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木渎镇社会发展战略.docx
- 文档编号:23030646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62
- 大小:1.17MB
苏州市木渎镇社会发展战略.docx
《苏州市木渎镇社会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木渎镇社会发展战略.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市木渎镇社会发展战略
苏州市木渎镇社会发展战略
及产业规划专题
(讨论稿)
东南大学
2008年5月5日
第一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评析
1.1社会经济发展路径
从春秋末年的山乡小市,唐代的“鱼米之乡”到现在在吴中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工业型小城镇,从解放前寥寥无几的工业布局到目前两大工业园区发展并举的状态,木渎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发展成为集工业、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交通为一体的城镇。
2005年,木渎镇被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揭开了古镇旅游发展的又一新的篇章,《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整治规划》以及《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整治规划》等规划的颁布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木渎镇政府对古镇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视。
2007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又将木渎镇的主镇区纳入苏州市中心城区。
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木渎镇作为苏州西南部商贸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融入苏州中心城区的速度明显加快。
表1.1木渎镇社会经济发展历程
时代
经济发展情况
春秋末期
经济发展还未起步
秦代
经济有所发展
唐代
苏州水稻高产地区
宋代
苏州城以西各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并出现了家庭手工业经济。
明代
家庭手工业与手工业作坊并存的经济体系
清代
形成经济区域
民国前期
投资工商业,商业繁荣,手工业得到发展
解放前
商业比重大,工业寥寥无几
70年代
在城镇东郊建立工业开发区,一大批县属企业发展起来
80年代
镇属工业发展,工业总产值突飞猛进,由消费性集镇发展成为生产性集镇
90年代
1992年筹建新区
2000年后
建立金枫,金桥工业园,工业集聚化发展。
注:
数据来源《木渎镇志》
表1.21990年以后木渎镇三产结构的变动情况统计
一产
二产
三产
1990
9.11
69.91
20.98
1991
7.83
71.88
20.29
1992
5.12
69.15
25.73
1993
3.51
69.87
26.62
1994
4.52
66.34
29.14
1995
4.56
65.72
30.23
1996
4.17
64.93
30.89
----
----
----
----
2002
2.27
59.34
38.39
2003
0.48
59.41
40.10
2004
0.44
58.11
41.45
2005
0.71
57.52
41.75
2006
0.27
59.98
41.74
2007
0.38
56.79
42.83
2008
0.30
51.00
48.70
注:
数据来源《木渎镇志》《吴中区统计年鉴》
图1.11990年以后木渎镇三产结构的变动趋势
纵观历年来木渎镇的产业发展路径,从1991年开始,木渎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开始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逐渐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全镇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
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增长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80美元,增长14.25%;第三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31.36%,三产结构为0.3:
51.48:
4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
木渎镇的已从90年代的二产主导逐渐转化成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态势。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中的衡量工业化的指标,可以判断出木渎镇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中后期。
表1.3社会发展阶段的判断标准
项目
前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实现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初期
中期
后期
人均GDP(2004年美元)
740-1480
1480-2960
2960-5920
5920-11110
11110以上
产业结构
I>II
I>20%、II>III
I<20%且II>III
