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人生真谛.docx
- 文档编号:23020716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0.33KB
领悟人生真谛.docx
《领悟人生真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悟人生真谛.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悟人生真谛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理论立场和基本观点,科学把握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以科学、乐观、积极的方式对待生活。
【教学内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直接从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切入,从理论上阐释究竟什么是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提出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及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等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从身与心、个人与他人到个人与社会,最后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在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教学重点】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如何确立科学的人生目的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难点】
a、认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理解人与人性的本质。
b、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
c、正确辨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
【教学课时】
全章共6学时,每小节各2学时。
【教学设计】
本章设计三个问题,每节一个,以问题为中心,围绕开展学习,层层递进深入。
首先,第一节围绕“人为什么活着?
”这一中心问题展开,通过问题的深入探讨,使学生深刻认识人生目的——为何而活?
同时理解世界观、人生观等概念,并强调指出人生目的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其次,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递进第二个问题(第二节)——“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过?
”,围绕此问题探讨和学习人生价值价和值标准以及评价等问题,同时明确指出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最后(第三节),主要围绕一个问题——如何处理我和他者的关系(人生环境)?
展开教学,探讨和学习“我”和“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心身的和谐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潘晓来信《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
编辑同志:
我今年23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回顾我走过来的路,是一段由紫红到灰白的历程;一段由希望到失望、绝望的历程;一段思想长河起于无私的念头而终以自我为归宿的历程。
过去,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
小学时候,听人讲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雷锋的日记》。
虽然还不能完全领会,但英雄事迹也激动得我一夜一夜睡不着觉。
我还曾把保尔关于人生意义的那段著名的话: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工工整整地抄在日记本的第一页。
日记本用完了,我又把它抄在第二个本上。
这段话曾给我多少鼓励啊。
我想,我爸爸、妈妈、外祖父都是共产党员,我当然也相信共产主义,我将来也要入党,这是毫无疑义的。
后来我偶然看到一本过去出的小册子《为谁活着,怎样做人》。
我看了又看,完全被迷住了。
我开始形成了自己最初的、也是最美好的对人生的看法:
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人活着,就应该有一个崇高信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一切。
我陶醉在一种献身的激情中,在日记里大段大段地写着光芒四射的语言,甚至一言一行都模仿着英雄的样子。
可是,我也常常隐隐感到一种痛苦,我眼睛所看到的事实总是和头脑里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尖锐的矛盾。
在我进入小学不久,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就开始了,而后愈演愈烈。
我目睹了这样的现象:
抄家、武斗、草菅人命;家里人整日不苟言笑,外祖父小心翼翼地准备检查;比我大一些的年轻人整日污言秽语,打扑克、抽烟;小姨下乡时我去送行,人们一个个掩面哭泣,捶胸顿足……我有些迷茫,我开始感到周围世界并不像以前看过的书里所描绘的那样诱人。
我问自己,是相信书本还是相信眼睛,是相信师长还是相信自己呢?
我很矛盾。
但当时我还小,我还不能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
况且过去的教育赋予了我一种奇怪的能力,这就是学会把眼睛闭上,学会说服自己,学会牢记语录,躲进自己高尚的心灵里。
可是,后来就不行了。
生活的打击向我扑来。
那年我初中毕业,外祖父去世了。
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突然变得冷酷起来,为了钱的问题吵翻了天。
我在外地的母亲竟因此拒绝给我寄抚养费,使我不能继续上学而沦为社会青年。
我真是当头挨了一棒,天呵,亲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这样,那么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将会怎样呢?
我得了一场重病。
病好后,借助几个好同学的力量,给街道办事处写信,得到了同情,被分配在一家集体所有制的小厂里,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那时候,我仍然存在着对真善美的向往,也许家庭的不幸只是一个特殊的情况,我现在已经踏上了生活,生活还是充满诱惑力的,她在向我招手。
但是,我又一次失望了。
我相信组织,可我给领导提了一条意见,竟成了我多年不能入团的原因……我求助友谊,可是有一次我犯了一点过失时,我的一个好朋友,竟把我跟她说的知心话悄悄写成材料上报了领导……
我寻找爱情。
我认识了一个干部子弟。
他父亲受“四人帮”迫害,处境一直很惨。
我把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同情都扑在他身上,用我自己受伤的心去抚摸他的创伤。
有人说,女性是把全部的追求都投入,只有在爱情里才能获得生命的支持力。
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
尽管我在外面受到打击,但我有爱情,爱情给了我安慰和幸福。
可没想到,“四人帮”粉碎之后,他翻了身,从此就不再理我……
我躺倒了,两天两夜不吃不睡。
我愤怒,我烦躁,我心理堵塞得象爆炸一样。
人生啊,你真正露出了丑恶、狰狞的面目,你向我展示的奥秘难道就是这样!
