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964353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5.93KB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Word下载.docx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内科学肾系病证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严重时出现腹水,腹部膨隆,面色
白,但无腹壁青筋暴露。
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
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2.水肿阳水和阴水
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
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
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
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
水肿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首辨阳水、阴水,次辨病变脏腑。
阳水,一般起病较快,病程较短,病因多为风邪、湿毒、水气、湿热。
肿多从头面开始,由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证见表、实、热证,病人一般情况较好,无正气大亏之象。
阴水,一般起病较慢,病程较长,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
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证见里、虚、寒证,病人一般情况较差,脏腑功能明显受损。
阳水、阴水亦可相互转化。
次辨病变脏腑,在肺、脾、肾、心、肝之差异。
肺水多并见咳逆;
脾水多并见脘腹满闷而食少;
肾水多并见腰膝酸软,或见肢冷,或见烦热;
心水多并见心悸、怔忡;
肝水多并见胸胁胀满。
对于虚实夹杂,多脏共病者,应仔细辨清本虚标实之主次。
水肿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三条基本原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内经》“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
具体应用视阴阳虚实不同而异。
阳水——祛邪为主,发汗、利水或攻逐,同时配合清热解毒、理气化湿等法。
阴水——扶正为主,健脾温肾,同时配以利水、养阴、活血、祛瘀等法。
虚实夹杂,则当兼顾,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水肿的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阳水 阴水
1.风水相搏 5.脾阳虚衰
2.湿毒浸淫 6.肾阳衰微
3.水湿浸渍 7.瘀水互结
4.湿热壅盛
风水相搏
证候主症:
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证机概要:
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代表方:
越婢加术汤加减。
(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白术)。
加减:
1.若风寒偏盛,去石膏,加苏叶、桂枝、防风祛风散寒。
2.若风热偏盛,加连翘、桔梗、板蓝根、鲜芦根,以清热利咽,解毒散结。
3.若咳喘较甚,加杏仁、前胡,以降气定喘。
4.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房基荒凄,住草房,将遭荒—防己、黄芪、白术、炙甘草、生姜、大枣),以益气行水。
5.若表证渐解,身重而水肿不退者,可按水湿浸渍证论治。
湿毒浸淫
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杏仁、生姜、大枣、甘草。
1.脓毒甚者,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2.湿盛糜烂者,加苦参、土茯苓。
3.风盛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
4.血热而红肿,加丹皮、赤芍。
5.大便不通,加大黄、芒硝。
6.症见尿痛、尿血,乃湿热之邪下注膀胱,伤及血络,酌加凉血止血之品,如石韦、大蓟、荠菜花等。
水湿浸渍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1.外感风邪,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宣肺平喘。
2.面肿,胸满,不得卧,加苏子、葶苈子降气行水。
3.若湿困中焦,脘腹胀满,可加川椒目、大腹皮、干姜温脾化湿。
湿热壅盛
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
分利湿热。
疏凿饮子加减。
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泽泻、羌活、商陆、赤小豆、槟榔、秦艽、生姜、大腹皮、茯苓皮、椒目、木通。
1.腹满不减,大便不通者,可合己椒苈黄丸,以助攻泻之力,使水从大便而泄。
2.肿势严重,兼见喘促不得平卧者,加葶苈子、桑白皮泻肺利水。
3.湿热久羁,亦可化燥伤阴,症见口燥咽干,加白茅根、芦根,不宜过用苦温燥湿、攻逐伤阴之品。
攻下逐水法是治疗阳水的一种方法,即《内经》“去菀陈莝”之意。
只宜用于病初体实肿甚,正气尚旺,用发汗、利水法无效,症见全身高度浮肿,气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脉沉而有力者。
使用该法,宜抓住时机,以逐水为急,使水邪从大小便而去,可用十枣汤治疗,但应中病即止,以免过用伤正。
俟水退后,即行调补脾胃,以善其后。
病至后期,脾肾两亏而水肿甚者,逐水峻药应慎用。
脾阳虚衰
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健脾温阳利水。
