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西进设计说明.docx
- 文档编号:23062291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5.60KB
旅游西进设计说明.docx
《旅游西进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西进设计说明.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西进设计说明
“杭州市旅游西进战略构想”
一.工作计划
1月17日:
第一次会议(下午)
参加人员:
之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周刚、沈朝阳
泛华设计院——范旭明、张友良、过琳琪
讨论内容:
工作计划、资料要求、专家名单、总框架
1月18日分头准备:
找资料、请专家、找图纸
1月19日第一次专家会(下午)
参加人员:
讨论内容:
工作计划、文本内容与结构、重点与深度、分工编号
1月20日~23日:
现场踏勘、分析资料、写稿、作图
1月24日:
专家完成专稿汇总
1月25日~27日:
统稿、打印
1月28日:
提出文本草稿,交董主任审阅
1月29日~30日:
修改文本,正式打印装订
1月31日:
完成正式文本
二.项目名称
名称:
“杭州市旅游西进战略构想”
指导思想:
以“西湖”为中心,以“之江”为支撑,统一理念,共享资源,构建旅游西进战略框架。
三.文本纲要
1.战略篇——什么是西进?
为什么西进?
怎么西进?
西进的好处是什么?
2.资源与环境篇——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环境本底、环境特色、存在问题
3.市场与理念篇——客源、消费、收益分析,现代旅游新概念,国际旅游新趋势
4.规划篇——范围、结构、分区、总体框架、中心基地、基本框架、发展框架
5.措施篇——政策、体制、资金、人才、开发模式
杭州市旅游西进战略构想
文本
一.战略篇
二.资源与环境篇
三.旅游理念及市场分析篇
四.规划篇
五.措施篇
附图
一.风景旅游区分布示意图
二.结构示意图
三.之江旅游度假区周围景区分布示意图
四.之江旅游度假区交通网络
五.之江旅游度假区用地结构分析
“杭州市旅游西进战略构想”
一.战略篇
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的描绘,未来的杭州市区将以钱塘江为轴线,沿江、跨江发展,形成一个主城、两个副城、六个旅游区的结构格局。
为此,市区人口重心和产业重心将实行东移。
钱塘江南、北岸要为省、市级行政机关和商务中心保留规划用地,而旅游将着力向西扩展。
主城区:
就是目前环西湖而建的老城区,这里重点发展以旅游、商贸、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其他建设将受到严格控制,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将逐步降低。
主城区还将大力建设城市绿地、文化设施和休闲广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同时要在江滨构筑新的城区中心。
两个副城:
一个是下沙,这里将成为以外向型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综合工业城;另一个是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滨江新城,这里将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学研一体化的现代化科技城。
六个旅游区:
分别是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灵山风景区、龙坞风景区、西溪文化旅游区和江南旅游度假区。
今后,我们认为杭州市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中心,以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支撑,以两江一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为延伸,统一理念,共享资源,构建旅游西进战略框架,全力推进杭州旅游向西部拓展。
在全力保护和进一步完善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同时,加速开发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灵山风景区、西溪文化旅游区、龙坞风景区和江南旅游度假区。
各旅游区都要增加新的旅游项目,扩大环境容量,加强联营合作和有序管理,形成内容丰富多样、景点有机衔接、设施完善配套的市区旅游网络。
(一)什么是西进?
●市区北部是半山重工业用地
●市区东部是铁路、高速公路、大立交和下沙现代化综合工业城
●市区南部是钱塘江和滨江现代化科技新城
●
只有西部有山、有水、有森林、有岩洞、有泉瀑、有沙洲、有大片环境优良的开阔空间。
在充分发挥传统的60平方公里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强大持久吸引力的同时,加速建设已有良好声誉和基础的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使之成为组织和沟通城区西部的西溪、小和山、午潮山、龙坞、大清谷、灵山洞、浮山、东江咀、长安沙、桑园沙、湘湖等旅游区的支撑点和度假、休闲、娱乐、会展、食宿基地,并由此能进一步向西部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旅游区延伸,这就是我们设想的杭州旅游西进战略。
(二)为什么西进?
