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教育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958846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1.61KB
人的教育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
《人的教育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教育读书笔记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书笔记-《人的存在与教育:
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读书笔记
——《人的存在与教育:
教育价值的本质是什么?
这本书的回答是:
为了人的发展,人是人的目的,人的发展也是教育价值目标的实质。
人是意义、价值世界的根本,意义与价值因人而存在着,没有人,就谈不上意义与价值。
“但人的价值与意义,不是用语言描述的概念,而是需要在社会交往中、在群体的实践中形成的。
”我本人觉得这句话很正确。
这也是基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是社会性的人,人不可避免的与其他人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
一个人如果不被他人需要,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他本人也就失去了价值。
教育,正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基础上,所以教育价值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与社会协调发展。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中对此并未重视,其中的根源就在于把人与知识分离开来,认为人是有限的存在,而有限是不真实的,只是假象,知识就是帮助人去克服有限,达到无限。
柏拉图就此认为教育的作用不是发展人的潜力,而是向人传授一种德性,因为德性不是内在于人的。
他说至少有四种德性:
第一种美德是智能和知识,但这不是具体的、个别的、杂多的知识,而是普遍性的探索理念的知识;
第二种美德是勇敢,是对正当合理的意见的坚持,对有威力的伟大的东西的畏惧;
第三种美德是节制,是对情感欲望的控制,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
第四种美德是正义,各类人能够安于做他最适合于他做的事。
在人的四种美德中,柏拉图最感兴趣的是正义美德,但正义美德来自于何处?
在柏拉图的观念中,正义显然不在客观的现实生活世界中,现实生活世界只是遵照正义美德的一种投影而已,因而,需要人透过“投影”去把握“正义美德”,教育就是把正义美德教给民众,使他们成为具有正义美德的公民。
这种教育观念,看起来对人非常重视,实际上,个人已经被国家的理念的、统一的伦理所制约,也就是接受了国家伦理的个人才是公民、自由民。
个人必须服从于国家,国家是个人的第二天性、习惯和伦理,没有比国家、社会的目的和利益更高的目的和利益。
因此要通过教育、集体生活的制度、措施和法律来限制和压抑个人的自由个性和权利,只有在共同的教育中,才能培植起人的共性、共同意志、共同目的、共同伦理和献身精神。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这一观点并不赞同。
我本人也不赞成柏拉图的这个观点。
个人必须服从与国家?
殊不知,国家是有人建立的,不同的国家领导人,治国理念不同,那对人的要求也不同,教育就会随着国家的喜好而改变。
我国历史就是这样。
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把人分成灵魂和肉体两部分,前者又分成理性和非理性两个部分。
灵魂中的理性因素,是较高级部分,而非理性是灵魂中较低级部分,是灵魂中的非理智因素,即情欲本能。
所以,追求灵魂的高尚;
灵魂的善就十分合理。
亚里士多德又从形式与质料的关系角度提出了灵魂与肉体的关系,认为灵魂高于肉体,肉体只是灵魂的存在形式,“按照一个观点,例如‘愤怒’就会被认作渴望报复或类似的东西;
按照另一观点,愤怒就会被当作人的心血上升或热度上升,前者就是对愤怒的理性的观点,后者则是对它的物质的观点。
正如有人把房子规定为遮蔽风雨的东西或其他的东西,另外的人则把它认作由木石所构成的东西;
其一是举出了该物的规定和形式,另一则是举出它的质料和必然性”。
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把理念抽象化,认定灵魂与肉体的不可分,表现出相对客观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但他只是用抽象的肉体概念作为灵魂的基础,而没有得出物质是灵魂存的基础的结论,因而他所说的灵魂是形式活动性的说法,与柏拉图的理念说比起来,只是调换了讨论的思路,并没有改变思考问题的性质,最后容易导致灵魂是脱离物质的终极原因的唯心主义。
上所论可知,教育目的取决于对世界本体的追究,而世界本体被规定为某种神秘的因
素,因而,由此产生的方法是理性的抽象。
从这点上看,教育已是对人的现实社会存在的“神”化,被普遍性的观念所神化,使教育受制本体论本原因素的制约,又抽象出教育要接近其道德上的使命,把教育价值目标推向更高的更接近“神”的境界。
因此,要走出古希腊理性教育观的界限,必须要有两方面的还原:
一是把教育过程还原到现实人的生活世界中;
二是把抽象的个人还原为生动的具有丰富个性的“偶在个人”,即个人的活动是面向自然界的,是现实的历史过程,而不是某种抽象的观念的或精神的演变过程。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的简单梳理,这里指出,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涉及清理指导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思路。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但为什么要促进人的发展?
为什么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发展?
