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淮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958429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406.55KB
生物安徽省淮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物安徽省淮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徽省淮北市届高三一模考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酸性重铬酸钾和酒精反应由橙红变灰绿,C正确;
D、洋葱内表皮能发生质壁分离,但其液泡内不含色素,不便于观察,D错误.
故选:
点评:
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观察细胞的线粒体,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2.(3分)(2015•淮北一模)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科学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豌豆细胞内各种基因在有性生殖时遵循孟德尔定律
利用电镜和微摄影技术拍摄到细胞膜呈暗一亮一暗的图片属物理模型
类比推理法的结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需通过实验验证
植物根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可观察到末期植物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
孟德尔遗传实验;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但他并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遗传定律只适用于核基因遗传,并不是各种基因都遵循;
2、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已经死亡,看不到细胞板的动态变化;
3、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后来摩尔根用实验证明基因
A、遗传定律只适用于核基因遗传,并不是各种基因都遵循,A错误;
B、拍摄的照片不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
C、类比推理法的结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需通过实验验证,C正确;
D、有丝分裂实验中细胞已经死亡,看不到细胞板的动态变化,D错误.
本题考查科学史中所用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3分)(2015•淮北一模)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水稻是真核生物,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蓝藻无叶绿体,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硝化细菌无核膜、核仁,能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1、常考的原核生物:
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常考的真核生物:
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
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等.
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水稻是真核生物,有线粒体,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蓝藻无叶绿体,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硝化细菌无核膜、核仁,能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D正确.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题中各生物的类型;
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3分)(2015•淮北一模)如图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流动图解,1、2、3表示相关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2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中
3过程以mRNA作为模板,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
翻译时,图中3过程mRNA每次能结合多个核糖体,产生的各肽链氨基酸序列不同
若图中mRNA为果蝇白眼基因的转录产物,则在果蝇的触角细胞中不能检测到该mRNA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题图:
图示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流动图解,其中1为DNA复制过程,2表示转录过程,3表示翻译过程.据此答题.
A、1为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2为转录过程,也是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A错误;
A、3是翻译过程,该过程以mRNA为模板,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B错误;
C、mRNA每次能结合多个核糖体,由于模板是同一条mRNA,因此产生的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相同,C错误;
D、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果蝇白眼基因mRNA存在眼部细胞中,在触角细胞中是不能检测到该mRNA的,D正确.
本题结合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流动图解,考查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3分)(2015•淮北一模)如图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初始体积(Vo)与变化后体积(V)比值图象以及细胞膜破碎后形成正常小泡和细胞膜外翻小泡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裂解后小泡的形成可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外翻性小泡膜内侧可能含有信号分子的受体
该红细胞细胞内液与90mmol•L﹣1NaCl溶液浓度相当
150mmol•L﹣1NaClNaCl溶液影响该细胞代谢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100mmol•L﹣1,红细胞会吸水涨破;
当NaCl溶液浓度等于150mmol•L﹣1,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是1,该溶液浓度与细胞内液浓度的渗透压相等.
A、红细胞吸水涨破形成小泡的过程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不能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A错误;
B、信号分子的受体位于细胞膜外侧,当红细胞膜形成外翻性小泡时信号分子的受体分布到了外翻性小泡膜的内侧,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该红细胞在150mmol•L﹣1NaCl溶液浓度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是1,因此该红细胞细胞内液与150mmol•L﹣1NaCl溶液浓度相当,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由图分析可知,NaCl溶液浓度为150mmol•L﹣1时细胞形态正常,低于或高于该浓度,红细胞形态改变,故150mmol•L﹣1NaClNaCl溶液不影响该细胞代谢,D错误.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细胞渗透作用的吸水和失水,细胞膜的成分,对于相关知识点理解、并形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6.(3分)(2015•淮北一模)如图是非洲爪蟾的细胞核移植实验,很多重组细胞发育不正常或不能分裂,少部分发育为非洲爪蟾成体,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只有少部分重组细胞发育为成体,说明只有部分细胞核有全能性
重组细胞发育为蝌蚪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
蝌蚪甲、乙的遗传物质均相同,性状一致
紫外线照射是为了诱导重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细胞核的功能.
