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1.docx
- 文档编号:22984465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03KB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1.docx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1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1
摘要: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
幼儿园班级常规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
所以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
主要是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保障各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管理就是指挥和协调,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每个单位及每个单位的具体科室,都离不开管理。
管理工作存在于一切人类社会和人们的共同活动中。
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工作是通过幼儿园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所以说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
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也就是“火车”的车头。
俗话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工作中,我对班级常规建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也在班级常规的建立上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
班级常规含义必要性要素措施一贯性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实施常规教育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的常规教育。
一是自由型常规教育。
教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
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滋长了幼儿自由散漫的习性。
二是管制型常规教育。
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理幼儿”等同看待。
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以督促、提醒和提要求为主,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其结果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成为了“木头人”,甚至使有些幼儿从心理上抵触教师,不喜欢幼儿园。
三是教条型常规教育。
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把教育的规则“教条化”,认为常规教育是不可改变的。
他们在实践中死板地看待问题,坚持已有的规定。
如吃饭一定要都吃完才能走,不考虑幼儿的身体和食欲等问题。
这种方式势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是说教型常规教育。
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如“不许大声说话”“不能乱丢玩具”等,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
“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
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
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
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
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
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
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二)班级基本的常规有哪些
从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
生活常规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只有这样,班集体的生活才能融洽和谐。
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包括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等。
活动常规涉及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活动的玩具材料等。
(三)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
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
“三岁看到老。
”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
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
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一)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二)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
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三)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
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四、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
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
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
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幼儿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幼儿园了过得愉快而制定的。
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
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
如在讨论幼儿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
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
通过讨论后,很多幼儿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
由于是讨论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儿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及时让该幼儿进行改正。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用音乐让幼儿规范幼儿的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
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
在进餐时我们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区,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
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区,让幼儿得座位上休息等。
相信这样的方式是现在已经普及的方式了。
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二)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
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
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地愉快地进餐,而且还让幼儿自觉地改正了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大大提高了我班的进餐质量。
(三)将评比小红花落实、具体化,提高幼儿的自觉意识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小红花。
以前在评比小红花时,我总是笼统地要求要各方面表现好,上课发言积极,坐得神气,睡觉乖,吃饭香等等,由于各方面要求太高,但每星期真正能做到的只有少数几个,所以在评选小红花时都快成批斗会了,因为小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个小朋友拿到了小红花,小朋友总能找出他某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
因为对于小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可总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能太多。
现在,我们一改以前的做法,从以前的要求面面俱到到现在的每星期只定一条规则,每星期公布一条要求,告诉幼儿这星期小红花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只要你在这个星期符合以上的一条就可以得到小红花,然后我将具体要求贴在家长园地上,让家长也一起来督促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发现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了,班级常规也越来越好了,当有个别小朋友不遵守规则时,旁边的小朋友就会提醒他,所以获得小红花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四)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有一句话,从我接触幼儿教育以来,是一直记着的:
“学校家庭,5加2”。
它的意思是说,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两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
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
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
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还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加重得到强化。
为了强化幼儿的意识,我们还在班级中设置了“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只要是小朋友在家里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让爸爸妈妈写下来,并拿到幼儿园,老师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进行朗读,并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中贴上一朵大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效果还是不错的。
(五)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
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真所谓“一举多得”。
(六)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
如教师看到一幼儿在结构区将花片乱扔在地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不要乱扔花片,把花片捡起来!
