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规则的建立及课堂控制技巧.docx
- 文档编号:23052831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75KB
数学课堂规则的建立及课堂控制技巧.docx
《数学课堂规则的建立及课堂控制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规则的建立及课堂控制技巧.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课堂规则的建立及课堂控制技巧
关于数学课堂规则的建立及课堂控制技巧
————————————————————————————————作者:
————————————————————————————————日期:
ﻩ
数学课堂规则的构建
【论文摘要】教学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而课堂规则内容丰富,层次复杂,具有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培育良好行为、促进课堂学习的功能。
教师通过制定基本的教学常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一个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
有经验的教师则善于根据学生实际和具体问题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采取恰当的方式,使突发事件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论文关键词】数学规则技巧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
一个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在课堂的教学现场中,通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的课堂秩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当课堂行为及偶发事件的不断调控,促使课堂情景中的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变,保证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数学课规则的建立
所谓课堂规则,又叫课堂规范,是学生进入课堂和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应遵守的一种规范。
课堂规则内容丰富,层次复杂,具有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培育良好行为、促进课堂学习的功能。
数学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
课堂秩序是在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
没有适宜的课堂规则,就无良好的课堂秩序。
可见,课堂规则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课堂规则对课堂行为与课堂学习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1、规范数学课堂行为
课堂规则作为一系列明确的具体要求,使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了依据。
课堂规则一旦被学生所接受,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能唤起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和自我管理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使学生形成自律,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和教育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
适宜的课堂规则,能使学生之间目标一致、相互合作、和谐相处,容易建立起情感。
形成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从而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的配合,尤其是教师的个性对课堂的影响不容忽视。
心理学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性格、态度会感染给班上的学生,比如,一个焦虑程度过高,在课堂总是小心冀冀,惟恐课堂秩序失去控制,担心自己教学出现失误的教师,容易使课堂气氛趋于拘谨和刻板,并使学生在上课时也过分谨慎、固守常规。
而一个热情、开朗的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所表现出的个性倾向,克服自身一些潜在的缺点和不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学生。
首先,教师要以一种平稳的心态对待自己。
其次,不要认为学生违反纪律是故意针对自己;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违反纪律并非针对教师而来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最后,教师还要具备幽默感及辨别事物轻重缓急的能力。
幽默的话语,可以缓解班级中紧张的学习气氛,有助于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建立。
例如,当课堂上出现一些令人发笑的事情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表现一下幽默感,让学生轻松地笑笑,然后带着好情绪再转入到当前的学习任务中。
(2)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如果教师充满爱心,关心理解学生、富有同情心,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仿效教师的行为,整个班级也会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坚持以理服人。
因此,一名素质良好的教师,应该具备自律精神,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生中建立起良好的威信,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的进步。
二、教学内容的调控
教学内容是由教材的呈现和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来理解教材,并搜集相关资料,通过筛选、组合而成的,它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素材。
因此,一堂课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益。
但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主观把握,而且内容的选择是否得当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
事实上大多数教师由于受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捉襟见肘,现在加上诸多新课程理念的影响,更使老师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无所适从,生怕越雷池一步。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放下包袱,随机应变。
如:
我在去拖布步卡送教下乡时上《认识分数》一课,《课标》要求“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我根据当地情况改变了情景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时,可以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控,增加一幅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图,开运动会发奖品引出平均分,从平均分4个本子、2个到1个物品给2个小朋友,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调控
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也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调控的重要因素。
首先,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是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获得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
实践证明,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情绪低落。
反之,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兴而不衰。
因此,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对课堂教学具有有效的调控功能。
如:
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时,除了有教材上提供的摆小棒外,还可以让学生准备长方形的不同的实物和测绳,学生活动后,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最后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自然获得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知识。
四.教学机智的调控
《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来自自身、学生和外界的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
对于这些偶发事件,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导致一堂课教学失败。
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作出反应,当机立断,采取处理措施,有效地调控数学课堂教学。
如果是稍加考虑就能解决的问题,不妨先把问题抛给学生: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有谁能回答吗?
