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单元教案doc.docx
- 文档编号:23062441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29.40KB
六单元教案doc.docx
《六单元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单元教案doc.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单元教案doc
课题
幸福在哪里
学习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重点
难点
重点:
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是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44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2.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
儿女的长大
一句贴心的关怀
下班后我们送上的一杯热茶
我们优秀的学习成绩
3.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
4.这些幸福是从何而来?
5.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举例:
“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谈话导入新课。
指导谈收获。
指导交流。
相机指导交流。
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
倾听。
交流谈感受。
汇报交流。
交流。
交流谈感受。
摘抄到笔记本上。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二、学习本课的写法
1.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写法。
通过有趣的情节,说明一个道理,揭示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2.本文还有前后照应的句子。
从文中找出来,我们交流一下。
3.把精彩的片段再来读一读。
三、练习
1.组词。
寿( )凋( )辨( )萤( )
踌( )调( )辫( )莹( )
招( )舀( )豪( )诺( )
沼( )稻( )毫( )若( )
2.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是女儿。
(扩句)
潮湿的沙土上布满了鸟爪的痕迹。
(缩句)
板书设计:
儿女的长大
一句贴心的关怀
下班后我们送上的一杯热茶
我们优秀的学习成绩
小结本课的特点。
指导找出相关的句子。
指导朗读。
开火车读词语。
巡视指导。
倾听。
交流。
朗读。
组词。
改写句子。
作业设置
预习下一课。
收集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
教
学
反
思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题
古诗二首
学习
目标
1.读懂第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选择
导学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是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4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齐读课题,解题义。
悯:
哀怜。
悯农:
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给记住。
注意区别“栗---粟”的字形。
四、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1.让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提问:
读懂了诗的意思,你有什么感受?
(1)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齐读课题,解题义。
教师范读。
检查,注意指导。
抽学生上台展示。
让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齐读课题,解题义。
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农民在万物生长的春季撒下了种子,他们要为庄稼浇水?
施肥?
除杂草,每天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到了金色的秋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粮食的丰收,但是他们不能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他们吃不饱?
穿不暖,乃至饿死?
不能生存下去。
)
(结合插图的内容说明:
这农民一家人各个骨瘦如柴,穿着破旧的衣衫,那位妇人的怀里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农夫站在一边面露难色,无可奈何。
)
3.教师小结: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二十个字,就揭露了当时的社会,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那么多的社会财富,他们是值得歌颂的?
赞扬的。
但是他们没有权力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不合理的社会使他们贫困无助、冻死饿死?
不能生存下去。
这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遭人痛恨的。
五、朗读古诗
1.配乐听老师范读并评议诵读情况。
2.伴着音乐自己练习朗读。
3.在小组内参与朗读,互相学习。
4.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六、练习巩固
完成书中的第4题。
指导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指导结合插图的内容说明。
教师小结。
老师范读。
可以结合诗句的内容说明
结合插图的内容说明。
配乐听老师范读并评议诵读情况。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作业设置
写生字,背诗歌
教
学
反
思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题
劳动的开端
学习
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2.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难点:
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法
选择
情境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是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43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二、学习图片,理解内容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认真看这幅图,说说你从图中什么地方,感受到了什么?
(瘦小、草鞋、羊肠小道、托着扁担、有的同学说他长得面黄肌瘦,身子是皮包骨头;有的说他穿着补了又补的衣衫,脚下是破草鞋;有的说他家很穷,否则小小年纪也不会出来干重活了;有的说山路难走,小男孩挑得煤很重,扁担快把他压扁了;也有的说他很坚强,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同学看了后,都觉得他很可怜,同时显得很坚强。
)
2.你能用精炼的词语来表达这幅图的意思吗?
(给图取名)(艰难的挑煤之路、挑煤的艰难、重担)3.刚才有同学说我肩头的胆子很重,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大家来估计我肩头的担子有多重吗?
那么这副担子究竟重到什么程度
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
提问。
相机指导。
指导用精炼的词语来表达这幅图的意思。
情境设疑。
看课题质疑。
听课文录音,思考。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用精炼的词语来表达这幅图的意思。
做一做。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呢?
我们不防来研究研究。
该研究什么内容?
