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979332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69.83KB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工程施工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B+γ砂H≤[σ]
根据计算结果,无论是工作井还是接收井,砂垫层厚度H均为50(厘米)。
砂垫层采用加水分层夯实的办法施工,夯实工具为平板式振捣器。
(2)混凝土垫层厚度的确定
混凝土垫层厚度可按下式计算公式计算:
h=(G0/R-b)/2
根据计算结果,混凝土垫层厚度15厘米。
混凝土垫层表面应用水平仪进行校平,使之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2.4立井筒内模和支架
由于顶管沉井高度达8米左右,因此,井身混凝土分三节浇捣,内模同样分三节安装。
井筒模板采用组合钢模与局部木模互相搭配,以保证内模的密封性。
刃脚踏脚部分的内模采用砖砌结构,宽度与刃脚同宽。
井身内模支架采用空心钢管支撑。
钢管支架必须架设稳固,如有必要,可采用对撑支架,增加内模的稳定性。
2.5钢筋绑扎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鳞锈等清理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均应调直;
预制构件中的主钢筋均采用对焊、焊接并按照有关规定抽样送检;
钢筋接头应互相错开,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场钢筋绑扎时,其交叉点应用21#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用电焊焊牢。
钢筋规格、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和规定,绑扎钢筋时应采用撑件将二层钢筋位置固定,保证钢筋设计间距。
为了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同强度标号的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
钢筋绑扎完成后,应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
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立外模。
2.6立外模和支架
钢筋绑扎验收后,应进行架立外模和支架。
井壁内外模用串心螺丝固定,串心螺丝采用φ16的圆钢,中间设置止水片,两端设置铁片控制井壁厚度尺寸,圆钢两端头上铰成螺纹,用定制钢螺帽固定,拆模时拆去钢螺帽,割去外露部分,再用同标号防水砂浆二度抹平,确保不渗水。
外模支架必须稳、牢、强,保证在浇捣混凝土时,模板不变形,不跑模。
2.7浇捣混凝土
模板和支架工序完成后,必须经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捣。
为缩短施工周期和保证工程质量,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可将输送管的软管直接放入浇捣段,距离浇捣面1米左右,保证混凝土不离析。
混凝土浇捣前应严格检查各种预留孔、预留管和预埋件的位置和几何尺寸,严禁漏放和错放。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插入时应离开钢筋,但应防止混凝土振捣不匀和振捣过密而产生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发生。
混凝土在捣振时应随时检查模板受力和钢筋受力情况,防止模板因混凝土振捣的原因而跑模。
井身浇捣混凝土分三段施工:
工作井——总高度为8.3米,分三次浇捣完成,一次下沉。
第一次浇捣刃脚部分,高度2.4米;
第二次浇捣高度3.0米;