老城区
●空间有限——用地少、密度大
●发展受制——城区已无空闲地块
●高度限制——西湖周围不能建体量大的项目
●风貌限制——要求与传统风格相协调
●游客拥挤——节日灵隐游客达4~5万人次/日
●交通阻塞——交叉口不通畅,缺少停车场
●噪声干扰——商业和交通噪声大
●景观变化少——很多老面孔,吸引力减少
●游览时间短——平均逗留<2日
城北区
●性质不符——城北为重工业及化工工业区
●环境不符——景点少,远离钱塘江
●交通不便——与西湖、之江、龙坞、灵山等景区联系不便
城东区
●性质不符——城东为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工业城
●环境不符——景点少,无山林岩洞自然景观可依托
●方向不符——与开发西部风景旅游区背道而驰
滨江区
●性质不符——江南是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环境不符——景点少,缺历史人文古迹景观作依托
●交通不便——与西湖及大部分景区为宽阔的钱塘江相隔
城西旅游区
●地域空间大——城西区地域面积有120平方公里
●发展条件好——东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相连,西与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相接。
●高度限制少——不受西湖尺度及机场空域高度限制
●风貌限制少——现代与传统风格兼容
●游客容量大——据粗略估计,城西区旅游日容量约为10~15万人次
●交通易组织——有绕城公路、320国道、之江路、杭富路、梅竺隧道相连,四通八达
●噪音干扰少——区域内为山、谷、林、江、洲和村舍田园所围绕,少噪声干扰
●景观类型多,各具特色——靠山、临江、含洞、有很多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游览时间长——由于地域空间大,旅游项目内容丰富多样,自然人文景观美不胜收,故游客逗留时间长,既适合娱乐、观光类短期旅游,也适宜会议,度假、休养类5~10天的休闲旅游
(三)旅游西进有何好处?
●扩大旅游空间,延长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
●扩大经营规模,丰富旅游内容,提高各旅游区之间的互补性和协作性。
●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培养多方面的旅游人才,提高市民文化素质。
●使市政基础设施得以完善,村镇建设面貌得以加速改善,加速城市化进程,使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
●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好处是,能为西湖风景名胜区内需迁出的与环境要求不协调的建筑和设施提供足够的空间,让西湖能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为西湖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创造有利条件。
(四)如何西进?
●以西湖为依靠——
立足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维护西湖品牌,完善更新风景区各项设施,充分发挥西湖经久不衰而巨大的吸引力,只有拥有源源不断的、数量庞大的游客量才是旅游西进的最根本保证。
●以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支撑——
加速建设之江旅游度假区,扩大和引进新的主题公园和旅游项目,完成钱江标准海塘建设,大力营造生态林带和环境绿化,提高环境质量和建设品位,发挥之江旅游度假区作为杭州旅游西进桥头堡和支撑点的作用。
●以交通建设为骨架——
大力建设包括轨道交通、北区隧道、之江大桥、闻堰大桥、绕城公路西线高架段和水上旅游交通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交通网络,将西湖风景名胜区及主城区与之江旅游度假区及周围各旅游区密切联系起来,使来自海内外各地的游客能满足走得进、散得开、行得顺和出得去的旅游交通要求。
●以生态环境优化为目标——
大力营造旅游区生态林带,切实保护野生动物和珍贵古树名木,大规模建设公园绿地,重视保护地表和地下水体,停止旅游区内的开山采石行为,彻底治理旅游区内的工业烟尘、固体废物和废水的任意排放问题,减少和降低各类噪声,使之达到文明卫生城市的蓝天、白云、绿色、清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以旅游国际化为动力——
在旅游环境的创造和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方面要与世界接轨,要了解现代旅游的新动向,要摸清国际旅游的新趋势,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游客的不同要求,使杭州真正步入国际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的行列。
●以城市化为契机——
