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汇总.docx
- 文档编号:23040470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52
- 大小:54.20KB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汇总.docx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汇总.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答案汇总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你是怎样理解的?
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是经济学领域划时代的科学变革,代表作就是《资本论》。
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代表作是《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继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为什么要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围绕着生产的各种因素即生产力要素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会因为生产力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生产关系也会受到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反作用。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
3.什么是经济规律?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经济规律是各种经济现象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由各种经济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条件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经济条件的必然的联系,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只要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经济条件存在,经济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4.为什么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归根到底,是遵循唯物辩证法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彻底颠倒,是伟大的科学发现,是普遍的宇宙规律。
客观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发展决定的。
唯物辩证法也是科学的基本方法,马克思第一次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取得了划时代的革命。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与自然经济有什么区别?
它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
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私有制。
商品生产是为了出售而进行生产,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自己生产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为了交换,或者只需要购买极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产品。
商品生产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在历史上各种社会形态都有存在,但在资本主义以前,商品生产一直处于从属和补充的地位,而没有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
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大部分产品是为市场出售而生产的,市场引导着社会资源的配置。
2.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的关系?
为什么说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商品的有用性使商品成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由商品体的物质属性产生的,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
商品交换,实质上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交换的依据是商品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价值。
因此,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3.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如何?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的有用劳动,它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即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4.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量与商品包含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即货币商品。
它的本质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货币和世界货币。
6.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你是怎样理解的?
货币流通规律是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与待销售商品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发行超过流通需要货币量,引起物价持续上涨,成为通货膨胀。
相反,物价持续下降,成为通货紧缩。
7.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一般作用?
所谓价值规律,一般是指商品价值的决定和价格变化规律。
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生产一定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价值就下降,价格也会下降。
除了价值变化这个因素以外,价格变化还取决于市场供求的变化,供过于求,价格会下降,反之,价格会上升。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引起竞争和优胜劣汰,推动经济发展,在各个部门分配经济资源。
8.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是怎样通过市场而起作用的?
供求规律是市场上供给一方与需求一方力量此消彼长相互作用,引起价格变化,调节供求数量和买卖双方利益的规律。
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卖者利益就会减少,供给也会下降,而买者就会得到更多好处,节省开支,增加购买量。
如果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涨,卖者就会从价格上涨中得到更多利益,供给也会增加,而买者就会付出更多货币,减少购买量。
竞争规律是市场上买卖双方以及买卖各方内部为争夺有利地位而展开竞争。
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买者想尽可能买得便宜一些,卖者则想卖得贵一些。
卖方之间互相竞争,争取更多市场份额,而买方之间相互竞争,争取能够买到紧俏的商品。
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都是通过市场变化起作用的。
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
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
必须在市场上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有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这样,货币所有者将其购买的劳动力商品和其他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结合,就能生产出剩余价值来,他的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因此。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资本家让劳动力所有者在必要劳动时间里,先生产出工资的等价物,然后在此之外的剩余劳动时间里,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是无偿占有的工人的剩余劳动。
3.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关系,即资本家靠资本的所有权无偿地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能够发现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在于转化为劳动力的可变资本,而不是转化为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
4.对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劳动组织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靠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情况下,靠变革劳动组织和技术条件,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的。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
5.为什么自动化机器设备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自动化机器再先进,也只是生产资料,价值的源泉只能是工人的活劳动,剩余价值只能来自于工人的剩余劳动。
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它又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使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这样就掩盖了资本家剩余价值来源于工人剩余劳动的真相,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7.资本积累怎样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给工人带来什么结果?
资本积累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同样的资本越来越少地成为工人就业的手段,越来越少地吸收工人就业,一方面不断地排挤工人,另一方面成为工人的强大的竞争者。
这样,伴随着资本积累,相对过剩的人口也积累起来,造成两极积累。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1.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是什么,它们各有何作用?
