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003411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5.79KB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装扮我们的校园
本单元设计了《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穿出我们的风采》和《唱出心中的歌》三个课题,与第一学段的单元主题“校园里的发现”具有纵向关联。
在此,通过讨论、策划、设计和表现,重塑我们的校园之美。
在“装饰我们的教室”“设计我们的校服”和“唱出心中的歌”等艺术活动中,净化我们的心灵、扮靓我们的校园,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提高我们的校园生活质量。
课时建议:
1-2课时
课题:
唱出心中的歌
教学目标:
1、能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到校园团结活泼、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2、学唱《哦,十分钟》,能联系自己以前学过的校园歌曲,并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歌曲内容与情感。
教师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空白磁带、简单道具等。
学生准备:
各种乐器或自制乐器、简单道具、磁带等。
教学活动:
班班有歌声
1、唱校歌或班歌。
在班级文娱委员组织下,每天课前几分钟齐唱校歌或班歌。
2、老歌填新词。
根据以前学过的歌的旋律,小组讨论填上新歌词并唱一唱。
3、学唱歌曲《哦,十分钟》,体会歌曲轻松、活泼的旋律特点,并自编舞蹈进行表演。
4、举办主题音乐会。
活动二
1、道具:
这几年学过的歌曲精选伴奏磁带、录音机、各种头饰。
2、游戏方法:
任意播放一首歌曲的伴奏音乐,看谁能最快说出这首歌名,并戴好相应的头饰,跟着音乐唱起歌,并创编出舞蹈动作。
3让学生回忆并唱这几年所学过的歌曲,并与同伴一起进行即兴表演。
活动三:
好歌伴我成长
1、课前现复习以前学过的歌,听听前两年艺术档案夹里录制的歌,尝试创作自己作曲、作词的歌。
2、开展“我最喜欢的歌”歌曲对唱活动。
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对歌竞赛。
3、创编音乐剧。
确定主题,将曾经学过的歌串起来,配合简单道具或服饰进行表演。
活动四:
优美的课间音乐
1、仔细聆听教师准备的各种不同节奏和风格的音乐,说说自己的感受。
2、与同学讨论,什么样的乐曲适合在课间播放。
3、回家收集音乐磁带,看是否适合在课间休息时听,也可以自己弹奏再录音。
4、将大家收集的乐曲整理成一盒磁带,作为课前音乐。
第二单元 方寸之间
本单元设计了《邮票寄深情》《书票藏情趣》《跳动的火花》三个课题,学生将学习剪纸、版画等艺术形式,通过欣赏学习邮票、火花、藏书票以及有关的音乐作品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发现和感受邮票、火花、藏书票的美感,探究其制作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设计、表演、创作等多种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与想像跳动在方寸之间,让学生学会在方寸之间言志,在方寸之间抒情。
课时建议:
1~2课时
课题:
邮票寄深情
教学目标
1、积极、主动收集、欣赏各种邮票,感受其中的历史与文化气息及其美的表现形式与方法,了解集邮知识。
2、欣赏、学唱《邮递马车》《绿色的书签》等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歌词形象,体验歌词内容及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3、感受歌曲《小火柴》欢快、跳跃的节奏及说唱结合的歌曲形式,体验小火柴生命虽短,但发光热做贡献的品质、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邮票,了解集邮知识,《邮递马车》《一枚邮票》等相关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畅游邮票天地
1、学生收集各种邮票,欣赏和探讨有关邮票内涵,感受方寸之间所记录的历史足迹及多姿多彩的风情,了解邮票的收藏价值,体验收藏邮票的乐趣。
2、配乐朗诵诗歌《乡愁》,感受乡愁与邮票中的情感联系。
活动二:
歌声中的邮缘
1、欣赏歌曲《邮递马车》,听歌曲中的变化音级,结合手势进行学习和演唱。
2、慢速模唱歌曲旋律,以听唱法学唱歌曲。
3、感受歌曲旋律的音高变化和节奏较稳定的特点,体验马车奔驰向前及赶马车邮递员愉快心情。
4、用打击乐器为此歌曲进行伴奏,并用动作表现赶马车的形象与情景。
活动三:
欣赏小品《一枚邮票》
1、欣赏小品表演《一枚邮票》,感受和体验小品的语言内涵,角色形象及所传递的快乐。
2、等对小品的主题、事件、演员技能等进行审美评价,表达自己理解和审美观点。
3、分组汇报表演。
4、学唱歌曲《绿色的书签》,准确的把握歌曲速度、节奏语音准。
活动四:
歌中舞中看火花
1、欣赏和学唱歌曲《小火柴》,感受歌曲旋律欢快、跳跃的节奏,能清楚的歌唱。
2、感受和学习歌中说白与歌唱的衔接,并按照歌曲的力度变化处理自己歌声的强弱,并能用动作进行歌表演。
3、欣赏有关表现火花的舞蹈或自己设计舞蹈、形体动作表现火花。