I<10%且II>III
I<10%且II 城乡结构(人口城镇化率) 30%以下 30%-50% 50%-60% 60%-75% 75%以上 在新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条件下,对比相关古镇发展的道路,木渎镇必然面临着多种城镇发展的道路选择的可能,而如何在这些可能的发展模式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既成为木渎镇本次规划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1.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2.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耕地主要集中于藏书片区(特色农业) 本次规划范围共包括9个行政村(天平村、灵岩村、西跨塘村、姑苏村、金山村、尧峰村、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10个社区居委会(香溪社区、同春居委会、翠坊社区、胥江社区、下塘社区、白塔社区、花苑社区、藏书社区、穹窿社区、接驾社区)。 近年来由于村庄合并,2007年木渎镇靠近镇区的姑苏、灵岩、金山、尧峰、西跨塘、天平这6个村改设为社区,原名不变。 木渎镇现状仅有五峰村、善人桥村和天池村这3个村。 考虑到发展的对比性研究,将这些新建社区也纳入镇域研究范围。 图1.2镇域村庄布局状况 规划中选取以下几个要素进行分析,一方面通过对人口、人均收入、耕地面积等要素进行叠加分析镇域农村基本发展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产业结构及产业就业人口的相关分析评价各个农村的产业发展状况。 表1.4镇域村庄研究框架 表1.5镇域村庄经济发展情况统计 1、基本情况 2、产业发展 总人口 耕地面积 农村经济总收入 农民人均所得 年末固定资产值 三产收入结构 三产从业结构 姑苏社区 5467 0 37590 14500 49449 1.8: 95.2: 3.0 0.9: 89.1: 10.0 五峰村 5529 1448 20388 13280 29689 0.5: 88.2: 11.3 2.1: 72.3: 25.6 善人桥村 4145 903 12733 11997 0 14.1: 63.6: 22.2 0.5: 24.4: 75.1 天池村 6106 6186 840 11546 26085 10.1: 47.6: 42.3 42.0: 33.4: 24.6 灵岩社区 4110 0 45676 14600 23084 0.0: 88.9: 11.1 0.0: 68.5: 31.5 金山社区 4328 0 45002 17032 49228 0.0: 68.5: 31.5 0.0: 56.2: 43.8 尧峰社区 3893 3200 24280 13485 0 1.0: 78.8: 20.2 2.9: 74.1: 23.0 西跨塘社区 4586 0 72643 17292 42216 0.3: 92.9: 6.8 0.0: 91.2: 8.8 天平社区 4983 0 75700 17925 35770 0.0: 83.9: 16.1 0.0: 84.2: 15.8 (1)基本情况分析 1、现有耕地数量较少。 现有耕地基本集中在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尧峰村这4个村。 尧峰村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差,2007年改为尧峰社区后,城市化发展有了一定程度加速,除基本农田外的土地征用较多。 图1.3村庄基本情况统计 2、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各个村人口相近的情况下,按经济总收入、人均所得和年末固定资产值三个要素进行叠加聚类分析,将这9个村(社区)分为3个等级: 高级——姑苏社区、金山社区、西跨塘社区、天平社区; 中级——五峰村、灵岩社区; 低级——善人桥村、天池村、尧峰社区; 这种经济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应了现有3村的现实,主要与镇区的远近、本村发展土地的限制以及与高新区的临近程度有关。 图1.4农村经济发展聚类统计 (2)产业发展分析 表格中对于9个村庄(社区)的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和收入分析表明,木渎镇的这几个村庄(社区)基本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但是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1、天池村和善人桥村的一产比例较高,特别是农业在天池村产业收入中占据主导位置。 在其他村庄(社区)基本不从事农业的情况下,现状中的天池村和善人桥村具有较高的一产和三产比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天池村的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与农业产业收入比例差距较远,这与现状村庄调研中,天池以花卉乔木为主的农业分散生产相对应。 2、金山社区的三产优势较为明显。 特别是从收入来看,有代替二产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与其他村庄(社区)二产突出的优势产业地位相区别。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金山处于木渎镇以北、紧邻苏州新区和木渎金枫工业园区的区位有关,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促进了该村的服务业发展。 表1.6典型村庄三产收入及从业结构 善人桥村 天池村 金山社区 三产收入结构 14.1: 63.6: 22.2 10.1: 47.6: 42.3 0.0: 68.5: 31.5 三产从业结构 0.5: 24.4: 75.1 42.0: 33.4: 24.6 0.0: 56.2: 43.8 1.2.2经济发展总量较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2007年末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为40.3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5.6%左右,GDP总量排全区第二位。 