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试题库.docx
- 文档编号:23060936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4.43KB
犯罪学试题库.docx
《犯罪学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学试题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犯罪学试题库
犯罪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罪犯予以惩罚的目的是(C)
A.给犯罪人造成一定痛苦,使之不敢重新犯罪
B.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C.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
D.满足被害人惩罚犯罪的愿望
2.认为“犯罪不外是一种疾病,故刑罚不应是对既往的,而应是对将来的〞,是由18世纪以前西方哪位思想家提出的(B)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奥古斯丁D.托马斯·莫尔
3.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C)
A.3—5人组成B.3—7人组成
C.3—9人组成D.3—6人组成
4.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A)
A.抑制犯罪动机B.抑制犯罪目的
C.抑制犯罪的机会和条件D.防止已经犯罪的人重新犯罪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各部门分工协作来抓(C)
A.条块结合,以条为主B.条块结合,分工负责
C.条块结合,以块为主D.条块结合,统一领导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是(A)
A.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共抓,办事机构具体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
B.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
C.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党的有关部门负责
D.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司法机关具体负责
7.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打击、预防和(A)
A.改造B.教育
C.挽救D.感化
8.犯罪预测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指(B)
A.犯罪预测的方法B.犯罪预测的价值
C.犯罪的预测目的D.犯罪预测的对象
9.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外推法、因素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B)
A.回归分析预测法B.专家评估法
C.临床诊断法D.问卷法
10.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劣迹、露出犯罪形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他惩戒性措施的预防是(D)
A.改造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D.惩戒性预防
11.公安保卫机关依法采取的各种预防、减少犯罪发生的专业性防X措施,被称
为(C)
A.社会预防B.心理预防
C.治安预防D.刑罚预防
12.被害的受容性是指(A)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
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
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
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
13.因主动实施了某种刺激性行为,招致加害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侵害的人,在犯罪学理论中被称为(C)
A.轻浮型被害B.受挫型被害人
C.挑衅型被害人D.贪婪型被害人
14.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D)
A.疏导性预防B.保护性预防
C.惩戒性预防D.重点预防
15.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D)
A.既然被害人B.潜在被害人
C.复合被害人D.状态性被害人
16.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叫作(A)
A.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
C.智能低下理论D.社会控制论
17.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人(D)
A.生理方面的因素B.心理方面的因素
C.周围环境方面的因素D.个人方面的因素
18.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C)
A.向东北倾斜现象B.向西北倾斜现象
C.向东南倾斜现象D.向西南倾斜现象
19.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B)
A.1950—1955年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D.改革开放之后
20.我国犯罪人居多的年龄段是(A)
A.18—25岁B.25—35岁
C.35—45岁D.45—60岁
21.在我国,公安机关的立案数约占全部立案数的(D)
A.60%B.70%
C.80%D.90%
22.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B)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B.以警方统计为主
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
23.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恒比定律〞(D)
A.阿克斯B.安倍淳
C.塔尔德D.阿道夫·雅克·科特勒
24.下列选项是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其中多数人所赞同的并为教材所认可的观点是(D)
A.法学观点B.生物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D.多学科交叉的(独立的)综合性观点
25.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C)
A.问卷法B.比较法
C.统计法D.分析法
26.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C)
A.康德B.黑格尔
C.贝卡利亚D.边沁
27.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问世的标志是(C)
A.古典犯罪学派的诞生B.刑法学的诞生
C.实证派犯罪学的诞生D.现代犯罪学派的诞生
28.被视为犯罪学鼻祖的是(A)
A.龙勃罗梭B.菲利
C.加罗德洛D.保罗·费尔巴哈
29.推导出著名的“犯罪饱和法则〞的犯罪学家是(B)
A.加罗法洛B.菲利
C.萨瑟兰D.弗洛伊德
30.下列选项是对相对暗数的几种表述,其中正确的是(D)
A.是指实际发生并被纳入统计的犯罪数量
B.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C.是指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发生的犯罪数
