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况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docx
- 文档编号:23046607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91KB
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况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docx
《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况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况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况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况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我认为主要应从区域环境的创设、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从这几方面来思考。
一、区域环境的创设
区域环境的创设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现有的活动空间,根据活动内容,活动时间,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有益有收获,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形不成矛盾。
使活动动静分区:
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教室里面的位置:
如语言区,计算区。
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
如表演区、科学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和孩子们的活动情况灵活调整。
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
二、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投放的材料首先要具有安全性、科学性、多样性,其次具有探索性、层次性、递进性、适宜性和教育性。
(一)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
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自信、大胆。
计算角,发展幼儿对数的认识和对图形的认识以及对颜色的认识。
我投放的有“数量对应”、“我来拼一拼”、“拼蝴蝶”等,让幼儿来认识图形。
“按要求涂色”、“找规律”,让幼儿认识图形。
(二)根据主题投放材料主题区域即是主题目标、主题活动内容在区域材料当中,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自主活动中实现主题目标。
如中班主题活动《香香的蔬菜》,我在区域角投放了有关主题的材料。
如美工区,投放各种切割好的蔬菜和完整的蔬菜,一种是让幼儿进行蔬菜拓印,还有一种是让幼儿用蔬菜拼图,层次高一点的可以借助牙签来给蔬菜“做造型”。
三、幼儿区域活动
(一)展示活动操作材料。
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前应该先介绍要玩的材料,通过介绍,不仅可以让小朋友知道今天要玩的内容,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想一想,思考到哪个区域角玩更适合自己?
玩什么?
(二)制定活动规则。
幼儿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让幼儿自主的选择进行区域活动。
我们采用“进区卡”这一形式,每个幼儿活动前带着写有自己名字的进出卡,自己想玩什么区域活动时就把卡插到相应区域角的袋子里。
活动时还需要幼儿遵守一些原则,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三轻:
说话轻、走路轻、东西拿放轻,活动结束后应该把玩过的东西整理好。
(三)活动中突出幼儿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幼儿应该起着主体的作用。
幼儿自主选择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区域活动的开展正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
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解放了幼儿的手脚和头脑,让幼儿成了自己真正的主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活动中教师不仅只是给幼儿提供材料,还要观察每个小朋友的兴趣,对出现的问题应该与孩子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
(四)活动后的评价。
教师评价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进行重点评价,加以鼓励。
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区域角规则中和从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进行评价。
另外,要特别注意一些小小的细节,比如个别幼儿有进步,也要进行鼓励。
总之,幼儿园区角活动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结合教育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展,更需要教师有极强的爱心及责任心,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中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才能把幼儿园区角活动区活动生动有效的开展起来。
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活动区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篇二: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随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和功能日益凸显,许多幼儿园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为幼儿设置各种活动区,给幼儿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活动区域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区域创设的重要目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幼儿操作和大胆探索的环境,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设区域,使区域环境更富有新意,更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呢?
经过实践和尝试,有如下的感悟。
一、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幼儿最的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得以全面发展。
(二)区域活动的形式
区域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选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联合活动。
集体活动是将活动区活动看作是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途径之一,如:
需要全体幼儿学习某一知识、技能时,根据活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投放恰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来感知内容,获得经验。
分组活动是将活动区视为对幼儿进行分组教学的场所。
它主要适用于一是在发展智能方面,帮助部分幼儿获得某一知识、技能时,在相关的活动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必要的辅导。
二是活动区活动的开始阶段,为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是教学材料不够,做不到人手一份。
自选活动的特点是在人为创设的“自然情景中进行的活动。
主要适用于活动区活动成熟阶段,幼儿对于各区的材料、玩法等都已较熟悉。
自由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主体内在动机完全得以激发的过程,幼儿进行的是“自发学习”,他们更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它和自选活动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区域的提出、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添置等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
它主要适应于活动区活动的高级阶段。
再就是一些特定的活动区域,如:
角色区(娃娃家、百货商店等)。
主题活动的特点是各区域的活动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为实现主题目标服务。
适应范围是教育内容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才能完成,以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
(三)为什么要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它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达到促进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其主要特征包括幼儿活动的特征和教师活动的特征两大方面。
1、幼儿活动的特征。
A、促进幼儿主动活动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使孩子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通过活动得到发展,充分的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由于幼儿教师设置的各个活动区以及为各个活动区提供的活动材料可以被看做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实际对象,被看做是幼儿教育内容的物化,因此,我们可以把活动区材料看做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孩子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B、促进幼儿的自主选择
幼儿园常设的活动区有日常生活练习区、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表现区、娃娃家、种植区等,涉及幼儿发展各个方面的多种活动区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可以满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幼儿园活动区设置在表现出区域性的同时还表现出层次性,小、中、大班通过区域设置的不同、材料难易程度的不同体现层次性,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宜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可以满足不同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程度、学习节奏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C、促进幼儿的相互交流
幼儿在同一活动区的活动可以看做是被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聚拢起来的小组活动。
可以说,在这个小组里,每一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关注同伴的言行成为存在于每一个幼儿身上的普遍现象。
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为此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由此导致的相互激励和启发而使自己不断地碰撞出新的火花,进而促进自己不断地在活动区中进行新的探索。
可以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性的,是区域活动的必然,也是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D、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可供他们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以及教师具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萌发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也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持续不断地实践活动是幼儿创造活动的起点。
从这个意义上,幼儿园区域活动为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
1、教师活动的特征
A、活动的动机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学会观察,注意发现幼儿活动的兴趣点。
如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玩具材料有哪些,幼儿为什么喜欢?