4、了解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欣赏芭蕾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受舞蹈带给人的足尖舞蹈的美感,,理解舞蹈中用了那些动作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及表达情节、情感。
第三单元 儿童剧场
本单元设计了《音乐之声》和《三岔口》两个课题,分别涉及到现在比较时尚的音乐剧和传统京剧中的哑剧表演形式。
通过对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对比、分析、学习,使学生在感受、体会、表演、思考等方面获得戏剧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增进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欣赏戏剧艺术的能力。
课时建议:
1-2课时
课题一音乐之声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断的内涵和角色形象,了解音乐剧的特征。
2、学唱音乐剧《音乐之声》插曲《哆来咪》,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并创编动作分角色表演。
3、体验《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体验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感受抒情性三拍子歌曲的美感,能用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1、电影音乐剧《音乐之声》的VCD等。
2、自制的打击乐器和其他的乐器。
3、自制的表演道具、美术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快乐的哆来咪
1、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剧方面的资料,初步了解音乐剧的有关知识。
2、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断,了解剧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引发对音乐的热爱,对老师喜爱。
3、欣赏歌曲《哆来咪》,根据歌曲表现的情节分8个角色和老师进行生动的游戏、歌唱表演,感受角色的不同音高。
4、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旋律的音高、节奏,设计人物动作,进行表演准备。
培养学生乐句顺畅衔接能力。
5、根据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内容,分小组进行道具、舞台背景的设计,大家一起丰富音乐剧歌曲的表演活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6、学生进行音乐剧歌曲的表演,在欣赏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演兴趣和能力。
活动二:
我是小小牧羊人
1、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分析歌曲的情绪和角色,了解歌曲的结构,讨论这些歌曲于自己过去在艺术课上学习过的歌曲有那些方面相同和不同,寻找其中的差异。
采用多种表现方式进行歌唱练习。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教师以一段旋律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完成多段歌曲的演唱,在固定联系中进行歌词创编,丰富歌曲中的小动物形象。
3、学生制作小动物纸偶或手偶。
通过夸张表现,突出动物特征。
要求色彩鲜艳,造型据有个性。
4、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小音乐剧的编排。
在编排中根据歌曲的歌词内容、旋律情绪,创编不同角色、动作,配合纸偶的道具表演,进行歌曲表演的排练。
5、表演《孤独的牧羊人》。
欣赏《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音像片断。
引导学生在观赏比较中发现音乐剧的表演要素。
活动三:
我爱雪莲花
1、师生回顾《音乐之声》的主要故事内容。
谈一谈各自对该剧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音乐片断,为什么能够吸引自己。
2、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歌曲《雪绒花》。
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知道它是男主人公借咏唱雪绒花,抒发内心的爱国情感。
引发学生积极学唱歌曲和参加歌舞表演的愿望。
3、学唱歌曲《雪绒花》。
学生在演唱中尝试用原版英文唱,提高学生多种歌唱语音的表现力。
4、观赏植物雪绒花,并利用多种材料制作雪绒花。
5、表演《雪绒花》。
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作品装扮舞台或教室环境,以小合唱或别的方式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情感体验。