实脾饮加减。
(十匹白绫搭厚幅,瓜枣果柑浆浆香)
白术、茯苓、大腹皮、厚朴、炮附子、木瓜、大枣、草果仁、炙甘草、炮姜、生姜、木香。
1.气虚甚,症见气短声弱者,可加人参、黄芪以健脾益气。
2.若小便短少,加桂枝、泽泻,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
肾阳衰微
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
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金匮肾气丸+川牛膝、车前子)
1.小便清长量多,去泽泻、车前子,加菟丝子、补骨脂以温固下元。
2.面部浮肿为主,表情淡漠,动作迟缓,形寒肢冷,以温补肾阳为主,用右归丸(狗兔鹿归富山中,要熟鱼肉吃——枸菟鹿归附仲,药熟萸肉)。
3.病至后期,因肾阳久衰,阳损及阴,可导致肾阴亏虚,出现肾阴虚为主的病证,表现为水肿反复发作,精神疲惫,腰酸遗精,口渴干燥,五心烦热,舌红,脉细弱等,治当滋补肾阴为主,兼利水湿,但养阴不宜过于滋腻,以防伤害阳气,反助水邪。
方用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
4.肾虚肝旺,头昏头痛,心慌腿软,肢颤者,加鳖甲、牡蛎、杜仲、桑寄生、野菊花、夏枯草。
5.病程缠绵,反复不愈,正气日衰。
复感外邪,证见发热恶寒,肿势增剧,小便短少,此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急则治标,先从风水论治,但应顾及正气虚衰一面,不可过用解表药,以越婢汤为主,酌加党参、菟丝子等补气温肾之药,扶正与祛邪并用。
瘀水互结
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以下肢为主,皮肤瘀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
活血祛瘀,化气行水。
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
1.全身肿甚,气喘烦闷,小便不利,此为血瘀水盛,肺气上逆,可加葶苈子、川椒目、泽兰以逐瘀泻肺。
2.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为脾肾亏虚,合用济生肾气丸以温补脾肾,利水肿。
3.对气阳虚者,配黄芪、附子益气温阳以助化瘀行水之功。
4.久病水肿者,虽无明显瘀阻之象,临床上亦常合用益母草、泽兰、桃仁、红花等药,以加强利尿消肿的效果。
水肿的转归预后
阳水易消,阴水难治。
阳水患者如属初发年少,体质尚好,脏气未损,治疗及时,则病可向愈。
因生活饥馑、饮食不足所致水肿,在饮食条件改善后,水肿也可望治愈。
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它病久病,或得病之后拖延失治,导致正气大亏,肺、脾、肾三脏功能严重受损,后期还可影响到心、肝,则难向愈。
若水邪壅盛或阴水日久,脾肾衰微,水气上犯,则可出现水邪凌心犯肺之重证。
若病变后期,肾阳衰败,气化不行,浊毒内闭,则由水肿发展为关格。
若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阖,致膀胱气化无权,可见小便点滴或闭塞不通,则是水肿转为癃闭。
若阳损及阴,造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则可兼见眩晕之证。
水肿的预防调护
避免风邪外袭,应注意保暖;
感冒流行季节,外出戴口罩,避免去公共场所;
居室宜通风;
平时应避免冒雨涉水,以免湿邪外侵。
注意调摄饮食。
肿势重者应予无盐饮食,轻者予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3~4克)。
若因营养障碍而致水肿者,不必过于忌盐,饮食应富含蛋白质,清淡易消化。
劳逸结合,调畅情志。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长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者,皮肤容易生痤疮,应避免抓搔肌肤,以免皮肤感染。
对长期卧床者,皮肤外涂滑石粉,经常保持干燥,并定时翻身,以免褥疮发生,加重水肿的病情。
每日记录水液的出入量。
若每日尿量少于500毫升时,要警惕癃闭的发生。
此外,患者应坚持治疗,定期随访。
淋证
淋证的概念
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症的病证。
淋证的病因病机
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
基本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病位——膀胱与肾。
病理因素——湿热之邪。
病理性质——病初多邪实,久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
淋证有六淋之分,各淋证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1.首先是虚实之间的转化。
(1)实证热淋、血淋、气淋→虚证的劳淋。
虚证的劳淋→兼夹实证的热淋、血淋、气淋。
当湿热未尽,正气已伤,处于实证向虚证的移行阶段,则表现为虚实夹杂的证候。
(2)在气淋、血淋、膏淋等淋证本身,这种虚实互相转化的情况也同样存在。
(下张)
(3)石淋由实转虚时,由于砂石未去,则表现为正虚邪实之证。
2.某些淋证间相互转换或同时并见热淋→血淋。
热淋→石淋。
石淋基础上再发生→热淋、血淋。
膏淋→并发热淋、血淋。
虚证淋证→各种证型之间,可表现为彼此参差互见,损及多脏的现象。
淋证病因病机示意图
淋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
1.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为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
但还需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特征,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房事而诱发。
淋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
1.淋证与癃闭;
2.血淋与尿血;
3.膏淋与尿浊;
4.六种淋证。
