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制度.docx
- 文档编号:23002651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9.49KB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docx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安全管理制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工作制度
1、科室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职责明确,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3、实施前瞻性管理,营造先进的护理安全文化,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规范护理行为。
4、准确评估患者安全高危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5、统一使用各项警示标识,如药物过敏、防跌倒、防压疮、防脱管等,标识牌醒目清晰、规范。
6、制定重点护理环节的流程、预案及护理措施,定期组织培训,达到人人掌握。
7、定期对护理用具、仪器、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者及时上报,督促维修并做好记录。
8、各类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清晰;毒麻药品专人、专柜加锁保管;急救药品齐全,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品种数量、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位放置)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保持备用状态。
9、定期检查病区各项设施的安全性,对科室水、电、暖加强管理,如有损坏及时维修;注意病区治安、防火、防盗等。
10、严格执行手卫生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11、各级护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未取得资格证书的护士不能独立值班。
护理巡视制度
目的: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和掌握;增加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沟通;随时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促进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
一、参与巡视的人员:
当班在岗的所有护理人员。
护士长上午巡视一次;护理组长上下午各巡视一次,责护分组进行巡视;中午、夜间二人值班分二组进行巡视;一人值班时按整点巡视一次。
二、巡视时间:
根据医嘱病人护理级别完成重点及特殊病人的观察处置要求,保证整点全病区巡视;根据病情及时巡视。
1、一级护理病人1小时巡视一次。
2、二级护理病人2小时巡视一次。
1AM-3AM-5AM-7AM-9AM-11AM-1PM-3PM-5PM-7PM-9 PM-11PM
3、三级护理病人3小时巡视一次。
1AM-4AM-7AM-10AM-1PM-4PM-7PM-10PM
4、根据病区住院患者病情及需求及时巡视。
5、一级护理患者需建立《分级护理巡视记录卡》,科室留存三年。
三、巡视内容
1、认真观察病情:
了解患者的主诉;意识及生命体征的观察;输液的观察;对病人使用的仪器设备的观察;皮肤的观察;进行必要的查体等。
2、落实护理措施,予以必要的生活护理。
3、维持病房环境的整洁、舒适、安全、安静。
4、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四、输液病人的巡视
1、穿刺部位观察:
查看病人的输液穿刺部位是否有疼痛、发红、肿胀等。
2、输液滴数的观察:
查看莫菲氏滴管内的液面是否过低或过高;输液滴数是否正常。
常规输液滴数为40-60gtt/分;特殊药物要严格按说明书或遵医嘱调节滴数;小儿严格按医嘱调节滴数;已引起反应的药物开始滴数20gtt/分,观察15分钟无反应后再调节至合适的滴数。
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药物反应。
3、患者的主诉:
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给予处理。
4、患者的需求:
询问患者的需求,协助患者饮水、进食、入厕、变换体位及心理护理等。
预期目标:
对病人病情观察及时,处理及时,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做好健康教育及交流沟通,减少病人的投诉和纠纷。
五、巡视病房的方法
1、看:
看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切口、引流、卧位、输液、皮肤、患者的面色、表情、治疗措施的进行情况等;病区、病房环境。
2、问:
询问患者的感受、夜间睡眠、饮食情况等,对护理服务的要求,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讲:
回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进行健康教育,告诉患者及家属应注意的问题。
4、查:
检查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护理的效果和质量。
六、巡视病房的注意事项
1、礼貌服务,文明用语,措词温柔,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关心体贴病人。
2、病情及时向值班或管床医生汇报。
3、发现问题不能解决时,应及时向护士长汇报。
4、巡视时发现病人不在病房,应积极查找病人的去向,并向主管医生、护士长汇报,电话与患者或家属联系;通过多种途径没有查找到病人去向时,应向科室负责人、医务科、护理部等汇报,并继续查找病人。
5、加强安全隐患的巡查,如防跌倒、防坠床、防自杀、防新生儿丢失、病房环境、闲杂人员等,杜绝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医嘱制度
1、下达与执行医嘱的人员应具备注册执业医师与症用手士资格,其他人员不得下达与执行医嘱。
2、每日查房后,医生应在2小时内开出医嘱,要求层次分明,内容清楚、完整。
护士转抄或整理必须准确,不得涂改,医嘱要按时执行。
护士执行医嘱时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
3、医师开出医嘱后,要复核一遍。
护士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必要时护士有权向上级医师及护士长报告,不得盲目执行。