①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最后回复到其出发点形式的全过程。
②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为购买阶段,购买生产要素,使货币资本变成生产资本;第二阶段为生产阶段,经过生产过程,使生产资本变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第三阶段为售卖阶段,出售商品,把商品资本变为货币资本。
③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即第一是货币资本职能,货币购买生产要素,其中正是由于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货币才取得了货币资本的形式;第二是生产资本职能,即生产剩余价值的职能;第三是商品资本职能,即将待实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重新变为货币。
2.如何理解产业资本的循环是其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贪欲,决定了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连续性。
②产业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包含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运动的特点,都是为了价值增殖。
但每一种循环形式都具有片面性,都不能反映产业资本运动过程的实质。
因此,要克服这种片面性,必须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考察。
③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
④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和继起性,决定了产业资本必然同时并存着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形式、商品资本的循环形式和生产资本的循环形式。
而且每一种循环形式都要连续地进行循环运行。
所以,产业资本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⑤在产业资本的实现运动中,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资本主义产业资本循环的连续性经常遭到破坏。
3.什么是资本周转,影响资本周转快慢有哪些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①资本周转。
不是当做孤立的过程,而是当做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
②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
一是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二是周转次数的多少;三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的比例及两者的自身周转速度。
③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重大影响。
由于剩余价值是由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带来的,因此,资本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中的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越快,同一数量的可变资本所发挥的作用,在剩余价值率相同时,就能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可见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例变化。
年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4.怎样理解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①社会总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个方面。
价值补偿是指补偿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实现剩余价值。
实物补偿是指补偿生产的物质耗费和再生产劳动力。
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因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价值补偿。
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卖掉,才能收回预付资本,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二是,实物补偿。
生产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必须通过购买得到补偿,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正常运行。
因此,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成为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5.试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及其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及其实现条件
①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前提:
一是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c+v+m;二是总产品的物质资料生产分为二大部类:
Ⅰ和Ⅱ。
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一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图式:
Ⅰ:
4000c+1000v+1000m=6000
}9000
Ⅱ:
2000c+500v+500m=3000
二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交换过程:
第一部类内部交换。
即Ⅰ4000c产品在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得到实现。
第二部类内部交换。
即Ⅱ500v和500m产品,通过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的交换得到实现。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即Ⅰ1000v和Ⅰ1000m产品与Ⅱ2000c产品,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使两大部类的产品得到实现。
通过以上三种交换,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就能顺利实现。
③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一,第一部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价值,必须等于第二部类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Ⅰ(v+m)=Ⅱc。
这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第二,第一部类的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适应。
用公式表示为:
Ⅰ(c+v+m)=Ⅰc+Ⅱc。
这表明社会所生产的生产资料的总供给要与总需求相平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第三,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需要的消费资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Ⅱ(c+v+m)=Ⅰ(c+m)+Ⅱ(c+m)这表明社会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平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及其实现条件
①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一是:
Ⅰ(c+m)>Ⅱ(c)
mm
二是:
Ⅱ(c+m-—)>Ⅰ(v+—)
xx
②根据前提条件,假设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1500(c)+750(v)+750(m)=3000
③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一是: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图式:
Ⅰ:
4000c+1000v+1000m=6000
﹜9000
Ⅱ:
1500c+750v+750m=3000
二是: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交换过程。
社会总产品要按照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要求重新组合为:
m
Ⅰ:
(4000c+400△c)+(1000v+100△v+500—)=6000
x
m
Ⅱ:
(1500c+100△c)+(750v+50△v+600—)=3000
x
通过三种交换,社会总产品全部得到实现,其交换图为:
m
Ⅰ:
4400(c+△c)+1100(v+△v)+500—=6000
x
m
Ⅱ:
1600(c+△c)+800(v+△v)+600—=3000
x
①Ⅰ4400(c+△c)在第一部类内部交换得到实现。
m
②Ⅱ800(v+△v)600—在第二部类内部交换得到实现。
x
m
③Ⅰ1100(v+△v)+500—与Ⅱ:
1600(c+△c)在两大部类之间交换得到实现。
x
经过以上交换之后,两大部类的年产品的各个部分都得到了实现。
于是第二年生产过程开始时,社会总资本为:
Ⅰ:
4400c+1100v=5500
﹜7900
Ⅱ:
1600c+800v=2400
④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m
第一,用公式表示为:
Ⅰ(v+△v+—)=Ⅱ(c+△c)
x
第二,用公式表示为:
Ⅰ(c+v+m)=Ⅰ(c+△c)+Ⅱ(c+△c)
mm
第三,用公式表示为:
Ⅱ(c+v+m)=Ⅰ(v+△v+—)+Ⅱ(v+△v+—)
xx
以上第一个实现条件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平衡条件,第二和第三个条件是从第一个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平衡条件引申出来的。
上述三个实现条件,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应保持的比例关系,表现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规律。
(3)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如果引进技术进步从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新条件。
结果显示第一部类的生产比第二部类的生产增长得快,生产资料必然优先增长。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社会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规律。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相对过剩,即只是相对于扩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是过剩的,而绝不是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比显得过剩。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资本运行的具体形式
1.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
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
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通过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资本竞争而实现的,而这种竞争的主要方式是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
利润率的平均化或进行得更快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一是资本更容易、更自由地从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这就要求社会内部有充分的自由竞争。
信用制度也有相当发展等,二是劳动力也能够自由地迅速进行转移。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总剩余价值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进一步使剩余价值率从而剩余价值生产神秘化了。
②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
利润率的平均化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客观必然趋势,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中间环节。
剩余价值率的第一阶段的转化形式是利润率,第二阶段的转化形式是平均利润率。
平均高利润率形成后,商品的出售不是按其价值出售了,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了。
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指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2.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有何变化?