1.淋证与癃闭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
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
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
但癃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
2.血淋与尿血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
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
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3.膏淋与尿浊膏淋与尿浊在小便浑浊症状上相似,但后者在排尿时无疼痛滞涩感,可资鉴别。
4.六种淋证六种淋证均有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
此外各种淋证又有不同的特殊表现。
(见辨证要点)
淋证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首辨六淋的类别;
次辨证候之虚实;
再辨各淋证的转化与兼夹。
热淋——起病多急,或伴发热,小便赤热,尿时灼痛。
石淋——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腰腹绞痛难忍,尿出砂石而痛止。
气淋——实证:
小腹胀满,小便涩滞疼痛,淋沥不宣。
虚证:
少腹坠胀,尿有余沥。
血淋——尿色鲜红或淡红或夹血块而痛(溺血而痛)。
膏淋——小便涩痛,尿液浑浊滑腻如脂膏或米泔水。
劳淋——久淋,遇劳倦、房事即加重或诱发,时作时止,小便涩痛不显著,余沥不尽,腰痛缠绵。
淋沥不宣:
尿频而涩,不畅快,未完而又排不出来了。
尿有余沥≈余沥不尽:
没有不痛快涩滞感,但一会儿又排出些,一会儿又一点点,无完结之意思。
次辨证候之虚实
一看病程
新病或急性发作多实——湿热、砂石、气滞。
久病多虚——脾虚、肾虚、气阴两虚。
二看疼痛程度,病急痛甚者多实,病缓痛轻者多虚。
三看尿液,浑浊黄赤多为湿热邪气盛,清白色淡为正虚或邪退。
再辨各淋证的转化与兼夹
虚实转化——实证转虚;
虚证急性发作转实(以实为主)。
虚实并见——实证经治,邪气未尽,正气已伤;
虚证急性发作虚实并见。
虚实夹杂,须分清标本虚实之主次,证情之缓急。
淋证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基本治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膀胱湿热——清热利湿
热灼血络——凉血止血
砂石结聚——通淋排石
气滞不利——利气疏导
脾虚——健脾益气
肾虚——补虚益肾
虚实夹杂——通补兼施(审其主次缓急,兼顾治疗)
淋证的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1.热淋
2.石淋
3.血淋
4.气淋
5.膏淋
6.劳淋
热淋
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
八正散加减。
(把正木杆取花灯,只许车晃)
1.若伴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加黄芩、柴胡以和解少阳。
2.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枳实以通腑泄热。
3.若阳明热证,加知母、石膏清气分之热。
4.若热毒弥漫三焦,用黄连解毒汤(芩连栀柏)合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
5.若气滞者,加青皮、乌药。
6.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黄、知母、白茅根以养阴清热。
《金匮要略》“淋家不可发汗”——治淋忌汗
《丹溪心法》“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治淋忌补
1.淋证往往有畏寒发热,其病机是湿热熏蒸,邪正相搏,或湿热郁于少阳所致,故不宜用辛温解表药物。
因淋证多属膀胱有热,阴液常感不足,而辛散发表之品,用之不当不仅不能退热,反劫伤营阴之弊。
2.若淋证确由外感诱发,或淋家新感外邪,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者,仍可适当配合运用辛凉解表之剂。
因淋家膀胱有热,阴液不足,即使感受寒邪,亦容易化热,宜避免辛温之品。
3.热淋属实热之证,不宜用补益之药,以免恋邪。
石淋
尿中夹砂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
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石韦散加减。
(韦哥冬瞿滑冰车)
1.腰腹绞痛者,加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
2.尿中带血,可加小蓟草、生地黄、藕节以凉血止血,去王不留行。
3.小腹胀痛加木香、乌药行气通淋。
4.结石过大,阻塞尿路,肾盂严重积水者,不宜服用中药,宜手术治疗。
5.石淋日久,证见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者,为虚实夹杂,当标本兼顾,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益气通淋。
6.腰膝酸软,腰部隐痛者,加杜仲、续断、补骨脂补肾益气。
7.伴有湿热见症,参照热淋治疗。
8.绞痛缓解,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可常用金钱草煎汤代茶。
9.伴有瘀滞,舌质紫者,加桃仁、红花、皂角刺,加强破气活血,化瘀散结作用。
血淋
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小蓟饮子加减。
拾草节侄子归竹地扑通捉小鸡滑石、甘草、藕节、栀子、当归、竹叶、生地、蒲黄、木通、小蓟。
1.有瘀血征象,加三七、牛膝、桃仁以化瘀止血。
2.若出血不止,可加仙鹤草、琥珀粉以收敛止血。