?
为了寻求人生意义的答案,我观察着人们,我请教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初出茅庐的青年,兢兢业业的师傅,起早摸黑的社员……可没有一个答案使我满意。
有许多人劝我何必苦思冥想,说,活着就是活着,许多人不明白它,不照样活得挺好吗?
可我不行,人生、意义,这些字眼,不时在我脑海翻腾,仿佛在我脖子上套着绳索,逼我立即选择。
我求助人类智慧的宝库——拼命看书,希望从那里得到安慰和解答,但看书并没有使我从苦恼中得到解脱,慢慢地,我平静了,冷漠了。
社会达尔文主义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人毕竟都是人啊!
谁也逃不脱它本身的规律,在利害攸关的时刻,谁都是按照人的本能进行选择,没有一个真正虔诚地服从那平日挂在嘴头上的崇高的道德和信念。
人都是自私的,不可能有什么忘我高尚的人。
过去那些宣传,要么就是虚伪,要么就是大大夸大了事实本身。
对人生的看透,使我成了双重性格的人。
一方面我谴责这个庸俗的事实;另一方面,我又随波逐流。
黑格尔说过: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这几乎成了我安抚、平复创伤的名言。
我也是人。
我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我是一个合理的人,就象所有的人都是合理的一样我也挣工资,我也计较奖金,我也学会了奉承,学会了说假话……做着这些时,我内心很痛苦,但一想起黑格尔的话,内心又平静了。
我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
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
就象太阳发光,首先是自己生存运动的必然现象,照耀万物,不过是它派生的一种客观意义而已。
所以我想,只要每一个人都尽量去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也成为必然的了。
这大概是人的规律,也是生物进化的某种规律——是任何专横说教都不能淹没、不能哄骗的规律。
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它在哪里。
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可我一个人已经很累了呀,仿佛只要松出一口气,就意味着彻底灭亡。
真的,我偷偷地去看过天主教堂的礼拜,我曾冒出过削发为尼的念头,甚至我想到过死……心里真是乱极了,矛盾极了。
编辑同志,我在非常苦恼的情况下给你们写了这封信,我把这些都披露出来,并不是打算从你们那里得到什么良方妙药,如果你们敢于发表它,我倒愿意让全国的青年看看。
我相信青年们心是相通的,也许我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
[案例材料]价值观的大裂变
1980年4月,化名“潘晓”的两位北京青年写信给《中国青年》杂志,发出了“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感慨。
信发表后,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于人生的大讨论。
短短一个月内,编辑部和作者“潘晓”收到的稿(信)件达2.5万多件。
1980年5月,发行量超过200万册的《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封署名“潘晓”、充满青年人困惑的长信,并首次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伦理命题,最后感叹:
“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随即,一场持续了半年多时间的全国范围内的“潘晓讨论——人为什么要活着”就此引发,共有6万多人来信参与讨论。
同年7月《中国青年报》也应读者要求,以“怎样认识人生的意义、怎样找到前进的路标”为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讨论的背后蕴藏着“人为什么活着”这样一个哲学命题。
由此形成20世纪80年代青年人生价值观变化的开端。
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展示了他们思考人生意义的心路历程:
关于影片《沙鸥》中的沙鸥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的讨论(1981年)、关于美国电影《冰峰抢险队》中麦克唐纳是否等于雷锋的讨论(1982年)、关于当代中国青年学习的榜样张海迪是否幸福的讨论(1983年)、关于故事片《人生》放映后对“人生”认识的讨论(1984年)、关于香港电视连续剧《上海滩》中的许文强是否值得学习的讨论(1985年)、关于长江漂流冒险精神的讨论(1986年)、关于希尔顿饭店招聘员工事件的讨论(1987年)、关于大学生毕业分配问题的讨论(1988年)等等。
这个事件后来被称之为“整整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初恋。
30年后,一个名为黄晓菊的女人再次致信中国青年报谈及了自己与80后爱子的矛盾与代沟,也由此牵扯出“潘晓”实际是当时两个青年黄晓菊和潘祎的名字拼合而成。
1991年12月,上海一位化名“梅晓”的大学生写信给《青年报》,就“我该怎样选择生活”提出一系列非常实在的有关“形而下”的人生问题。
这封来信坦然地表达了当代青年自我选择生活的新的困惑:
现代人注定要捧着灵魂生活,既不愿把它交给天使,因为这太吃亏;也不愿把它交给撒旦,因为这太卑鄙。
有没有既不吃亏又不卑鄙,既完善人格又不碰得头破血流,既有价值又不失感官生活快乐的道路可走?
