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956892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4.28KB
江苏省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格式.docx
《江苏省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分)
记者:
▲?
韩美林:
别指望父母,要有独立的自尊心。
就像我小学时的校歌唱的:
“但得有一技
在身,就不怕贫穷。
且忍耐暂时的痛苦,去发展远大的前程。
”现在我们的祖国富强了,我希望年轻人、年轻艺术家,把思想、修养、艺术乃至举手投足都更升华,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富裕且有文化的大国。
A.您对年轻人有什么话要说吗?
B.您对年轻人有什么看法吗?
C.您对有些年轻人不学无术的现象怎么看?
D.您觉得年轻人应该怎么面对今天的国家形势?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毕仲举书
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
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
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
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
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须,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
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
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
而既饱之余,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
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
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
往时陈述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
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
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
抑尚与仆辈俯仰也?
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
静似懒,达似放。
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
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
三复斯言,感叹无穷。
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审比来起居佳胜 比:
最近
B.是天相子也 相:
祐助
C.刍豢满前 豢:
饲养
D.则有间矣 间:
差别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欣然而笑 ②本期于静而达
B.①晚食以当肉 ②仆常以此自疑
C.①若农夫之去草 ②譬之饮食龙肉也
D.①其味与八珍等 ②抑尚与仆辈俯仰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
(4分)
(2)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
9.据此回信,推测毕仲举来信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①。
减字木兰花
蒋氏女②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
①洞房:
幽深的居室。
②蒋氏女,蒋兴祖之女。
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
勇抵抗,壮烈殉国。
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请找出具体依据。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
(3)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诗经·
氓》)
(2)▲,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3)▲,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4)▲,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
逍遥游》)
(5)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7)其为人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
(8)牢骚太盛防肠断,▲。
(毛泽东《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瓦斯科夫凯旋①
[前苏联]鲍里斯·
利沃维奇·
瓦西里耶夫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走过里莎牺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动了枪栓。
听到枪栓的声音,俘虏们立刻警觉地停了下来,回过头,惊恐地看着瓦斯科夫。
准尉已经像个醉鬼一样东倒西歪了,但他还保持着清醒。
不是现在,时机未到。
瓦斯科夫看了一眼俘虏,又拉动枪栓,关上了保险。
俘虏们放下心来,回过头,继续慢慢向前走去。
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响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斯科夫看着前面俘虏的背影,突然变得模糊起来,他赶紧晃晃头,背影又变得清晰起来。
他回头远远地望着姑娘们牺牲的地方,默默地唠叨着:
“我的丽达、热妮亚、里莎、索妮娅、嘉尔卡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们说,我活下来了。
咱们再见的日子又远了。
仗,还没打完,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们的准尉来不及哼上一声,也就躺下了。
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们去做伴。
现在想起来,是多美妙的一件事……”
瓦斯科夫回头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着的俘虏,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唠叨着:
“再见了,等以后再回来看你们。
丽达交待的事我一定办好,你们相信我……”
他回过头,疲惫的脸上挂着大颗大颗晶莹的泪珠。
瓦斯科夫押着俘虏终于走上了大路。
这是最后的路程了。
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烧起来了,他身体摇晃着,俘虏的背影变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脑袋。
但不管如何,背影还是模糊的,周围的一切也是模糊的……
突然,从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无数的红军战士。
他们呼喊着向瓦斯科夫涌来。
是少校和基里亚诺娃带着大部队正在森林里搜寻他们的踪迹。
然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觉不到,他摇摇晃晃地朝前走去,走过了俘虏身旁,一直走向村口。
四面八方都是红军战士,善良的俄罗斯人民。
然而这一切落在瓦斯科夫的眼里,都是一些晃动的影子。
他分辨不出眼前的是谁,只知道一味地晃动着身体朝前走着,走着。
他仍然跌跌撞撞向前走去,一直走向空无人迹的村庄。
瓦斯科夫终于明白他已经回来了。
他想站住,却觉得眼前一阵发黑,整个人重重地跌在地上,昏死过去。
红军向德国发起了总进攻。
“喀秋莎”万弹齐发,射向了柏林。
红军战士冲进国会大厦,将高高飘扬的旗帜插在国会大厦顶上。
欢呼声充满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柏林,莫斯科,巴黎,伦敦,华盛顿……
战争终于结束了。
战后的俄罗斯土地上一片废墟。
然而幸存下来的人们没有停下来哀悼,他们从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中走出来,用百倍的热情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忙碌之中。
推土机把废墟推倒,压路机压过坑坑洼洼的公路,年轻人一队队扛着工具,唱着欢快的歌向需要他们的地方走去。
瓦斯科夫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打满了遭受摧残伤害的烙印,然而俄罗斯人民却用欢声笑语点缀那些破败的街道。
①节选自前苏联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有删改。
该小说讲述了二战期间苏联红军战士英勇抗击德寇入侵的故事。
②小说中牺牲的五位女战士。
1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3.小说多次写到俘虏有何作用?