1、动物细胞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
2、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
卵(母)细胞大,容易操作;
卵(母)细胞质多,营养丰富;
含有促使细胞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3、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
4、重组卵细胞最初分裂时虽然复制了DNA,但基因的转录并未开始;
同时,供体核DNA开始丢失来源于乳腺细胞的调节蛋白,而正是这些调节蛋白最初阻止了核基因的表达;
在重组卵细胞开始第三次分裂时,原乳腺细胞的调节蛋白便全部被卵细胞质中的蛋白因子替换了,因此核重新编排,胚细胞开始表达自己的基因,进而调控胚在代孕母亲子宫中的进一步发育.
A、细胞核是有全能性的,本实验只有少部分重组细胞发育为成体可能是实验本身操作造成的,A错误;
B、重组细胞发育为蝌蚪过程发生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B正确;
C、蝌蚪甲、乙细胞质遗传物质是不同的,故性状会有差异,C错误;
D、紫外线照射是为了使卵细胞的核失活,D错误.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概念、类型、原理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3分)(2015•淮北一模)下列有关酶和ATP及相关生命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酶的合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人成熟的红细胞能产生无氧呼吸酶也能产生ATP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因而酶促反应不消耗ATP
细胞中的ATP均产自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等膜上
酶的概念;
酶的特性;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促反应原理: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
ATP
ADP+Pi+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而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A、酶都是大分子,其合成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不能合成酶,B错误;
C、酶虽然能降低活化能,但很多酶促反应还是需要耗能的,C错误;
D、细胞质基质也能产生ATP,D错误.
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酶的概念、化学本质等,掌握酶促反应原理;
识记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3分)(2015•淮北一模)男性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质)出观的凝缩松展的周期性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染色体(质)呈现b状态时,在细胞核内分布区域更大,便于高倍镜观察其形态和数目
染色体(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e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2:
1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处于b时期的细胞数量最多,因为b时期时间最长
男性精巢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为23条或46条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图示表示男性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质)出观的凝缩松展的周期性变化,其中b→c表示分裂间期;
d表示分裂前期;
e表示分裂中期;
a表示分裂后期;
a→b表示分裂末期.
A、e状态时染色体螺旋程度最大,是观察其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A错误;
B、染色体(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e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
2,B错误;
C、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处于b时期(间期)的细胞数量最多,因为间期时间最长,C正确;
D、男性精巢细胞既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也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因此染色体数目为23条或46条或92条,D错误.
本题结合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质)出观的凝缩松展的周期性变化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3分)(2015•淮北一模)科学家发现了具有资源管理功能的一种“监控分子酶”,抑制该酶的活性,在能量稀缺情况下,癌细胞因无法获取能量平衡反馈信息,将继续浪费大量能量资源进行分裂繁殖活动而自我死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抑制该酶活性导致癌细胞自我死亡的原因是能量供应不足
抑制该酶活性对高度分化的正常体细胞没有影响
该酶能够确保癌细胞的基本代谢能量需求
可通讨药物维持监控分子酶的活件来治疗癌症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该酶具有资源管理功能,抑制该酶的活性,在能量稀缺情况下,癌细胞无法获取能量平衡反馈信息,将继续浪费大量能量资源进行分裂繁殖活动而自我死亡,导致癌细胞自我死亡的原因是能量供应不足,故该酶能够确保癌细胞的基本代谢能量需求;
由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不会浪费大量能量用于细胞分裂,因此抑制此酶活性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根据题意,维持该酶活性不利于癌症的治疗.
A、抑制该酶活性导致癌细胞自我死亡的原因是能量供应不足,A正确;
B、由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分裂,抑制该酶活性对高度分化的正常体细胞没有影响,B正确;
C、该酶能够确保癌细胞的基本代谢能量需求,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维持该酶活性不利于癌症的治疗,故不能通讨药物维持监控分子酶的活件来治疗癌症,D错误.
