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974766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64.75KB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练习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的字。
(1)先自度其足()
(2)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郑人有欲买履者B、而置之其坐C、先自度其足D、而忘操之
楚人有涉江者反归取之遽契其舟而剑不行
3、翻译下面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是吾剑之所从坠。
4、甲乙两文的寓意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但讽刺的都是同一类人。
你知道这是一类什么样的人吗?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如果有,说说他们的表现。
5、假如你当时也在郑人那个集市上或是在楚人的那条船上,面对他们的这种做法,你会如何劝说他们呢?
(可以任选一个作为你劝说的对象)
【课内课外善迁移】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
又笑日: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
①干:
岸边。
②圮(pí
):
倒塌。
③阅:
经历。
④棹(zhà
o):
船桨,这里作动词用。
⑤柿(fè
i):
木片。
⑥颠:
颠倒、荒唐。
⑦河兵:
治河的士兵。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楚人有涉江者涉:
搭船渡过
B、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
靠近
C、如是再啮如:
如果
D、可据理臆断欤臆断:
主观推断
2、选出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B、沿河求之C、然则天下之事D、果得之于数里外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僧人、讲学者、老河兵在找石兽时的不同观点以及他们失败或成功的原因。
僧人认为:
失败原因:
讲学者认为:
老河兵认为:
成功原因:
5、甲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乙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6、甲文中的楚人当时肯定是找不到他的剑的,若十年后他再来寻找,那么他可以在哪里找到他的剑呢?
请结合从乙文中的获得的启示来说明理由。
【阅读测试勤练兵】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
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
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悯,耽心、忧虑的意思。
芒,疲乏。
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对“病”字有如下解释:
①担忧:
郑人~之。
(《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②困苦;
困乏:
则久已~矣。
(《捕蛇者说》)③缺点;
错误:
毛~、语~。
④祸害;
损害:
祸国~民。
⑤责备;
不满:
世人~之。
请为“今日病矣”一句中的“病”选择恰当的义项。
2、翻译下列句子。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3、你听说过这个故事吗?
?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4、你知道这个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道理的理解。
参考答案
1、lǚduó
dù
shè
jù
2、
(1)《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韩非战国末期法
(2)《吕氏春秋·
察今》战国末期吕不韦3、语言固执、迂腐动作、语言愚蠢4、略
【语段阅读精品析】
1、
(1)量长短量好的尺码
(2)自己从2、C3、
(1)等到他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2)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4、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5、略
1、C2、C3、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4、僧人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失败原因是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讲学者认为在原地沙下,失败原因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认为石兽逆流而上了,成功原因是他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5、甲文告诉我们如果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乙文告诉我们凡事不能根据一般事理作主观臆断,而应该依据客观事实作出正确的分析。
6、不设统一答案,鼓励有不同的见解,但必须有理有据。
1、②2、他的儿子连忙赶过去一看,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3、拔苗助长4、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寓言二则 年级 语文 上册 古代 寓言 练习 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