D.是指已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体质生物学理论观点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ABCD)
A.天生犯罪论B.体格性格分型说
C.内分泌腺功能失调说D.脑组织损伤说
E.染色体畸变说
2.依据被研究对象所包括的X围、特点的不同,犯罪调查可分为(ABCD)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D.个案调查
E.立体调查3.犯罪学研究中常用的具体分析方法有(ABC)
A.比较分析法B.统计分析法
C.心理分析法D.观察分析法
E.文献分析法4.依据行为的性质,可以将犯罪分为(ABCDE)
A.财产犯罪B.暴力犯罪
C.智能犯罪D.风俗犯罪
E.破坏犯罪5.改革开放以后犯罪类型结构的特点是(ABD)
A.财产型犯罪突出,犯罪性质趋向重化
B.暴力发展向恶性化发展
C.青少年犯罪增多
D.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E.集团犯罪突出
6.现阶段,使无组织的自然监督弱化的因素有(CDE)
A.静态管理B.动态管理C.城乡人口流动
D.城市居住环境的变化E.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多元化
7.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犯罪预防可以分为(DE)
A.罪前预防B.罪中预防C.罪后预防
D.一般预防E.重点预防
8.犯罪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有(ABCDE)
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
D.文献法E.临床诊断法
9.80年代前,中国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是(CE)
A.成本论B.代价论C.残余论
D.经济论E.外来论
10.对于“犯罪〞的概念,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界定,对犯罪学影响较大的学科是(AB)
A.法学B.社会学C.心理学
D.生物学E.经济学
11.犯罪学必须关注研究的关于犯罪现象课题有(ABCD)
A.犯罪现象属性B.犯罪的基本状况C.犯罪特点
D.犯罪规律E.犯罪对策效果
12.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BCDE)
A.敌对分子犯罪突出 B.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C.发案数剧增
D.流动人口犯罪突出E.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1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ABCDE)
A.犯罪预防B.犯罪学学科的发展 C.治理犯罪
D.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E.犯罪人的改造
14.我国帮教工作的原则有(ADE)
A.平等原则B.强制原则C.真诚原则
D.区别对待原则E.联系实际原则
15.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ABCE)
A.实际效果B.平行性C.具体性
D.抽象性E.操作性
三、名词解释
1.犯罪率——
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2.犯罪条件——
是指在犯罪情境中那些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3.犯罪规律——
指在一定条件下犯罪升降变化和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
4.犯罪现象——
是指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称。
5.犯罪特点——
指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现象的特殊性。
6.犯罪预防——
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和养活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7.文化冲突——
是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规X不同的异质文化接触、碰撞而产生的对抗现象。
8.贝卡利亚——
是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刑法人道化原则,他认为刑罚的目的是对犯罪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9.犯罪后果——
是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其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物防——
是指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较低的加固目标措施。
11.犯罪动态——
是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2.环境预防——
从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出发,在环境设计上堵塞犯罪的
可能,或者造成一种不能实施犯罪的环境,达到限制消除犯罪目的的预防理论。
13.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学主要是以社会学和法学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
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与其原因,探索犯罪预防对策的一门综合性
的社会科学。
14.龙勃罗梭——
是意大利著名精神病学者、法医学者和犯罪学家,长期以犯人为对象进行解剖学和人类学研究,于1876年发表《犯罪人论》。
他是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
被视为犯罪学的鼻祖。
他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论与刑罚目的在于防卫的预防观。
15.犯罪区域分布——
是指不同区域的犯罪分布情况,包括具体分布和类型分布。
16.亚文化——
是社会文化体系中与主体文化相对应的组成部分,是局部文化。
17.犯罪动机——
是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动力。
18.转处——
是指对应受刑事处罚的轻微XX者或少年犯罪者改用其他非刑罚处罚的方式处理的方法。
19.犯罪消长律——
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的规律。
20.犯罪暗数——
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21.模仿论——
是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来的一种关于犯罪发生原因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会因接受暗示和刺激而发生类似的行为。
是研究人依照一定榜样实施特定动作和行为的过程的理论。
22.犯罪的时空条件——
是指适于犯罪分子达到犯罪目的,逃避抓捕的作案时机和情境。
23.犯罪后预防——
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以后,为了防止其重新犯罪,而采取惩处、改造措施,进行心理、人格矫治,纠正其不良的心态和行为模式,重塑健康的人格和建立健康的观念体系。
24.比较分析法——
即把犯罪资料中不同单位的同类因素或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同类因素进行对比,以发现它们之间异同的方法。
四、简答题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
答:
(1)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
(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属地管理原则