浙江省近年来社会经济以较高的增长速度稳步向前发展,1998年杭州市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3.33万元,是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首位,GDD从1992年至1998年的年均递增率达18.1%,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村建设和旧城改建的速度加快,这对改善旅游区的硬质环境,提高旅游区的风貌品位,提供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力,满足旅游业对服务和供应的需要大有好处。
●以市场为导向——
旅游区内旅游项目的设置,资金的投入,建设的次序和速度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对旅游市场、客源情况和消费需求方面作出科学、客观的调查与分析,以减少和避免决策上的失误。
二.资源与环境篇
在本区域,拥有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龙坞风景区、西溪文化旅游区、灵山风景区、江南旅游度假区等5个列入杭州市总体规划的风景旅游区。
杭州市未来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中的风景旅游区几乎全部集中在本区域内,此外还有周浦——袁浦长安沙、浮山生态村、午潮山森林公园、大清谷、佛殿湖、东江咀等旅游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相当丰富,类型多样、布局合理。
山、水、洞、沙融为一体,颇具江南水乡风情。
(一)自然资源
域内的自然风景区基本上属于山水相融型的景区。
但各景区又都有自身特点。
就总体特点而言,可概括为四个字:
山、水、洞、沙。
1.山:
本区域内以“山色”为主的景区有龙坞风景区、小和山林森林度假风景区和浮山风景区。
●距离杭州市中心15公里的龙坞风景区,层峦叠嶂,山间有台地,林木葱葱,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龙坞山四周山麓的基岩为距今4亿多年的泥盆纪千里岗砂岩,成岩后经历了地质时期造山运动,形成了断层和褶皱。
在晚侏罗纪,还有火山喷发等地质作用,从而形成了山色奇异,秀色可餐的独特风景。
白龙潭瀑布对面的千丈岩,就是地质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大面积断层崖。
长达数里的千丈岩山坡陡度在85度以上,尤其是白龙潭瀑布正对面的刁岭峭壁最有特色,岩石凹凸而形成千姿百态,加之树木和繁花点缀,美不胜收。
千丈岩和与其相邻的石关、鱼石、四顾坪、老龙潭、龟王殿、鹦鹉石、盘谷等景组成了“龙门八景”。
景区内还有著名的“白龙飞瀑”。
白龙潭瀑布落差约40米,瀑布垂挂在深山峡谷之中,谷底最窄处仅宽3米,奔腾的瀑布像一条白龙由天而降,气势磅礴。
●小和山森林旅游度假区内的大成山、小和山均为天目山余脉中的低丘区,山不高坡较缓,有山又有水,景观层次丰富,是开辟森林度假、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尤其是小和山一带低丘、缓坡、溪水长流,背靠大山、视野宽阔,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自然魅力的旅游区。
而且在这一区域中,又有山体、绿化林带的间隔,又可使每一个山坳或几个山坳组合成相对独立的旅游点。
●转塘浮山生态旅游区是本区域内又一处以“山色”为主的景区。
其间有获“亚太生态第一村”的浮山村。
2.水:
●蒋村西溪文化旅游区有一篇值得一做的“水”文章。
西溪在历史上与西湖齐名,两“西”仅一山之隔,有人称她为“副西湖”。
西溪文化旅游区东自紫金港,西至五常港,北自烟水港,南至西溪沿山河,面积约8平方公里。
其内河网港汊纵横阡陌,孤岛平卧,菁菁芦草,夹岸垂柳,清溪绵延,茫茫一片,具有迷人的江南水乡风光。
西溪曾以“香雪”、“秋雪”两景著称。
昔日西溪古梅成丛,斜枝横卧,花如散雪。
船从梅下过、香落游人面。
“西溪探梅”以她独具一格的韵致而闻名遐迩。
初秋时,则有芦荻白花连成一片,水面上“秋雪”漫漫,令人如入桃源仙境。
除“西溪探梅”、“西溪芦雪”闻名一时之外,西溪还以其原始古朴、清寂无染的品质,博得历史上许多高人逸士的青睐。
●在区域内还有周浦佛殿湖景区,距灵山3公里。
群山环抱中的佛殿湖两岸林木葱郁,野趣横生。
登上佛殿湖一侧山峰,可观富春江、浦阳江、之江三江汇合,是观“三江奇汇”的最佳处。
3.洞:
●周浦灵山风景区以喀斯特洞群著称。
灵山溶洞群也是西子湖畔最大的洞穴群。
洞穴分布范围近5平方公里,目前已发现20多处溶洞。
未探明的溶洞尚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灵山溶洞群以灵山洞、泉山洞、仙桥洞、孔里空洞、风水洞最为著名。
泉山洞、孔里空洞、仙桥洞已自然贯通,如果将泉山洞与灵山洞贯通,那么四洞的通道就有几千米,后备洞源比较丰富。
灵山诸洞洞内石笋钟乳绚丽多姿、地下河系发育,其中的灵山洞更以“高大、奇险”著称,极具开发价值。
灵山溶洞还集风、水、气、瀑于一体。
盛夏寒气袭人;隆冬,雾气袅袅。
洞内地下瀑布形成难得一景。
4.沙:
与山、水、洞等自然资源不同,本区域内的“沙滩文化”还是一页空白,是一片值得开发的“处女地”。
