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卫生复习提纲Microsoft Word 文档1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3076469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3.26KB
大学生心理卫生复习提纲Microsoft Word 文档1资料.docx
《大学生心理卫生复习提纲Microsoft Word 文档1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卫生复习提纲Microsoft Word 文档1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卫生复习提纲MicrosoftWord文档1资料
第一章绪论
1、WHO关于健康的定义
不仅仅是没有虚弱和疾病,还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况
2、心理卫生
所谓的心理卫生,泛指综合运用生物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法律、文学艺术、体育、文娱等一切人类的知识和经验,保持和增进人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以及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个体与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切措施与实践。
3、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4、为什么说道德观的转换具有身心效应?
道德观的转换具有双向的身心效应。
①因为道德转变是一种深层的心理分析和自性的发现,它类似于一种精神格式塔的转换,可能会令当事人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②新的人生信仰和新的认知模式,重建心理治疗,带来新的人生意义的发现而具有开释心结的作用。
第二章大学生活的心理适应
1、适应
适应是源于生物学的一个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
心理学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就是适应。
2、心理适应的类型和特点
特点:
①心里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作出的一种反应,没有环境的变化就没有所谓的适应或不适应;②心理适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③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
分类:
根据对象分为自然环境的适应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根据内容分为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根据程度分为浅层适应和深层适应;根据是否有意识参与分为有意识适应和无意识适应;根据态度不同分为主动适应和被动适应
3、主动适应
是指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不相适应的行为,并尽最大可能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发展的需要,这是一种比较高级、比较主动的适应方式。
4、被动适应
是指个体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只是一种基本的、比较被动的适应过程。
5、大学生活的特点
①生活环境的改变②管理方式的改变③教学方式的改变④比较群体的不同
6、大学生活的适应过程1~3个月
①兴奋期②消沉期③思考定位期
7、大学生活适应问题的类型
①独立生活的困扰②资源利用困扰③人际关系困扰④学习能力困扰⑤职业目标困扰
8、全身适应综合症(GSA)
无论外界刺激性质如何,机体的反应都是非特异性的
9、适应性障碍
是指在“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个月”。
10、大学生适应障碍的原因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造成心理冲突:
①对大学的不满意②对专业的不满意③目标的真空状态
自我优势的丧失,产生角色定位偏差:
①社会角色的理想化②“优秀生”的多元化③自我认知失调
11、什么是“四个学会”
①学会做人②学会做事③学会与人共处④学会学习
12、七向量发展理论1969年由西方学者奇克林提出
①发展能力②管理情绪③通过自主迈向相互帮助④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⑤确立自己的角色地位⑥发展目的⑦发展整合
13、分析一下自己应对挫折的方式。
(仅供参考)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所带来的苦恼;其次,面对挫折,认清问题,冷静分析;再次积极性顶,寻找转机。
14、简述什么叫心理问题?