”教师迅速利用这个“时间差”,调整思路,寻求正确答案。
如果问题难度太大,教师暂时无法解决,也可说“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讲不清楚,为了不占用这堂课的教学时间,下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
”这样,教师可争取课后的时间查资料解决。
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生成性问题,教师巧妙处理会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
我在教学《认识分数》时,教师问:
半个月饼可以有什么数来表示?
一位学生说:
“半分之一”,教师顺势引导说“这里不是‘半分’,而是‘二等分’,也就是‘平均分成二份’,想一想是几分之一呢?
”学生立即就说出:
“二分之一”。
因此,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地巧妙处理课堂上的生成问题,也是一种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调控的艺术。
五、语言调控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
音量适度,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讲究语言艺术,总结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几句幽默,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
这样,通过教师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牢牢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如:
学生学习《年、月、日》这部分比较枯燥的内容时,我校一位教师上公开课时,便精心设计了这样富有激情的语言:
“同学们,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大家心中充满了幸福和自豪。
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在哪一年?
哪一月?
哪一日吗?
”又问: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呢?
”接着问:
“你们出生在哪一年?
哪一月?
哪一日?
”学生们的思维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很自然地引入。
六、情绪调控
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好课充满信心。
这样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这种激情的感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
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情绪低落,两眼无神,则学生也将会情绪低落,甚至睡意朦胧,对于教师的讲授听而不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将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
在这样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教学生动活泼,思路流畅;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
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刚上课不久,在板书时,听见教室里,发出“咔咔”的声响,原来是班上一名调皮学生在用一根麻线从课桌的抽屉里穿上桌面(桌面破损,有一条缝),把钢笔套上,当“木偶”玩。
本来这位教师心里很冒火,但他马上调控自己的情绪,把学生的课桌搬上讲台,与这名学生一起共同创设了相遇问题的情景,这节课上得别开生面。
七、信息反馈的调控
信息反馈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是单一的信息输出式课堂结构。
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大,而学生反馈的信息源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里没底,教学过程的调控也往往处于盲目状态。
因此,要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必须加强教学信息反馈。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控教学。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情况,迅速调整教学。
只要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因势利导,及时调控,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最佳的程序之中,就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
如:
教学《旋转与平移》是,教师将自己的一串钥匙在空中摆动,问学生:
“这是旋转还是平移?
”许多学生说:
“是平移。
”从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到学生对于物体围绕一个固定点按一定角度的摆动是旋转还不清楚,教师立即让学生讨论,然后又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学生终于明白了,由于教师作了及时的调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八、调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放”和“收”。
课堂上,教师应具有开放的胸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消除学生紧张心理。
“放”可以指时间。
即在一定的时间内把时间完全放给学生。
时间一到,教师就要“收”。
“放”还可以指空间,即在活动空间上,教师不加限制,学生可以下位,自由讨论。
时间一到,各就各位。
“放”还可以指教师的讲析可以适当延展,驰骋天外,但最后要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
有放有收,有自由有纪律,有个性有共性,这样驾驭课堂就体现了一种教学艺术。
2、因势利导。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会出现偏差。
教师对学生的偏差不要否定,要搞清学生的思路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然后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偏差。
因势利导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善于凭借学生的“势”。
“利导”则是朝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方向引导。
学生的“势”往往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没有“势”,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了凭借,就无法对症下药。
3、话语定向。
课堂上,有的学生频繁举手发言,有的不举手,一节课总是那几位学生发言。
这样的课会失去多数学生的参与,久而久之,课堂就变成了少数学生的天下。
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把举手发言变成小组讨论,选代表汇报结果,代表经常变换,不要固定。
对于发言说起来没完的,教师要提醒,甚至请暂停发言。
总之,课堂调控艺术的主动权在教师手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一堂课上得好与不好,不在学生,而在教师。
八、结语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教师应将课堂管理作为一种组织手段。
具有严肃性,并带有一定强制性。
同时,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要注意分析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成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
总之,课堂控制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地掌握课堂管理的知识、原理、技术,并在实践中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参考书目:
[1]康宝琴《吉林教育》2008第16期
[2]高向斌《学科教育》2002第4期
[3] 孔企平《湖南教育:
综合版》 2004第24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课堂 规则 建立 控制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