图1.5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2004—2008)图1.6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图1.7吴中区2007年各镇、区生产总值 木渎镇作为苏州的边缘城镇,发展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受到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以及新区招商引资所带来的机遇,木渎镇也逐步走向了产业快速转型与升级的阶段,在提优第二产业的目标引导下,提出了调优全镇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内企业的,对现有的企业进行全面的排查的策略。 另外大力发展商贸业,建立四大商圈以及四大市场,通过产业载体的集群建设由南向北、由东到西串联整个镇区,打通与苏州高新区的联系,为城镇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表1.7历年来吴中区各镇三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度假区 40 41.8 43.3 46.6 45.43 46.28 长桥 38.8 40 41.3 41.2 41.97 49.57 甪直 38.20 38.10 38.40 38.50 38.35 39.18 车坊 37.5 38.1 37.3 59.1 59.67 59.28 郭巷 41.6 42.5 41.5 45.8 46.27 47.33 藏书 41.9 41.8 40.2 39 40.03 40.79 木渎 37.40 38.40 40.10 41.50 41.77 41.47 胥口 43.5 39.6 27.8 25 25.46 24.54 横泾 43.4 42 41.6 36 36.28 37.02 浦庄 37.1 33 32.2 39.4 35.12 40.38 渡村 36.9 36.8 36.4 36 39.64 41.89 东山 40.7 40.7 40 39 38.86 39.93 光福 38.7 38.7 39.4 39.3 38.06 38.01 西山 40.4 42.6 44.3 50.8 52.07 52.94 注: 数据来源《吴中区统计年鉴》 (村)社区“退二进三”项目推进速度迅速,以金枫路为轴心的创新创意产业街区逐渐形成,科技创业产业园区大量发展,其中包括吴中(木渎)科技创业园,金枫高新产业创业园等。 1.2.3外来人口比重较大,居住、教育等服务配套设施欠缺 (1)外来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 从人口分布来看,木渎镇人口仅次于吴中区中心城区排名第二,并且从2001年以来,木渎镇也是外来人口增长最多的地区,从镇域及镇区外来人口总人数及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来看,木渎镇的在吴中区各镇及街道中都高于中心城区处于领先地位。 外来人口总数2007年23万人,比中心城区多7万人,镇域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90%,镇区达到62.3%。 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高比重成为木渎镇的重要特点之一。 随着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受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外来人员逐年增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以江苏苏北地区居多,所占比例是: 27%,安徽占17%,河南占14.3%,山东占10%,四川6%,其他省份占25%。 图1.8吴中区分镇(街道)外来人口横向比较(2007年) (2)外来人口导致木渎镇私房出租业的迅速发展 外来人员绝大部分居住在私房出租户内,2007年共登记私房出租户7472户。 房屋租赁所得成为木渎镇户籍人口年均收入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企业,没有建设员工生活区,将大量员工的生活问题推向社会,致使西跨塘村、金山村、天平村的私房居住人员80%来自新加坡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企业的员工,这也是产生木渎镇许多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 西跨塘 金 山 天 平 姑 苏 尧 峰 灵 岩 香 溪 翠 坊 花 苑 白 塔 同 春 胥 江 下 塘 1169 1110 1019 878 589 540 309 308 542 234 334 256 184 表1.8各村(社区)私房出租户(7472户) (3)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难以解决 通过对木渎镇大量企业以及居住在集宿区的外来人口的调查发现,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外来人口关注的重点,一方面木渎镇本镇学校教育机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子女上学还受到很多规定的限制。 1.2.4古镇保护缺乏特色,旅游发展实力较弱 1998年起,木渎先后投资2亿元对古镇历史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和保护,修复了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灵岩山馆等明清私家园林,整治了山塘老街、中市街、南街、西街及古河道。 为了统筹木渎古镇旅游业发展,成立了木渎旅游发展实业公司。 2000年起,每年举办“木渎旅游节”等各项旅游节庆活动。 