一般可以理解为被个体所感知和注意到的自感不愉悦或不适的心理过程;精神痛苦或症状持续的时间相对来说较短,或程度不甚剧烈,无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当事人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完整的认知力。
第三章身心问题
1、体源性自卑感
对自我身体形态和容貌(仪表、仪态)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会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2、如何进行自我身心调节
①控制身心应激反应的自我调适
②运用正确的身体自我暗示树立自信心
③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对身体的自我认识
④参加户外拓展训练,重新认识身心潜能
第四章需要与动机
1、人类需要的特点
①需要对象的多样性
②需要与个体阶段的相关性
③需要的共性与个性
④需要的发展和丰富性
⑤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人类的所有需要都可以按照它们的重要性的大小,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不同的层次:
①生理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各层次间的关系:
①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生理及安全需要为低级;②五个层次的需要之间前后相继,相互渗透,形成了从低层次需求到高层次需求的发展序列。
3、动机与动机冲突的类型、动机形成的条件、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
动机:
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
引起个体活动和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驱力。
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
(1)内在条件:
即需求;
(2)诱因:
凡是能引起人的动机性行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
动机冲突的类型:
①双趋冲突②双避冲突③趋避冲突④双重趋避冲突
学习供给不足的表现:
①懒惰行为;②容易分心;③厌倦情绪;④缺乏方法;
独立性差。
4、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①压抑作用②投射作用③文饰作用④反向作用⑤补偿作用⑥升华作用
5、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挫折
①正确对待,提高对挫折的调节力
②树立自信心,适时调整个人的抱负水平
③分析挫折原因,不断完善自我
6、大学生遇到挫折后,常见的不良反应
攻击、焦虑、退行、冷漠、固着
7、简述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环境的因素(外部原因):
自然因素、物质因素和社会因素
个人因素(内部原因):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第五章学习心理
1、大学学习的特点有哪些独特性的表现
①学习过程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②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与专业性
③大学学习方式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2、学习的心理结构如何
①学习动力②学习智力③学习能力④学习自我评定力
3、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哪些原因
①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②个体因素③家庭因素④学校因素⑤社会因素
4、学习焦虑有哪些原因
①知识经验及能力②认知评价能力③应试技能④身体状况
⑤家庭、学校的期待和社会环境的压力是造成学生学习焦虑水平过高的外在因素
5、学习注意障碍有哪些原因
①脑生理功能障碍②社会心理③个性心理
6、考试焦虑的自我调节方法
①转移注意力②做好应试准备③稳定情绪
7、常见的学习障碍有哪些
学习障碍(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疲劳、学习焦虑、注意障碍
第六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1、人的本质是什么?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交往
人为了生活,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3、人际关系的定义及构成
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和社会上的联系。
人际关系构成包括:
认知、情感和行为。
4、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基本特点的看法如何
①主体意识强,讲求平等②富于理想,期待较高③重义轻利,情感色彩重④封闭性减弱,开放性增强⑤单一性减弱,复杂性增强⑥合作性减弱,竞争性增强
5、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类型
融洽的吸引关系
点头的冷漠关系
矛盾冲突关系
6、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①时空邻近性②态度相似性③需求互补性④个性特征⑤个人形体因素⑥才能与特长⑦行为因素
7、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原因有哪些(交不到知心朋友的原因)
我他取向;自我中心;自我封闭;控制他人的欲望强;讨好与敬畏心理;嫉妒心理;怀有偏见;过分自卑;过分期待;性情孤僻;敌对与猜疑;害羞;欺骗等等。
8、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平等,互利,信用,兼容,尊重
第七章自我意识
1、某些大学生自大的原因
①优越感强,过于自信②自尊心和好胜心过强③大学生思维发展尚有欠全面的一面
2、自卑的定义、主要表现,某些大学生自卑的原因
自我评价过低既自卑。
主要表现是:
言语和行为迟滞、对批评敏感、对奉承反应过度、逃避集体、多有防御行为、轻视他人、矫饰优越等。
某些大学生自卑的原因:
①过强的自尊心②自我期望水平偏高,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距离增大,从而容易引起学生对自我的现实不满③适应能力差,易积累一定的挫折感
3、逆反心理及其原因
逆反心理,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个体对于一定的准则、规范或行为表现出的反感、厌恶从而产生抵触的心理。
原因:
①认知发展的不稳定性②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增长③情绪的偏激性④行为的非理性⑤思维方法上的分歧性和非科学性⑥教育方法的不合理性⑦社会环境因素
4、嫉妒心及其原因
嫉妒心:
是对才能、成就、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的心态
5、如何才能正确认识自我
建立正确的比较观①纵向比较法②横向比较法
学会调整认知结构①处理好自知与知人的关系②处理好自尊与尊人的关系
③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借活动成果认识和评价自我
6、如何才能积极的悦纳自我
①要全面、正确地评价自己
②要正确对待短处
③要正确地对待失败
7、如何调适自卑心理
按照自己的条件评定自己的价值
根据自己的体验来判决自己的成败
把自己看成和别人一样重要
欣赏但并不企求别人的赞许
8、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最显著的特点
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一是自我认识更加积极主动:
而是自我认识的侧重点转移到未来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背景下的认识自我。
第八章人格发展
1、人格人格的五大特征
人格是人的特点的一种组织。
人格有五大特征:
独立性,统一性,主体性,变化性,间接性
2、人格障碍的定义,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人格障碍的基本类型:
偏执型,分裂样型,反社会型,冲动型(攻击型),表演型(癔症型),强迫型,焦虑型,依赖型,其它类型
3、人格健全的标准代表性的有哪几种?