课题二三岔口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欣赏传统京剧《三岔口》,感受和了解京剧艺术中的哑剧表演形式,对传统京剧艺术表演有初步的认识。
2、感受哑剧的基本表演特点,参照京剧《三岔口》中“矮子步”的表演,即兴模仿表演剧中人物动作和情节,体验其中的乐趣。
3、学习戏剧中表现生活的几个动作,体验虚拟表演形式的趣味。
教学准备
1、学生对京剧艺术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对《三岔口》剧目的有关资料的收集。
2、京剧《三岔口》的录像带或VCD,京剧《三岔口》的画册和剧照。
3、京剧《拾玉镯》的VCD,京剧《三岔口》的画册和剧照。
4、自制的表演道具和美术材料及工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一:
感受、体验哑剧表演方式
1、师生交流自己对京剧的认识,知道京剧是我国国粹。
2、共同欣赏京剧《三岔口》的演出片断,进一步了解剧情。
3、欣赏《三岔口》中的锣鼓经—四击头,并尝试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演奏。
发现京剧中的另一种表演方式——哑剧。
分小组对作品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京剧艺术中的哑剧表演形式进行分析,分析他们的特点。
4、了解哑剧所特有的表演形式,哑剧是一种不说话,借着身体的姿态表达思想、情绪或故事的戏剧动作。
5、模仿与表演。
活动二:
表演“矮子步”
1、欣赏《三岔口》中“矮子步”表演的情节,分析戏剧塑造人物角色的方法与手段,了解为什么在这里设计了“矮子步”的动作来表现这个人物的心理特点。
2、分小组模仿剧中“矮子步”的表演方式和姿态,进行表演练习。
3、大家对表演和角色的助理进行分析和评价。
活动三:
联系与拓展
1、欣赏京剧《拾玉镯》片断。
2、模仿其中的表演形式,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进行表演活动。
3、欣赏京剧《拾玉镯》的另一个片断中开门的动作。
4、学生分小组讨论其中的表演形式,并尝试着进行表演。
第四单元 树的礼赞
本单元以“树”的形态美感和精神特征为人文主题,设计了《好大一棵树》《绿叶对根的情谊》两个课题,通过有关树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亲近树木,爱护树木,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感受有关艺术作品中树的形态、色彩、精神美感,能用歌唱、舞蹈、美术等艺术方法表现大自然中的树和自己心中的树,抒发自己对树的热爱和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愿望。
课题一好大一棵树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视觉、触觉等感观,感受自然中的树和艺术作品中树的形态特征,有亲近、爱护树木和生态环境的情感。
2、能感受歌曲旋律音高的起伏、节奏的疏密特点,体验歌曲深远、思念、赞颂的情绪和以树寄托人们对亲人、家乡的眷恋深情。
3、能主动收集有关赞赏树的文学、歌曲、美术、摄影、戏剧等作品,探究用歌唱、表演、绘画、制作等多种艺术方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树的形象,表达有关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不同类型树木的图片、记录片、美术手工材料。
2、《好大一颗树》歌曲录音磁带和光碟。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触摸身边的树
1、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树,体会树的造型、色彩变化,感受不同树木在一起所形成的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
在与树近距离的接触中,引导学生围绕树的形态、色泽和肌理展开交流,结合文学作品体验树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面貌。
2、启发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赞赏自己所见的树。
3、观察和想象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同树木的动态,直观对比、品味不同树木的型与寓意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4、教师与学生一起选择生活中的一颗老树进行树干的拓印练习,给作品起个名字。
活动二:
歌唱心中的树
1、赞美不同的树。
2、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感受旋律的优美以及歌词所代表的意境,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欣赏舞蹈《好大一棵树》,感受舞蹈的结构,表演的形式,舞蹈队形变化,运用演员的服装造型表现树的形象等美感要素。
4、创编舞蹈:
好大一棵树。
活动三:
描绘我喜欢的树
1、欣赏教科书中或师生收集到的以树为题材的油画,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等方面感受其美感。
2、学生选择不同的形式,以大树为题画一幅画,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表现。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表现形式以及设计创意等方面进行交流、评价、升华情感。
