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3040969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9.80KB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年级语文学科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①(miǎn)怀②dì听③胸jīn④海市shèn楼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我们家座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
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迷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宾城市。
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
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敝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
归思方悠哉。
(韦应物《闻雁》)
②,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
③低头乍恐丹砂落,。
(白居易《池鹤》)
④,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
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秋思》)
⑥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
(韩愈《马说》)
4.名著阅读。
(5分)
(1)下列对名著《水浒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
A.作品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对梁山好汉的赞颂。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B.《水浒传》给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等等。
C.作品中的李逵,绰号“黑旋风”,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D.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被发配到沧州,路过十字坡,险些遭到母大虫孙二娘的毒手,后与菜园子张清结拜为兄弟。
(2)“智取生辰纲”的“智”字体现在哪些方面?
(3分)
5.下段文字的涵义,与哪一项最为接近?
()(3分)
“人类的聪明,就在于他们创造了语言,并且玩着各种语言的花样。
这些语言的花样逐渐脱离了真实的事物,也脱离了诚恳的心意,而编织成一片如烟似露的假象。
人类的愚蠢,也就在于逐渐不去解开这层假象,而宁可先入为主地就认定它是真的。
因此,不思不想,就随着这层假象的翻覆,而哭哭笑笑起来。
”
A、侃侃而谈的人播种,缄默不语的人收获。
B、心灵关注的一切,只能由双唇说出的言语讨论。
C、入耳为真,不探究事实,则易为表面所惑。
D、一般人用语言交流思想,聪明人则用它掩饰思想。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渔家傲》-词,完成6-7题。
(5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
(2分)
答:
7.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3分)
答:
(二)阅读《陋室铭》选段,完成8-12题。
(14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哪一组?
()(2分)
A..。
.....。
。
B..。
.....。
。
有仙则名斯是陋室
故虽有名马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D..。
.....。
。
C..。
.....。
。
苔痕上阶绿何陋之有
影布石上《小石潭记》菊之爱《爱莲说》
9、下列加点字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居右者椎髻仰面B策之不以其道
C不用,则以纸帖之D无丝竹之乱耳
10.本文题为“陋室铭”,文中又强调“斯是陋室”,而结尾处作者却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3分)
《谏议教子》
太尉陈尧咨为翰林学士日,有恶马,不可驭①,蹄啮伤人多矣。
一旦②,父谏议③入马厩,不见是马,因诘圉人④,乃曰:
“内翰⑤卖之商人矣。
”谏议遽谓翰林曰:
“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蓄此?
是移祸于人也。
”亟命取马,而偿其直⑥,戒仆终老养焉。
其长厚远类古人。
(选自《能改斋漫录》)
【注释】①驭:
驾驭。
②一旦:
一天。
③谏议:
规劝皇帝、提出建议的官员。
陈尧咨的父亲当时是谏议大夫,故称“父谏议”。
④圉(yǔ)人:
养马的人。
⑤内翰:
因翰林学士随侍皇帝左右,一般不外出,故称内翰。
⑥.直:
通“值”,价值,这里指钱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汝为贵臣,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蓄此?
(2)亟命取马,而偿其直,戒仆终老养焉。
12.谏议大夫的“长厚”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2分)选文中谏议大夫的话的意思可用《论语》中的哪句话来概括?
(1分)
(三)阅读《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语段,完成13—16题。
(8分)
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
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②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
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③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
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④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
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
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
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
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
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⑤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⑥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
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
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⑦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
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
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⑧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
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⑨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
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⑩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
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
长大吧!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4.本文所说的“父母框架”是指什么?
(2分)
15.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16.作者认为,要给父母以安全感,必须理解他们。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呢?
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1分)
(四)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完成17~19题。
(17分)
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
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
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
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
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
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
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
”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
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
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么?
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
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
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
“谁?
”
“骆驼呀!
”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7.围绕着“骆驼”这一线索,作者回忆了哪些童年往事?
(4分)
【答】
18.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3分)
【答】
19.关于驼铃的作用,爸爸和“我”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爸爸为什么觉得“我”的想法更美些?
(3分)
【答】
20.童年已经过去,但文章结尾却说“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21.有人这样评价林海音的文章:
“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静静地流淌在字里行间。
”本文也有这样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4分)
【答】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
(60分)
对每一件美好的事物,我们也许都会心存感激。
感谢师长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
的帮助,感谢挫折带来的磨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诚与美丽,体验成长中的活力与快乐,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怀来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把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年级语文学科答题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①②③④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4.名著阅读。
(5分)
(1)( )(2分)
(2)(3分)
5.()(3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渔家傲》-词,完成6-7题。
(5分)
6.(2分)答:
7.(3分)答:
(二)阅读《陋室铭》选段,完成8-10题。
(7分)
8.(2分)()
9.(2分)()
10.(3分)
阅读《谏议教子》,完成11—12题。
(7分)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
(2)
12.(2分)
(1分)
(三)阅读《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语段,完成13—16题。
(8分)
13.(2分)
14.(2分)
15.(3分)
16.(1分)
(四)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完成17~19题。
(17分)
17.(4分)
18.(3分)
19.(3分)
20.(3分)
21.(4分)
第三部分(60分)作文
22.作文。
(60分)
题目:
感谢有你
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初三年级语文学科答题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分)
①缅②谛③襟④蜃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
错别字
正确字
坐
弥
滨
蔽
3.略
4.名著阅读。
(5分)
(1)( )(2分)
(2)(3分)(写对一点得一分)
①智用天时(天气炎热);
②智用地利(在小树林中找不道掏水处);
③智用杨志和众军将不和;
④下蒙汗药的计谋得当,让人神不知鬼不觉;
⑤利用杨志的智慧衬托处吴用等人的智慧
5.(C)(3分)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渔家傲》-词,完成6-7题。
(5分)
6.(2分)答: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3分)答:
词作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们不能不留下来进行对比,润笔深厚,为下文写将士们戍边凄苦埋下了伏笔,大雁知道南归,人何尝不想回家呢?
(二)阅读《陋室铭》选段,完成8-10题。
(7分)
8.(2分)(D)
9.(2分)(D)
10.(3分)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1分),但从环境之优美、交友之不俗、所为之高雅可见屋主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2分)。
阅读《谏议教子》,完成11—12题。
(7分)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你是显贵的大臣,(你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服(这匹烈马),庶民(又)怎么能养它呢?
(2)(谏议大夫)连忙命令(他)把马追回来,把钱退还给商人,告诫(他)把这匹马一直养到老死。
3.示例:
他善良忠厚,真诚待人;教子严格,注重德育。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阅读《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语段,完成13—16题。
(8分)
13、我们要给父母安全感。
(2分。
如果答成了题目,只能得1分。
)
14.“父母框架”是指他们的人生经验(或父母自己内心的标准)。
(2分)
15.对比论证(1分)作用:
将父母标准下的二类孩子加以比较分析,对比鲜明,有力地阐述了“标准”的内涵。
(1分,意近即可。
)
16.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1分)(四)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完成17~19题。
(1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张家港市 第二 中学 学年 年级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