2.简述犯罪的个体原因与社会原因的关系。
答:
(1)犯罪的个体原因和社会原因是犯罪原因系统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犯罪的产生,除有其社会原因外,还必有犯罪人的个人原因。
(2)犯罪的社会原因是犯罪行为产生的主导因素。
(3)犯罪的个体原因是犯罪行为产生的决定因素。
3.我国现阶段犯罪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1)犯罪诱发因素的强化
(2)社会控制功能的削弱
(3)犯罪机会和条件的增多
4.简述犯罪起伏律的概念和特征。
答:
犯罪的起伏律是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都必然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的变化。
其特征是:
(1)犯罪起伏是事物发展不平衡性的反映
(2)犯罪大幅度起伏是犯罪对社会不变革、大动荡依存性的反映
(3)犯罪起伏具有潜代周期和时间上的持续性
5.简述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答:
(1)区别:
①刑法学是一门规X性的法律科学,对犯罪现象进行规X性研究,侧重揭示犯罪的法律特征与犯罪与刑罚间关系。
②犯罪学从犯罪的发生过程入手,通过揭示犯罪原因,寻求预防犯罪的方法,制定预防犯罪的对策体系。
(2)__
①刑法学的研究成果为犯罪学的研究方向与X围的界定提供条件,刑法学中
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也是犯罪学中的犯罪预防体系的组成部分;
②犯罪学的研究成果为刑法学的研究提供经验和实践依据,为刑事立法和刑
事司法服务。
6.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特点。
答:
(1)青少年犯罪增多,犯罪年龄降低。
(2)女性犯罪成员总数中的比重趋增。
(3)流动人口犯罪突出,闲散人员犯罪增多,职业犯罪比重上升。
7.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的职责。
答:
(1)研究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政策。
(2)对本地区、本部门一个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出总体部署,并监督实施。
(3)组织、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综合治理措施。
(4)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后进。
(5)办理党委和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8.具有变态人格的人,其XX和危害行为区别于一般XX犯罪人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答:
具有变态人格的人,因其在情感和意志活动上严重偏离正常,自我控制能力
也较常人差,XX和危害行为常常有以下特点:
(1)其XX行为一般带有偶然性的特点,事前较少预谋,手法也不甚隐蔽。
(2)其XX行为往往只顾眼前,不计后果,动机目的短浅,一般不为常人所理解。
(3)在危害社会的同时,常常既造成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同时也对自身造
成不利和危害。
9.为什么说犯罪被害人研究拓展了犯罪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答:
〔1〕犯罪被害人研究成为揭示犯罪原因全貌的一个重要途径。
〔2〕改变了传统犯罪原因中只注重犯罪主体的单项研究方法,开始将主体与
对象,犯罪人与被害人看作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双向揭示犯罪原因。
〔3〕使犯罪的自我预防与个体预防受到了普遍关注。
10.简述学校教育与犯罪问题之间的关系。
答:
〔1〕犯罪与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受过中、高等教育者犯罪率一
般低于只受过初等教育者或文盲的犯罪率。
即在一定条件下,犯罪率与受教育程
度成反比。
〔2〕犯罪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在在校生中,学业优秀者、中等者、不良者的
犯罪率依次由低到高排列。
〔3〕犯罪者在校学习的态度与犯罪的关系:
如果对学校或学习缺乏兴趣,时
常逃学乃至辍学则易陷入犯罪。
〔4〕学校忽视全面教育与犯罪的关系:
学校忽视全面教育、教育不当或不充
分等都将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并可能成为潜在的犯罪因素。
11.什么是犯罪预测?
它有哪些特点?
答:
〔1〕概念:
犯罪预测是指在正确认识犯罪现象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犯罪现象与其他有关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对
未来一定时空X围内犯罪现象的数量增减、种类变化等一系列宏观和微观项目所
做的推断和预见。
〔2〕特点:
①现实性;
②示导性;
③预测结果的可变性;
④复杂性。
12.如何提高公民的自防意识和能力?
答:
〔1〕运用新闻传媒广泛宣传犯罪预防知识。
〔2〕在特定处所X贴、设置警示语,提醒个体提高警惕性,加强防X意识。
〔3〕综合治理部门、公安机关印刷预防犯罪的宣传品,并免费向群众散发,
向大众传播预防犯罪知识。
〔4〕基层派出所应根据特定时期的犯罪动态,向特定单位、场所发送、X贴
有针对性的预防宣传件。
〔5〕幼儿园、学校应针对幼儿、学生的特定情况,结合治安形势和犯罪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犯罪预防教育。
13.简述犯罪的相对性。
答:
〔1〕概念:
是指对某一行为的犯罪标定具有可变性。
〔2〕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区域对同一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
①犯罪具有阶级属性。
②对于同一行为,不同的文化就可能出现不同的法律标定。
〔3〕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
14.为什么说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个体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
答:
〔1〕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与一切事物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2〕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的价值、目的、意义、生活准则等一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
〔3〕世界观和人生观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对个人的生活道路、社会态度、社会行为具有长期的、稳固的导向和支配作用。
〔4〕犯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反社会倾向。
〔5〕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是受其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支配的。
15.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
答:
〔1〕党委统一领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权统一在党委,党中央统一领导全国的综合治理工作,各级地方党委统一领导本地区的综合治理工作。
〔2〕党政共抓。
即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3〕办事机构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级专门领导机构具体指导协调。