罗杰斯关于“机能健全人”的标准
代表性标准有:
阿尔波特的“成熟、健全人”、罗杰斯“机能健全人”和马斯洛“自我实现人”三个标准。
罗杰斯关于“机能健全人”的标准:
①能接受一切经验②自我与经验和谐一致③个性因素都发挥作用④有自由感⑤具有高创造性⑥与他人和睦相处
4、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①以科学的理论塑造人格②以高雅的校园文化熏陶人格③以心理咨询服务重建人格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
1、情绪的特点及其分类(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
特点①情绪活动趋向丰富,高级社会情感逐渐成熟;②情绪活动具有冲动性、暴发性特点;③情绪活动易于心境化
分类:
基本的情绪: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情绪状态:
心境,激情,应激
2、情感的特点及其分类
特点:
内敛性较明显,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分类:
爱情,亲情,友情,乡情,道德感,美感,理智感,责任感,归属感
3、大学生情绪与情感的特点
①情绪活动趋向丰富,高级社会情感逐渐成熟
②情绪活动具有冲动性、暴发性特点
③情绪活动易于心境化
4、有哪些情绪调节的方法
①引导疏泄法②活动转移法③认知调控法④善用社会支持系统
第十章性心理
3、男女性心理有哪些主要区别
需求心理,思维,性格,生活习惯
4、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有哪些
①性器官和性生理迅速发展与性心理尚未成熟的矛盾
②对恋爱的热望与对异性心理了解不深的矛盾
③性的身心需求与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的矛盾
④情感依赖较重,心理承受能力薄弱
⑤开放的性观念和表现上的文饰性的矛盾
⑥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⑦主观学习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5、爱情的结构有哪些心理成分
动机,情绪,认知
6、有哪些择偶理论
同类匹配理论;资源交换理论;择偶梯度理论;门当户对理论;郎才女貌理论
7、健康的性心理标准
①认同和悦纳自己的生理性别,并具有相应的性别角色行为
②能与同性和异性和谐相处,除非对人类相应年龄的异性外,不对其他生物或物品发生性爱
③伴随性器官和生理的成熟,有与年龄变化相一致的性欲和性反应,并能进行有理智的情感实现与控制
④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性行为带来的后果,并能有社会道德责任感
⑤在婚姻前提下的性生活符合男女平等、科学、卫生的原则
8、性神经症
并不是某一特定的疾病单元,而是指区别于性变态的一组性心理障碍的总称
9、性别认同障碍
生理上的性征与心理上对性别的认同并不是一回事,若心理上的认同与生理上的性别相背离,选择同性作为性爱对象,就是性别人同上的障碍。
主要有:
男性易性癖、女性易性癖和男性易装癖三种。
10、同性恋的双亲命运学说
认为导致同性恋的主要原因来自家庭双亲互动的结构模式,即一个疏远和具有敌意的父亲和贬低丈夫的母亲;或一个冷淡和具有敌意的母亲和过分亲密而有失身份的父亲;或一个漫不经心的父亲和灰心丧气的母亲;或一个强悍的母亲和软软的父亲。
11、攻击性性变态
指通过攻击他人的性行为来达到满足性欲的目的,并宣泄其攻击欲和敌意的变态行为。
12、隐匿性性变态
指那些对异性仅有有限接触的愿望和行为即获得性满足的一类性变态行为
13、什么是性别角色再教育
引导孩子确立相应的性别角色,避免将父母有关与孩子的实际性别相反的愿望投射到孩子的姓名、穿着打扮、游戏和日常生活教育等方面。
第十一章自杀问题
1、自杀的一般心理过程
自杀动机的形成阶段
矛盾冲突阶段
自杀准备的平静阶段
2、自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一)社会因素:
社会变化的不适应;各种压力的催化;人际关系的紧张;恋爱受挫;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幸
(二)个体因素:
自我认同危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个性缺陷
3、为什么说自杀与个人耐受挫折的能力有密切关系?
