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先听老师把它们读一读。
(教师示范读,并介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
多种读法交替,读后师生评价。
三、合作学习,在游戏中熟记生字。
愉快的旅程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
小组先说一说。
再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再次齐读。
四、课间延伸,在实践中获得能力。
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
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
五、自主写字,在探究中交流写字方法。
1、出示生字:
碧峰影鼻骆驼架廊;
2、学习写字。
⑴观察、讨论:
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提出解决办法;
⑵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重点抓住“鼻”这个字指导)
⑶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教学反思
课题
识字3
课时
2
主备人
黄瑞
修正补充栏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绘画入手,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观察偏旁起源与演变过程。
⑴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分别画出树、禾苗、竹叶、小草。
⑵出示相应的古文字,引导学生探求古文字的演变规律。
⑶学生根据图或古文字,猜猜相应的偏旁。
2、认识“木”、“禾”、“”、“”这几个偏旁。
3、教师相机揭题。
二、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自己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不认识的可以请教小组同伴。
2、检查自读情况,校正生字、词语的读音。
⑴组长组织组员轮流读,互相正音。
⑵小组汇报朗读,教师正音。
3、自由诵读词串,把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读。
三、再读词语,发现规律。
1、给予学生自读的时间,并说说自读过程中的发现。
2、小组讨论交流。
3、大组交流反馈。
总结得出:
⑴每组词语中生字的偏旁相同。
⑵词语与词语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
四、引导诵读,读中感悟。
1、让学生图文对照,再次诵读词串,在读中感悟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
⑴诵读前两行词串。
①出示挂图“松柏”、“杨柳”。
②说说树木的名称,观察图画,具体说说松柏和杨柳是什么样的。
③松柏苍翠挺拔,杨柳婀娜多姿,它们成为木材还能制出很多东西呢!
④引读“秧苗、稻谷、庄稼”,春天农民伯伯把秧苗插在地里,秋天,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
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大片稻谷。
经过农民辛勤的耕耘,庄家终于丰收了。
⑤连起来读一、二两行。
⑵诵读后两行词串。
①看图,说出竹制品的名称,再读读“竹篮、箩筐、筷子”。
②引读“茶叶、菠萝、兰花”,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农们将采摘下的新鲜茶叶经过各种工艺制成了茶叶,用开水沏泡,清香可口,不但中国人爱喝,外国人也爱喝。
这种水果叫“菠萝”,请吃过的小朋友介绍一下它的口味。
春天到了,兰花开放了,还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2、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读好词语。
五、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由学生用自己认为便于记忆的方法分析字形,相互交流。
2、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柳”、“菠”、“蓝”等难写字。
)
3、学生按笔顺在书上描红。
4、完成练习字册。
教学反思
课题
识字4
课时
2
主备人
黄瑞
修正补充栏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辨析两组易混淆的偏旁,“日”、“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韵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田字格前的一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一些偏旁由实物演变而来的过程,能根据意义区别形近偏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1:
这是一个怎样的天气?
小姐姐在太阳下干什么?
相机出示词语:
晴空温(wēn)暖(nuǎn)晾(liàng)
晒(shài)
出示图2:
图上画了什么?
打靶要怎样打才能打得准?
相机出示词语:
眼睛瞄(miáo)准(zhǔn)
一个小哥哥站在山坡上向远处看。
相机出示词语:
眺望
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学与图相关的词语呢?
揭题,读题:
识字4
二、指导自学。
1、把“晴空、温暖、晾晒”,“眼睛、瞄准、眺望”做成词卡,分发词语卡片,组织小组探究活动。
2、指导按步骤完成自学。
⑴自由读词卡。
⑵提醒小伙伴应读准哪个字的字音。
⑶轮流带读。
⑷相互帮助纠正。
3、检查自学情况
三、分行读词。
1、回到韵文中再读一读。
2、老师示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词儿连读的节奏感。
四、出示挂图,展示演变。
1、出示“日”的演变图表,古人的“日”字写成“⊙”,你觉得它像什么?
(太阳)
⑴引导学生认识日字旁。
⑵出示“晴、暖、晾、晒”,看
看图,读读词,想一想:
这些字
为什么都是日字旁?