”如果教师采取另一种方式,比较温和但是坚决的方式,对他说:
“××,这个篮子是花片的家,我们把地上的花片送回家。
”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教师还可以和他一起收拾。
(七)用环境隐含常规要求。
幼儿园的墙面、空间蕴含着教育价值。
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将常规体现在环境中。
如:
在楼梯、喝水处、洗手处等贴上小脚印;洗手处还可以贴上洗手的顺序图;班级内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
对于小年龄的幼儿,用标记告诉他们做早操的位置等。
每个幼儿的用品上贴上标记,便于幼儿辨认、取放。
(八)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
1.同伴间的榜样。
老师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
因此,教师应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
教师要求幼儿说话要轻声,可自己常常为了省事扯着喉咙打“长途电话”,进行遥控指挥,由于长此在教室大声的指挥声中,幼儿也学会了大声说话,大声指挥别人。
如果教师每次能轻轻地走到需要指导的幼儿边轻轻的说,孩子们有事也会走到你跟前轻轻告诉你的,而不会坐在位子上大声告诉你。
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
“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和家长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讲话。
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运用讲故事、情景表演、游戏等形式给幼儿以榜样示范。
①故事讲述。
如通过讲述《大公鸡与漏嘴巴》的故事,可以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②情景表演。
以表演形式把故事陈述出来,榜样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展示。
如通过让幼儿观看木偶戏《森林动物园》,来使幼儿受到文明礼貌以及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教育。
(九)用儿歌、歌曲进行渗透教育。
儿歌短小精悍,而且琅琅上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的要领。
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时我都要念儿歌:
“乖宝宝,来洗手,先把袖子卷卷好,再把小手搓一搓,搓手心,搓手背,一二三,甩三下,最后擦干手指头。
”这样,使幼儿通过儿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洗手的要领,并且还知道了洗手时不应该玩水。
歌表演《我是好宝宝》的儿歌:
“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得好,小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说话先举手,做个好宝宝。
”孩子们在儿歌的氛围中慢慢掌握了上课的要求,都争先恐后地要做老师的好宝宝。
“音乐指令法”以音乐为信号,提醒孩子怎样的音乐该做什么,让教室的氛围变得更亲切,这是在音乐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比如搬椅子的音乐、走到中间的音乐等)
(十)常规建立的坚持性。
确定了的规则必须坚决执行,教师尽量避免以临时的指令代替规则,尤其避免与规则相悖的指令代替规则。
如玩好了玩具要放回原处的规则,一位幼儿没把玩具收好,教师就让他走了,这时教师要和其他幼儿说清楚是因为这位幼儿身体不好,家长急着带他去看病。
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让幼儿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从而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避免幼儿总是用规则去要求别人,而很少要求自己。
(十一)大幼儿学习商讨班级常规,自主遵守,逐渐形成自主管理模式。
步入中大班后,孩子们的个性更加鲜明了,他们有明确的行为意识,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提倡自主的管理模式。
案例1:
如在玩拼插区时,孩子总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筐筐的玩具被倒出来,收拾时又乱放。
对此,有的老师总是喜欢一遍遍地说:
“要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筐子放到旁边”,“把雪花片放到玩具篓里”,可孩子们听了就忘了,总是记不住。
最后,老师认真反思:
为什么总是我告诉孩子们怎样做,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自己来建立常规呢?
于是,利用一次餐后谈话,让幼儿自主讨论如何在拼插区既能快乐玩耍,又有一定的秩序。
幼儿自发地几个人围在一起开始了讨论,然后各组抽出一名幼儿向全班介绍他们组所定的常规,最后再由各组之间的幼儿相互提问修正,一套由幼儿自己建立的活动区常规成立了。
在以后的活动区活动中,幼儿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常规,而且还互相监督,使常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许多常规都由幼儿参与制定,如喝水时注意什么、户外活动时怎么做、入厕后为什么洗手等,真正地让幼儿在一个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中快乐发展。
案例2:
教师要求幼儿每四人一组进行分组活动,结果有两组幼儿遇到了问题,其中有一组有五个人,而另一组只有三个人。
五人那组的幼儿谁也不愿到另一组去,于是,三人组中的一个幼儿告诉教师说:
“老师,我们这组只有三个小朋友,他们都不愿意过来。
”这位教师了解了情况后,只对这两组幼儿亲切地说了一句话:
“这个问题你们自己解决吧,老师相信你们能解决。
”最后,这两组幼儿在经过商量之后,决定还是一组五人和一组三人进行小组活动。
在没有教师的干预和帮助下,问题同样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五、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
(一)密切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
两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
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
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二)严格要求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
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个班级,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
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老师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其次,对幼儿严格管理是需要班组老师共同进行的。
要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或偏颇。
(三)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
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
像我们蒙氏班,根据各班活动室面积大小、五大区域的划分,在各区工作卡袋上便规定进入各区工作的人数,这便是一种对幼儿的选择行为加以约束的规则。
每个区都贴上红、黄、蓝三种卡,每个卡袋里插一个卡,当幼儿看到工作卡袋里没有卡袋可插时,幼儿就知道应另选一个工作区。
除此之外,在幼儿取工作地毯、幼儿插卡、幼儿打餐的地方都贴有可爱的脚印,这样既可以提醒幼儿该在什么地方进行这些活动,又能暗示幼儿要排队进行这些工作。
在一日活动中,每一位老师对幼儿的要求应是一致的。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
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
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
且在工作中要求“全”“活”“异”“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我们不能把常规当成一种强加在儿童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常规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常规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
只有将常规视为儿童主体的一种品质,把它当成是儿童内在的并在儿童积极的自我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儿童的常规意识。
参考文献:
《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张斌著,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
《教育学原理》叶立群,福建教育出版社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
《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丁榕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幼儿园 班级 常规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