4、自杀如何预测?
自杀的预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抑郁水平的评、自杀先兆的预测、自杀实施可能性的探查、对自控能力的评估
5、如何从学校和个人两个层面预防大学生自杀?
学校层面上: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普及自杀预防知识;(3)做好日常心理咨询工作
个人层面上:
理智、代偿、宣泄、转移、合理化。
6、怎样进行危机干预?
(一)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和干预系统
(二)启动社会、家庭和学校全方位的心理支持系统
第十二章精神疾病
1、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②充分了解自己
③生活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而非有过高或脱离实际的生活目标
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而非沉湎于空想或自我封闭
⑤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悦纳自己
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而非固执、刻板
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非独来独往,我行我素
⑧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而非任意冲动或苦行僧式的压抑
⑨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性,而非盲从和随波逐流
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会处理好集体的个人的关系
2、一般从哪些方面评价或诊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即评判维度)
①内省经验的标准
②社会适应的标准
③医学标准
④统计学标准
3、评估心理健康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①会谈法②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④心理评定量表法
4、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以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如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等。
6、精神疾病的常见感知障碍有哪些?
感觉障碍:
感知过敏,感觉减退或丧失,感觉倒错,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
错觉,幻觉
7、精神疾病的常见思维障碍有哪些?
1)思维形式障碍:
如思维迫促、思维迟缓、思维中断、持续言语、病理性赘述、思维松弛、思维不连贯、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2)思维内容障碍:
如妄想(被害妄想、被控制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钟情妄想等)、强迫观念(强迫性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回忆、强迫性对立观念)、超价观念等
8、精神疾病的常见注意障碍有哪些?
有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狭窄、注意固定等
9、精神疾病的常见记忆障碍有哪些?
记忆减退或遗忘症、错构、虚构、似曾相识感和旧事如新感等
10、精神疾病的常见情绪障碍有哪些?
情绪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情感脆弱、易激怒、情感迟钝
11、精神疾病的常见意志行为障碍有哪些?
1)意志活动的障碍,如意志减退、意志缺乏、意向倒错、矛盾意向
2)运动行为的障碍,如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缄默症)、作态与特殊姿势、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抽动、强迫行为、冲动与攻击性行为等
13、神经症亦称之为神经官能症,是一类主要由于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器质性的精神障碍。
14、焦虑症是一种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15、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
16、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17、疑病症是指怀疑自己有病,而具有对疾病持续而强烈的恐惧为特征的一种神经性障碍
第十三章职业生涯
1、职业生涯及其特点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的发展历程
特性:
独特性,发展性,阶段性,终生性,整合性,互动性
2、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
①职业准备期②职业选择期③职业适应期④职业稳定期⑤职业素质衰退期⑥职业结束期
3、职业匹配
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匹配
第十四章团体心理
1、团体心理辅导
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2、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
教育,发展,预防,治疗
3、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
①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②效率高,省时省力
③效果容易巩固
④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4、团体心理辅导应遵循的原则
民主,共同,启导,发展,综合,保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心理卫生复习提纲Microsoft Word 文档1资料 大学生 心理卫生 复习 提纲 Microsoft 文档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