本题考查了癌细胞的供能机制及其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10.(3分)(2015•淮北一模)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只有①细胞内能发生DNA复制,此时若发生基因突变可遗传给后代
图②细胞内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等位基因的分离不能发生在图⑤
图③④⑤细胞中的染色体均有同源染色体
细胞的减数分裂.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示是在相差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①为间期,故只有该细胞内能发生DNA复制,由于是减数分裂,产生的是配子,故此时若发生基因突变可遗传给后代,A正确;
B、②为减一前期,细胞内着丝点没有分裂,只有同源染色体分离,B错误;
C、若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可以发生在图⑤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D、图③细胞中的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图④⑤细胞中的染色体均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我本题结合在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植物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
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图解准确判断各选项.
11.(3分)(2015•淮北一模)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利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与此实验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噬菌体和宿主细胞中基因的遗传均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长时间保温会影响上清液的放射性
若1个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产生了100个子代噬菌体,则子代中含32P的与不含32P的噬菌体比例为1:
99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
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A、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但没有证明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噬菌体和宿主细胞都不是真核生物,它们的基因的遗传均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射性本身就该集中在上清液中,故长时间保温,不会对上清液放射性产生影响,C错误;
D、若1个DNA双链均被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产生了100个子代噬菌体,含32P的有2个,不含32P的有100﹣2=98个,所以子代中含32P的与不含32P的噬菌体比例为2:
98,D错误.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
识记噬菌体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
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3分)(2015•淮北一模)下列遗传系谱图中,甲、乙遗传病的相关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个体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属伴X隐性遗传
个体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
个体Ⅲ7、Ⅲ8、Ⅲ9患者均可能为纯合子
个体Ⅳ10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根据系谱图判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Ⅱ3和Ⅱ4都不患甲病,但却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儿子,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可推知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都不患乙病,但却生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儿,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对于甲病来说3、4不患病,且II3不携带致病基因,后代儿子患病,甲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对于乙病来说,5、6不患病,后代有患病的女儿,因此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甲病属伴X隐性遗传,乙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个体4的基因型是BbXAXa,B错误;
C、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Ⅱ﹣7的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Ⅲ﹣8的基因型是bbXAXa或bbXAXA,个体9的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故个体Ⅲ7、Ⅲ8、Ⅲ9患者均可能为纯合子,C正确;
D、先分析甲病,Ⅱ﹣7的基因型是XAY,Ⅲ﹣8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个体Ⅳ10患甲病女孩的概率是
×
=
;
再分析乙病,Ⅱ﹣7的基因型是Bb或BB,各占
,Ⅲ﹣8的基因型是bb,个体Ⅳ10患乙病的概率是
所以个体Ⅳ10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
,D错误.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
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13.(3分)(2015•淮北一模)下列与变异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改变
染色体发生易位,细胞内的基因数目没变,生物性状不变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的特征;
受精作用;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即所有的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2)随机性,即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一个DNA分子中,DNA分子任何部位;
(3)不定向性,即基因可以向任意方向突变,但都是变为其等位基因;
(4)低频性;
(5)多害少利性.
A、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故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改变,A正确;
B、染色体发生易位,细胞内的基因数目没变,生物性状一般改变.B错误;
C、基因突变才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
D、配子的自由组合不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3分)(2015•淮北一模)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下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随着代数的增加,Aa的基因型频率逐渐下降
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的变化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频率的变化;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据图分析可知:
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隐性基因频率变化,因为显性基因淘汰速率快,曲线乙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因为隐性基因可以在杂合子中存在,淘汰速率慢.
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甲曲线基因频率变化较大,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A错误;
B、当A和a频率相等时,Aa的值最大,随自交代数增加,Aa的基因型频率逐渐下降,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隐性基因频率变化,C错误;
D、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本题的知识点是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种群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变化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实质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图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15.(3分)(2015•淮北一模)运动对某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的血糖浓度的影响如图,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细胞无法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进食但不运动后,血糖浓度较低,说明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进食且运动后,血糖浓度更低,说明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安徽省 淮北市 届高三一模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