(都与太阳有关)
2、出示“目”的演变图表,了解目字旁的演变过程。
⑴自学目字旁,出示“眼睛、瞄准、眺望”,用红笔点出“眼、睛、瞄、眺”。
⑵再看看图,读读词,想一想:
这些字为什么都是目字旁?
(凡是以目作偏旁的字大都与眼睛有关)
五、教学生字。
1、实物投影:
要求读准字音。
温(wēn)暖(nuǎn)
晾(liàng)晒(shài)
瞄(miáo)准(zhǔn)
2、字形教学。
实物投影:
温(wēn)晒(shài瞄(miáo)
⑴指导学习笔顺。
⑵重点指导:
温、晒
⑶启发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并扩词。
3、写字教学。
4、完成《习字册》。
教学反思
课题
古诗两首
课时
2
主备人
黄瑞
修正补充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认识1个多音字。
3、初步懂得两首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识字、写字教学。
3、通过学习、理解、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录音机、课件、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简介诗人。
1、教师谈话:
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今天早晨老师一醒来,发现屋顶上、地上全都湿湿的,天空中还在飘着细细的雨。
小朋友们知道这叫什么雨吗?
(板书课题:
春雨)
2、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叫杜甫,他为春雨写了一首诗,同学们想不想学习啊?
二、诵读全诗,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的节奏。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这首诗有几句,你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相机正音)
三、创设情境,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自己能读懂哪些词和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词和句子打个“?
”,然后问问同桌,再解决不了,还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
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理解“知、时节、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关键字词的意思。
2、指名学生描述。
3.学生评价:
刚才的小朋友描述的好在哪里?
还想补充什么?
4、深化理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人写这两句诗,不仅告诉我们春雨默默滋润万物,还用它来比喻那些默默的为人民服务的人。
5、看着画面带着想象朗读全诗。
四、指导背诵,巩固理解。
这么一首既优美又富有诗意的好诗,你想把它背诵出来吗?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
4、比一比,再口头组词。
乃()奶()潜()随()
岁()润()细()西()
5、按笔顺描红。
6、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六、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背诵古诗。
2、搜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反思
课题
古诗两首
课时
2
主备人
黄瑞
修正补充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认识1个多音字。
3、初步懂得两首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识字、写字教学。
3、通过学习、理解、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件、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简介诗人。
1、教师谈话:
春天悄悄地来到了,同学们这几天好像睡觉都起得比较晚了,是什么原因呢?
春天的早晨怎么啦?
(板书课题:
春晓)
2、这首古诗是唐代的另一位大诗人孟浩然作的。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二、诵读全诗,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的节奏。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这首诗有几句,你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相机正音)
三、创设情境,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自己能读懂哪些词和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词和句子打个“?
”,然后问问同桌,再解决不了,还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
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理解“晓、眠、不觉晓、闻、啼鸟”等关键字词的意思。
2、指名学生描述。
3.学生评价:
刚才的小朋友描述的好在哪里?
还想补充什么?
4、深化理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的这两句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
5、看着画面带着想象朗读全诗。
四、指导背诵,巩固理解。
这么一首既优美又富有诗意的好诗,你想把它背诵出来吗?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
4、比一比,再口头组词。
乃()奶()潜()随()岁()
润()细()西()晓()眠()
5、按笔顺描红。
6、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六、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背诵古诗
2、搜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反思
课题
蚕姑娘
课时
2
主备人
黄瑞
修正补充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识字、写字,朗颂课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这是什么?
板书:
蚕(强调平舌音)。
2、谁见过蚕?