课题二绿叶对根的情意
1、感受和理解《绿叶对根的情意》旋律倾诉性的特点,体验歌曲深深的依恋情绪,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叶与根的相依相恋情怀,并由此升华到母子情、师生情、赤子之情。
2、能用文学、美术、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并表现绿叶与根的情感和母子、师生情等自己想要抒发的情感,懂得以物代情,托物的艺术表现手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相关图片,有关两峡情、母子情、师生情、海外游子思乡的VCD光盘或电视片等。
2、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录音带、伴奏带,《故乡的云》《七子之歌》《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录音带或CD。
3、各种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
1、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2、欣赏和跟唱全曲。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诵歌词,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理解的绿叶与根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情意。
4、在动听的背景音乐中,教师或学生将歌曲内容编成故事,表现歌曲的角色形象和情感。
5、学生随歌曲伴奏一起演唱歌曲。
活动二:
绿叶与根的对话
1、创设情景,讨论要表演情节,准备戏剧表演所需的有关材料。
情景一:
绿叶是孩子,树根是妈妈,妈妈用自己身心的爱抚育孩子成长,终于有一天孩子长大了,要离开妈妈,此时此刻他们彼此会说些什么话呢?
情景二:
叶飘落,离开了根,他们天各一方,彼此思念,此时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以歌曲为背景音乐进行戏剧表演。
3、教师引导学生除了想象表演绿叶与根的对话以外,还可以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创设情景。
活动三:
树的依恋
1、学生朗读表演歌谣。
2、绿叶与根,大树与小树,你想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由此展开联想,母子情、赤子情、大海与小鱼.......
4、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四:
美术制作
1、欣赏以树木材料为表现手段的手工作品,看一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料的天然形状与肌理的。
2、请学生根据自己对“绿叶与根的情意”的理解,拓展想象,创作一副装饰画送给对你厂长有过帮助的人。
例如以树叶粘贴的方式来进行制作练习。
第五单元 翩翩起舞
本单元设计了《童趣舞韵》《舞苑奇葩》两个课题,旨在向学生开启舞蹈艺术之窗,引导学生徜徉于中外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舞蹈艺术海洋中,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基本元素(节奏、造型、表情)、基本类型(生活舞蹈、艺术舞蹈两大类)和表现形式,满足学生的舞蹈审美需要,品味不同风格舞蹈的美感,体验舞蹈蕴涵的丝丝情感与舞蹈学习、创作的乐趣与艰辛,培养和发展学生用舞蹈动作抒发与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能力。
课时建议:
6~8课时
课题一童趣舞韵
教学目标:
1.能大胆、大方、快乐的与同伴跳舞,体验用舞蹈的形式交流、交往、表达情绪情感的乐趣
2.欣赏舞蹈,感受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儿童舞蹈的节奏、舞步、肢体动作特点和情感。
3.根据节奏、情景即兴作身体动作和创编相应的舞蹈组合表现生活与大自然中的形象。
4、能通过记忆描绘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舞蹈欣赏《彩蝶飞舞》,感受舞蹈欢快的情绪和动作形象及队形变化的美感
三、引导学生想向大自然中蝴蝶飞舞的形象,并模仿,引导学生选配一段自己熟悉的音乐或会唱的歌曲来跳橡皮筋舞蹈。
鼓励学生大胆、大方的参加舞蹈,体验用舞蹈形式交流、交往、表达情绪情感的乐趣。
四、根据记忆画下舞蹈动作,注意构图、人物的造型和动态变化
五、小评
课题二舞苑奇葩
教学目标:
喜欢欣赏舞蹈,初步体验和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与美感。
能用自然、协调的身体姿态模仿所欣赏舞蹈的典型动作。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二、欣赏《花木兰》,讲花木兰的故事。
三、交流感受,应到学生交流讨论发表意见,表达自己对舞蹈的审美感受。
这个舞蹈变现了一个什么形象?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聘疆场、班师凯旋及英姿飒爽、美丽形象
这个舞蹈给你留下那些印象?
