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CRAIG MULLINS.docx
- 文档编号:23042595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42MB
解剖CRAIG MULLINS.docx
《解剖CRAIG MULLIN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CRAIG MULLINS.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剖CRAIGMULLINS
解剖MULLINS
(一)
好了,我开始解剖CraigMullins了,对于自告奋勇的解剖这样一位在国际上炙手可热的,在国内无数CG从业者喜爱和学习的CG大师,我觉得即兴奋,又有点紧张。
毕竟大家对于他的作品太了解了,也许每个业内的从业者或者爱好者电脑里面都有一个他的文件夹,从传统媒介绘画,涂鸦到他的正式项目作品。
哈哈,现在来分析他,可能在过程中会有些许言论触碰到某些朋友的某种情结,从而会造成不适的感觉,在这里首先声明:
以下言论,都是奥汀对于CM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本人对于他始终保持崇敬,且对其他前辈绝没有恶意。
第一次知道CM是在大学的时候,到一个同学的家,他强烈的推荐我这个绘画狂人,说他的画好多,而且很年轻。
呵呵,这就是我对于他的第一印象。
在大学时候开始临摹一些他的作品,觉得这个家伙的画面太淋漓尽致了,可怎么也到达不了那种境界(这是一句废话)。
后来开始工作了,也慢慢知道原来还可以用不同的笔刷来画(这方面我真的开蒙很晚,但我很庆幸这一点)。
慢慢的,渐渐的,缓缓的我开始走进了CM。
CM的经历
基本的情况可以在XX上面找到,他接受的美术教育分成两部分:
工业设计和传统绘画。
这样的经历使得他拥有了兼顾设计美学和传统美学的气质,或者说他本身的这种气质使得他选择拥有这样的经历。
CM和Brom的区别
在开始分析之前,我想先说下CM是干什么的。
他的工作主要是概念设定最终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组合:
什么样的空气,湿度,光线等呈现出来,应该可以说是2D里面的渲染合成。
当然他也做mattepainting,但在这次不作为重点。
ok,那我们不妨来想一下,他在工作的时候要考虑些什么?
所有的资料,素材以及已经做好的设定都在手上,那么我要选择什么样的构图,什么样的光线以及氛围。
那么其他人接到了他的气氛设定以后,就按照他的设定去渲染或者布置拍摄场景等。
我们可以很清晰的明确他的工作是一个大型的游戏工业或者电影工业中的一个环节,在他的后面还要有人继续的工作。
这点和Brom就不一样了,B的工作是最后的一个环节,或者他的工作从开始的时候就是纯自发的;B或者JamesJean的作品你是可以放在家中的墙上欣赏或者在某些印刷品中起到宣传作用的,他们画面的每个细节,包括每个笔触都是以画面的语言设想统一的,是他们创作的一部分。
整个的项目在他们画完收笔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就算CM也有自己的创作,但我们还是可以清晰的看出大多数情况下他的目标并不是画出一张可以展示和宣传的作品,而是单纯的练习和自我储备。
所以我们不能把他们两者的作品放在一起来评判,因为他们一个是做紫砂壶的著名工匠,一个是汽车公司的设计师。
了解了他们的工作性质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B的作品是具有很强的个人口味的,因为他是自发的,或者别人因为想要他的口味而向他发出约稿邀请,由于插画毕竟是一个低成本,自由度大的个体,而且在他不需要考虑太多工作流程的咬合。
而电影或者游戏就没有那么好转舵了,CM需要满足各种电影或者游戏的需求,需要考虑配合。
所以他的作品是实用性高于艺术性的。
CM:
笔刷
哦,说道这个,我需要先说点关于笔刷的事情。
如果如我们上面说的,CM是一个人脑的“渲染机”,那么他的工作就没有必要所有东西都自己画,他要找好多的资料,然后把资料叠到画面中,
这点我想大家都知道,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没有叠到图片资料的区域怎么办?
必须画出来,那么如何能够又快速又做到和叠图片的部分保持一样的精细度呢?
做笔刷,叠材质。
笔刷是一种帮助我们快速达到完成稿级别的捷径,是在一种工业环节中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办法本身是无奈的,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种办法又是必须的,因为CM的绘画作品在最终的成品中是没有痕迹的,他只是做了一个指引。
更重要的还是说明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气氛和状态。
那么在插画中需要用到笔刷吗?