●桑园岛沙滩位于富春江口门河段,为一个江心岛沙滩,距离灵山洞约7公里。
可作为旅游范围的区域,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
桑园岛沙滩为“铁板沙”类型,虽然没有“毛毯”般的松软,但沙质矿物成分都是造岩矿物,没有放射性矿物和其他对人健康有害的矿物成分,不粘身、不粘足。
滩平沙细、水深适当,沙浴条件较好。
同时,桑园岛一带江水速慢浪小,水质好,是水浴最好的水源地。
夏季阳光充足,也适合于沙滩日浴。
●与桑园岛相接的长安沙东西长5400米,南北最宽处2100米。
是富春江、浦阳江交汇成之江的三江口的江上沙洲。
四面环水、江面宽展、水流平缓。
两岸远山低丘、农田阡陌、樟郁柳垂、自然环境优美。
江流此处,合二为一。
岛上稀有人烟,少有污染,更无城市的喧嚣,邻近市区又与市区以水相隔,其自然地理环境绝佳。
(二)人文古迹资源
1.文物古迹
●本区域的文物古迹以西溪文化旅游区最为集中。
自南宋以来,许多高人逸士、墨客僧尼都纷纷隐居其间,建筑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庵、堂、庄、园。
著名的有:
明代画家陈继儒题名的“秋雪庵”,董其昌题额的“交芦庵”,清代名仕高士奇的西溪山庄,冯梦祯的西溪草堂和列有唐代张志和为首的历代72家词人的“历代两浙词人祠堂”等。
历代诗人温庭筠、林逋、康有为、章太炎、郭沫若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此外,留下一带还保存着南宋五马并行的辇道(西溪路),西溪河上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18年)的忠义桥还是杭州目前最古老的桥。
留下的桃园岭麓还保存着继马可·波罗之后,为中意两国科学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汉学家、史学家和地理学家卫匡国墓。
●在龙坞白龙潭景区留存着一大批庙、寺、庵、院遗址。
佛教中有久负盛名的小和山金莲寺遗址,当年它与灵隐寺、老东岳寺等齐名,为杭州三大庙寺。
道教中数午潮山道院最大,规模超过葛岭道院。
●灵山景区摩崖石刻较多。
风水洞有北宋杭州太守祖无择的篆书石刻“云泉灵洞”,每字有半平方米大,矫健雄伟;另有明代汤沐题写的“大块一窍”四字,以及苏东坡的题词:
“苏轼子瞻”。
清虚洞有朱熹题词“清虚洞天”。
景区内还有相当数量的明清时期的石刻雕像,如西山庵的观世音群像、灵仙庵的弥勒佛雕像、仙桥洞的石雕佛像等。
2.传统节庆
西溪龙舟盛会相传是明代刑部尚书太子太保洪钟隐居西溪时所组织,数百年来久盛不衰。
西溪龙舟不重速度,重在表演。
且都在狭小和交叉河道上举行,风格与众不同。
乾隆皇帝巡江南时,多次慕名前来观看,还留下了“清波竞舟胜生会”的碑记。
(三)环境现状及特色
●小和山、午潮山、龙坞景区目前自然环境保护相对较好,植被良好,花草茂盛。
景区内山险石奇、林秀花香、幽谷深涧、空气清新,具有“山重水复”的自然意境。
但龙门坎建有一汽水厂,与景观不协调,并有可能污染溪水。
目前景区内游客不少,遗弃物到处乱丢,影响环境质量。
●西溪文化旅游区70%为河塘沼泽地,自然植被良好,古樟、柿树、修竹遍布,野趣颇浓。
鸟类丰富,每逢下雨前,更可见上百只鸬鹚盘旋,翻飞于水面捕食,景观独特。
区内由于未受工业污染,水净风清月明,是杭州城内一处难得一觅的“桃花源”。
●灵山洞景区内自然环境幽美、溪流瀑布清冽,气候宜人。
风景区前山地表岩石多裸露,植物以枫香、三角枫等落叶林为主,多(竹+藤)刺类植物。
后山以马尾松和杉林为主,林相较单调。
近村山谷由于缺乏管理,水土流失相当严重。
●长安沙目前湿生杂草和芦苇丛生,堤岸种植有水杉、柳杉、白杨树、樟树。
区域内有水稻、蕃薯、玉米、花生、白瓜、西瓜、桃、李、梨、葡萄及蔬菜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长安沙的西端和南端还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鱼塘。
岛内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生物链和和谐协调的乡土风光。
除西端鱼塘有几户养鱼农家临时居住的草棚外,长安沙内没有住房和村舍。
桑园岛是新生的沙岛,没有耕种、没有人家,是一滩涂性小岛。
●真野趣、纯自然、原生态,这是本区域自然环境总特点。
天然丛林、流水飞瀑、河渚沙滩、村舍田园,如一串串珍珠散落在本区域内,完全能够满足现代人“返朴归真”的心灵追求。
人们可以在这里认识自然、享受自然,同时又保护自然,符合当今生态旅游的特点。
●本区域内山、水、洞、沙各种自然资源类型丰富,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旅游总体布局和空间构成。
(四)存在问题
●转塘西南石龙山——中村一带建材企业的烟雾和粉尘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任意开山采石造成自然景观的严重破坏,危及之江旅游度假区、望江山休疗养区、灵山和龙坞风景区的景观和环境。
●灵山洞、泉山洞的石笋钟乳等沉积物不及瑶琳洞、灵栖洞成熟完整,尚不足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而扩大新的地下洞穴体系需较长时间。