因故不能执行医嘱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口头医嘱只允许在抢救或手术中下达,口头医嘱下达后,护士须复诵两遍,经医师核实后执行,事后医师6小时内补记;每项医嘱一般只能包含一个内容。
严禁不看患者就开医嘱的草率行为。
4、白班护士查对当天医嘱并转抄次日治疗单,夜班护士查对摆放的次日医嘱确认无误,护上长每周组织总查对1-2次;转抄、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认真查对后,方可执行。
5、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代清楚,并在治疗板上注明。
6、无医师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给病员进行对症处理。
但遇抢救危重病人的紧急情况下,医师不在现场,护士可以针对病情临时给予必要处理,但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各项操作前告知制度
1、遵医嘱落实各项护理操作,向患者讲解该项操作的目的,必要性。
2、操作前使患者了解该项操作的程序及由此带来的不适,取得患者配合。
3、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中注意语言,行为文明规范。
4、将操作程序详细告知患者,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5、操作中不得训斥,命令患者,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地对待患者,护士应熟练各项操作技能,尽可能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
6、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性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输液工作制度
1、护士严格按照医生医嘱开具的输液量及输入药物及时间为患者执行输液,不得随意停输和加量。
2、严格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滴数,特殊病情、特殊药物滴数由主管医生决定。
3、配液、输液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三查八对,药物现用现配,严格掌握配伍禁忌。
4、输液中加强巡视,主动更换液体,密切观察滴数及局部和全身反应。
如有反应,要根据轻重立即减速或停止输液,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余液暂时保留备查。
5、静脉使用刺激性强的特殊药物,应确定针头在静脉内,液体输入通畅后方可加药,并密切观察输液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必须每天更换输液器,并密切检查穿刺局部反应,如有异常,更换部位。
7、注意血管的保护,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抢救除外)。
8、配液应写清床号、姓名、剂量及签名,续瓶时在输液卡上签名、时间、滴速,以备查。
9、输液完毕,做好用物分类处理。
10、使用静脉留置针应按要求进行处理,发现问题及时更换穿刺部位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输液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病人输液治疗安全,杜绝护患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护理部根据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并结合我院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
(一)、环境管理
治疗室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二)、配药管理
1、配药护士严格无菌操作,洗手戴口罩。
检查液体有无混浊、变色、絮状物;检查瓶体及软包装有无裂痕或漏液、液体的生产日期及有效期。
配药前核对所加药物的有效期,检查药品质量,确保输液安全。
配药时要对输液瓶进行消毒,严格执行注射器单用制度,以避免注射器内残留药液与所配制药物之间产生配伍反应。
2、两种浓度不同的药物配伍时,应先加注浓度高的药物至输液瓶中后加浓度低的药物,以减少发生反应的速度。
两种药物混合时,一次只加一种药物至输液瓶,待混合均匀后液体外观无异常变化再加另一种药物。
3、有色药液应最后加,避免瓶中有细小沉淀不容易被发现。
4、药物应现用现配,抗生素类和性质不稳定的药物配置后2小时内用完,其他性质稳定的药物在4小时内用完,配药后必须签名、签时间。
(三)、查对管理
1、摆药查对:
长期液体由辅助班摆药,主班与辅助班查对;临时液体由一人摆药,另一人查对。
2、输液瓶贴查对:
主班医嘱确认,抄写输液瓶贴需由另一护士再次查对。
3、输液查对:
输液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输液时询问患者姓名,核对与腕带信息是否一致,核对患者信息与输液瓶贴、输液卡信息是否一致。
4、皮试查对:
凡需要行过敏试验的药物,护士需根据医嘱行皮试操作,首次使用该药物时,要查对药物过敏试验的结果,阴性方可使用,杜绝未做皮试就输注药物的严重违规行为。
5、拔针查对:
液体输完后,检查治疗台上有无新增液体或遗漏液体,再次准确核对无误后方可拔针。
6、微量泵、输液泵使用查对:
更换及巡视、交班时应认真查对,药名、剂量等标识是否清楚,泵速是否准确,管道是否通畅。
(四)、操作管理
1、输液前应先评估病人病情、年龄、治疗方案、药物性质及血管等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
2、穿刺前及更换敷料时,用合格的消毒剂(O.5%碘伏,75%酒精)消毒皮肤(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5cm,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皮肤消毒
范围直径≥8cm),干燥后才能进针,如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真诚向病人道歉,每次穿刺都必须更换输液针头。
3、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根据病人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病人及家属不擅自调节滴数。
4、操作完成后签名、签时间、滴速,但需注意此“时间”为实际操作的时间,据实填写,不可随意修改。