他们在游戏中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进而了解幼儿活动的水平以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幼儿活动事件,灵活地执行自己预定的活动计划,机动地调整活动的目标、内容与指导程序方式。
有效地将教师的目标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
B、活动的应答性。
活动中,教师不是活动的主动发起者,但对幼儿的活动要做出有针对性的特定应答反应。
一是对幼儿活动的支助式应答,即根据幼儿在活动事件中出现的矛盾、疑难、困惑,给以适合、适时、适度的支助,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思维步骤,促使幼儿活动持续与发展,帮助完成幼儿活动计划;
二是表现为对幼儿活动的认同式应答,以幼儿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按幼儿活动计划共同活动,认同幼儿活动方式,分享幼儿成果;
三是表现为对幼儿负面活动事件的引导性应答,即挖掘幼儿负面活动事件的潜在意义,抓住可利用和有生成意义的教育价值,诱导幼儿改变活动计划,引导幼儿活动积极开展。
C、活动的非权利性。
教师主要以幼儿的同伴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而不是以组织者和指挥者者的身份领导活动,主要以建议、商量的口吻支持活动,而不是指令、要求的口吻控制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尊重幼儿。
尊重他们的活动,尊重他们的活动成果,允许幼儿坚持自己的活动计划,保留自己的意愿、意见。
教师不应以教师的权利干预和影响幼儿的活动。
D、活动的隐蔽性。
在区域活动中,为了不让幼儿觉察到教师的控制,保证幼儿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教师往往作为游戏伙伴进行隐性指导,与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
同时教师应将自己的活动计划、要求通过所提供的活动材料,所营造的环境氛围,所展示的范例和榜样行为等隐蔽性方式间接影响幼儿,而不是直接提出自己的活动计划与要求。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活动事件的指导方式也应采取隐蔽的材料暗示法、行为影响法、情绪渲染法等方式暗示幼儿,让其轻松自如的、有选择的、主动的接受教师的影响,获得发展。
如:
小班幼儿对娃娃家比较感兴趣,但又以自我为中心,经常把娃娃丢在一旁顾及不到,老师发现后,就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娃娃,遇到幼儿说:
“哎呀,宝宝妈妈(爸爸)好久不见你们宝宝了,她好吗?
”然后幼儿就很自然的想到自己的娃娃了。
幼儿的年龄、生活经验、技能等相对缺乏老师的参与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更加丰富。
篇三: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
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区域活动正好符合了幼儿的这一特点。
它向幼儿展现了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自由选择活动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学习特点和愿望的活动。
活动区正是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导向,通过各种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
在这类活动区中,幼儿会综合运用已有,来表达意愿、展示能力,在充分体现自己天性和潜力的过程中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
由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已有经验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呢?
我认为主要应从区域环境的创设、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从这几方面来思考:
1.区域环境的创设
《纲要》中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然是个体,他的个性品质就会各不相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各不相同,区域活动的创设就是要满足各层次孩子的需求,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和发展。
根据《纲要》要求,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所以在创设各区域时要注意:
(1)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兴趣、季节及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与幼儿探讨来设置区角。
创设的区角,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幼儿主动思考,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区域活动环境,要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活动区域成为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一片沃土。
环境的创设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力水平为基本条件,尊重幼儿的经验创设与他经验相符合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比如对于小班的环境创设,由于孩子最典型,最熟悉的生活经验是就家,接触最多的是家人,我们就为小班孩子创设了温馨的,色彩鲜艳的家的环境。
(2)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现有的活动空间,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
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
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教室里面的位置:
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
如表演区、科学区等。
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
(3)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
小班幼儿正处于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的阶段,因此各区域的建立应该要相对独立而不封闭。
2.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区的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
故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影响着幼儿活动的内容和进程。
投放的材料要要能够使幼儿增长知识、获得有益经验、锻炼技能、激发情感。
(1)要为幼儿提供时间、空间、及工具等方面的物质
投放的材料要具安全性、科学性、多样性,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才能发展和调动幼儿内部驱动力的,只有在这样的空间,孩子的心理需求才可以得到满足的,幼儿才可以自主选择,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去探索。
(2)根据班级的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来投放材料
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层次性、递进性,适宜性、和教育性,材料要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的个别化需要,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操作学习。
并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
特别要注意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
比如小班孩子,根据其年龄特点,就要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或者是生活化的材料。
在小班时,我们用废旧的大纸箱、大纸盒、牛奶盒、各种瓶子等制作了形象逼真的床、灶台、饮水机、冰箱、衣柜等家具及厨房用具,投放了各种绒毛动物玩具及一些小服装,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娃娃家。
孩子们一进入到这里,很自然的就模仿起爸爸妈妈,来照顾这些小动物们。
当它们的爸爸妈妈,给小动物们穿衣服,喂食物,带它们出去玩,生病了带着去看病等等。
3.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
《纲要》中说,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师的指导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活动中得到更好发展的关键。
当新材料投入后,教师又应该怎样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来指导孩子操作这些材料呢?
