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
- 文档编号:23031238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45KB
学年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
《学年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
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
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
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
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却有重要的影响。
C.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C.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D.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但他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B.苏轼在文艺领域中更充分而深刻地透露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C.陶渊明诗歌中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美,被苏轼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朱熹感受到的苏轼思想中埋藏着的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
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
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
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
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
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
②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
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
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
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③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
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
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做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
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
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
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
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
有的在*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⑤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
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
花会期有一个月。
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
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
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磨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
高跟鞋,花裤,花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
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⑥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
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
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
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
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⑦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
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
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
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
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
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
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
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一九三六年三月末日于成都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从总写成都的天气宜于养花木开始,到方寸之地的茶馆结束,叙述层次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B.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第③段写无锡梅园苏州邓尉的梅花和林和靖就通过对比来表现了成都的梅花品种多而且好的特点。
C.第⑤段引用“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写出了成都花会的盛况,成都人借花会的机会来尽情发泄,倾城而出的热闹画面。
D.第⑥段写百花潭的钓鱼人,用“无论”“总有”“不管”“总要”“才”等一组词语,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
E.本文以平实的语言、轻松悠闲的笔调,把成都春天的景象和风俗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感,表达出对成都春天的喜爱之情。
5.请赏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6分)
(1)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
(3分)
(2)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3分)
6.文章最后一句“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9分)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
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
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
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
“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
“嘻!
杀父乃可,至杀母乎!
”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
“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
”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
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阮籍传》有改动)
7.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乡亲共喻之喻,开导
B.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屏,隐退
C.临诣府,使取之诣,前往
D.乃赍酒挟琴造焉造,赠送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阮籍卓尔不群,率性而为,并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很多人认为他很痴,只有族兄阮文业很赏识他。
B.阮籍虽口不臧否人物,但对礼法之士疾之若仇,常以白眼相对,因此遭人忌恨,司马昭常常保护他。
C.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杀父乃可”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D.文章对阮籍“母终”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5分)
(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4分)
1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20分)
13.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1)《赤壁赋》侧面描写客人箫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
(5)《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
不言而喻了!
(7)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8)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9)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进入8月,沪指连续四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②故宫博物院在院庆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连日来,人们纷至沓来,故宫可谓门庭若市、人山人海。
③世界上很少有一蹴而就的事,大多数事情都要经过不断地尝试才能成功,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尝试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
④花丛中,几个黄发垂髫的小孩正在玩耍,天真灿烂的笑声惊飞了停在枝头的一对云雀,溅落了一地缤纷的花瓣。
⑤这位老科学家遭遇巨大变故,治学环境也变得极为恶劣,但他安之若素,令人叹服。
⑥实施“阶梯电价”本应是大快人心的改革之举,可问卷调查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项改革,所以改革还应慎重。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继续稳中求进,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B.只有领导干部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立志改革开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做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C.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被誉为“绵阳的维多利亚港”的三江码头整体建筑自从完工以后,美丽绵阳又多了一个公共旅游景点、一张城市宣传名片。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媒介。
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
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③④⑤①②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④①⑤D.②③④⑤①
17.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死生亦大矣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固一世之雄也⑤今日之事何如⑥得复见将军于此
⑦客有吹洞箫者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⑩然力足以至焉
A.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
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18.在语文必修2的课文中,我们随着几位作者游览了不少风景名胜。
假如你到下列景点中的其中一处去旅游,请你在景点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
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能够体现出该景点的自然、人文景观特点,表达要鲜明、生动,不超过60个字。
(5分)
①浙江省绍兴市兰亭景区
②湖北省黄冈市东坡赤壁景区
③安徽省含山县褒禅山景区
五、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有人说:
“退一步海阔天空。
”可又有人说:
“狭路相逢勇者胜。
” 关于这两句话(或其中一句),你有什么想法、感悟?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B
3.A
4.C、D(答对1点给2分)【解析】C“写…成都人借花会的机会来尽情发泄”错,文中说的是“好像……似的”是想象揣测之语,非客观事实)。
D“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错,应是表现成都人的轻松、悠闲。
5.(6分)
(1)“悠悠”,从容自得,传神地描摹出了杨柳柔媚的长条的飘摇自在之态(1分);叠词,具有一种音韵美(1分),隐含作者悠然自得闲适的内心状态(1分)
(2)“摇动”含有人为的动作,用来写微风过去,柳条的尖子在水面有意拂出美丽的波纹,化被动为主动,既形象贴切,又富有情味。
(3分)
6.(6分)文章逐一介绍成都宜人的花木盛景(景)以及成都人花朝欢快游春、百花潭轻松垂钓、茶馆自在消闲(人)(2分),展现出成都花木宜人、成都人生活轻松闲适的特点。
(1分)懒,慵懒之意,得过且过,贬字褒用,(解释给1分)表现成都因为生活轻松、无都市的压力,使人变得慵懒,无过多追求,字里行间其实都透露着作者对成都美好环境的喜爱以及在成都自在闲适生活的由衷向往。
(2分)或:
情感:
既有对成都的喜爱,也有对成都轻松、悠闲生活的担忧。
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对成都是喜爱的,但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一年,外面都市中已透着“紧张的空气”。
因此“懒人”“得过且过的懒人”是一语双关,作者担忧因此消磨了斗志,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意。
(作参考,学生答到可给分)
7.(3分)D【解析】造——拜访。
8.(3分)B【解析】原文“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意思是礼法之士对他疾之若仇。
9.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10.
(1)钟会多次拿时事问阮籍,想借他赞成或反对什么而使他犯罪,阮籍都因为酒醉而幸免。
(2)来者告知来意,阮籍就在几案上用手指画字,让来者写下来,没有任何改动。
11.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小溪岸边的蒲苇,描绘了一幅风雨凄迷的景象(结合诗句,形象的特点2分)作用:
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
(3分)
12.拟人(1分),将大雁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路途中的孤独寂寞(1分)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1分)。
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结合诗句分析孤独寂寞之情1分)。
“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询问把作者对故乡的惦念,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表现了出来(结合诗句分析思念之情1分)。
14.(3分)B【解析】①“东山再起”:
可指去职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重新得势。
此处应为“死灰复燃”,比喻已经消失的势力又重新出现或已经平息的坏现象又重新活跃,可指势力或者现象,且为贬义。
②“纷至沓来”: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使用正确。
③“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使用正确。
④“黄发垂髫”:
指老人与儿童。
与下文“小孩”自相矛盾。
⑤“安之若素”:
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
使用正确。
⑥“大快人心”:
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此处望文生义。
15.(3分)C【解析】A、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词,应在“统筹处理好……防风险”后补上“的关系”。
B、语序不当,关联词和主语的位置不当。
将“只有”和“领导干部”位置调换。
D、结构混乱,中途易辙。
把“自从”提到“被誉为”的前面。
16.(3分)C
17(3分)D【解析】①⑥为介词结构后置句,②④⑨为判断句,③⑦为定语后置句,⑤为宾语前置句,⑩为省略句,⑧既是判断句,又是用“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18.(5分)答案略。
修辞手法运用正确、表意通顺得2分,能体现出人文特点(与所学课文的关联)得3分。
字数超出或不足20字视具体情况扣1分以上。
19.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学年 甘肃省 镇原县 镇原 中学 一下 学期 第一次 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