这是研究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认识前提,不解决这一认识思路,就无法把握教育思想史上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的实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马克思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角度阐明了人的发展的概念。
按照通常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是包括个人、集体、社会或人类在内的;
但在“人的发展”中所讲的人,主要不是类,也不是社会或集体,而是个人。
因为社会、集体由个人组成,个人是社会、集体的基础,离开个人,就无所谓社会、集体。
当然,个人又不能脱离社会、集体而生活,只有在社会、集体中个人才能得到发展。
但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靠牺牲个人发展为代价的。
资本主义就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损害个人的发展才取得一般人的发展的。
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长期处于对抗状态之中。
鉴于这种情况,马克思的历史任务,就是寻找一种社会形式来克服这种对抗状态,使社会的发展“同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
这种社会形式就是共产主义。
所以,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人的发展”概念主要是讲个人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得出结论:
“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只有个体发展了,社会才能真正的发展,只有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才能得到解放。
其次,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畸形发展”的片面性、工具性和有限性的基础上,阐明了人的发展的具体内涵,即全面、自由、充分、和谐发展。
具体而言,①马克思所谓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各种需要、素质、能力、活动和关系的整体发展,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性,核心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与核心内容。
而自由个性的实现,也就是“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
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既是自由个性实现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其核心内容。
②所谓自由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的发展。
马克思说: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
③所谓充分发展,是指发展的程度问题。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发展是有限度的,仅仅停留在充当机器的附件、生产的手段的范围之内。
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④所谓和谐发展,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包括个人自身在内各方面的关系的协调和优化。
人类社会自私有制出现之后,人的各种关系就处于不和谐状态,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从自然与社会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实现协调和谐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以赞同的口吻转述了黑格尔“人的和谐与发展”的思想。
人的发展涵义决定了人的发展内容。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等。
因为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于劳动之中,因此人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
其次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社会关系的发展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自主性,即使人摆脱个体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全面地塑造自己,发展丰富多彩的个性,充分显示自己的才智,服务于他人和社会。
马克思认为,个人发展的程度与个人的现实的素质相联系,同时它又离不开社会
的发展,“这些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第三,马克思提出并实际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这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区别于其他人的发展理论的重要特点。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以“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
因为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保证“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
只有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实现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完善和更替,使人的社会关系全面生成和高度丰富起来;
