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学国家精品课申报表.docx
- 文档编号:23073857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27KB
电机学国家精品课申报表.docx
《电机学国家精品课申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机学国家精品课申报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机学国家精品课申报表
编号
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省市辽宁省
所属学校沈阳工程学院(原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名称电机学
课程层次(本/专)专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电气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电机与电器
课程负责人吕中枢
申报日期2003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ΟΟ年月日
填写要求
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
凡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名
吕中枢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10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双师)
电话
86846531-2553
学位
硕士
职务
系主任
传真
所在院系
电力工程系
zslu@
通信地址(邮编)
沈阳市皇姑区长江街134号(110036)
1-2
教学
情况
教学工作
五年来为发电99级、发电00级、供电01级、电气技术02级、供电03级(约320名学生)分别讲授了《控制电机》、《电机学》、《电机拖动》等专业基础课程,周学时为4~6,同时指导学生实验,指导了4次课程设计、指导了46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
教学研究工作
1、作为负责人之一,参与完成了教育部教学研究课题“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1993~1999年)。
2、主持的辽宁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2~2004年)。
3、主持电机学优秀课建设(1998~2001年),于2002年获省级优秀课。
获得的教学奖励
1、“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00年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排名第5)
2、连续六年(3次)被学校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
3、因教学、教研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校内立功授奖。
1-3
学术
研究
五年来完成的学术研究课题及获奖情况
1、“海洋机器人作业工具包用油源驱动电机”
1998年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并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2、“新型高温电动机”
1996年获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完成人
3、“水下推进系统用稀土永磁直流伺服电动机”
1998年获国家级科技成果,第5完成人
五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双层实心转子异步电机电磁转矩磁场计算方法《沈阳电专学报》99.1第1作者
2、Electromagnetictorquenumericalcalculationofinduction
motorwithadouble-layerrotor天津国际电机会议论文集2000.9第1作者
3、用VisualBasic开发电机设计程序《沈阳电专学报》2002.3第1作者4、Performanceresearchofinductionmotorswithcomposite
solidrotor西安国际电机会议论文集第1卷1999.8第2作者
5、Flux-weakeningControllingofACPermanentMagnetServoMotor
沈阳国际电机会议论文集2001.8第2作者
6、windows98环境下小型电机CAD系统《沈阳电专学报》1998.2第2作者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员
构成(含外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严震池
男
1944.7
教授(双师)
电力系统
《电机学》教学
许晓峰
男
1968.8
副教授(双师)
电力系统
《电机学》教学
衣丽葵
女
1970.1
讲师(双师)
电机
《电机学》教学
张爱军
男
1970.2
讲师
电机
《电机学》教学
赵君有
男
1964.3
讲师(双师)
电力系统
《电机学》教学
王春玲
女
1971.8
讲师(双师)
电器
《电机学》教学
富强
男
1971.5
实验师
电机
电机实验教学
王东瑞
男
1979.2
助教
自动化
电机实验教学
王兴伟
(兼职)
男
1968.3
高级工程师
电力系统
讲座,指导实习
指导毕业设计
张玉良(兼职)
男
1946.8
高级工程师
电力系统
讲座,指导实习
指导毕业设计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课程组9名成员中,双师型教师6名;硕士学位3人;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1名;50岁以上1人,40~50岁2人,30~40岁5人,30岁以下1人。
从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及双师型比例来看,均已形成合理梯队。
另外还从沈阳电业局、沈阳发电厂聘请了2名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
近年来,课程组成员的年终考核均为优良。
课程组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对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制定了培养计划,并指定老教师为指导教师,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课程组成员多年从事电机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能够适应高职高专课程改革建设的需要。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电机学教学改革工作从1993年开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职高专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试方法、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建设体系。
电机学课程于1996年被电力部评为优秀课,于2002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课。
电机学课程改革也促进了我校发电专业教学改革,对发电专业教学改革取得的成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课程组成员吕中枢、许晓峰是发电专业教改的主要负责人,严震池是该专业教学改革委员会成员。
发电专业教学改革于2000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许晓峰排名第3、吕中枢排名第5)。
发表的教研论文及教改获奖情况如下:
“发电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许晓峰吕中枢
《电机及拖动》2002年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许晓峰吕中枢
“谈电机课程的教学改革”1998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许晓峰
《大电机运行》1997年获校优秀教材三等奖许晓峰
“探究式教学法在电机教学中应用”《中国电力教育》1998年6月许晓峰
“发电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沈阳电专学报》1999年1月许晓峰吕中枢
3.课程描述
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1、传统的电机学课程特点
电机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专业性特征明显,它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牵涉电、磁、热、机械等综合知识。
传统电机学课程表现出教材厚、内容广、学时多,教学过程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缺乏学习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电机学课程改革实在必行。
2、电机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是他们应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就是说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为了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课以“应用为目的”,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
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生产企业对电机学教学的要求,我们对电机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进行了调整,强调了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以培养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
改革的目标是把电机学课程建设成与培养高职高专人才相适应的优秀课程。
3、电机学课程改革的实践