(6分)
14.小说两次写到瓦斯科夫“默默地唠叨着”,这样写的意义是什么?
15.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中国的孝道
朱大可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一位年轻母亲睡前给母亲端水洗脚,幼子为此深受感动,遂端来一盆热水要给自己的母亲洗脚。
洗脚、下跪和磕头的闹剧,从旧帝国一直上演到民国,始终没有终止的迹象,只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它逐渐遭到人们的唾弃。
但今天,在道德全面滑坡的背景下,那些发霉的旧风俗开始卷土重来,成为转型中国的“亮丽风景”。
但国人的孝道传统,往往表演甚于实绩。
目前的种种亲情表演不过是这种“秀孝传统”的变种而已。
在所谓“亲情经济”的浪潮中,母亲节被强大的市场之手弄成了鲜花节或蛋糕节,面临着被庸俗化的厄运。
美式文化的渐染,又让很多年轻人怀着崇拜心理,模仿西式传统,把示爱当作时髦,把表演当作品位。
中国封建社会的孝道,无非是专制主义在家庭结构中的映射。
它从未承载过真正的爱与亲情,而仅仅重申长辈对晚辈的微观权力。
它拒绝家庭成员的人际平等,无视晚辈的人格尊严,进而摧毁主体的独立建构,由此导致服从性和工具性人格的茁壮成长。
如何阐释“孝”的含义,这无疑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儿女跟父母的关系,首先应当建立在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任何一种下跪和磕头的行径,只能把“孝”引向“顺”,也即表达谦卑和顺服的语义。
这种所谓孝道,背离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人本主义价值基线,跟爱没有任何本质性关联。
母亲节源于希腊,人们借此向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意;
现代母亲节则源于一名叫做安娜•贾维斯的美国女士,她力主设立纪念日来劝慰那些在战争中丧子的母亲,同时创立母亲节来表彰全球母亲的伟大成就。
全世界的儿女都知道,我们应在这一特殊的节日里重申母爱的伟大,对母亲报以更为炽热恒久的情感:
学会倾听她们的教诲,尊重她们的抉择,跟她们成为最亲密的朋友,并学会在她们老去之后,照料其衰弱的身体和安慰其孤寂的灵魂。
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以下跪和磕头来表演各类滑稽的“孝行”。
母亲珍爱并引为自豪的,不是那些磕头虫和软脚蟹,而是有尊严地站着的孩子。
(有删改)
16.请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17.文章第
段中“变种”的表现有哪些?
18.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真正的“孝”应当是什么样的?
七、作文(共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
马克思说:
“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在跪着,站起来吧!
”
郑板桥爱徐青藤(明代画家徐渭)的画和诗,自称为:
“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语文加试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
(10分)
从古讲六书者,多不工书。
欧、虞、褚、薛,不硁硁于《说文》《凡将》。
讲韵学者,多不工诗。
李、杜、韩、苏,不斤斤于分音列谱。
何也?
空诸一切而后能以神气孤行一涉笺注趣便索然。
(节选自《随园诗话》)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21.“六书”是东汉▲(人名)在《说文》中提出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指事、▲、形声、转注、假借。
22.《随园诗话》是清代▲(作者)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他所倡导的“▲”(学说)在清代诗歌理论中影响很大。
(2分)
2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关于诗歌创作的观点。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汉献帝以血书衣带诏赐给董承,董承联络了吴兰、王子服、刘备
等,欲杀曹操,但密谋泄露,董承、董贵妃被曹操杀死。
B.《子夜》以吴荪甫与裕华丝厂工人的斗争为主线,以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与双
桥镇农民的斗争为副线,相互交织,串联全篇。
C.《茶馆》第二幕中,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灰色大衫,但袖口瘦了,而且罩上青布马
褂,这些服饰的变化,揭露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
D.《边城》中,天保为成全傩送和翠翠,驾船远行,遇险而死,傩送误认为这跟老船
夫和翠翠有关,带着莫名的悲哀也下了桃源。
E.《哈姆莱特》中,“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
责任!