第三次全部浇捣完成,浇捣高度2.6米。
地面以上用M10砌筑30cm高240砖墙。
接收井——总高度为8.3米,分三次浇捣完成,一次下沉。
第三次全部浇捣完成,浇捣高度2.6米;
最后在地面以上用M10砂浆砌筑30cm高240砖墙。
采用分段浇捣混凝土时,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施工缝。
施工缝做成凸缝,并在后浇时将连接处的混凝土凿毛,并用水清洗干净,浇捣时先用12%的UEA砂浆座浆,然后轻倒第一层混凝土并振捣密实,以免形成蜂窝,影响沉井的质量。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还应做好混凝土的试块工作,保证质保资料的完善。
2.8养护及拆模
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方法可采用自然养护和塑料膜覆盖法。
在养护过程中,对混凝土表面需浇水湿润,严禁用水泵喷射而破坏混凝土。
养护时应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发白,至少养护七天以上。
养护期内,不得在混凝土表面加压、冲击和污染。
在拆模时,应注意时间和顺序。
拆模时间控制在混凝土浇捣后的3~4天内进行,过早或过晚的拆模对混凝土的养护都是不利的。
拆模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小心谨慎,以免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破坏。
对于分段浇捣混凝土部位,应保留最后一排模板,利于向上接模。
2.9封砌预留孔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设置和封砌各种预留孔,并保证在沉井下沉过程中,预留孔内不渗水。
2.10井点安装及降水
为确保沉井平稳下沉,采用排水下沉法施工。
用井点抽出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井点在基坑外周布置,并至少预抽七天后,方可开始挖土。
井点间距1.2米,沿井周满布。
地下水位降低到井底碎石垫层以下50cm。
2.11沉井下沉
(1)沉井下沉系数计算
K=G/(Rf+Rt)
其中:
G为沉井自重
Rf为精巧壁摩阻力 Rf=D1+ft Rf=L1+ft
Rt为刃脚端面及底梁反力Rt=ft×
Ft+1/2ft×
F
当1<K<1.33时沉井能正常下沉。
(2)沉井下沉施工
1)沉井下沉前,应先在四角用油漆做好高程标尺,如是圆井应把圆周4等分,然后用油漆做好高程标尺,以便于沉井下沉时进行观测。
2)沉井下沉观测,必须每天定时观察,如发现下沉有异常情况,应加强观测,每次观测结果要求做好记录,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3)沉井刃脚砼强度达到100%后,沉井可进行下沉施工。
4)沉井下沉时,应对称破除素砼垫层,并把垫层砼块清理干净,防止沉井开始时下沉时发生倾斜。
5)沉井井内挖土,采用抓斗式吊车挖土施工,人工配合挖土的方式进行施工,且要求施工采用连续施工的方式进行24小时不间断施工。
6)沉井下沉挖土要有专人负责,指挥井内挖土施工。
7)沉井下沉偏纠偏,要求现场施工人员根据测量观察到的数据及时调整井内挖土方式,并报项目负责人。
8)由于施工现场无法堆土等杂物,因此施工时,沉井土方需及时外运。
抓斗挖出土方,由土方车及时运至堆场。
9)沉井下沉的速度,由挖土的速度来控制,当沉井离设计要求0.5~1m时,要求严格控制挖土速度,控制沉井下沉,防止发生超沉。
(3)沉井封底
1)当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时,应密切观察,在8小时内下沉量小于1cm时进行封底施工,如发生沉井下沉较大时,应采取阻沉措施。
2)封底施工时,严禁向井内回填土方,超挖部分应采用碎石或石块回填。
井内淤泥需清除干净,预留钢筋调直,清除杂物,砼接触端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
3)在底板中设置集水井,作用是防止封底后地下水压的作用造成底板损坏,集井用Ø