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3、从字形看,蚕是“天下第一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它吐出的蚕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做成围巾、衣服……)
4、(出示文中蚕姑娘)你们喜欢这些可爱又有用的蚕宝宝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练读检查,读通课文。
1、按要求练读课文。
⑴第一遍自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圈出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⑵第二遍与同桌按自然段轮读,同时指出对方读得错误或不流利的地方,并练习改正。
⑶第三遍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一遍,互评:
读的正确、流利的打“★”。
2、检查自读情况。
⑴出示文中去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⑵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评价
⑶指名一学生读第二、三自然段,自我评价。
⑷指名一桌学生读第四、五自然段,学生评价。
⑸男小朋友齐读第六、七自然段,女小朋友评价。
三、学习记忆,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
蚕姑娘桑床旧换胖盖响。
2、共享记字好方法。
⑴比较法:
响——向床——庄。
⑵猜谜法:
15天——胖(15天为半个月)。
24小时——旧(24小时为一日)。
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辙——盖。
⑶部件法:
蚕姑娘桑。
⑷双胞胎分辨法:
换——秧。
3、田字格内范写“换”、“桑”,学生书空。
4、习字册上描红、临写生字。
教学反思
课题
蚕姑娘
课时
2
主备人
黄瑞
修正补充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朗读课文。
2、难点:
多数学生对蚕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出示教过的生字。
2、学生开火车认读,并且进行组词练习。
二、媒体辅助,读懂课文。
1、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想一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⑵播放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认识“蚕卵”,直接感受“蚕卵里钻出蚕姑娘”的情景。
⑶读后小结:
这一段告诉我们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2、第二~五自然段。
⑴课件出示各阶段照片,生动形象地演示蚕的生长过程及形态变化。
⑵讨论蚕的形态变化及生长过程。
交流: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有白又嫩→一天天发亮
吃→睡→蜕→醒
⑶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出示比较。
再读,想想第三自然段中为什么不用“就”用“又”。
齐读这两个自然段,把蚕姑娘的这种变化过程记在脑子里
⑷比较四、五自然段的异同,并仔细观察蚕姑娘“发胖——发亮”的变化。
⑸谁能不看书,把四、五自然段蚕姑娘的变化说一说?
⑹连读二~五自然段,把蚕姑娘的四次变化在脑子里想一想。
3、第六~七自然段。
⑴过渡:
蚕从谁到醒的一段时间里,不吃也不动,叫“眠”。
现在它们经过四次蚕眠,又将怎么变?
⑵指名读第六、七自然段,播放录像。
⑶把你看到的变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吐丝结茧)
⑷各自边读这两个自然段,边在脑中重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⑸齐读。
三、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回忆课文内容和图片录像,完成填空:
从里钻出来的又又的蚕姑娘,一共睡了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
第一次变得又又;第二次变得又又;第三次变得又又;第四次身体一天天。
它爬到上,吐出来,结出,最后变成了姑娘。
2、文中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
⑴六人小组每人挑选二~七自然段中一个段落,进行朗读表演的练习。
⑵小组竞赛。
师生共同评议。
⑶挑选表现最好的六位学生合作表演。
⑷人人都是可爱的蚕姑娘,齐读齐演
四、运用语言扮演角色。
你还能用好文中的知识创造性地向大家作“自我介绍”吗?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必做题:
1、比较句子,把它合并成一句长句子。
⑴蚕姑娘脱下旧衣裳。
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⑵蚕姑娘吐出丝儿来。
蚕姑娘要盖新的房。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选做题:
1、上网搜索,了解更多的有关蚕的知识。
教学反思
课题
月亮湾
课时
1
主备人
黄瑞
修正补充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谈话激趣。
1、(老师胸前挂一张导游证)小朋友,瞧,这是什么呀?
春天来了,我想带大家一起去我的家乡玩一玩,想去吗?
小朋友,别忘了带上你心爱的照相机呀,出发啦!
(放音乐《郊游》,学生跟着唱。
)
2、导入新课。
⑴(出示插图)小朋友,我的家乡到了。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呀?
⑵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月亮湾。
板书:
月亮湾(边写边告诉学生:
“湾”是一个生字,“”加一个“”弯。
)
⑶谁亲热地招呼一下这个美丽的地方?
(指名读课题,齐读)。
二、配乐介绍,初步感知。
导游小姐作介绍。
(教师配乐,边指读边背诵课文。
)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各自观察生字字形,相互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
3、按正确的笔顺描红。
4、学生说说写这些字时的注意点,教师适时点拨。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教学反思
课题
月亮湾
课时
2
主备人
黄瑞
修正补充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月亮湾的美丽。
教学准备:
1、导游证若干、录音机、轻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1、学生边看图边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同桌可讨论:
哪些美丽的景色值得把它拍下来,回到学校向大家作交流。
2、交流:
你拍的是哪里呀,为什么拍这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先多让几个学生读句子,相机正音,并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第一句:
谁能读好它哪?
(教师评读,相机作简笔画。
)
⑵学习第二、三句:
借读句子。
图理解“倒映”。
指名读句子,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了他的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如果你家的前面也有这样一条小河,你最想干什么?
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句子
⑶学习第四、五句:
①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集体 备课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