比如有一次,娃娃家里新投入了扣纽扣的操作材料,我向孩子们做了说明,介绍了新增材料应该如何操作。
有几个孩子摆弄了一会儿就走了。
只剩下桐桐小朋友还在继续扣,可是也没有把纽扣扣上。
于是我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和桐桐一起玩。
并手把手的教她扣好了几颗纽扣。
这时桐桐说:
“我自己来扣一下好吗?
”漫漫地,桐桐扣上了一颗,两颗……
还有一次在益智区里新投入了走迷宫、连线等操作卡。
我逐一将操作方法给孩子们做了详细的讲解。
在活动中,我发现林林小朋友在迷宫图上乱画。
于是我蹲下来轻声告诉她这样操作是不对的。
接着请她看我是怎么玩的,并强调要往没有线条堵住的地方走。
最后,林林终于帮小猴子找到了回家的路。
从以上实例中我觉得自己在指导策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当桐桐扣不上纽扣时,虽然通过我的指导,孩子及时学会了扣纽扣,但是由于我介入过早,没有寻找她扣不上纽扣的原因。
当发现林林乱画时,没有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就盲目指导,针对性不强。
而且使用手把手教的方法和示范法太直接,致使孩子失去自己领会摸索正确方法的机会,还会造成幼儿对老师形成依赖。
如果在指导幼儿时,先寻找该幼儿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孩子的用意,这样对孩子的指导就会更有针对性,而且给孩子留下了思考领悟的时间,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幼儿的兴趣,我能根据需要在活动区里投入相应的操作材料。
在活动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当孩子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不良操作行为时,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与指导,使孩子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但是对幼儿的指导策略是值得我深思的。
我认为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以观察者的身份随时关注幼儿。
要更好地指导幼儿区域活动,首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准确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关注、了解幼儿已有的是什么,了解幼儿喜欢玩的是什么,然后根据观察的情况,在幼儿探索问题难以深入时,发生纠纷、缺少材料、有破坏性行为等情况下,教师才能及时给予指导。
在以上案例中就有体现,通过观察我发现桐桐遇到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指导,看到林林乱画的现象给予了纠正。
让孩子及时学会扣纽扣、走迷宫的窍门,使孩子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更喜欢这个活动。
(2)教师要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参与幼儿的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区里出现新的材料很敏感,也乐意尝试,但由于不会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会打折,甚至转移目标,离开游戏。
所以在区域活动中不但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参与活动,根据活动需要以不同角色带动幼儿的游戏并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自身的意愿。
如以上案例中出现的情况,我只注重了参与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操作困难及不良操作行为时,只是单一的示范、教授。
而忽略了应该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参与幼儿活动,根据活动需要以不同角色带动幼儿的活动,给予的指导应是间接指导而不是直接代劳。
(3)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孩子们对区域活动里出现新的新材料很敏感,也乐意尝试,但由于不会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会打折,甚至转移目标,离开游戏。
以上第一个实例中就有体现,虽然教师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但是时机把握的还不够好。
由于没有及时引导,几名幼儿就对新事物失去探索和尝试的欲望。
如果当这几个孩子摆弄纽扣没有扣上时,教师及时介入,教幼儿学会扣纽扣,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这几个幼儿就不会无趣的离开游戏。
所以教师在用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幼儿活动的基础上,应作为指导者,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来时,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当游戏无法深入时,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及时介入,给予指导。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一种教育载体,更符合《纲要》精神。
它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
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活动区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
教师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环境,教师如何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使每位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仍是我们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实践,探索,积累经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尊重孩子,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区域活动更具科学性、时效性,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这一,让活动区切实的成为孩子们的又一位导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区域 活动 概况 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