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三、主动探究,读文悟“艰难”
1.激趣导入:
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①如果不打比方,使句子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很难过。
“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2.小组合作学习:
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3.全班朗读。
四、质疑想象,写话析“坚强”
1.谈话质疑,引导想象:
2.小组讨论后指名说:
不平静的原因。
3.写话训练:
(自由选择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A、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内外结合,积累拓“坚强”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主人公一起沿着山路,一步一滑踉踉跄跄往前走的时候,我们都感到是如此地沉重和艰难;而当我们听他平静地说出“我明天还去挑。
”时,更多的是赞叹和折服。
曾有人写下诗句赞美作者吴运铎:
威风凛凛数运铎,死神屡屡擦肩过。
拼将残躯酬壮志,换来神州满春色。
中国保尔人钦敬。
重点点拨读议比喻句。
指导概括段意。
指导朗读。
指导写话。
小结,延伸“坚强”。
轻声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用“--”在文中划线。
变换说法。
比较体会。
感情朗读。
写话练习。
作业设置
抄写词语。
教
学
反
思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题
劳动的开端
学习
目标
1.理解比喻句的作用,概括段落大意。
2.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3.深入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比喻句的作用。
难点:
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生活。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
多媒体
否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44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划出表示“我”家很穷的句子。
2.“我”为了解除全家人的饥饿,决心去挑煤,挑煤工人的工作是怎样的呢?
3.讨论:
体会这个比喻句,想想这个比喻句写出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我”与小赵的对话。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快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这一部分的重点句。
预设:
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说说“我”从哪些亲身感受中体会到这个道理的。
(学生画出相关要点。
)
3.朗读这几句话。
巡视指导。
预设提问。
指导分角色朗读。
巡视指导划出这一部分的重点句。
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自由朗读,用“—”划出表示“我”家很穷的句子。
思考交流。
体会理解比喻句的作用。
分角色朗读。
快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重点句。
朗读这几句话。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读后面的段落,读出“我”生活的艰难。
5.画出表现“我”生活艰难的句子,边读边说出对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三、学习第三部分
自由朗读这一部分,看看第二次挑煤时“我”
是怎样作的,与第一次由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结束语:
是啊,人总是要生活的。
吴运铎说过“顽强劳动,以创造性的劳动克服一切困难。
”这是他对劳动的看法。
同学们,你的看法呢?
2.学生谈论。
3.吴运铎撰写的《把一切献给党》,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成为当时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寻求人生道路的教科书,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学的这篇文章就是节选自于此,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
指导朗读。
指导说出对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相机指导。
总结全文。
引导交流对劳动的看法。
。
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读。
画出句子,并说出对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交流对劳动的看法。
作业设置
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教
学
反
思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题
幸福在哪里
学习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幸福的真正含义。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幸福的真正含义。
教法
选择
情境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是
教学
时数
2课时
教学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4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播放“幸福在哪里”歌曲,请学生们欣赏。
2.谈谈歌曲中唱的幸福在哪里呢?
3.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那么真正的幸福到底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幸福的文章,幸福在哪里?
它告诉了我们答案。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读课文。
二、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指读文章最后一部分----幸福就在于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二)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1.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为什么说他们的劳动是有益的?
2.出示智慧的女儿的话。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课前小故事:
《手尖上的幸福》
1.故事中的小女孩用一双孱弱的小手描画出了动人的幸福,生活中的你幸福吗?
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2.你曾感受过怎样的幸福?
3.幸福在哪里?
我们怎样能找到幸福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说说自己的理解
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在这之前,孩子们也做了好事,为什么就没有体会到幸福呢?
1.自读这部分内容:
你读懂了什么?
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
(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
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四、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五、合作表演本课内容:
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寻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都非常高兴,文中的三个牧童寻找到了幸福也非常高兴,我们怀着幸福、高兴的心情把这个童话故事表演出来好吗?
(学生分组表演)
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读文章最后一部分
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
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合作表演本课内容
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
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作业设置
熟读课文
写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感悟
教
学
反
思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题
语文天地----崂山道士
学习
目标
1.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 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 注意文中“乃”“其”“尔”等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重点
难点
重点:
本文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
难点:
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教法
选择
情境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课件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是
教学
时数
4课时
教学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
总数
第46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听过“穿墙术”吗?