1995年我们成立了电机学课程改革小组,开始对本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试方法、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建设体系。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把传统的电机学课改为系列课,即理论课(电机原理);实践课(电机实验技术);应用课(大电机运行),并编写出配套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出配套的《电机原理》、《电机实验技术》、《大电机运行》教材。
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实践环节上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对学生考核方面,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开卷、开闭卷结合、一张纸开卷、题签式、实际操作式等多种考试方法。
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4、电机学课程改革的效果
由于电机学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电机学课程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
电机学课程于1996年被电力部评为优秀课,于2002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课。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重新构建了电机学的课程体系,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为应用服务的原则。
将原来的电机学课分成三门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门课,它们是:
《电机原理》(基础理论)、《电机实验基础》(实践操作)和《大电机运行》(实际应用)。
理论教学《电机原理》授予学生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实验教学《电机实验技术》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巩固深化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于实际,增设了应用性课程《大电机运行》,它以电机运行原理为基础,密切结合现场生产实际讲述各种大电机的运行状态,发挥了教学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教学内容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为目的
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和配套的系列教材。
编写前,深入现场调研,收集大量资料(尤其是随着机组容量不断增大而出现的新结构、新技术等内容)。
编写时注重与现场实际相联系,使内容符合生产实际。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组容量不断增大,因此教材内容要体现“大而新”,即要反映大容量机组及所出现的一些新技术,更要结合现场实际,使教材在三、五年内不落后。
编写原则:
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不盲目追求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调整教学时数。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把各课程的时数调整为:
《电机原理》75学时,《电机实验技术》30学时,《大电机运行》32学时。
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突出“新(技术)、大(容量)”的特点。
增加了一些新设备、新技术的内容,如大机组SFP-370000220电力变压器及QFQS-300-2汽轮发电机结构,同步发电机的次同步谐振等内容。
为紧密结合分析同步发电机的各种运行情况,增设了六条运行轨迹线等等。
为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如漏抗计算等。
恰当处理教学内容的深浅度。
本着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简化省略某些繁杂的公式推导,侧重了物理概念的叙述。
同时对《电机原理》和《大电机运行》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凡属于运行内容一律纳入《大电机运行》课中讲授,《电机原理》着重叙述电机的运行原理。
总之,教学内容组织安排就是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服务于应用的目的,实现高职高专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3、实践教学为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服务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我们坚持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充分听取专、兼职教师和毕业生的意见后,加强了对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是建立一个与课堂理论教学系统相互平行、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即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以实验课和实训课为主的操作技能训练和工程应用技能训练。
二是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单设《电机实验技术》实验课。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能力,98/99学年开始,开展以实验任务书代替实验指导书的改革,减少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项目,改变了过去那种只做验证性实验的模式。
根据教师下达的实验任务书,学生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独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绘制实验线路、选择元器件等准备工作,然后到实验室进行调试和测量(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可随时进行实验),最后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这一改革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给学生以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调动了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强化实习教学改革。
在工程应用训练方面,建立了电工实习场,学生在这里接受电机的绕组下线和制造工艺等实际操作的工程应用训练。
通过强有力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学生的工程意识、操作技能、专业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实践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使用与建设
为了配合电机学课程改革,重新编写了与改革方案相配套的系列教材。
编写原则:
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不盲目追求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编写的教材有
《电机原理》校内出版1998年严震池赵君有编吕中枢审
《电机学》电力出版社1999年严震池编
《电机实验技术》校内出版1999年严震池编
《大电机运行》校内出版1999年许晓峰编
《电机及拖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许晓峰吕中枢编
《电机拖动基础》校内出版1999年吕中枢编
《电机学思考题及习题解答》电力出版社2001年严震池赵君有张爱军编
这些教材都是根据高职高专教学要求编写的,体现了高职高专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学生的欢迎,使用效果良好。
其中《电机及拖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2、扩充性教学资料
电机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又缺乏电机的直观形象及电机原理中的时—空概念,因此我们制作了一批实物教具及模型,录制了介绍电机原理、结构与制造过程的教学录象片,使学生通过观看录象直观了解电机的结构和生产制造过程。
还购进了一些电化教学设备,如录放机、电视机、幻灯、胶片投影仪及教学资料片,增加了声像教学手段。
这些辅助教学设备为学生学习好电机这门技术基础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实践性教学环境
电机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有两个,一是电机实验室、二是电工实习场。
电机实验室有全套的电机实验设备,可以进行全部的电机学实验项目;电工实习场有一个可以进行电机装配、绕组下线的实训室。
这两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工程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还专门为电机学教学建立了专用教室-电机讲练室。
讲练室内有各种电机的实物教具,有两块综合性教学演示板(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及录放机、幻灯、投影仪等设备。
利用讲练室可以实现演、讲、练的教学方法,即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演示,让学生观察电机运行时的各种现象,提出本节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听课,把现象上升到理论高度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再通过实验(这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一步将理论深化,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网络教学环境
目前正在进行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建立了“电机学课程建设”网页,已完成部分教学资源的网上发行,包括电机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教案、习题与解答、部分章节的电子课件及实验指导等内容。