5、在输液过程中应做到主动巡视,观察液体滴数、余量,输液管内有无气泡,穿刺点有无红肿外渗,病人有无输液反应,生活上有无特殊需要,如巡视中发现液体渗漏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给予指导。
6、使用密闭式输液器或者精密式输液器;对持续输液的病人,应每24小时更换输液器,包括延长管等辅助装置;不能用输过血的输血器进行静脉输液。
7、特殊用药需要严格控制滴速,并提醒病人或家属;需要避光药物一定要避光输注。
8、根据配伍禁忌及合理、准确用药原则,对病人输注液体进行排序,以避免药液衔接时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应按抗生素的血药浓度时间及时正确给药。
附:
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
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
一挤;双手用力挤压软包装,检查有无渗液,如发现有渗液,说明软包装已有裂缝,溶液已污染,不能使用;
二照:
对光照看溶液的质量,认真观察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
三倒转:
将溶液上下倒转后再检查有无漂浮物或絮状物;
四复照:
再一次对光照看溶液,检查其质量,发现异常及时更换。
瓶装溶液检查方法:
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类似。
一拧二摇三照四倒转:
一拧:
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轻轻地拧瓶塞,检查其松紧情况,如不能拧动或轻微动视为正常,如轻轻一拧其活动度很大,则提示该溶液不能使用;
二摇:
轻轻的摇动瓶身;
三照四倒转与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相同。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1、护理人员给病人应用药物前必须询问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严禁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饮酒两周内禁止做头孢类药物敏感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药物过敏实验前要警惕过敏试验的发生,治疗盘内备药物过敏抢救盒(内备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各一只等)。
3、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过敏试验药液的配置、注入剂量及实验结果判断都应按格执行操作规程,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4、该药试验结果阳性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
同时在该病人医嘱单、病历夹上注明过敏药物的名称,在床头卡上注明过敏试验阳性标识,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5、药物过敏试验阳性者,从第一次注射开始20-30分钟注意观察巡视病人有无过敏反应,以防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
6、抗生素类应现配现用,特别是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极易分解产生过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可使药物效果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7、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物治疗的病人,停用此药三天以上时,需重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再用该药。
病人自带药品护理管理制度
1、原则上不得使用病人自带药品,如因患者病情特殊,本院无法提供该药品满足患者治疗时,可考虑使用患者自带药品。
2、病人使用自带药品,医患双方需要签《自带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并将《自带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置于患者病历中存档,且医生必须下达自带药品的医嘱。
3、主班护士将自带药品的医嘱转抄在治疗本上,在后面标注“(自带药)”,责任护士根据治疗本核对病人的自带药品,根据药品的储存要求妥善储存,并帮助病人及家属清理并妥善储存对于病人暂时不需用的药品,与需要使用的药品分开存放。
4、备药前要仔细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裂痕、失效等,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5、责任护士根据治疗本上自带药品医嘱为病人使用,口服药做到“看服到口”,病人因故未能及时用药者,需要进行交班,避免药物漏用。
6、加强药物知识宣教,指导病人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宣教药物的正确储存方法等。
7、指导病人住院期间不要随意使用自带药品,以免影响或加重病情。
输血全过程血液管理制度
1、有明确规定的输血流程,确保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安全。
2、检验科人员血站取回血后立即完成交叉配血,核对无误后用冷链箱储存运送至住院部,避免强力震荡,确保血液质量。
3、护士接到血液后需经双人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4、各类血液制品按以下规定时间内输注:
红细胞类:
应在离开检验科30分钟内使用,输血前15分钟以15-30滴/分(1-2ml/分)速度输注,2u红细胞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
血小板:
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输血前15分钟以30-75滴/分(2-5ml/分)速度输注,一般1个治疗量血小板要求在30分钟内输注完毕。
③冷沉淀:
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1u冷沉淀输注速度为10分钟以内。
④血浆:
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输血前15分钟以30-75滴/分(2-5ml/分)速度输注,200ml血浆要求在30分钟内输注完毕。
4、特殊情况下可使用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器、压力输注器(专人守护,预防空气栓塞)。