●白龙潭是西湖风景区及外围景区内唯一的一处瀑布,但水量不稳定,平时流量仅12升/秒。
●遇到大潮讯加上上游洪水的季节,桑园岛水没“金山”,汪洋一片。
据统计,1981年至1985年五年7月~9月460天中,桑园岛被淹有92天次,发生频率为20%。
虽然潮汛来得快去得也快,但这样的频率还是偏高。
需采用一定的防洪防潮工程设施加以改善。
其次,桑园岛的沙滩、日浴效果不佳。
主要是由于沙滩泡水时间过长,滩面湿度过大,又没有干沙滩面作为沙浴和日浴的基地。
为提高沙滩浴场的效果,需铺设面积达10亩的人工沙滩。
●本区域的历史人文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祠堂、庙宇、书院等建筑已毁。
如西溪文化旅游区内,经过抗战风火、50年代“毁芦造田”及“文革”三次劫难,庵堂庄园至今已荡然无存,只有遗址可寻。
当然这并不能掩盖其沉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与各风景旅游区相关连的村镇,由于村镇规划与风景旅游规划两者之间没有充分协调,以致在整体风貌特色和景观环境方面尚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再者,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个别风景区草率上马,不久就暴露出问题和弊端。
如1995年5月,小和山森林公园未径批准投资近百万元擅自动工建兴全国最大的室外弥勒佛像及两侧的三圣殿、观音堂等寺庙,为此市政府责成有关方面拆除此像,由于种种原因,小和山森林公园也因负债1.2亿元于1999年4月下马。
三.旅游市场分析篇
(一)现代旅游新概念及国际旅游新趋势
随着可支配收入、余暇时间和带薪假期的不断增多,旅游已愈益深入人们生活,成为现代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之一。
发达的现代旅游业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世界旅游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飞跃,中国旅游业经过20年的成功跨越,已分别成为全球的最大产业和国内重要的支柱产业,它以高速度、高就业率、高产出为特征,而且作为关联度最大的产业部门,推动着整个世界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旅游业之所以如此独领风骚,除了其顺应世界经济增长的形势,满足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需要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们在观念上已逐步把旅游当作现代生活的象征,成为现代消费的基本需求。
事实正是如此,据国际研究表明,旅游是目前消费者选择中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重要消费项目,由此激发了现代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各国政府和地区已意识到潜力无穷的旅游业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纷纷将其列为本国、本地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环节。
跨入了千禧年的二十一世纪,旅游和旅游产业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时期。
即随着世界大众旅游时代的真正到来,全新的世界旅游潮流——大众型将出现全面增长的势头。
这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征。
由此,旅游观念也将随之带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主要表现在供需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方面。
旅游业原有的结构和旅游模式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它突出地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旅游活动项目类型,正从传统的观光型向全新的主题复合型转变。
其中,回归自然生态旅游、认同知识文化旅游和体育休闲康娱旅游将成为主导今后旅游活动的三大基本类型;二是旅游活动方式和形式,正从被动的旅行组团和公费旅游向动态的参与性旅游及大众自费家庭式旅游转变。
故此,适销对路、物有所值的多样化新型旅游产品,将成为现代大众旅游者的新理念和新选择。
(二)杭州旅游市场及其发展前景
杭州作为我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九五”前四年合计,杭州已接待海外旅游者207万余人次,国内旅游者84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54亿元。