也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消灭旧社会的生存条件,消灭阶级、消灭旧的分工,实现“自由个性”的发展。
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生产力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也包括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及其运用,必然是劳动时间的缩短和“自由时间”的延长,而这正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指所谓“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第四,人的全面发展还取决于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
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可见,生产力决不是外在于人的单纯的物的增长,而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积极展现,是人的潜能、个性、价值的发挥和发展。
在人们的各种活动中,实践是人们最基本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既改造客体,也改造主体;
既创造客体价值,也提高主体素质,促进人的发展。
对此,马克思也有深刻揭示。
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创造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可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主体自身的素质,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步骤。
总之,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涵十分丰富,短时间内我不可能了解的很透彻,还需要努力学习,深刻研究,它能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指导。
第三篇:
安达曼岛人读书笔记
《安达曼岛人》的读书笔记
这个学期我读的是《安达曼岛人》。
我认为,书中前4章节都是未后2节做铺垫。
所以,我想要理顺一下后2节的内容----安达曼人习俗及信仰。
方法与假说
作者通过展示安达曼岛人的某一习俗与其他习俗之间的关系,以及该习俗与安达曼岛人的整个思想和情感体系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解释。
然后,作者给比较法真正做了个定义:
不是将一个社会的某个孤立的习俗与另一个社会的类似习俗进行比较,而是将一个社会的整个制度、习俗和信仰体系与另一个社会的整个制度、习俗和信仰体系进行比较。
本文的提出假说,用一句表述为:
安达曼岛人仪式的社会功能,就在于维持安达曼社会赖以生存的情感倾向,并使这些情感倾向世代相传。
后文围绕该假设进行解释,并遵循几条规定。
1、在解释任何特定的习俗时,都必须考虑土著自身给出的解释。
2、假设土著在不同的场合遵循同一个习俗或类似的习俗,那么所有场合下的习俗就具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含义。
3、假设土著在同一个场合遵循几种不同的习俗,那么这么习俗就存在一个共同的要素。
4、不将安达曼岛人的习俗与其他民族的类似习俗进行比较。
婚礼
这是他们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仪式。
拥抱是婚礼的其中一个内容,它的含义是:
身体的结合标志着或者表示了社会关系上的结合。
大多情况下,礼物的赠送都是相互的;
而婚礼中的馈赠是单方面的,是全体的社会性的好意和认可。
从婚礼见证者角度看待婚礼:
1、婚礼主持人是社区的代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社区,而不是他个人。
因此,婚礼的作用
是,表明这场婚姻并不只关系到新婚夫妇,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区。
2、婚礼是见证者了这对新婚夫妇地位变化的认可。
因此,婚礼是人们情感变化的场合,成
婚者的社会地位改变了,人们对他们的情感也随之改变。
从新婚夫妇角度看待婚礼:
1、他们的结婚是与整个社区有关的。
2、他们获得了新的地位,拥有了新的权利,也有了新的责任和义务。
媾和
这也是一个简单仪式。
其中武器的交换完全是一种特殊形式,用来表示善意。
该仪式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双方的相互之间的情感,通过仪式,用友谊和团结的情感来取代敌对的情感。
哭泣
作者把安达曼人哭泣的主要场合分为7种,然后逐个分析,得出结论。
该仪式解释为人与人之间依恋之情的表达,作用就是确认两人或更多的人之间的社会纽带,调节人与人之间行为的情感倾向,进入一种新状态或使休眠的情感复苏或使人们认识到个人关系状态的变化;
将一度中断的社会关系恢复的作用。
舞蹈
先分析了节奏的作用:
1、任何明显的节奏,对那些受其影响的人都会产生约束力,迫使他们服从它,并允许它指
挥和控制身体运动甚至思想活动。
谁不服从,就会处于不安状态。
2、比无节奏运动导致的疲劳程度要低。
3、舞者能从自己身上感受到自己支配下的各种力量的一种和谐的作用。
再来讲舞蹈的作用:
1、为个人提供了在他人面前展现技能和灵活性的机会,满足了自己虚荣心,激发了自尊情感。
2、影响对同伴的情感。
在集体性的表达中分享快感,感到自己对同伴有感情感和依恋情感大大增加。
因此,舞蹈使社区达到最大程度的团结,融洽和和睦。
装饰
社会规定了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才允许个人表达自己的个人价值。
对身体进行的割痕、体绘以及大多数饰物的佩戴都是些仪式,这些仪式的功能是标志着有关个人与某种力量之间的一种永久或暂时的特殊关系,这种力量存在于社会以及影响社会生活的一切东西之中。
食物
1、食物充足与短缺会引起社区的欢乐与悲伤。
2从食物与个人情感之间来看,食物比任何其他东西更能日复一日地使他感受到自己与伙伴们之间的关系。
食物与道德义务的情感联系非常紧密。
3、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社会价值。
成人礼
该仪式具有两方面意义。
1、社会角度。
该仪式是对新成年者地位变化的认可。
2、新成年人角度。