450砼管。
4)封底时,先浇筑C25砼垫层,终凝后进行底板钢筋绑扎。
5)钢筋验收合格后,进行底板砼浇筑,并留砼试块。
6)当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对集水井进行封堵,并停止井点降水。
(4)施工技术要求
沉井下沉需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挖土下沉。
下沉时,应先凿除刃脚下的混凝土垫层及砖砌内模。
挖土工具采用蟹斗挖机挖土吊出井外。
沉井挖土顺序应中间稍低于四周,沉井内的挖土高差控制在1米以内,禁止深锅底挖土,防止沉井突沉造成沉井倾斜的危险。
另外,井壁外的灌砂必须均匀充实,使沉井下沉时四周摩阻力相近,均匀下沉。
沉井下沉时,应防止倾斜,发现问题及时纠偏,若沉井下沉有困难时应另外想办法,不准大量挖深,造成突沉。
沉井挖土三班制连续作业,中途不停顿,确保沉井连续、安全地下沉就位。
当刃脚距离设计标高在1.5米时,沉井下沉速度应逐渐放缓,挖土高差控制在50cm内,当沉井接近标高时,应预先做好止沉措施。
止沉措施可采用在刃脚四周间隔挖出设计标高的槽,填入方木,并应注意抛高系数,禁止超沉和超挖。
2.12沉降观察
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必须随时测定沉井标高,确保均匀下沉,并做好沉井下沉记录。
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包括抛高)后,应先清除表面浮泥等杂物,超挖的土方必须用碎石夹砂填实,不得用土填,井内不得有积水,并确保井点的正常工作,不允许发生停泵,同时加强对水位的观测,保证降水要求,地下水位必须距离垫层50cm以下。
底板与刃脚的接触面,必须将表面混凝土全部凿毛并露出石子,便于新老混凝土的结合。
当沉井在8小时内的累计下沉量不大于10mm时,方可浇捣底板碎石垫层。
2.13铺设碎石层及C25素混凝土垫层
在铺筑碎石层时,应确保井底内无积水、无流砂、无翻浆等现象。
10cm的碎石层应做到平整,无坑塘,必须时应用水平仪抄平,保证碎石层的水平。
碎石层铺筑完成后,即可在其上浇捣素混凝土垫层。
在铺筑素混凝土垫层后,应保证表面平整,无地下水上冒现象。
2.14绑扎底板钢筋、浇捣底板混凝土
在素混凝土垫层完成后,就可在其上绑扎底板钢筋。
钢筋在绑扎时,应保证刃脚钢筋与底板钢筋的连接、上下两层钢筋的间距,并将刃脚混凝土的表面凿毛露出石子,便于刃脚混凝土与底板混凝土的结合。
底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应及时养护,确保其表面不露白,并应防止阳光及温差的剧烈变化,以免底板出现收缩裂缝,影响沉井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
第三章顶管施工
严格按照设计及现行《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施工。
3.1机头选型
根据地质报告,并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经验,顶管机头决定采用气压平衡网格(水冲)式机头进行施工。
该机头在顶进过程中,通过气压平衡正面土压稳定机头,减少外部土体对周围地面的影响。
3.2顶进设备及顶进工艺
(1)主顶
采用4台200吨/台千斤顶作为主顶,千斤顶行程为1.4米。
千斤顶动力由油泵提供。
千斤顶后端用道木和分压环将反力均匀作用于工作井,前端顶进分压环,顶铁将顶力传至管节。
分压环制作具有足够的刚性,与管端面接触相对平整,无变形。
(2)接口
管节接口主要由外套环(钢套环)橡胶止水带和软土衬垫组成。
钢套环在加工处至现场运输吊装过程中不能变形,接口不损坏,以确保管节在对接过程中,橡胶带不移位、不翻转,确保管节的密封性。
同时,钢环套在进场前还必须做好防腐处理。
橡胶止水带应保持清洁、无油污,并存放在阴暗处,防止老化。
施工中,将橡胶止水带用强力胶水粘贴于混凝土管口凹槽处,并粘贴牢固,在管节对接前涂无腐蚀性润滑油以减少摩阻,防止止水带翻转、移位和断裂。