5、在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
6、输血速度应先慢后快,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监护输血过程,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7、同一患者同时输注多种血液制品,按照输血小板、冷沉淀、血浆、红细胞依次输注。
输血器的使用规范及流程
1、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做到“三证”齐全。
2、检查产品包装,密封性是否完好,注意检查质量和有效期,核对产品型号,静脉针规格符合要求。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及“三查十对”。
4、在输血过程中排气时,应尽量避免挤压莫菲式滴管,以免由于液体快速冲向输血器的莫菲式滴管,而产生大量混入液体内的气泡,应排尽输血器内的空气,莫菲式滴管液面高度应以2/3为宜,最低不可低于1/2高度。
5、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连续使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后再继续输注。
6、输血完毕后,一次性输血器使用后严格规范化操作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输血反应护理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改换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检验科值班人员,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严密观察并作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血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②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和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③抽取患者血样连同血袋及输血器送检验科做细菌学检查。
④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
⑤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护理标识使用规定
1、科室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护理标识的临床应用。
2、病房及有特殊要求区域应有防滑、安静、禁烟等提示性标识。
3、每张病床固定床号,床号标识在床头上方。
每个病床有相应病历夹,病历夹上标明床号。
病历夹架上按序标明病历序号。
4、设备标识:
设备上应标有科室编号、设备编号。
测量设备应标有校准标记。
中心吸引、供氧有明确的“吸引”、“吸氧”标识。
瓶装氧气挂“有氧(标注压力)”、“无氧”及“四防”标记。
5、药品标识:
注射药、内服药、外用药以及放射性药品、高浓度药物、毒麻药物、精神药物等高危药品,分开放置,有醒目标识。
6、饮食类别标识:
禁食、治疗饮食、普通饮食均在病人床头卡上进行标识。
7、护理级别标识:
在病人一览牌和床头牌上有护理级别标识。
告病危病人用黄色三角标识贴在一览卡右上角;告病重病人用绿色三角标识贴在一览卡右上角。
8、药物过敏标识:
药物过敏的病人要有三种过敏标识分别警示医务人员注意:
①佩戴的腕带上注明“xx”过敏;②床头挂有药物过敏标识;③病历夹内第一页夹有药物过敏标识。
9、腕带标识:
凡在我院住院的病人均应佩戴腕带,内外康复科病人佩戴蓝色腕带,产科病人佩戴粉红色腕带。
10、各种管道标识:
留置导管的病人都要在管道的适当位置上贴有管道标识。
高风险导管用红色管道标识,中风险导管用黄色管道标识,低风险导管用绿色管道标识。
11、特殊用药标识:
临床上因病情需要,需特殊用药的病人要挂有特殊用药标识。
12、血型标识:
输血病人要在输液架上挂有各种血型标识(A、B、O、AB、RH阴性)。
13、特殊治疗标识:
需特殊治疗的病人要在输液架上挂有特殊治疗标识,如:
膀胱冲洗、肠外营养等。
14、各种安全标识:
护士评估患者存在发生压疮、跌到/坠床、管道滑脱等风险时,必须在床头挂上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
危重病人安全护理制度
1、及时、清晰、准确地做好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并有责任护士签名。
2、随时床旁巡视,观察患者病情。
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3、危重、躁动患者的病床应有床档防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抢救工作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5、保持患者全身清洁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痕迹,保证患者卧位舒适。
6、保证患者床单位清洁,及时为患者更换被服。
7、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方案,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治疗用药、饮食、护理要点、重要的化验值、心理状况等。
8、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并妥善固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避免坠床、外伤、烫伤等情况发生,严格执行病人意外登记、上报、记录制度。
9、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并了解其使用目的及故障的排除,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理。
10、急救药品、器材应做到“五定”。
即定位安置、定数量品种、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用后及时补充,有记录并保持备用状态。
压疮管理制度
1、压疮呈报:
住院病人发生压疮(无论是院外带入或院内发生),科室均要及时填写“压疮评估及护理记录单”及“压疮报告、反馈表”并在24小时内上报,科护士长、护理部登记备案后在48小时内到科室核查,提出指导意见。
2、压疮护理:
住院病人发生压疮,责任护士必须视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与主管医生沟通开具“压疮护理”医嘱并执行。
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进行皮肤护理,合理使用防压疮用具,促进压疮愈合。