”这句话主要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正义感、责任感。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听到金钏投井而死的消息后,袭人“不觉流下泪来”,贾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
两人都流泪,但蕴含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2)“可怕呀,好比天坍地陷!
船沉了,在希望的茫茫大海上没有留下一截绳索,一
块木板。
”这是苦苦等待了七年的欧也妮收到查理的信后的感受。
请简要概括该信
的内容。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6~28题。
诸多人人生的过程、诸多人的生活,构成了社会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生毫无疑问是文学的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人生,哪有文学。
另一方面,文学与人生,可以缩小到文学对每一个人生命的影响,或者说文学对每个人的影响,而且每个人实际上都是一个潜在的文学读者。
有人说了,在农村里面有很多不识字的人,他们是不是读者呢?
我想他们尽管没有能力拿着一本有文字的书来读,但是他们依然有别的办法来接触到文学,他们可以用耳朵听。
所以,每个人都是一个读者,只不过读书的方法有区别。
文学肯定会影响人,我们看很多人物的传记,其中写到某人看到某书以后改变自己人生的方向,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我想即便是没有这样一种戏剧化的、变革性的影响,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依然存在。
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判断一个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都需要借助我们头脑中许多理论观念。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除了父母、老师的教育之外,更重要的就来源于阅读。
我作为一个写作者,确实感觉到手下的笔重若千斤,通过自己的写作,把自己对人生最宝贵的体验写进去,对个性化的体验也写进去。
而且在写的过程中,对人性当中善的方面、恶的方面,尽可能的给予全面的呈现。
只有这样,写出的作品里面的人物才会充满典型性的特点。
只有这样真实的人物,才能够让人们受到感染,才能够让人牢牢记住,才能够对人的生活有所启发。
(选自莫言在“中法诺奖得主对话”中的讲话,有删改)
26.请简析“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5分)
27.文学对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8.依据文本,莫言认为一个写作者应该如何写作?
徐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质检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A(不温不火:
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
不瘟不火:
指
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
以至:
用在一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
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
以致: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
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品味:
(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品位:
指物品质量;
文艺作品
所达到的水平;
指人的欣赏水平高,也指人的素质高,修养高。
)
2.(3分)B(A成分残缺,应为“基于…的考虑”;
C语序不当,应为“广泛地听取”;
D
句式杂糅,“显示”改为“判断”。
3.(3分)A(A项“高足”意为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
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语境不合。
4.(3分)D(根据押韵排除B项,依据律诗二、三两联必须对仗可排除A、C项)
5.(3分)A(韩美林先生的回答内容中涉及到不依赖父母、一技之长、自我修养等问题,
反推记者所问的问题应当包含这些方面。
从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这点来说,B项不够准确,
C、D三项提问均不够全面。
A项的提问内容是要引导韩美林先生对年轻人提一些希望和建
议,虽然宽泛了一些,还是能够涵盖另外三项内容。
6.(3分)C(家畜,此泛指各类家畜的肉)
7.(3分)D(A项:
①连词,表修饰;
②连词,表并列;
B项:
①连词,表目的;
②介词,因为;
C项:
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音节助词,无义;
D项:
介词,同。
8.
(1)(4分)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
(“任意”1分,“不用”1分,“触罪罟”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所期待的境界,却先得到了所相似的东西,不
是没有害处的。
(“学者”1分,“所期”1分,“不为无害”1分,句意通顺1分。
9.(4分)
就苏轼被贬一事表示慰问;
告知苏轼自己的生活近况;
对苏轼的生活情
况表示关心;
劝苏轼多读佛经并研究配药之方救济百姓;
开导苏轼乐观豁达对待世事。
(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参考译文:
转眼间分别已十多年了,我愚钝缺乏识别能力而遭遇坎坷,因而不再能够自列为朋友,没想到老朋友尚能如此记怀,录我在朋友之列。
委屈你从远方亲手写信教导我,问候得很殷切,并且让我详知你近来日常起居生活安好,感激欣慰得说不出话。
罗山向来被称为好地方,不会有瘴疠之毒气,也许是四季舒适吧。
既已没有什么丧失的东西,而且能够感悟到受宠与受辱没有区别、得失不应系于内心,这是上天在祐助你啊。
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
然而祸事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用说当初是巧是拙了。
黄州临江靠山,既顺适耳目观赏之娱,并且生活所须各种物品也容易得到,早睡晚起,又让我不知所说的祸事在哪里呢?