这个就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画面的语言统一性问题,单纯从画面上来讲,你用的绘画语言(笔刷的选择就是表现语言的一种)必须在一张或者一组作品中统一,或者和谐。
在开始画之前必须要考虑你将要用到的几种笔刷之间的结构以及肌理关系,是否和谐。
举个简单的例子,炭精条和炭笔是一种材质和谐的搭配,但如果我们一张画面用炭精条大型,用油画棒配合水墨,那就会出现很纠结的后果。
还有我想说,对于初学者来讲,笔刷就是调料,他可以让你的菜在一瞬间加分,但那不一定是对你有好处。
我很庆幸自己很晚才知道有笔刷这回事,是因为如果我早点知道,我一定会迷恋上这个东西,画什么都在想我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笔刷扫一下,然后就会很诱人的效果,然后就会去拼命的寻找各种笔刷,去下载,找别人要,自己做等等,但那无异于做菜时候总是考虑什么样的,哪里产的调料是最好的,而不考虑食材的搭配和烹饪的技巧,那样很有可能做不出来行家认可的好吃的菜。
最重要的是我们画什么,什么色调和环境,和每一笔放的位置。
打个比方,有一间屋子,我躺在床上,我想把灯关上,但开关在离我5米的远方,我要怎么关掉呢?
如果我只是躺在这里,做多大的动作,投东西过去?
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过去,轻轻一点,解决问题。
那么在画面上,我们最关键需要修炼的是找到对的point的技巧,而不是练习我可以正着点,反着点,倒过来点等等点的技巧。
画照片:
下面一个要说在前面的是关于画照片。
这种事情很多人都在做,我在招生的时候也遇到很多人发来他们画的照片,石膏像还有几何形体。
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训练方式,我有的时候会也着迷于一些意想不到的虚化处理,或者去尝试不同的虚化位置所产生的不同的空间关系,赞叹那种惊人的逼真效果。
不过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做这件事通常有几种目的。
1:
希望通过照片的写生提高自己的写实能力,好比在练习武术时候的体力练习和身体硬度练习。
2:
以照片作为自己的一种创作灵感,从中提取出自己的关注点,自发的将他们放大,成为一张创作。
那么如果我的目的是“1”的话,我就会尽量的少用虚化和大面积的笔触处理(不是不用,而是少用,因为就算是写生也会考虑空间和虚实),将自己的注意力尽量放在结构,明暗,色彩和转折上面。
向着全因素超写实的方向推进。
或者我以“2”作为目的,那我就不会去选择石膏像或者一盆橘子之类的对象进行写生。
还有一种“3”,那就是我们想进行笔刷的练习,这种完全必要,尤其是在处理质感的时候。
但我想说,这是一种技法,不要迷恋。
前辈的画面出现这样的特征是因为他们把这种技法作为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我们前面说的插画语言一样。
他们有很好的基本功,上乘的审美水平,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形成的这种个人语言,这是他们创作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和他们的性格好恶浑然一体的,而绝非简单的youjump,Ijump这么简单,不是一个笔触就了然的。
所以如果我们在开始一张画之前搞清楚了目的是什么,时间和精力便自然用到了最有效。
那么我在这前面说的,基本属于暖场,我们开始一点点走近CM最关注的东西(真不要脸!
)
对于CM,他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形象一点说,他听着音乐,站在画布上面,一边跳舞一边画。
他有一个弹簧的脚,可以一下子把他弹的很高,他有各种画笔,最大的有一个地球那么大,他是这张画的主宰。
东馆:
CM是做什么的?
笔者:
他是一名气氛设计师,外号:
人肉渲染机
他负责设计场景和气氛,然后画出气氛图。
东馆:
CM的画是艺术作品吗?
笔者:
他是一条庞大的电影/游戏制作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他的画从功能上讲,不是艺术。
东馆:
那他的画是给谁看的呢?
笔者:
他的画是给生产线上的下一环看的,对!
就是拿锤子的那位。
所以,CM首要考虑的不是艺术性,而是实用性。
-革命只能解决一半问题-
东馆:
CM的核心技能是什么?
笔者:
将万事万物融于一张画面的能力。
东馆:
那怎么才能做到呢?
笔者:
先把画面打碎!
东馆:
打碎?
笔者:
对!
打碎!
全他妈的打碎!
!