①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以商品的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这样,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②这种情况是否对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的否认。
其实,它不仅没有否定价值概念和价值规律,相反,它是以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因为商品的生产价格不仅以商品价值为基础;而且在量上,生产价格总和与价值总和,利润总和与剩余价值总和相等;生产价格的变动是商品价值变动引起的。
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平均利润,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①商品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耗费(c+v)转化为生产成本后,剩余价值不仅被看作全部耗费资本的产物,而且对资本家来说,剩余价值还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即所用资本的增加额,全部预付资本包括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
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其实,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②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利润率的平均化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客观必然趋势,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使剩余价值生产进一步神秘化了,同时,资本作为一种社会权力对一切资本来说是平等的,因而等量资本要求取得等量利润,似乎利润的多少是由资本的数量决定的,从而利润的实质和来源被掩盖了。
4.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
试述商业利润的来源和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
①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运动中商品资本的独化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本质,就是产业资本运动中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态。
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从事商品销售,实现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利润价值的职能。
②商业利润的来源。
从表面上看,它是来自商品的出售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好像商业利润来源于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商业利润从流通中产生的。
其实,资本是不能在流通中自行增殖的。
商业利润只能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
商业资本家在独立承担商品买卖的业务,产业资本家用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把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卖给消费者,这种购销之间的差额,就是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
③商业流通费用。
商业资本家进行商品买卖活动时要预付一定量的资本,除了用来购买商品外,还要支付商品流通中的各种费用,就是商业流通费用。
商业流通费用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与商品使用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如商品运输、保管、分类和包装等费用,这些费用属于生产性费用。
它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继续所需要的费用,又称为生产性的流通费用。
二类是与商品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如店员的工资、广告费、经营管理费及簿记费等。
这些费用是由商品价值形式变换而引起的,是单纯为流通而支出的费用,在性质上属于非生产性流通费用,又称为纯碎流通费用。
纯碎流通费用的补偿,是通过商业资本家向产业资本家购买商品时,采取直接扣除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由c+v+m组成的,假定它的总价值=720c+180v+180m=1080、商业资本为150,其中纯碎流通费用为50,这时,社会职能资本的平均利润率为:
180m-508
————————=12—%
900+100+5021
按照这一平均利润率,产业资本家向商业资本家出售的商品
83
价格=900+900×12—%=1011—。
商业资本家向消费者出售的
217
38
价格=1011—+150×12—%+50=1080。
这样,商品出售价格总量等于社会总产品价值总
721
额,不违反价值规律。
这样,商业资本家所得到他投入的150资本的平均
84
利润150×12—=18—,又得到了50纯碎流通费用,即从总剩余价值中直接扣除而得到补偿。
217
5.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试述借贷利息和银行利息的来源。
①借贷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为取得一定的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它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以及资本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②借贷资本的特征或特点:
一是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二是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财产的资本,即所有权资本。
三是借贷资本有其特殊的运动形式:
G-Gˊ,它好像可以不经过生产过程,也不经过流通过程,似乎货币资本本身就可以生出更多的货币,它会自行增殖,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③借贷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凭借对资本的所有权,从职能资本家那里取得的一部分平均利润。
由于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所以,利息又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银行利润是放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再扣除银行经营性业务开支。
银行利润来源于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银行资本家通过贷款形式间接地参与剩余价值的分割。
6.怎样理解资本主义信用作用的二重性?
①资本主义信用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信用的作用是双重的。
②资本主义信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是信用促进了资本的再分配和平均利润率的形式。
二是信用节省了流通费用,加速了市场商品流通和资本周转。
三是信用加速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③资本主义信用加深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
一是信用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是信用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三是信用加速了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7.什么是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它们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①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级差地租是指经营较好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好坏的差别,这是形成级差地租的自然基础或条件。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源泉:
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由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②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绝对地租是指与土地的等级无关,只要有土地私有权垄断而必须交纳的地租。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第六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形成的?
垄断资本主义(也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
其形成过程是自由竞争导致生产集中,生产集中的发展必然引起垄断。
当某一部门或行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几家或十几家大公司来生产和销售时,中小企业就难以同它们展开自由竞争,不得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经济学 第五 课后 思考题 答案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