《青年报》就此发起一场新的有关人生观问题的大讨论。
虽然这场讨论的影响波及面小得多,但它揭示了新的哲学命题:
“人怎样活得更好”,标志着20世纪90年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新发展。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1.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并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
拿生活来说,有的人感到无聊,认为世界不值得留恋,这里就有悲观主义的世界观。
有的人认为生活困难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的,主张消极忍让,这里就有宿命论的世界观。
有的人认为我们只要能把生活困难的现实原因搞清楚,就可以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这里就有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也有人坚持认为少数人是天生的优越者,反对别人有自由生存的权利,这就包含着专制主义的世界观。
在对待鬼神上,有的人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有的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等等。
可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都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的某些信念和观点。
2.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所涉及的三个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人应怎样活着?
(1)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就是回答和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
(2)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就是要回答和解决“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的问题。
人活着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如,有的人追求权力,相信官做得越大,自己的人生就越有意义;有的人追求金钱,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赚的钱越多,自己的人生就越幸福;也有的人追求贡献,相信承担社会责任是最大的快乐,自己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自己就越幸福。
(3)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人怎样活着”。
人生态度有多种多样,有的人消极悲观,“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甘居平庸,“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有的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人生态度体现着人独有主观能动性。
结论:
人生观是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统一。
人生观主要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所构成,三者相互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从而也构成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是生活实践的根本指向,决定了以怎样的方式对待生活,也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3.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实践生活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也就是说,人生观和世界观紧密相联。
(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如果对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就一定会得出错误的人生观。
比如,当我们夸大了物质决定作用的时候,在生活中就会不自觉地滑向宿命论,认同“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来莫强求”,选择一种消极的生活,最终虚度人生。
(2)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也必然丧失。
由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联系说明,仅仅是学习了人生观的相关内容还不够,同学们还要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中掌握深邃的哲理。
(二)科学认识人的本质
问题探索:
人的本质是什么?
斯芬克斯之谜的深刻内涵
传说在古希腊有一个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倾盆大雨在忒拜城外通向城内的山路口,用谜语向过路的人发问:
什么东西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
没有猜中的,斯芬克斯就会立即把他吃掉,当一个叫俄浦锹狄斯的青年人回答是“人”之后,斯芬克斯便坠崖而亡。
古希腊寓言故事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提高学生,教师引导归纳得出结论:
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人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自身的命运。
)
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极有价值的思想,它帮助我们揭开人生之谜。
中国的孔子、告子、孟子、荀子,西方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等思想家都对“人是什么”进行了解答,但是都有局限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生讨论问题,一个学生问:
老师,人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随口就答:
人是陆栖的两脚动物。
这个学生跑到外边,提了一只鸡来到老师跟前说:
老师,这是人吗?
亚里士多德哑口无言,片刻又说:
人是不带毛的陆栖两脚动物。
这个学生听后把鸡毛拔了个净光,又问老师:
这是人吗?
这次亚里士多德彻底答不上来了。
后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达芬奇又提出,人不过是食品的过道。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人是自然的仆役。
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则说:
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给人下了个定义,这就是:
人是会制造、使用工具的动物。
但这些说法都没有揭示人的本质。
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
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这一论断的科学含义是: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性是指人的属性,是人的本质的表现,主要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如果把人的自然属性(如生理需要等)当成人的本质,则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界限。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社会属性。
[案例材料]狼孩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了一只狼后,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养大的女孩:
其中大的有八岁,后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有两岁,取名为阿玛拉,但因其体弱,不久死去。
这是世界上发现的首例狼孩。
由于她们自幼远离人类社会,在狼窝里长大,所以一切生活习性都与狼别无二致。
比如:
她们不会直立行走,只能用四肢爬行,白天睡觉,晚间出来活动,怕光、怕火,不吃素食和熟食,只吃生肉,而且不是用手拿着吃,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咬,她们也不会说话,只会像狼一样引颈长嚎。
在孤儿院人员的耐心抚养下,卡玛拉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学会站立,6年才会走路,到1929年她死时,一共学会了45各词和几句简单的话,智力水平仅相当于4岁儿童。
后来,社会上又出现过几起狼孩和猪孩等,徒具人形,而不具人的本质。
3)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人的本质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关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关系也不断变化,因而人人的本质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的“人性自私”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为人民服务”。
人们正是在这种客观的、现实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自我。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地认识和领悟人生。
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观念、价值判断和前后一贯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的体现。
[讨论]人性是自私的吗?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
首先,本性是指人天生的本来就有的自然之性,是不学而能、与生俱来的属性活特征。
简而言之就是人的本能。
其次,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放映。
每个人道德境界是受社会环境及教育、阅历和个人修养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
自私或自私行为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的各种因素导致的。
再次,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自私的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氏族公社的领导者平等参加劳动,平均分配产品,没有特权,还没有自私和财产的观念。
只是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类才产生了永无止息的、日益膨胀的“贪欲”,自私之心占了上风。
[教师总结]狼孩的例子证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凡是自幼就与世隔绝、脱离社会关系的存在,即使具有人的自然属性,个体也不可能发展为真正的人类,也不会具有人的本质。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个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
最近我老是在想这个问题。
我真的很不明白,到底是为了什么?