DUANG
好吧,还是举个例子吧。
这个苹果孤零零的站在这里(或者躺着),它和画面背景没有任何关系,没有剧情,没有情绪,没有渲染。
电影和游戏当然不想这样,OK,CM的工作来了——给画面赋予生命
第一步:
改变光线和色调,让画面初步统一。
第二步:
将苹果的型体打碎,按区域重新塑造。
东馆:
为什么要打碎?
笔者:
因为我们现在要表现的是一个场景,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物体。
所以要把苹果打碎融到画面里去。
把苹果看成是一个平面的图形,按照不同的受光面将它打碎,和背景图形放在一起重新构成画面。
(如果看不懂,没关系,后面会继续说明。
)完成后是这样的:
重新组织的画面使画面变平,这不是我研究出来的,在美术史里面一直都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具体情况请去问贡布里希)(问塞尚也可以)刚才那个苹果是和他学的~~
还有他~
什么?
这张没看出来打碎了形体?
好,你离屏幕远一点,发现前面的士兵身体没有了吗?
哈,CM在色调上把他藏起来了,但又刻画出了细节。
第四幕我们还会用到这张图。
好了,我们现在了解画面要打碎,可是单纯的打碎只不过是一场革命,并不代表就建立了新的秩序,所以下面我们来聊下打碎后的故事。
-波澜壮阔的小宇宙-
建立新秩序的关键在于明确画面取势!
所谓画面取势,就是指对于一张图的宏观规划,比如:
一座城的规划必然有市中心,商业区,住宅区甚至工业区。
一张氛围图的规划依据不是功能性,而是光影,色彩和型体本身。
根据这些来给画面一种宏大的起伏感。
如果把亮部比作高峰,那么暗部就是低谷!
如果把纯色比作高峰,那么灰色就是低谷!
如果把暖色比作高峰,那么冷色就是低谷!
没有所谓低谷,就没有所谓高峰!
所以,在CM的眼里,他的画面应该是这样的。
请注意,CM的规划是一种宏大的起伏!
一种宏大的、泥沙俱下的、不拘小节的起伏。
就像上万匹马从你身边呼啸而过,他们只是一个目标:
踏平一切!
就像一场海啸,数十层楼高的洪水巨人并排碾压过来,不说你我会被踏平,身后的高楼会被踏平,我们所有的理想和成就都也会被踏平!
因为那些在一个宏大的起伏下面都是尘土!
我爱你CM!
在CM的脑子里,取势是最重要的一步,重要到他可以忘记自己画的是什么。
如果还是不懂“取势”的概念,就去看缩略图。
每一张最重要的都是这个“势”,而非里面的主体。
其实小图一下看不出画的是什么?
就是好看~~
有人会问,如果我画的不是气氛图,而是一张3A级精度要求的插图,这些东西还用的到吗?
当然!
不过在刻画的时候要注意一个规则,也就是所谓“色域理论”。
先来看两张图:
一模一样的两张图,只是调了一下色阶,现在我在每张的鼻子上都刷一笔隔壁的颜色。
是不是感觉怪怪的?
好像有脏东西?
对了,原因就是这两笔都超出了该图的“色域”。
色域其实是指相同光线下某一区域内的色彩区间。
如果超出了这个区间,就会被误认为是脏东西。
就好比这一张:
角色腿部里面很多细节,只是他们都服从于大的“色域”范围。
也就是说,塑造的精度和画面的“取势”没有关系,只要塑造用色服从所属的“色域”。
反之,冲击力就会变弱。
好像黑头发里面掺了很多白头发,就会变成灰白发。
好啦,基本说完了!
-我只写我认为重要的-
说到CM,其实最有名的就是他的笔刷和贴照片,以及衍生的“画照片运动”。
这些很有帮助,不过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如果想了解我本人对于这几件事情的看法,请在订阅号里面回复“笔刷”和“画照片”,就可以看到啦!
但请不要找我要“笔刷”,哥没有。
最后,关于如何学习CM,我给几个建议:
1:
多出去写生,最好是看着一个环境直接画,照片毕竟是二手的。
什么景都无所谓,可以先从你面前的台灯开始。
重要的是对色彩关系的把握能力。
2:
临摹的话,主要是他画面里的“取势”技巧,必要时候背下来,反正是一个趋势,以后画什么用得上(参考第三幕)
3:
多注意下CM忽略什么,这点非常关键,他选择不画或者含糊必有道理(参考第二幕)
4:
如果还有时间想去研究下刚下载的笔刷,想日后装个B,建议用这个时间去画张素描~
哈,我们下一期再见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剖CRAIG MULLINS 解剖 CRA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