偶然读到《战国策》,看到处士颜蠋说“推迟吃饭时间,从而饭便可变成肉一样的美味”,我欣然而笑。
像颜蠋,可以说是善于在贫困中生活的人。
粗茶淡饭,在饥饿的时候食用,它的味道和山珍海味一样可口;
而已经吃饱了之后,各种美味的肉食堆满面前,唯恐别人不端走。
是好是坏在于自我的心态,哪里与外物有什么关系。
你所说的研习佛经与调配药物救治百姓这两件事,认为这是对闲居之人丰厚的赏赐。
对于佛经,我过去也经常阅读,然而头脑昏昧,心智闭塞,不能够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
独处的时候,找些其中浅易的内容读读来洗去心灵的尘垢。
这好像是农夫锄草的过程,刚锄掉,马上又会长出来,虽然好像是没有什么补益,然而毕竟比没锄的好。
像那世上的君子,离尘脱俗得以深悟的人,我是没有认识的。
过去陈述古喜好谈论禅道,自己认为已经达到最高境界,因而视我所说的话为浅陋。
我曾对陈述古说:
您所谈论的,好像是食用龙肉,而我所学习的,是吃猪肉,猪肉与龙肉是有很大差别的,然而您整天空谈龙肉,不如我吃猪肉感受到口味美、肚子饱的真实。
不知道您从佛经中所得到究竟是些什么?
是为了超出生死和三乘,从而成佛吗?
还是注重同我们这类人不相上下相处?
研习佛道的人,本来是追求宁静和旷达的。
而宁静近似于懒惰,旷达近似于放诞。
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期许的境界,却先得到了那所相似的东西,不是没有害处的。
我常常因此怀疑自己,所以也把这些问题呈献出来与你探讨。
你的来信说人行于世间,但求平安无病,解决温饱,不做坏事,就足够了。
我多次品味这些话,有无穷的感悟。
没有机缘当面交流,姑且读读笑笑吧。
10.
(1)(3分)暮春(春季)(1分)。
“落红”(1分),“(垂杨)飞花”(1分)。
(2)(4分)
比喻,以流水喻车声;
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
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
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4分)
“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离别之苦;
“飞鸿”南归,反衬词人身陷贼手不得自由的处境,蕴含了词人家园之思与国破之痛。
11.
(1)泣涕涟涟
(2)八百里分麾下炙(3)扪参历井仰胁息(4)朝菌不知晦朔
(5)水中藻荇交横(6)沙鸥翔集(7)发愤忘食(8)风物长宜放眼量
12.(4分)反衬(以动衬静),(1分)用步伐的“响”反衬环境的“静”;
(1分)烘托出
瓦斯科夫内心的压抑与痛苦。
13.(6分)
推动情节发展;
表现瓦斯科夫勇敢、坚强、守纪的形象;
显示了战争的
残酷及胜利来之不易。
(每点2分)
14.(4分)
强调瓦斯科夫对失去战友的痛苦之情和对烈士的怀念之情(2分);
增强
了作品的悲壮意味(每点2分)。
15.(6分)
揭示了战争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与坚
强
蕴含俄罗斯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16.(6分)
首先指出旧风俗卷土重来的现象;
接着揭示传统孝道的实质;
最后提出
“孝”的正确做法。
17.(6分)
孝道被市场庸俗化;
孝道被西式化。
(每点3分)
18.(6分)
注重实绩;
承载真正的爱与亲情;
要建立在家庭成员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
报以炽热恒久的情感。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9.作文评标准参考2014年江苏高考评分标准。
立意参考:
面对伟大的存在,我们的人生态度可以是:
平等的,批判的,虔敬的,辩证的。
语文加试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题(10分)
20.空诸一切/而后能以神气孤行/一涉笺注/趣便索然(每处1分,共3分。
多画不给分)
21.许慎象形会意(每空1分,共3分)
22.袁枚(子才,简斋)性灵说(每空1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江苏省 淮安 宿迁 连云港 徐州 四市届高三 第一次 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