软木衬垫采用多层胶合板(厚度1cm左右),将其夹于前后管节钢套环间,以均匀管节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少接口损坏。
管道顶通后,管道须作内接口处理,将管节间的胶合板凿至同样深度(深度2~3cm即可),并用沥青弹性嵌缝膏或水泥砂浆抹平。
(3)测量仪器
轴线测量采用2"
激光经纬仪、高程测量采用DS3"
水准仪。
(4)顶管准备工作
1)根据设计轴线、高程、进行顶管中线、高程放样,以确定导轨的安装高度和方向,测量放样严格按三级放样制度进行测放复核,确定无误后,放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安装洞口止水橡胶板。
3)根据测放效果,安装导轨,导轨安装要求平稳、牢固,中线、高程与设计无误,偏差符合设计要求规范要求。
4)主顶设备安装
①在主顶千斤顶安装要求位移中线两侧,且两边等距,千斤顶坡度符合设计坡度。
②主顶油泵车安装到位后,需对油泵车进行调试,调试完成后,用高压油管与主顶千斤顶连接,并对主顶千斤顶进行调试。
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换或检修。
③工具管安装,工具管吊入工作井接通电源,对工具管开顶前作最后一次检测,并作好记录。
(5)进出洞口加固
由于地质条件较差而工具管自重相对较重,因此在进出洞口区域需进行土体加固。
在洞口进行压密注浆,以防止土体工具管出洞时,工具管发生下沉而直接造成顶管的质量发生问题。
(6)顶进施工
1)工具管等主顶设备检修完毕,确认无故障后,方可破预留孔封样,把工具管顶入土中。
2)顶力控制
①最大允许顶力计算,一般取沉井后座的被动土压力作为最大允许顶力,估算最大顶力为600t。
②主顶力计算
根据经验公式估算顶力为:
F=F1+F2
式中:
F1工具管迎面阻力F1=r(H+2/3D₁)tg²
(45º
+Ø
/2)A
r:
土容量取1.8t/m³
H:
管顶到地面深度(m)
D₁:
工具管直径1.036(m)
F2:
管道周边摩阻力F2=πDLF
D:
管外径1.036(m)
L:
顶进长度(m)
f:
单位面积周力阻力取注浆减摩后数值为0.8t/m²
③掘进机方向控制
保证顶管机严格按设计轴线推进,不偏离设计轴线方向,必须及时观测顶管动态数据,从而调整顶管各施工参数,指导顶管正确、安全推进。
在工作井后靠背前设置一牢固的测量平台,平台高度与轴线标高相匹配,并可作不量调节,经纬仪安置在平台上,调整经纬仪方向、高度与设计轴线一致。
在机头后壳体圆心处有一测量尺,根据经纬仪的观察即可读出尾部的实际偏差,现场结合机头前后壳体间隙角、机头滚动角、二维倾斜读数即可算出机头的现存偏差及发展趋势,从而进行纠偏操作。
另外,在机头前方筒还安装有倾斜仪传感器,向操作人员显示机头的倾斜角度,以指导纠偏。
④纠偏
顶管允许偏差值:
中心线位50mm;
高程+30mm,-40mm。
设置报警中心线:
中线±
25mm,高程+15mm,-20mm。
在顶管中,由于周围穿越土层的变化,顶力的不均匀,管道联接的误差等因素,均可能造成顶管中线偏离设计中线位置,当管道偏差超过10mm时,需采取纠偏措施。
纠偏动作主要由方向控制测量的成果指导。
对某一纠偏动作,机头前后壳体即在这方向上产生一定量的折角,在顶进时,机头即沿此方向纠偏。
每次纠偏操作的执行均需仔细讨论、记录,并密切观察其后反映,当班人员须将整个管道的线型偏差量以曲线图形绘出,以利操作控制。
为消除测量基准的误差,在顶进50m处还要对测量基准作一次全面复测。
机头进洞前25米处,对机头的偏差进行一次精确的测量,确定纠偏控制措施,以确保机头以尽可能小的偏差进洞。
纠偏时指导思想是“减缓发展,稳慢回归,平行找顺,纠偏一半,反曲靠线,主动微调”。
发现误差时,不能急于归位,找出原因,减缓误差发展。
第一步,找出误差大的一面进行纠偏工作,纠偏千斤顶在原基础上的伸出量不超过2-4mm,这时误差虽仍在增加,但已有回归趋势。
第二步,经过一段顶程后(3m左右)出现顶进轴线与设计中心线平行时,可多顶一段距离(5~10m)。
管体在顶进中会接顺一些已弯曲的土洞,第三步向设计中心靠拢,仍将千斤顶继续伸出2mm左右,本着稳慢原则,每顶2-3m可向设计中心靠近5mm,当误差已校正1/2时,反向纠偏千斤顶开始伸出(2mm),这时的机头仍然向设计中心靠拢,但其轨迹可能已向反方向演变,故称“反曲靠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矫枉过正”,轨迹忽左忽右。