其中,1999年实现接待海外旅游者59万多人次,创汇2.37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20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66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5.2%,旅游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杭州国际旅游市场增长稳定,然而现有接待规模和能力远不能适应杭州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需要,因此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是要针对性地对外宣传促销,以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为龙头,大力拓展主题、观光、度假、休闲、会展、节庆、康体、文化等综合旅游活动,以提高我市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杭州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可以在这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杭州国内旅游市场已连续四年突破2000万人次。
1999年国内游客比上年增长了4%强,呈现出上弹的良好趋势。
根据省抽样调查资料分析,杭州充沛的国内游客量除依靠省内约占40%外,主要得益于所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
其中,特别是上海约占16%,江苏和其他省各占10%强。
此外为广东(5%)、北京(3.3%),客源广及全国各省(市)、区。
分析杭州旅游市场的供需状况,具有两个显著特征:
1、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
在全市接待的游客总量中,杭州市区就占了84%左右,而其他市、县总和都不到总数的16%;另外在市区游客分配中,尽管两年来像之江旅游度假区游客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年接待游客约在300万人次),但仍以西湖为中心的城区占有绝对的比重(约83%)。
这种资源配置与实际容量之间的反差形成了鲜明对照。
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杭州旅游西进已迫在眉睫!
2.旅游需求的导向转换。
即传统型的静态观光项目及游览方式已愈来愈失去市场吸引力,全新的参与型观光与休闲、度假、游乐及民俗风情紧密结合的综合项目及旅游方式,正愈来愈受到大众旅游者青睐而显露出旺盛的市场竞争力。
宋城集团开发的六大主题公园及杭州“未来世界”,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益智、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项目,已成了杭城旅游的新热点。
1999年仅宋城门票收入就占了杭州市旅游景点收入的三分之一。
’99杭州金秋国际旅游节期间,宋城集团各景区接待的游客即达70万人次之多,门票收入超过2000万元。
与此同时,千岛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也形成了另一热点地区。
随着我省及我市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一大批特色旅游新景点的投入与开发,加之政府继续执行宏观调控、拉动内需的政策,及2000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总趋势,杭州旅游市场将大大推进旅游市场的全面开放和竞争,激发外来企业和国际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推动旅游产业与结构的升级优化。
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旅游业,以及在国内旅游业发展基础、投资环境和开发前景均优的杭州市,包括已有良好基础和声誉的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将在未来国内外游泳市场竞色格局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和优势。
综观前述,杭州旅游业现状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而且前景喜人。
据《杭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1998-2010年)》预测,到2010年,杭州旅游业仍将有一个大的提高,接待国际旅游者的数量将突破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旅游 设计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