3.若久病肾阴不足,虚火扰动阴血,症见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著,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者,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4.若久病脾虚气不摄血,症见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者,用归脾汤加仙鹤草、泽泻、滑石益气养血通淋。
气淋
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弦。
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利。
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沉香散加减。
1.少腹胀满,上及于胁者,加川楝子、小茴香、广郁金以疏肝理气。
2.症见少腹坠胀,尿频涩滞,余沥难尽,不耐劳累,面色
白,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无力,证属中气下陷,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膏淋
小便浑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尿道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口干,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
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
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
1.伴有血尿,加小蓟、藕节、白茅根凉血止血。
2.小便黄赤,热痛明显,加甘草梢、竹叶、通草清心导火。
3.病久湿热伤阴,加生地、麦冬、知母滋养肾阴。
4.膏淋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不甚,形体日见消瘦,头昏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腻,脉细无力,此为脾肾两虚,气不固摄,用膏淋汤补脾益肾固涩。
劳淋
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病程缠绵,舌质淡,脉细弱。
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
补脾益肾。
无比山药丸
五只兔熟,朱泽山服牛肉肚急。
五味子、赤石脂、菟丝子、熟地、山茱萸、泽泻、山药、茯苓、怀牛膝、肉苁蓉、杜仲、巴戟天。
1.若肾阴虚,舌红苔少,加生熟地黄、龟板滋养肾阴。
2.阴虚火旺,面红烦热,尿黄赤伴有灼热不适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
3.肾阳虚,加附子、肉桂、鹿角片、巴戟天等温补肾阳。
淋证的转归预后
淋证的预后往往与其类型及病情轻重有关。
1.初起者,病情尚轻,治疗得当,多易治愈。
2.热淋、血淋有时可发生热毒入血,出现高热神昏等重笃证候。
3.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不仅可转为劳淋,甚则转变成水肿、癃闭、关格等证,或肾虚肝旺,成为头痛、眩晕。
4.石淋因结石过大,阻塞水道亦可成水肿、癃闭、关格。
5.膏淋日久,精微外泄,致消瘦乏力,气血大亏,终成虚劳。
淋证的预防调护
1.注意外阴清洁,不憋尿,多饮水,每2~3小时排尿一次。
房事后即行排尿,防止秽浊之邪从下阴上犯膀胱。
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产后更应注意外阴卫生,以免虚体受邪。
2.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醇酒之品。
3.避免纵欲过劳,保持心情舒畅,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癃闭
癃闭的概念
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
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癃与闭都是指排尿困难,二者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癃闭的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瘀浊内停、体虚久病。
基本病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病位——膀胱与肾,与三焦、肺、脾、肝密切相关。
病理因素——湿热、热毒、气滞、痰瘀。
由于癃闭的病因不同,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实证—膀胱湿热,肺热气壅,肝郁气滞,尿路阻塞→膀胱气化不利。
虚证—脾气不升,肾阳衰惫→膀胱气化无权。
各种原因引起的癃闭,常互相关联,或彼此兼夹,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
1.肝郁气滞→化火伤阴,
2.湿热久恋→灼伤肾阴,
3.肺热壅盛→损津耗液严重,水液无以下注膀胱,
4.脾肾虚损日久→气虚无力运化而兼夹气滞血瘀。
癃闭的诊断——诊断依据
1.起病急骤或逐渐加重,主症为小便不利,点滴不畅,甚或小便闭塞,点滴全无,每日尿量明显减少。
2.触叩小腹部可发现膀胱明显膨隆等水蓄膀胱证候,或查膀胱内无尿液,甚或伴有水肿、头晕、喘促等肾元衰竭证候。
3.多见于老年男性或产后妇女及腹部手术后患者,或患有水肿、淋证、消渴等病,迁延日久不愈之病人。
癃闭的病证鉴别
1.癃闭与淋证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证候。
但癃闭无尿道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
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而每日排尿量正常。
但淋证日久不愈,可发展成癃闭,而癃闭感受外邪,常可并发淋证。
2.癃闭与水肿癃闭与水肿临床都表现为小便不利,小便量少。
但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 中医 助理 内科学 肾系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