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3 荷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2985979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6.13KB
小学语文3 荷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3 荷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3 荷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3荷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谁见过荷花?
(生举手)同学们见过呀!
今天咱们一起看荷花好不好?
一边看视频,(播放视频)一边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呢?
(生回答花的形态、颜色,教师适当点评。
)
二、初识课文,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老先生一起到书里去看一看荷花。
(板书3、荷花。
一起读课文题目。
教师板书,生齐读)荷花的荷是多音字,作为植物时,读--二声。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生读)好,咱们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
(ppt读生字,开火车,齐读)
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
老师今天在读课文的时候,有两个问题没有弄明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齐声朗读课文,告诉我答案。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意
作者叶圣陶是怎样发现荷花的?
(生回答“闻到荷花的清香时”)哦,原来,原来是通过闻,发现了这一池荷花的。
(板书“闻”)
作者闻到清香,赶紧来到了荷池边,他看到了什么?
(ppt,生回答)
教师总结,看到了荷叶和荷花。
荷叶有什么特点呢?
大、绿、圆。
我们哪位同学能再读一读这句,体现荷叶的特点?
除了看到荷叶,作者还看到什么?
(荷花)荷花有几种形态?
(三种)哪三种?
咱们先一起来找第一种。
(生读,师画,总共三种。
并且板书--初开,全开,将开)
作者在描写荷花的生长状态时,是怎样写的?
谁能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哦,白荷花是“冒”出来的。
咱们谁能用其他的字,代替一下冒呢?
(生答,教师板书)我们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看到荷花生长时的感受。
(生读)好,读过课文,谁能想象一下,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想做什么?
想说什么?
(生答,教师板书)好,让我们怀着喜悦、急切的心情,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作者将白荷花的形态描写的这样细致、形象。
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些美丽的荷花图。
现在,咱们再来齐声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描写语言。
作者站在荷池边,看着这些姿态不同的荷花,你觉得作者喜欢不喜欢这些荷花?
你从课文的哪一句中找到的?
(生答)哦,叶圣陶看着这些荷花,都是那么美丽。
并且还把它比作了一大幅活的画。
我们齐读第三段,同学们体会一下,为什么说荷花为“活的”画?
(生读)我们平日见到的图画和作者看到的这幅画有什么区别?
(生答)那这幅画的画家是谁?
(生答)哦,原来是大自然。
作者在荷花池边看荷花的时候,他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哪位同学告诉我?
(生读,评价)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生答)我们再一次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
(生读)在这一池美丽的荷花边,想象自己变成了荷花,还和蜻蜓、小鱼对话聊天。
假如,我们也是美丽的白荷花,你能想象还有什么小动物和你玩耍吗?
(生答)
作者明明是站在荷花池边看荷花,为什么他忘记了自己是看荷花的呢?
(生答)原来,荷花太美丽了,让作者欣赏着的时候,陶醉在荷花的美丽中,也想加入,与荷花一起舞蹈。
今天咱们和叶圣陶老先生一起,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赶紧跑去,看到了像大圆盘一样,碧绿的荷叶。
还看到美丽的白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千姿百态。
作者陶醉在美丽的荷花中,想象自己变成了荷花,还与小动物们聊天玩耍。
四、课外拓展
一、现在,我们再一起咱们欣赏一首描写荷花的诗歌。
大家一起念。
(生念)作者是杨万里。
二、跟着叶圣陶先生欣赏过荷花后,请同学们打开《主题阅读》,我们再与李华岚一起,欣赏山茶花的美丽。
打开随堂检测,完成阅读部分《大地妈妈》。
五、课堂练笔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花?