纠偏工作操作要点:
纠偏前,要根据机头本身已存在的斜率和轨迹综合分析,确定校正方向及纠偏千斤顶的伸出量。
纠偏时要坚持勤测、勤调、微动的原则,每次纠偏一般情况不大于0.5,切忌猛纠、硬调。
纠偏操作必须在顶进中进行,严禁在停止时纠偏。
当进行主动纠偏时,应会同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进行。
⑤ 注浆减摩系统
注浆减摩是顶管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在长距离顶管中,它是顶管成功与否的一个极其重要性的环节。
一般如果注浆效果较好,土的周围摩阻系数f可从0.8下降到0.4~0.5,大大加强了顶管的顶进长度。
注浆可在管道外周形成一浆套,填补了工具管在顶进过程中形成的空隙,其对地面沉降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注浆减摩措施可分两种,第一种是顶管机头尾端的同步压浆;
第二种是中继间和混凝土管适当点进行跟踪补浆。
两种注浆措施采用同一种浆液。
掘进机后设置的3~4带注浆孔的管节进行顶管机头尾端的同步压浆,使浆液能连续充满整个空隙。
在整个管道中每间隔4个管子设1个补浆断面,每个补浆断面设3~4个注浆孔。
补浆应按顺序依次进行,定量压注。
注浆压力为2~3rH。
注浆量为管道外周环行空隙的2.5~3倍。
触变泥浆的配方和性能指标
膨润土
纯碱
掺加剂
漏斗粘度
视粘度
(CP)
失水量
(ml)
终切力
(10¯
8KPa)
比重
12%
36"
30.5
9
130
1.073
3.3辅助施工
混凝土管内的辅助管道设置于管道内壁,用钢架将其有序地固定在混凝土管壁上。
(1)通风设施
由于管道顶进距离长,埋置深度深,管道内的空气不新鲜,加上土体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设置供气系统。
通风设施用一台9.3的柴油空压机将压缩空气输入空气滤清器,再进入储气桶,经过气压调节阀,将压缩空气传输至管道最前端,并将管道最前端的空气排出,以此进行空气循环。
(2)电源布置
在顶管过程中,主要的电源为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
(3)动力用电
由于管道内的电机采用380V动力电,因此,进入管道的动力电必须做到二级保护和接地保护措施,动力电源线设置在操作人员不易接触处,并在电源线外增设护套,保证用电安全。
(4)照明用电
由于管道内的空气湿度较大,因此,采用36V低压照明电,低压电须通过变压器降压。
灯具采用防水防爆灯具。
(5)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为150KW/h。
第四章针对性技术措施
4.1湿沉设备配备
沉井制作下沉时,针对地质条件拟采用降水干沉干封底,但施工现场配备湿沉封底设备和人员以备发现大量流砂时采用湿沉、湿封底的方法。
4.2顶管施工地面沉降控制措施
采用先进的进口泥水平衡掘进机施工,并专人定时跟踪测量路面沉降情况,确保兴港路和居民房屋不被损坏。
在顶管施工前,必须与业主联系好,摸清管线、标高、位置。
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并取得对方的认可才能施工。
在施工场地附近地下管线复杂,采用泥水平衡掘进机,地表沉降控制精度比较好,但是为保证管线的绝对安全,要制订必要的监测措施。
(1)地面监测,优化掘进机参数
在初始推进阶段,要精心组织地表监测,在轴线上方每隔3m布设一个沉降控制桩。
通过地表监测得到隆沉量与相对应的掘进机主参数(包括推进速度、开挖面土压力值,出土率等)进行比较,从而优化掘进机参数,指导以后的顶管推进。
(2)注浆稳定措施
除了在初始推进阶段,优化推进参数以外,在顶进过程中加强同步注浆也是有效手段之一,必须尽可能将膨润土泥浆套随机头向前移动,形成连续的环状浆套。
要选择触变性能良好的膨润土制浆材料。
(3)置换泥浆措施