吃饱?
穿暖?
还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一个人的一生吃得了多少?
穿得了多少?
用得了多少?
又享受得了多少?
每个人都要死的,即使一生很有钱也是死,怎么样也是死,大不了就是在死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一生没有什么遗憾而已,还有什么?
即使一生花了很多的精力挣了很多的钱,到死了还不是和其他人一样。
即使是一生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情到死了还不是一样?
这些天我常常在想着这个问题,我很苦恼,也很迷惘,到底这样活有什么意思。
我活着做什么?
活着难道就是为了等待死的那天?
以前刚刚出社会的时候常常在想假如死的话我当然不愿意,因为我还没有看够这精彩的世界,没有看到人类进步的尽头,还没有享受够生活,有很多很多的理由。
当我在社会上经历了那么多以后,看到了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还有人情世故的世态炎凉,经历了许多无奈以后,我在想,我活着到底是为什么?
精彩的世界———是别人的,人类的进步———关我什么事?
我常常想就这样死了一了百了,可是我还是不能。
我常常有这样的念头,但是我却没有勇气,想起那年迈的父母,他们对我的期望,对我的关心我不可以,想起我走后别人的嘲笑我不能,我当然知道我不用承受这些,但是我的亲人不能不承受别人的冷嘲热讽。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有钱的人———享受,花钱,挣钱,死了留给孩子;没钱的人——-挣钱,省钱,送孩子上学,死了还不是死了;有伟大理想的----努力学习,完成理想,理想实现,死了也没有遗憾;没有什么伟大理想的----吃饭,生活,之后还不是一样死。
人呐,到最后还不是一个死?
活着就是等待死亡的来临?
1.人生目的的含义
【案例】: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
“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
”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
“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
分析:
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却揭示了人生重要意义的价值哲学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
从字源看,“目”的本义是眼睛,作动词是“看”;“的”指箭靶的中心。
目的二字合起来:
瞄准靶子的中心,有的放矢。
后来被人们引申为行为主体预计达到的行为结果。
因此,所谓人生目的就是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为什么活着”,是古今中外人类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因为人类作为高级智能动物,与一般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的活动是有目的。
任何一个正常的人,他的各种活动都要受一定目的和意识的支配。
目的是行为的前提,行为是目的的实践。
在人生各种具体目的的背后,有一个根本性的东西,它体现着人生的宗旨和最终目标,这就是人生目的。
人的生命过程,就是围绕着这一人生目的不断实践的过程。
所以,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的根本宗旨和行为指南。
2.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生目的是人生的根本问题,是人生精神支柱的基石。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没有人生的总目标、总追求,一生不知为什么而活着,最终虽然也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但却是糊里糊涂的一生,是低层次的一生。
只有树立了明确的人生目的,才能自觉地去创造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所追求的一生,才是自觉的一生。
人生目的有正确与错误,正确的人生目的和错误的人生目的对人生的作用截然不同。
人生目的对人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就决定着人生的根本方向。
一个人如果树立了为人民大众而活着的人生目的,就决定他的一生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而发展。
周恩来总理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志在四方”的人生目的。
徐本禹说:
“我愿做一滴水。
将太阳给我的光芒毫无保留地反射给他人。
”这并不是一种作秀。
当你看到贵州地区黑糊糊的屋顶,黑糊糊的锅时,你就会真实体会到贫穷的含义;当你看到无知的孩子睁着纯真的眼睛,不知道玻璃为何物,不知道首都在哪里时,你就会感受到知识的重要;当你看到徐本禹站在破房中,捏着粉笔头对着流鼻涕的孩子细心讲解时,你就会看到人格的魅力。
我们不是太阳,但我们可以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们不是徐本禹,但我们可以从徐本禹的精神中吸收奉献的力量。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时刻,确定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将关系着人生是否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因此,一定要经过认真的选择,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的。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古今中外的事例无不说明,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投机钻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或虚度人生、游戏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看破红尘、厌世轻生。
【典型案例】:
无声世界创造美丽:
邰丽华
大家还记得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千手观音》吧,这个节目的演员都是聋哑女孩,领衔主演的是聋哑女孩邰丽华。
她2岁时因发高烧失去听力,但她并不悲观消沉。
她认为,她除了听不见声音外,并不比别人差!
她将痛苦化作动力,终于成为优秀的舞蹈演员。
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领悟 人生 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