它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可以在纸上写一写,展示给大家。
《荷花》学情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写了作者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乐于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同时,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并形成自己的感悟。
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应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荷花》效果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抒情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像的事,赞美了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中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这节课同学们读的时间应该是充分的。
一篇课文,要与学生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反复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字面中看不到的东西。
我要求学生针对荷花的外貌特征描写一段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
学生喜欢哪一句就汇报哪一句,并结合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以此来进行边读边想的训练,再去训练朗读,。
并在每一次的朗读中深刻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中,我重点采用了引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进行教学。
有人说: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显然,此语凸显并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课文最根本的方法。
就读的形式而言,我力求多样化。
有凸显自主的自由读,有个性鲜明的示范读,有情语兼容的齐读,还有个别读,男女问答形式对读等等。
读书,在语文教学中,它既是一种手段,也是目的,即通过读来引导学生明白语言文字浅层及背后的深刻内涵,同时,又在读中品,品中读,来进一步提高读的能力与水平。
在教学最后,我根据作者对荷花的描写,启发学生描写自己喜爱的花卉,并现场展示给同学。
同学们能快速抓住花卉的描写方式,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糅合到文章当中。
但是在教的过程中,由于担心这篇课文比较长,教学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没有掌握好,前面讲得有点赶,许多好的句子我注意了朗读训练,但大多是指名读或齐读,朗读评价也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其实我还应该在这里多下点功夫,还可以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读一读,如、小组读、赛读,一人读完后应该让其他学生都来评价,说说哪里读得好,什么地方还需改进等,然后再请那个同学把句子读一遍,读完再评,只有扎扎实实的抓朗读训练,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总之,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给学生未见过的,接触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读、自学、思考的能力。
《荷花》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三课,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像的事,赞美了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中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
这里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
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
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
可以想象得出来:
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
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
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因为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
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
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讲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
这说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重点难点:
体会荷叶的旺盛生命力与荷花生机勃勃的样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弄清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想象,为什么会想到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段落: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语言分析:
本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的:
“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
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
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
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
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部分词语注释:
莲蓬: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翩翩起舞:
形容轻快地跳舞。
本课在写作方法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使用了比喻、排比的方法,如前分析,可引导学生体会、赏析。
第二,恰当的联想与想象,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如前分析,可配上电化教育手段或音乐,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荷花》随堂检测
一、把不正确的读音用斜线画掉。
蓬(péngpén)荷(héhuó)翩(biānpiān)
昨(zuózhuó)裂(lièlié)幅(fúfù)
二读拼音,写词语。
Wǔdǎoyuánpánpòlièyifúhuàāiāijǐjǐ
()()()()()
Hǎomèngbìlǜbǎozhànghuāgūduozuóyè
()()()()()
三、给句中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1、闻:
听见
消息
用鼻子嗅
(1)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2)新闻()
2、破:
碎、不完整
使分裂,劈开
使损坏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2)手被戳破()了。
(3)破()釜(古代炊具,相当现在的锅)沉舟
3、仿佛:
似乎、好像
像、类似
(1)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2)他俩的模样相仿佛。
()
四、把句子写完整。
1、课外活动同学们玩得很开心,有的,有的,有的。
2、牵牛花开了,像。
3、两只黄莺在翠柳上鸣叫,他们歌唱着。
五、先填后想象仿写:
风过了,我,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 ……
请你展开想象,想一想,谁还会过来,告诉我什么,写下来:
(1),告诉我。
六、拓展阅读
大地妈妈
花草和树木吸着大地妈妈的养料长大,都是大地妈妈的孩子。
为了报答大地妈妈,孩子们在春天长出绿叶。
到了炎热的夏天,就请妈妈在绿荫下乘凉。
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
妈妈把枯叶、枯草做成养料,让孩子们吸收。
这样,花草树木在妈妈的怀抱里长得更茂盛,把妈妈打扮得万紫千红。
可是,有的人不爱护大地妈妈的孩子,他们砍树、折花,践踏草地。
大地妈妈失去了孩子,光着身子,被烈日晒,被寒风吹。
过了些日子,大地妈妈病了,她的皮肤开裂了,渐渐失去了光彩,世界也变得灰蒙蒙的。
大地妈妈对人们呼喊 爱护我的孩子吧 我的身体健壮了 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为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乘(chéng chèng)凉 枯(gū kū)草
日晒(shài sài) 炎(yán rán)热
2.请你为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 )和( )是大地妈妈的孩子。
4.大地妈妈的孩子是怎样报答大地妈妈的?
把相关的语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的人不爱护大地妈妈的孩子,给大地妈妈带来了哪些后果?
请你把描写大地妈妈变化的句子抄写下来。
七、古诗欣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夏歌》南朝梁萧衍
《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作者叶圣陶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对写景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中有多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
尤其是三幅荷花的特写,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开、盛开、将开的三种形态。
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以读为主,结合图片,图文对照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还结合第二自然段安排了背诵训练。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
图文对照,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第4、5自然段作者的想象部分时,我采用学生默读与朗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展开联想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并把自己当成一朵荷花把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作者的感情。
但是,课后,当我静下心来,再次审视自己的教案,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却发现了许多遗憾之处。
首先,课文中的插图虽然十分精美,但我只是让学生进行了观察。
如果在教学中,能适时地让学生来说一说图中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荷花。
我想学生对荷花的情感定能更上一层楼。
其次,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不够,训练不到位,或者说对有些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不准。
比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备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呢?
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
学生懂得“冒”有长、钻、伸的意义,不过用“冒”又比这些词好,可具体好在哪里似乎很难用语言来表达。
虽然小结时,我点明“冒”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竞相开放的盛况和它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它比其它字更为传神地写出了荷花不经意间钻出水面,亭亭玉立的盎然生机。
但从学生的表情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最后,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
我想,只有认真思考,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荷花》课标分析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
2、《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
“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息怒哀乐”,“在诵读中展开想象,领悟文章大意”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孩子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体会作者想象自己变成荷花后的经历,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在充分想象感悟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复述故事。
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孩子充分对话文本,一边读,一边想象,并把相关的词语展开充分的交流,通过画词句,想画面,说感受,把重点词语进行品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3 荷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 荷花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