该仪式是道德教育或社会教育。
一方面,用饥饿教会他们食物社会价值的意识、自控力或自制力;
另一方面,使他们在人生中首次学会严肃地看待生活以及生活的责任和义务。
该仪式的目的
1、为了赋予新成年者一种能力,相对安全地吃危险食物,尤其是能够避免或抵抗疾病。
2、赋予个人社会人格。
葬礼
该习俗不应只是看作个人自然情感的表达,而是集体情感的一种集体性仪式性的表达。
社会群体作为一个群体而存在要靠其凝聚力来维持,其凝聚力直接取决于是否存在一个能将群体成员彼此粘合在一起的集体情感体系或情感倾向体系。
所以,社会因死亡或其他原因而失去一名成员,对这个社会是个严重的打击,就会做出愤怒的反应。
倘若,该社会没有做出反应,受伤的社会情感就不能得到恢复,那么这些情感就丧失力量,社会丧失其凝聚力。
日夜交替的神话
土著相信某些自然力量是社会危险的潜在根源,而他们对夜晚的恐惧,或更恰当的一点,那种觉得夜晚不安全的感觉,是土著对这些自然力量恐惧或尊敬的态度。
夜晚的社会价值:
1、晚间社会活动减少,社会的保护力减少。
2、人不能干涉自然界的力量。
3、人若对自己的情绪失控,会成为社会危险的根源,或至少造成社会烦躁不安的根源。
4、表达了舞蹈以及伴舞的歌曲的社会价值。
火的神话
该神话有三大主题:
1、火的社会价值。
拥有火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社会安康幸福最需依赖的东西。
2、认为动物与祖先曾经是同类。
只有按照维持良好秩序的需要来控制个人的怒气,人类社会才可能存在;
动物被从人类社会里分离出去,是因为它们吵闹不休,没有和气生活。
3、对动物特征以传说的形式进行了解释。
同时,也揭示了世界的三重性,巨蜥和麝猫在这三重世界中占据的地位部分地决定了它们在安达曼人传说故事中的地位。
季节变化的神话
食物方面:
如果为了得到一件物品我们必须做出巨大的努力或牺牲,或者置身于危险中,这件东西的价值就会增加。
而安达曼人必须要冒着比利库发火的危险并承受随后发生的后果,才能得到蜂蜜、蜂蜡以及甘薯等植物食品。
这就体现了这些植物食品的社会价值。
性别方面:
北安达曼岛人根据的多数神话中比利库与塔莱在调节季节中所占地位的比较,认为比利库是女人、塔莱是男人。
南安达曼岛人认为激烈的搏斗只能发生在男人之间,所以普鲁格和德丽亚都是男人。
闪电方面:
1、安达曼人将闪电看作火,而比利库是第一个拥有火的人,也就成了闪电的拥有者。
2、有岛人将闪电说成珍珠贝。
因为只有妇女才使用该种贝壳,而比利库又是女的。
3、前两者的融合,比利库用珍珠贝打击一块红石头,从而产生了闪电。
与祖先的关系方面:
1、比利库与人类处于敌对状态,而祖先又
代表着安达曼社会的雏形。
2、比利库拥有一个与祖先相似的地位。
精灵、天气的方面:
认为天气是由精灵以及比利库和塔莱控制两种相反的信仰合并在一起,有的说坏天气是由精灵造成的,也有说是因比利库和塔莱造成的。
自然现象的拟人化
这是指,某种自然现象与某个人观念之间的联系。
在该联系中,自然各种特征都被看作仿佛是人的行为或特征。
或者是因为我们对人比其他事物知道和了解得更深。
一些重要的传说是自然现象的社会价值的表达,是他们对于日夜交替、火、天气和季节等影响他们社会生活的现象的模糊情感的观念的具体表达形式。
通过该方法,把安达曼人在社会中的道德力量映射到自然世界中,把那些对社会的幸福安康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现象纳入社会生活圈子,使月亮和季风成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从而同样受到社会内部具有影响力的道德力量的影响。
总结
所有的人类社会都存在着一种情感基础,人们对祖先的信仰就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作者称之为“传统情感”。
个人在传统情感中感觉到一种比自己强大的力量,不管自己是否愿意,都必须服从它。
而且,他还感到,作为社会的一员,自己拥有一种力量,凭借它自己能够面对敌对的或者至少是冷漠的自然力量,能够为自己提供食物,维护自己的安全和幸福,但自己所拥有的这种力量并不完全是自己个人的产物,而是自己从历史中获得的。
因此,个人自己的生活显然离不开这种历史,他对这种历史觉得有一种感恩似的依赖感。
只要他按照传统来行事,他就能够享受安全和幸福,因为他所依靠的是比自己思想和身体素质更强大得多的东西。
以上一段话就表明了这些传说的两个重要观念:
一致性和
现在依赖过去。
一个特定民族的制度、习俗和信仰组成了一个整体——文化。
一种文化要存在,这些传统情感就必须以某种明确的形式存在于个人思想中,能根据社会的实际组织形式,按照维持社会凝聚力所需的方向影响个人行为。
这就是情感的社会功能。
总体来说,习俗的功能是,人们经常用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的情感手段,而且也是人们通过这种表达来把这些情感保持活跃、使之世代相传下去的手段;
神话和传说的功能是,表达安达曼人对社会以及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思维方
式和情感,从而保持这些思维方式和情感,并将之传给后代,其所表达的情感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
我的感想
作者用安达曼的社会的习俗、神话和传说解释这个社会的形成,文化、传统、道德的力量。
这都有赖于作者认真地对当地习俗、神话和传说进行记录,并不厌其烦地抽丝剥茧。
用我自己的话来简述就是,土著用不同的仪式、神话传说故事向下一代灌输各种观念、耳濡目染,并在潜移默化当中锻炼其某种能力,使当地社会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中,并且时代延续下去。
第四篇:
《人的条件》读书笔记1
《人的条件》读书笔记
序言
为什么不相信纯科学家的政治判断是明智的,其理由首先不在于他们缺少“德”——他们并不拒绝发展原子武器,也不在于他们的天真——他们并不知道一旦这些武器制造出来,他们是最不适合被要求磋商其使用的人,而是恰恰在于这一事实——他们进入了一个讲话失去了其力量的世界。
第一章人的条件
1.vitaactiva和人的条件
对于“vitaactiva”这个词,我建议把它解释为人的三种最基本的活动:
劳动、工作和行动。
这三种活动都是极为基本的,因为它们分别对应于拥有生命的世人的三种基本条件。
劳动即是人的生命本身。
工作不是一种自然的活动,也不是天赋,工作的有限性无法通过人类生命的无限循环得到补足。
工作作为人条件之一,是一种现世性。
行动是唯一不需要借助任何中介所进行的人的活动,是指人们而不是人类居世的群体条件。
一切人的条件都与政治相关,而群体性则是所有政治生命的重要条件,不仅仅是重要条件,而且还是必要条件。
以上相关活动及其相应的条件,和人类生存的一些最基本的条件密不可分,例如生老病死、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