这个舞蹈的音乐和动作有什么特点?
四、画一幅《木兰从军》的作品
五、小结
第六单元 广而告之
本单元以广告艺术为载体,通过对学生身边广告艺术的欣赏,结合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尝试创作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广告艺术作品。
本单元共设计三个课题:
《爆炸的信息》《情系你、我、他》《让我告诉你》。
三个课题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向学生展现了广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体会广告艺术的风采,感受广告制作的乐趣,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创造出属于学生自己的广告作品。
课时建议:
4~6课时
课题一爆炸的信息
教学目标:
1、收集身边的广告作品,划分广告作品的种类。
比较不同广告作品的风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广告作出自己的评价
2、从优秀广告作品中获得启示,结合生活实际与同学合作重新创编有趣味、有意义、有美感的广告作品
3、利用大家熟悉的广告语的结构特点,中心天赐,创编广告用语,并尝试广告小品表演练习
教学过程:
一、欣赏优秀广告,感受广告的魅力,让学生说说广告对自己、对家人的影响
二、根据我们身边的广告图像资料和广告歌词,便一个小故事表演,通过表演活动进一步分析和判断广告的价值
三、点评,
四、辨别广告的真伪
课题二情系你我他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社会公益广告,了解公益广告的特点、反映的内容、表现的方式和达成的目的。
2、尝试设计工艺招贴广告,利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广告
3、了解电视公益广告
一、欣赏公益广告,认识公益广告
二、结合环境保护,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活动
设计两要素:
实用、美观
设计步骤:
1选择设计方向;2收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3进行初步的创意与构思;4进行制作;4调整。
三、作品展示、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意)
四、小结
课题三让我告诉你
教学目标:
复习学过的广告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习用具或日常活动做一次广告宣传
教学准备:
优秀的广告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们说说这段时间看到的印象深刻的广告
二、引导学生对一些影响较大的广告进行分析,如:
画面的构图、色彩、造型等
三、联系上面学到的,模仿自己喜欢的一个平面广告,进行招贴画创作表现活动
四、步骤:
1构思;2构图、3上色4调整
五、展示
六、小结
第七单元 天竺国
本单元设置了《古老的恒河文化》和《优美的印度歌舞》两个课题,通过欣赏有关印度的图片、歌舞,学唱印度歌曲,表演印度舞蹈和表现印度风情的相关美术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印度歌舞、印度风情和印度文化的魅力。
鼓励学生更多地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学生的艺术生活,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
建议课时:
4~6课时
课题一古老的恒河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及相关背景知识,欣赏印度音乐,感受印度民间音乐的特点,加深对一度歌曲的美感印象
2、了解印度人的风俗习惯,了解印度民俗、民间文化艺术与中国文化艺术之间的不同点。
3、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印度艺术的感受与了解、完成想象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了解印度风情,观看有关的影片、图片、音乐
欣赏青铜像《舞王湿婆》,感受湿婆以扭动的身躯与圆形的结合来形象生命活力与宇宙精神的和谐美感效应。
体验作品构思的奇特与体态的夸张,带有超现实的神秘色彩的艺术美感。
体味它装饰豪华繁缛,具有一种印度教独特的审美情趣,进一步了解印度宗教艺术的造型特点。
舞姿被刻画得十分优美,轻抬左脚,右腿独立于火焰的光环之中,脚踏一个小人,表现出“时间征服者”的意味,那火焰的光环则象征着生成--保存--毁灭
二、结合对印度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画《天边的天竺》。
三、学生练习,展示,点评
四、小结
课题二优美的印度歌舞
教学目标:
欣赏和学习简单的印度舞蹈,感受和体验印度舞蹈眼神和手势的含义,通过与中国宫廷舞的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异;了解印度绘画中的色彩和佛教人物画造型的特点,学习用绘画形式表现一度的佛教故事。
教学准备:
印度舞蹈《欢快的脚铃》,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舞蹈《欢快的脚铃》,感受动作和姿态,观察服装颜色和款式,和中国舞蹈对比。