在顶进结束后,我们必须立即用纯水泥浆置换膨润土泥浆,置换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45,P=0.2~0.5Mpa,Q=0.3m3/m。
(4)加强对管线的监测措施。
1)在顶管施工中,用监控来指导施工是十分必要的,依靠监控和数据的不断反馈可避免盲目施工、冒险施工。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和环境控制的要求,施工监控包括二项内容:
沉降、隆起和水平位移,以确保绝对安全。
2)沉降控制,在监测站采用水准仪,通过测量取得的数据与原始值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沉降速率图表,有效地掌握沉降量,要求沉降控制在±
10mm之内。
当发现沉降量接近控制量,必须立即停止推进,调整土压力控制值,并采取相应的跟踪注浆措施。
各监测站进行全过程沉降、位移监测,汇总数据,分析取得的数据。
3)监测频率
监测工作由专业人员实施,从顶管距离监测对象20米时,进行监测。
各监测内容的初始值的获得,其测值次数不少于3次,顶管进入监测区域每2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必要时连续观测。
当机头到达监测对象底部时应连续观测。
监测人员对每次的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及时提供沉降、位移观测曲线图。
4)报警及处理原则
如果监测数据任一项到达警戒值即向业主、设计、监理、提出告警,提请有关部门关注。
同时一起参与补救方案的制定和研究。
有关部门得到报警口头通知后或接到书面通知后,应立即汇集监测单位和各方人员进行情况分析,必要时召开专家讨论会,调整方案,采取调整措施。
4.3洞口地基加固
顶管进洞是顶管施工中较重要的工序。
考虑本次顶管在兴港路及民房旁施工,为控制洞口土体稳定,在顶管进洞前先进行洞口压密注浆地基加固措施。
(1)压浆注浆施工工艺流程
下管 注浆 提管 分层注浆 拔管 再重复以上流程。
对于不宜用清水冲洗的场地,可考虑用纯水玻璃或陶土浆灌满阀管内。
(2)施工方案
根据压密注浆影响半径600mm,有效半径500mm,确定注浆孔的布孔原则为排距和孔距均为1m。
工作井及接收井洞口加固范围:
洞口前0.5m处设置一排(四个)注浆孔.注浆深度确定为管道埋深处至地面高度。
1)施工工艺
①采用振动法下管。
②注浆时采用先上围、后内部的注浆施工方式,以防止浆液流失。
③每孔注浆时,自下而上逐段注浆,每次拔管间距不大于0.5m,注浆压力为0.25~0.35Mpa。
④先将注浆管压入土层至设计深度,然后接上压浆机,边向上拔起注浆管边向土层内注浆。
通过控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来达到设计要求。
2)注浆材料
强度为0.15Mpa。
注浆浆液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水灰比0.6,水泥掺量8%。
4.4二次补浆
在顶进过程中加强二次补浆是有效降低周围环境影响的手段之一。
要选择触变性能良好的膨润土制浆材料及时足量地填充孔隙,尽可能将膨润土泥浆套随机向前移动,形成连续的环状浆套,以使管道外周孔隙始终充满有一定压力的触变泥浆。
在管道顶进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证二次补浆的注浆量。
地面上有建筑物、公用管线的,还应注意多补压浆。
4.5置换泥浆措施
在顶进结束后,立即用纯水泥浆置换膨润土泥浆,以减小后期沉降。
第五章工程质量及施工技术管理
5.1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2)完善质检制度,严把质检关
在施工过程中实行三级检验和交接班质量签证制度。
由各班组的质量员对上一班的工程质量进行逐步验收,合乎要求后,签字接收。
二个不同工种之间的交接亦需要各工种质量员进行检验,如浇捣混凝土时,应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验,签字予以认可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