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059595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69
- 大小:86.57KB
高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及答案.docx
《高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及答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文言文的综合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
“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
“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
“公敢是耶?
”凑曰: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
“传云:
‘必也正名。
’礼:
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移,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
“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贼抵死,诏曰:
“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B.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C.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D.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 “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 “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 《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
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 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
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诤。
C. 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
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 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
在河南尹任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②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答案】
(1)C
(2)B
(3)B
(4)①吃着丰厚的体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②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解析】【分析】
(1)本题中,“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一句的意思是:
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仁寿令一职,他蛮横放纵,多次犯法,勾结贵戚,官吏不敢制裁他,韦凑查问惩办,并杖杀了他,远近的人都佩服韦凑。
其中,“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此处应断开,排除BD;“豪纵”和“数犯法”是并列成分,中间应断开,排除A;故选C。
(2)B项,“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错,应为“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立”。
故选B。
(3)B项,“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说法有误,原文为“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
‘公敢是耶?
’”,皇帝把事情交给大臣讨论,另外提到的两个大臣并不支持他。
故选B。
(4)本题中,第一句中,食:
吃;顾:
顾惜;况:
何况。
第二句中,故:
所以;辞:
推辞。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B;
⑷①吃着丰厚的体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②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年,出仕任婺州参军事。
调任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认为他有才能,上表把他举荐给朝廷,他升任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仁寿令一职,他蛮横放纵,多次犯法,勾结贵戚,官吏不敢制裁他,韦凑查问惩办,并杖杀了他,远近的人都佩服韦凑。
后来他被召入担任相王府属官,当时姚崇兼任相王府长史,曾说:
“韦子见识深远文思周详,我遗憾见到他太晚。
”(韦凑)六次升官后任司农少卿。
(后来因)冒犯宗楚客,他被贬任贝州刺史。
睿宗即位,他迁到太府,兼任通事舍人。
景云初年,皇帝建造金仙等道观,韦凑规劝皇帝,(他)认为:
“正当农耕之月而兴建道观,虽然所需费用由公主出,但是高价雇人,那么被雇佣的农人就要舍弃耕作而接受雇佣,舍本逐末,恐怕天下有人会因此而忍受饥饿。
”皇帝不听从。
韦凑坚持诤谏,认为“万物生育之时,草木昆虫伤害太多,不符合仁君本意”。
皇帝下诏在外朝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说:
“您为何竟敢这样呢?
”韦凑说:
“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朝廷因此减省了数以万计的费用。
(韦凑)出任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年,皇帝要在靖陵建碑,韦凑认为古代园陵不立碑,又正值大旱不可兴工,(因)谏阻停止(立碑)。
(韦凑)升任将作大匠。
下诏恢复孝敬皇帝庙号为义宗,韦凑上谏说:
“经传说:
‘必须辨正名分。
’根据礼:
祖有功,宗有德,宗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的,无不是统治天下,德化恩泽值得尊崇的人,这样的人列于宗庙的昭穆之中,因此说宗庙不毁。
孝敬皇帝不曾即位,况且别立寝庙,没有称宗之义。
”于是停止。
(韦凑)升任右卫大将军,玄宗对他说:
“依照旧制,每个卫大将军与尚书交替任职,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不久调任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正逢洛阳主簿王钧因贿赂被判处死罪,皇帝下诏说:
“两台御史、河南尹放纵属吏侵吞牟利,《春秋》之义重在责罚主帅,应贬韦凑为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为通州司马。
”很久以后,(韦凑)升任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防恢复,皇帝下诏赐予时服慰劳勉励他。
等到他患病,皇帝派遣御医登门为他治疗。
去世时,终年六十五岁。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
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
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政事,而奉惇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
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
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
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曰:
“臣闻之于师,治道要务,在知下之邪正。
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
愚臣诚不敢以语邪人。
”是岁,关东大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少府减食谷马,水衡省食肉兽。
明年二月戊午,地震。
其夏,齐地人相食。
七月己酉,地复震。
上曰:
“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焉。
已诏吏虚仓廩,开府臧,振救贫民,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有可躅除减省以便万姓者,各条奏。
悉意陈朕过失,靡有所讳。
”因赦天下,举直言极谏之士。
奉奏封事曰:
“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也。
今异至不应,灾将随之。
唯陛下财察。
”上复延问以得失。
奉以为祭天地于云阳汾阴,及诸寝庙不以亲疏迭毁(注),皆烦费,违古制。
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
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
书奏,天子异其意,签曰:
“问奉:
今园庙有七,云东徙,状何如?