但与其他江南古镇相比,旅游业在木渎镇的发展中并不占据重要的位置,旅游业对城镇GDP的贡献率,以及对城镇人口的就业等等带动作用都不大,而且木渎镇的旅游收入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旅游人次较少。 表1.9吴中区旅游业统计表 地区 旅游人次(万人次) 比例(%) 旅游收入(亿元) 比例(%) 香山 94.39 10.42 4.93 6.58 光福 122.8 13.56 7.45 9.94 金庭 173.2 19.13 9.16 12.22 木渎 75.47 8.33 0.12 0.16 甪直 130.2 14.38 0.13 0.17 东山 70.3 7.76 6 8.01 其他 239.26 26.42 47.16 62.93 合计 905.62 100 74.94 100 通过部分水乡古镇的形象定位可以看出,木渎古镇特色和定位不明确,目前以“游遍环太湖,吃住在木渎”为口号,但是该定位缺乏对木渎自身的文化内涵的挖掘。 木渎的历史已经有2500年,漫长的历史演化在木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但是我们看到,这些古文化保护和开发的不多,特别是明清以前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与国内其他古镇相比,知名度明显不足,旅游市场也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 1.2.5小结 综合木渎镇的现状,对木渎镇目前面临的几大关键问题进行梳理: (1)区域融合,空间重组 木渎镇处在区域空间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不管是融入苏州主城区还是与苏州高新区的互动发展,都需要木渎镇对自己的发展模式进行重新思考,明确未来发展的定位,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统一。 当前木渎镇面临着严重的空间资源紧缺的状态,这就要求木渎镇要通过调整空间用地结构及不同用地的分配比例为未来城镇转型创造条件。 (2)品牌塑造,产业转型 几大江南古镇产品同质化明显,区位相邻,特征类似,大都是重复性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很难形成差异化的突破。 木渎镇作为后来居上的历史文化古镇,一方面受到其他古镇发展的竞争,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木渎镇通过对其发展路径的总结,为本镇的发展寻找出路,挖掘文化优势,塑造个性品牌,打造城镇特色。 另外木渎镇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近代外贸经济,到现在现代市场以及产业体系的构建三次转型。 从其产业结构历年的比例也可发现,木渎镇正从以工业为主的小城镇转化为二三产共同驱动的模式。 面临目前产业空间发展的限制,考虑到城镇竞争力的提升、功能的演化以及现有支柱产业发展的提升空间,木渎镇的产业正朝着高科技化、创新化的趋势发展,对原有产品的提升与新型产品的创新对发挥古镇品牌优势极其重要。 (3)古镇保护,旧镇更新 在木渎镇2009年的政府工作计划中提出保增长,抓发展等目标后,古镇的经济发展被提到了更高的地位,对古镇的一系列开发必然会带来诸如商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巨大冲击,大量房地产的开发、大型购物商场的建设危机着古镇的原生景观环境,古镇传统逐渐丧失。 因此处理好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非常关键。 另外,木渎镇作为历史文化古镇、大规模的工业园区以及高密度的村庄联合体,其产业结构的提升、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城镇化水平脱节,旧镇区的更新是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化解各种矛盾不可回避的出路所在。 (4)人口统筹,社会和谐 木渎镇的外来人口众多,外来人口的涌入虽然对古镇的经济发展贡献极大,但其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房屋租赁缺乏管制、配套教育设施不足所造成的城镇安全、卫生环境的下降对城镇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外来人口比例过高以及流动性过大都不利于城镇的长久发展与和谐建设,因此如何处理好外来人口的居住、就业、教育等问题对未来城镇的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社会经济发展SWOT分析 2.1优势 2.1.1自然资源禀赋良好,湖山文化营造天堂小镇 在江南古镇中,唯有木渎周边地区资源最为丰富,在群山环抱之中,又毗邻太湖,木渎境内既有真山真水之趣,又有小桥流水之幽;胥江、香溪交汇于此,灵岩、天平、是山、衡山、尧峰等吴中名山如同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拱列四周风光秀丽,物产富饶。 2.1.2历史文化悠久,开发潜力巨大,后来者居上 木渎镇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其灿烂的文化,自北宋建镇开始,木渎一直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明清时期,木渎成为吴西最大的商埠,方圆六十里十几个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木渎镇在江南古镇中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在当前各古镇旅游市场商业化气氛浓厚,古镇原真性丧失的情况下,木渎的优势明显。 2.1.3区位条件优越,是沟通苏州城和太湖的交通枢纽和门户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南10公里处,西南距太湖5公里,木渎交通十分便捷,从沪宁高速的苏州新区插口或苏嘉杭高速的吴中出口下,只需20分钟即可抵达木渎,从著名的寒山寺到木渎只有十公里。 