3、压疮管理:
①院内发生压疮,不可避免压疮除外,每例扣除科室当月“一级护理”质量2分并与护士长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护士长会议上通报批评,另给与责任护士100元经济处罚。
②院外带入Ⅱ°-IV°压疮治愈后,经护理部鉴定情况属实者,每例奖励科室当月“一级护理”质量2分并与护士长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同时奖励科室100元-500元/例。
③发生压疮、烫伤隐瞒不报,一经检查发现,扣发科室200元,
④无论院外带入压疮或院内发生压疮,均应将病人转归反馈至护理部,进行认真总结、评价与持续改进。
患者发生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
1、当患者不慎发生跌倒/坠床后,首先妥善处理患者,上报护士长,然后按伤情认定的结果来划分护理不良事件的等级,并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等级在规定时间内向护理部上报。
一级伤情认定按IV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二级伤情认定按Ⅲ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三级伤情认定按Ⅱ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
2、护士长及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完善整改措施,持续改进。
3、护理部接到报告后,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等级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科室核查和指导处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患者坠床与跌倒伤情认定制度
一旦患者不慎跌倒/坠床时,护士应立即赶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根据受伤程度分为以下三级:
1、一级
指有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的伤害程度,如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的皮肤小撕裂伤。
处理:
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房,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测量血压、脉博,根据病情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2、二级
指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处理、护理处置或伤情观察。
处理:
根据伤情为患者实施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固定等医疗护理处置,加强病情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三级
指发生了需要医疗处理及会诊的伤害程度,如骨折、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伤害程度严重影响患者治疗过程及造成住院天数延长。
处理:
(1)对有疑骨折、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受伤的部位和程度,采取适当的搬运方法,并协助医生进行医疗处置。
(2)对摔伤头部、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保护颈椎,将患者安置在病房,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住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
1、确认住院患者身份的唯标识是;新农合卡号,医保卡号、身份证号、住院号、所有住院患者均应按要求佩戴腕带,腕带信息包括: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
接诊护士在填写腕带后需由病人或家属再次核对,以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护士为患者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种操作、治疗、护理、检查及转运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患者身份,至少同时使用2种以上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院号等,禁止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3、当同病区出现同名患者时,应在一览牌作警示标识,将出生日期和住院号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依据。
4、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如手术、神志不清、新生儿、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等,将住院号、诊断、入院时作为腕带信息,用于患者身份识别。
5、患者在进行检验、放射、超声等诊疗时,操作者需认真核对病人腕带上的信息,并让病人或其近亲属陈述病人姓名再次核对,以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6、若腕带损坏时,应及时更换,并向患者做好宣教,以取得配合。
7、鼓励患者参与身份识别的所有阶段,使其了解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带来的风险,及时表达对安全及潜在错误的关心,询问对其治疗的正确性。
8、将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纳入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定期督查落实,持续改进工作。
(二)同名患者的身份识别
1、所有住院患者均佩戴手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识别患者的标识。
2、如遇住院同名患者,应在一览牌上作警示标识,各项诊疗护理操作时,应使用床号、姓名、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理 安全管理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