”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
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
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
”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
年老以寿终。
(选自《汉书・翼奉传》,有删改)
【注释】迭毁,古宗庙制度。
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
其中始封之君、开国帝王之庙,世世不毁,余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牌位于太庙中。
亲庙依次而毁,故称“迭毁"。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B.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C.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D.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了防止泄漏,用皂囊封缄。
B. 关东,秦汉时指山海关以东地区。
“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则指其西地区。
C. 水衡,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
汉武帝时期所置,掌管皇家上林苑。
D. 般庚,商朝君主,他继位后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般庚迁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翼奉勤奋学习,不愿追求仕进。
他和萧望之是同学,研究《齐诗》,精通经术*萧望之把经术运用于政事,而他却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
B. 翼奉被人推荐,受到皇帝尊敬。
元帝即位不久,许多儒者就推荐了他。
他被征召在待诏宦者署,多次上书言事并被皇帝在闲暇时召见,皇帝很尊敬他。
C. 翼奉积极进言,指出朝政过失。
因为连年发生灾祸,皇帝忧惧不安,广开言路,翼奉生奏指出,要对诸侯王的园林和后宫加以改变,以此来应天救邪。
D. 翼奉稽古鉴今,改革朝廷礼制。
翼奉认为长安寝庙不行迭毁礼,花费很多,豪华的宫室园囿又致民困国虚,他引述历史建议迁都,皇上实施了其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
②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
【答案】
(1)D
(2)B
(3)D
(4)①人如果追求品行端正(正道),即使愚笨也是有用的;如果他怀着奸邪之心,那么知识越多,危害越大。
②连年没有丰收(好的收成),百姓饥困贫乏,受不了饥饿寒冷,以致于触犯刑法(刑律)。
【解析】【分析】
(1)本题中,“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这段话是说“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瘟疫更加盛行。
元帝于是下诏那些属于少府的江海湖泊园林池塘用来资助贫穷的老百姓,不收赋税;减损太官负责供应的御膳,裁减乐府中的成员,减少苑中马匹的数量,皇帝很少临幸的各个宫殿馆阁不再修缮;”由上文“关东大水”,可知“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然后又导致“瘟疫更加盛行”,因此“饥”“疫”之间应该断开,排除选项A、C;再比较B、D两项,其中“租”“损”“减”“省”都为动词,它们支配的宾语分别为“税”“大官膳”“乐府员”“苑马”,即“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
故选D。
(2)B项,“关东,秦汉时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错误,秦汉时,关东应为函谷关以东。
故选B。
(3)D项“他引述历史建议迁都,皇上实施了其建议”错误,根据原文“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
”由此可知,皇上采纳的是贡禹“定迭毁礼”,并没有采纳实施翼奉提出的迁都建议。
故选D。
(4)本题中,第一句中,“诚”,表假设,如果;“乡”,通“向”,追求、向往;虽,即使。
第二句中,“比年”,连年;“登”,丰收;“元元”,平民、老百姓;“刑辟”,刑法、刑律。
故答案为:
⑴D;⑵B;⑶D;
⑷①人如果追求品行端正(正道),即使愚笨也是有用的;如果他怀着奸邪之心,那么知识越多,危害越大。
②连年没有丰收(好的收成),百姓饥困贫乏,受不了饥饿寒冷,以致于触犯刑法(刑律)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参考译文】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
研究《齐诗》,和萧望之、匡衡师从同一个老师。
三个人对经术都很精通,匡衡是后辈,望之把经术运用到政事上,而翼奉勤奋学习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
元帝即位不久,许多儒者就推荐他,他被征召在诏宦者署中,多次上书言事并在皇帝闲暇时被召见,天子很尊敬他。
当时,平昌侯王临凭着是宣帝外戚担任侍中,称诏要跟随翼奉学习经术。
翼奉不肯和他说,就上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
“我从老师那里听说,治道最要紧的在于知道人的正邪。
人如果追求品行端正(正道),即使愚笨也是有用的;如果他怀着奸邪之心,那么知识越多,危害越大。
我实在不敢将它告诉邪恶之人。
”这一年,关东发生大水灾,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瘟疫更加盛行。
元帝于是下诏那些属于少府的江海湖泊园林池塘用来资助贫穷的老百姓,不收赋税;减损太官(“大”通“太”)负责供应的御膳,裁减乐府中的成员,减少苑中马匹的数量,皇帝很少临幸的各个宫殿馆阁不再修缮;太仆少府减少喂马的谷物,水衡(掌管的上林苑中喂养的鹰犬)少吃肉类食物。
第二年二月戊午那天发生了地震。
夏天,齐地发生人吃人的惨剧。
七月己酉那天,又发生地震。
皇上说:
“连年没有丰收(好的收成),百姓饥困贫乏,受不了饥饿寒冷,以致于触犯刑法(刑律),我很怜悯他们。
已经下令让官吏打开仓库,救济贫穷的老百姓。
各位官员也要好好想想天地的告诫,有可以免除、减少、节省而方便老百姓的,可以上奏给我。
尽心指出我的过失,不要有所顾忌。
”于是大赦天下,选拔直言敢谏的人。
翼奉上奏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
“诸侯王的园林和他们的后宫,最好设定限额,遣出那些超过制度的人,这是消损阴气回应上天救治邪祟的办法。
如今怪异的事发生而不回应改正,灾难就会随之而来。
愿陛下裁夺。
”元帝又向翼奉请教得失之事。
翼奉认为在云阳汾阴祭祀天地,以及各个寝庙不因为亲疏而毁掉一部分,都要花费很多,这是违背古代制度的。
而且宫室园囿,奢侈豪华难以供给,以致百姓穷困国库空虚,失去了这么多年的积蓄。
这些由来已久,如果不改变根本,很难使末正常,于是上书建议迁都以正根本。
奏章呈上之后,皇帝认为翼奉的意见与众不同,就批复说:
“问奉:
如今皇帝墓地所在的宗庙有七个,你说要向东迁徙,怎么办?