今天,让我们走进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去,看一段与“穿墙术”有关的故事。
二、揭题,板题
1.板书课题:
崂山道士,读题。
2.释题:
崂山道士是指在崂山那儿的一个道士。
道士信奉道教的修行人。
三、初读,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文中生僻字拼读,查字典理解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课件,指名拼读生字词。
2.正音。
3.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
五、抓住重点展开学习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
设置情境导入。
板书课题。
巡视指导。
出示课件,指名拼读生字词。
相机指导正音。
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倾听。
读题。
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拼读生字词。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分段交流,试理解课文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准备去崂山道士访仙学道。
第二部分(地2~9自然段):
写王七来到崂山拜学道的情景。
第三部分(地10~16自然段):
写道士教王七穿墙术的情景。
第四部分(17自然段):
写王七回到家里就想向妻子炫耀穿墙术,结果失败了。
2.自学第二部分,在读懂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3.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在读懂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2)练口诀→喊“进去”→不敢进→壮胆进→喜出望外
(3)联系最后一段,说说王七学法书的结果怎样?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①结果:
王七无法穿墙,反而撞了一个大包。
②原因:
他不听道士的告诫,向妻子炫耀穿墙术。
六、揭示本文寓意,突破重难点
讨论:
1.你认为王七是一个怎样的人?
2.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
3.你学了课文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七、拓展延伸
1.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现象。
2.指导阅读《聊斋志异》
指导复述段落大意。
指出“乃”字的用法。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巡视指导。
相机指导。
设疑。
组织讨论。
朗读课文,试翻译。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段落大意。
结合句意理解“乃”字的用法。
默读,在读懂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思考,讨论,交流。
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设置
1.复述故事。
2.阅读《聊斋志异》。
3.自己观察家长一天的劳动情况
教
学
反
思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题
语文天地六
学习
目标
1.积累词语及句子。
2.理解诗句的意思,熟读熟读背诵诗歌。
3.进行恳谈会的活动资料收集。
重点
难点
重点:
积累好词佳句。
难点:
进行恳谈会的活动资料收集。
教法
选择
讲授法练习法
课型
练习课
课前
准备
听写本单元词语。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是
教学
时数
4课时
教学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45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我的摘录笔记
1.认读教材中所摘录的词语。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所作的摘记。
3.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优秀的摘记,全班展示交流。
二、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2.想想还可以怎样表达这句话的意思。
三、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明认读,纠错正音。
3.根据课前预习,介绍自己读懂的词语与句子。
四、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bǎoyòuáizòushǔnxī
()()()
听写词语。
指导朗读句子。
出示句子。
指导表达。
补充资料及背景。
出示幻灯。
点名拼读。
听写词语。
朗读句子。
齐读。
思考,交流。
读名言。
谈谈其意思,背诵。
自由朗读诗句。
查找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读出拼音。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niàngzàoxùyǔ
()()
2.比一比,再组词。
锈()靴()撇()
炕()绿()渴()
诱()鞋()敝()
抗()碌()褐()
3.补充词语,并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词语造句。
目不()()含苞()()
绘()绘()()()不绝
4.请将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用“____”画出,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8分)
云雾燎绕()锁然无味()
馋延欲滴()善良醇厚()
面面相去()转瞬既逝()
沁人心啤()振天动地()
5.阅读《凡卡》16—21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凡卡的心愿是什么?
他的心愿能实现吗?
②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凡卡想象的句子
③结尾写道:
“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
巡视指导。
对易错的词语重点提出练习。
相机指导组词,发散思维,多组几个词。
相机指导。
个别指导改错。
易错的字写两遍。
巡视相机指导。
到黑板上写词语。
口头组词。
补充词语。
造句。
结合字典改正错别字。
在课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谈感受。
作业设置
完成练习题。
教
学
反
思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课题
语文天地写作指导
学习
目标
1.以“劳动”为主题召开肯谈会,共同探讨关于劳动的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劳动最光荣。
2.写作中,学会地不断修改文章,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重点
难点
重点:
以“劳动”为主题召开肯谈会,共同探讨关于劳动的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劳动最光荣。
难点:
写作中,学会地不断修改文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 教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