木渎是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和门户,是环太湖旅游度假区的重要节点。 2.1.4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创意科技产业载体发展迅速 木渎镇的经济总量在吴中区各镇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且增长趋势良好,2008年以金枫路为轴心的创新创意产业街区正式开街,初见雏形。 其中吴中(木渎)科技创业园已有60家企业入驻,博济科技园,冻疮科技园等高技术产业都在加快建设。 高端产业的发展趋势明显,这些产业载体的建设为未来木渎镇产业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劣势 2.2.1城镇空间发展有限,平面拓展困难 从木渎镇现状发展情况来看,除了基本农田之外,可建设用地数量极少,受到山体的限制,以及毗邻太湖的生态发展要求,木渎镇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苏州市“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也将木渎镇列为限制开发区域,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众多的要求。 表2.1苏州市“十一五”规划相关内容 区域名称 保护范围 保护要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一城、二线、三片”、常熟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周庄、同里、甪直、木渎、东山、西山(金庭)、光福、震泽、千灯、沙溪等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核心保护区 不再新增工业、仓储用地、不得新建大型建筑,只允许发展不影响古城古镇风貌、对环境没有污染的服务业。 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要从严控制。 具有一定生态敏感性和历史保护价值,需要适度保护的地区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非核心保护区以及沿太湖其他地区和吴江东南部的河网湖荡密集区 限制工业开发,有限度地开发旅游、休闲等服务业以及生态农业。 合理控制人口和用地规模,避免工业和人口的大量积聚,限制发展废气、污水或固体废弃物排放较多的服务行业。 2.2.2外来人口众多,社会问题难以处理 木渎镇外来人口众多,外来人口在木渎镇的总人口中占80%以上,短时期内难以将其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大量流动人口由于居住、就业等带来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木渎镇社会和谐发展。 因此如何处理好木渎镇外来人口的居住与就业是古镇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关键,除了加强政策管理之外,也需要解决外来人口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及社会福利等问题。 2.2.3外贸依存度过高,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图2.11988年—2006年木渎镇外贸依存度 (数据来源: 木渎镇统计年鉴) 木渎镇1988年—2006年外贸依存度由上图表示,1994年外贸依存度曾高达80%之上,这与当时的出口导向政策有关;而1997年外贸依存度的骤降是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受阻。 今年来,外贸依存度渐渐增加,木渎镇2006年外贸依存度达到45.6%之高,即进出口量占GDP的45.6%,从上图来看,外贸依存度仍有上扬的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加工贸易的特点之一是“大进大出”,而木渎镇的制造业位于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的中低端,国内增值率(即国内加工增值部分与进出口价格之比)较低。 外贸依存度过高不适宜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2.3挑战 2.3.1古镇经济发展模式的重新选择 近20年以来,木渎镇依靠良好的经济基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面临着古镇发展空间的限制,木渎镇未来发展需要从区域发展的角度,以比较优势的优质资源的最佳利用以及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原则,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 2.3.2江南各个水乡古镇的旅游竞争 从江南古镇整体情况来看,江南水乡古镇镇基本都以商业化开发经营见长,它们对古镇的修复策略与市场推广都颇费工夫。 由于古镇都在江南太湖周围,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强调各自的差异性,但都离不开江南水乡古镇的基本风格,因此,它们间的竞争和攀比是显然的,而如此众多的江南色调的古镇旅游项目,基本已经使这一市场呈现饱和状态,木渎镇作为后来居上的古镇,需要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中挖掘自身特色,打造城镇个性才能增加自己在未来的发展中竞争力。 2.4机遇 2.4.1紧邻苏州市高新区,融入苏州市区的步伐逐步加快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又将木渎镇的主镇区纳入苏州市中心城区。 木渎镇作为苏州主城区的分片中心之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州市 木渎镇 社会发展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