”翼奉回答说:
“以前成王迁到洛,般庚迁到殷,事情的原委,都是陛下清楚知道的,不是有圣明之德,不能改变天下,我刚直愚昧狂妄昏惑,全凭陛下裁断。
”其后,贡禹也说应当定下迭毁之礼,元帝于是听从的他的意见。
翼奉年老而终。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论语·为政》)
子曰:
“知①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
(《论语·卫灵公》)
【注释】①知:
通“智”。
(1)季康子对百姓提出了“敬、忠以劝”的要求,“敬”是指严肃认真,“忠”是指________,“劝”是指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孔子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具备哪些素质?
【答案】
(1)尽心竭力;勤勉努力
(2)①智。
②仁。
③庄(庄重严肃的态度)。
④礼(合乎礼的行为)。
⑤能(管理能力)。
【解析】【分析】
(1)语句意思是说,为政者在面对老百姓的时候,只有保持着庄重严肃的态度,才会赢得人们的恭敬。
也就是说,若是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你得尊敬别人才行,这是礼“上”往来。
执政者应当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以虔敬之心对待君主,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处理政务,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情,那么,老百姓自然会效仿,敬重执政者。
“忠”是指尽心竭力。
而要想让民众忠诚于政府,最好的办法是执政者的“孝慈”。
孔子认为,只要执政者做到任人唯贤,选拔那些道德素养高的人为官,用心教育培养那些能力较差的人,就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试想,贤德之人日日精进并得到提拔,能力稍差的人也得到教育培养,这样就会形成相劝为善,携手进步的社会风气。
“劝”是指勤勉努力。
(2)材料一,在孔子的眼中,为政者若想让百姓对自己恭敬、忠诚和勤勉,为政者必须把握三大要诀,并从自身做起。
也就是说,若想让老百姓对你恭敬,你必须有可敬之处才行;若想让老百姓对你尽忠,你得先是忠孝之人才可;若是想让老百姓勤勉互助,你得先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才行。
倘若做领导失职缺德,下面的人也会跟着做些坏事。
材料二,孔子提出了一个合格的执政者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治国理政的四条标准:
首先要有治国的智慧,再追求仁德爱民,然后怀着庄严敬畏的态度去对待,最后是依照礼法而动。
故答案为:
⑴尽心竭力 勤勉努力⑵①智。
②仁。
③庄(庄重严肃的态度)。
④礼(合乎礼的行为)。
⑤能(管理能力)。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能力。
把握文章内容,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找到相应的答题区域,仔细阅读,根据题目要求提取相关的内容答题。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
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
【参考译文】
季康子问:
“要使百姓恭敬、忠诚并互相勉励,该怎么做?
”孔子说:
“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
”
孔子说:
“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丧失。
靠聪明才智能得到它,仁德能保持它,但不以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百姓也就不会严肃认真。
靠聪明才智得到它,用仁德保持它,能以严肃庄重的态度来行使职权,但不按照礼来动员百姓,也是不够好的。
”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郭原平字长泰,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
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亡哭踊恸绝。
②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
瑶之乃自往,曰:
“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①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③及母终,毁瘠弥甚。
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贩质家资,贵买此田。
每出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
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
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④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⑤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
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
“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
”原平曰: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终不肯纳。
﹣﹣《南史》(有删改)
【注释】①尊上,对人父母的敬称。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父笃疾弥年________
②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要使微贱________
A.细小 B.低下 C.稍微 D.没有
②己自引船________
A.领 B.拉 C.征引 D.退却
(3)第①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B.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C.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D.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4)把第⑤段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5)对第③段郭原平卖物时的情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卖物时常常会有人拦腰砍价。
B. 卖物花费的时间往往特别长。
C. 物价为邑人认可,货品特别抢手。
D. 买家总是主动出高于报价的价格。
(6)综观全文,结合郭原平的性格特点,推断其拜受棉而拒受米的原因。
【答案】
(1)重;怠慢、亵渎
(2)C;B
(3)D
(4)府君如果是因我的孝义行为(而赐米),那么(我)没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不能随便承受这一赏赐。
(5)D
(6)太守赠米既为褒奖其德行,也有怜老惜贫之意。
郭原平一方面因谦虚而推让褒奖;另一方面仁厚且自强,念及天下贫老而不愿独享。
许瑶之赠绵表的是对郭母的尊敬和挂念,且亲自上门以示重视,故而孝子郭原平郑重接受。
【解析】【分析】
(1)①“笃”应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压轴 专题 复习 文言文 综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