〔4〕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一层层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
16.简述现代犯罪预防理论的三大支柱。
答:
〔1〕刑罚预防。
现代刑罚预防强调加强与改进刑事立法和司法,要在刑事制度的各方面都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犯罪。
〔2〕改变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
这一思想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罪中和罪后预防的做法,提倡积极主动的罪前预防。
是犯罪预防思想上的一大进步。
〔3〕进行适应社会的矫治。
主X对犯罪人与不适应社会的人的心理和医学治疗,矫正他们的行为,使之适应社会,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五、论述题
1.试论犯罪条件与犯罪原因的区别。
答:
(1)犯罪条件与犯罪原因的内容有所不同
(2)犯罪条件与犯罪原因在导致犯罪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3)犯罪条件与犯罪原因在导致犯罪的有关链条上分属不同的环节,起不同的作用。
2.试论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
答:
研究犯罪原因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从深层以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探寻其发展变化规律;
(2)研究犯罪原因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基础;
(3)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的依据;
(4)全面、准确地研究犯罪原因,是促进犯罪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3.试论预防重新犯罪。
答:
(1)预防重新犯罪是指防止已经犯了罪的人重新实施犯罪行为。
(2)正确适用刑罚,发挥刑罚的特殊威慑作用。
(3)加强罪犯改造工作。
①说明政策与方法。
②改造工作中的综合治理。
(4)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教育和管理
①说明刑释人员回归社会过渡期的政策与措施。
②就业安置
③帮助教育
④管理
4.试论犯罪原因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
(1)犯罪原因系统的概念:
是指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和影响犯罪发生的多种相
互作用的因素有序动态的构成体系。
(2)构成犯罪原因系统的要素:
①犯罪的社会历史根源;
②犯罪原因;
③犯罪条件;
④犯罪的相关因素。
(3)相互之间的内在的__
①社会历史根源是决定犯罪现象产生和存在的深层次的原因,也是决定犯罪
行为具体原因的背景条件;
②犯罪原因决定犯罪行为,体现社会历史根源对具体犯罪行为起决定作用;
③犯罪条件对犯罪原因起辅助作用;
④相关因素对犯罪起间接影响。
5.论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答:
〔1〕犯罪学学科性质表述:
犯罪学主要是以社会学和法学为基础,并运用多
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与其原因,探索犯罪预防对策的一门综
合性的社会科学。
〔2〕单一学科观点和边缘学科观点无力完成犯罪学所肩负的使命,也不能反
映犯罪学研究的客观现实。
〔3〕学者们对综合性学科观点的日益广泛认同,是犯罪学研究走向成熟的客
观要求、必然结果与具体体现。
〔4〕犯罪学的构成虽然借助于诸多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但它不从属于其中任
何一种学科,具有独立于这些学科的功能和价值。
〔5〕犯罪学尽管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但就其主导方面而言,
应属于社会科学。
〔6〕综合论述:
逻辑严谨,表述清楚,完整。
6.为什么说犯罪是可以预防的?
答:
〔1〕犯罪预防概念:
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
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
为体系。
〔2〕犯罪之所以是可以预防的是因为:
①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和矛盾可转化理论的指导;
②人类社会从正反两方面积累了大量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
③日益发展、丰富的犯罪学研究成果为犯罪预防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
④在我国治理犯罪有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⑤国际性、地区性的合作与交流为犯罪预防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7.试论影响犯罪的家庭因素与其预防。
答:
(l〕家庭的概念: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基础之上,由婚姻关系产生血缘关系的社会亲缘群体,是社会核心群体和细胞。
(2〕家庭的五种功能。
(3〕按家庭的结构、文化和心理状态、经济状况标准划分的不同类型。
(4〕残缺家庭、问题家庭以与贫困家庭与犯罪的关系。
(5〕条件较好的家庭与犯罪的关系。
(6〕预防对策。
《犯罪学》作业题:
〔任选十题〕
1.简述犯罪的个体原因与社会原因的关系。
2.我国现阶段犯罪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简述犯罪起伏律的概念和特征。
4.简述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5.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特点。
6.试论犯罪条件与犯罪原因的区别。
7.试论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
8.试论预防重新犯罪。
9.试论犯罪原因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10.论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11.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12.简述刑罚个别化原则。
13.简述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的关系。
14.简述“三抓三促〞防控工作的要点。
15.试论述私有经济对犯罪的消极作用。
16.试论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17.简述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18.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特点。
19.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的职责。
20.具有变态人格的人,其XX和危害行为区别于一般XX犯罪人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21.试论预防重新犯罪。
22.试论犯罪原因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3.简述犯罪研究的基本原则。
24.简述消除和转移犯罪动力的方法。
25.犯罪人的性格缺陷所呈现的特点是什么?
26.简答三级犯罪预防理论。
27.试论述不同类型的家庭状况对犯罪的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犯罪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