二、感受印度绘画中灵动而的色彩特点。
在古印度,菩提树曾是最重要的创作题材。
它象征着最著名的佛陀。
菩提树的叶脉清晰,心型状,清新可人,加上具有宗教表征,从古至今博得许多人的喜爱,是一种极具装饰美感的自然素材;对比我国的佛教绘画更具装饰色彩。
三、讲佛经故事,欣赏经变画,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在画一次
四、学生练习,展示,点评
五、小结
第八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本单元共设四个课题:
《梦想飞翔的大画家》《中西合璧的探索者》《与命运抗争的强音》《用身心演绎的旋律》。
四个课题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介绍了四位不同艺术家的人生轨迹和不朽艺术成就。
从世人敬仰的达·芬奇到一代宗师徐悲鸿,从勇于抗争命运的强者贝多芬到一生孤苦凄惨、坎坷悲凉的盲人艺术家阿炳。
这一单元,向同学们展示了四位艺术大师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对人类文化、科学等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了解大师的生平,感受大师的精神,探索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激发学生不懈怠、勇于挑战自我、善于艺术实践的精神,鼓励学生树立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
课时建议:
8~10课时
课题一梦想飞翔的大画家
教学目标:
了解达芬奇的艺术足迹,探讨艺术和科学的相通性,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和艺术成就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尝试对自己身边司空见惯的东西进行改进,绘出设计草图,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达芬奇的专题片和相关资料,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正在放映的电影《达芬奇密码》导入
二、介绍达芬奇的艺术生平
1、生平介绍及时代背景
2、代表作介绍《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讲解一些飞翔的原理
三、让我们当一回大画家;引导学生进行临摹和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四、学生练习,展示,点评
五、小结
课题二中西合璧的探索者
教学目标:
欣赏徐悲鸿的美术作品,了解徐悲鸿的艺术人生和对中国美术的贡献,感受和理解徐悲鸿把中国的水墨形式和西方的绘画准确造型较完美结合所做的探索,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及中国美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内涵有初步体验。
利用国画工具进行中西绘画结合的艺术创新尝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模拟徐悲鸿作品图片拍卖会,向学生介绍徐悲鸿,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讲解徐悲鸿的代表作《田横五百壮士》《九方皋》《奔马》,介绍徐悲鸿在素描艺术表上主张的“宁方毋圆,宁拙毋巧,宁脏毋净”
三、水墨画小动物,欣赏观察徐悲鸿的水墨画作品,讲解技法特点,介绍他主张的“以西润中”的思想。
五、小结
课题三用身心演绎的旋律
教学目标:
感受《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的演奏效果,了解其中的故事,体验乐曲悲凉、向往光明的情绪感受,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过程:
一、流浪的艺术家;特殊的名字--瞎子阿炳,了解旧社会艺人悲惨的社会地位,引发学生对民间艺术家华彦钧的关注,了解他的身世和生活年代,请学生们思考生活在这样的逆境中,真末成就了一位音乐家,音乐对于他的生活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
二、结合教科书的图片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学生感受旋律,体会情绪表现在情感交流中的作用,加深对乐曲进一步理解。
三、小结
课题四《与命运抗争的强音》
教学目标:
听赏贝多芬钢琴曲《孩子的梦》和欣赏人物雕塑作品,了解贝多芬生平,感受贝多芬的坚强、刚毅的人格与追求自由、博爱、平等的博大胸怀。
学习歌曲《欢乐颂》,加强二部合唱的音准与和谐,体会乐曲博爱平等、人类大同激昂情绪。
教学过程:
一、欣赏贝多芬的雕塑像,讲述贝多芬的故事
二、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让学生完整的感受乐曲波澜壮阔的情绪,了解他是第一个将合唱的形式写入交响乐的人,体验合唱在音乐中的震撼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音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