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其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推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等。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精讲多练,自主学习
精讲,集中精力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精心讲授,讲知识的精华,讲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精讲必须多练,从能力培养着眼,注重讲、练结合,保证练的比重,增加习题课,加强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演、讲、练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电机教学有专用教室-电机讲练室。
讲练室内有各种电机的实物教具,有两块综合性教学演示板及录放机、幻灯、投影仪等设备。
充分利用讲练室,进行演、讲、练的教学方法,即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演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电机运行时的各种现象,提出本节所讲述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听课,把现象上升到理论高度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再通过实验(这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进一步将理论深化,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教与学是互动的两个方面。
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既要重视教法,更要重视指导学生的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分析、归纳、总结问题,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地理解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某些内容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现象。
除了上述的讲练法、自学法,还采用激趣法,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还有诱导法、分析法、比较法、提纲法、探研法、图解法、讨论法等等。
5、拓宽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尽量采用实物及模型等形象教学。
电机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又缺乏电机的直观形象及电机原理中的时—空概念,因此我们制作了一批实物教具及模型。
购进了一些电化教学设备,如录放机、电视机、幻灯、胶片投影仪及教学资料片,录制了介绍电机原理、结构与制造过程的教学录象片,使学生通过观看录象直观了解电机的结构和生产制造过程,增加了声像教学手段,目前正在制作电子教案,采用现代的背投电视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3-5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营口电力设计院王永泽高级工程师评价:
沈阳电专的电机学课程建设是以培养生产一线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以及自编教材都富有高职高专特色,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方向。
课程改革思想先进,符合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
课程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并吸收了近年来出现的大机组等新技术。
课程内容注重以够用为度,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也完全符合企业对高职学生能力的要求。
教材整合很合理,分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工程应用三门课程,为实现人才培养提供了保证。
该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很有特色,不仅有供教学实验的电机实验室,而且还有一个可以进行现场实际操作的电工实训室。
电工实训室可以进行电机装配、下线等实际操作,与生产车间非常相近,这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很高,更可贵的是他们具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称得上是一流的高职高专教师队伍。
学校教学督导组组长陈才贤教授评价:
我校电机学课程教师多年钻研电机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很强的敬业精神。
从1995年以来开始进行课程改革,针对电机学课程特点,结合高职高专教学要求,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试方法、教材建设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与改革,主要表现在:
整合课程内容,进行系列课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采用“讲演练”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学习兴趣;编写配套教材,保证教学质量;改革考试方法,注重能力考核。
电机学课程改革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应用性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沈阳工业大学唐任远教授:
对主讲教师许晓锋、吕中枢编写的《电机及拖动》教材评价:
该教材为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教材取材合适,分量恰当,能正确地阐述本学科的理论、概念与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教材内容符合认知规律,采用提问、解决问题、总结出概念和结论的编写方法,富有启发性。
……教材中配有思考题、习题和答案,便于学生消化理解,每章附有自测题目,便于学生自检自测。
实验单列章节,对实验环节中出现的现象、问题作启发性阐述,有新意。
编写时兼顾电类各相近专业情况,使用面广,目前已为国内多所院校选用,效果良好,受到广大师生好评和欢迎。
该教材是一本高职高专的好教材。
学生评价:
学校教务处每学期都进行一次教学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对主讲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测评。
将测评结果输入计算机测评系统,由计算机统计出教师的测评分数。
根据教务处提供得测评结果,电机课程组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的平均分为:
2001学年:
90.7分,2002学年:
90.2分,2003学年:
90.4分
课堂教学录象评价:
主讲教师的50分钟教学录象,展示出主讲教师仪态端庄、声音洪亮、富有教学激情,同时,师生密切互动,教与学融为一体,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特别是采用“灯光旋转”演示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
这种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演示相结合的“讲-演”教学手段,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反映出主讲教师具有很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电机学课程于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课。
4.自我评价
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以“理论、实践、应用”三段式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符合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以“够用为度、注重应用”的课程内容安排体现了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现场式实践教学环境体现了以工程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2、采用多种启发式教学和“讲演练”教学方法,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使抽象理论直观化和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考试改革突破了单一的课程知识考核限制,加大平时考核比重,注重实践操作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核。
4-2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电机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与专业课密切相关,它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牵涉电、磁、热、机械等综合知识。
它是学好其它电气类专业课的前提和保证,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电机学课程于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课。
4-3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网络教学环境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5.课程建设规划
5-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机 国家 精品 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