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956019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67.57KB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
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
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
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人事。
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
因为对天象的解释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将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政策。
正人君子和书呆往往泥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
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专修人事,灾害不除自灭。
如唐玄宗时发生严重蝗灾,一部分大臣的意见竟然是不应消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得到上天的宽恕。
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灾情。
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
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农立国的特点,使中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B、
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C、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D、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
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以农立国,大小灾害频繁,需要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B、天象或灾异显示天意,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也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C、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君主举行的祭祀或祈祷仪式能够给臣民们一些说话的机会,他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D、皇帝举办一些活动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有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意决定人事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意思,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流星、陨石、地震、山崩、水早灾害等,都是天意对人的惩戒。
B、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它的积极作用,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C、“天人合一”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而泥古不化的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在灾异面前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
D、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
作者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
以荫主原州截原寨。
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
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
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
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
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
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
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
守约曰:
“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
”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
迁西上阁门使、知镇戎军,徙环州。
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
入夏国。
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
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
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
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
“如水害何?
”守约曰:
“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
”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
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
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宋史·
张守约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B、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
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C、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
D、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
/适岁饥/罢其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
B、路,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相当于明清的省。
C、金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众。
D、河神,又称河伯,是古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后来其它河流的神也成河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
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
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
B、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
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的命令。
C、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
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
D、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
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
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
(2)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冥冥寒食雨
刘一止①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
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剌促②,老气尚轮囷③。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注】①刘一止(】1078~1161),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
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
②刺促:
奔走忙碌。
③轮囷:
形容虽年老但志气盘曲在胸的样子。
8、诗的颔联意蕴浓深,请简要赏析。
(5分)
9、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2)《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3)《三峡》写春冬三峡水特点的句子,。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小人物遇到大人物
马丁·
苏特
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上都发生过这样的事:
我们因为意外地遇见了某个重要人物而一下子手足无措。
我们说话颠三倒四,找寻线索,结结巴巴或者进不出一个字来。
类似这样的事霍力格就遇
上过。
一场关于目标管理之复兴的报告结束之后,他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排队。
他前面的那个头发灰白、身材魁梧的先生取了大衣,正在找一枚硬币给那个管衣帽的服务生。
霍力格出于着急而不是为了抢先,就递给了他两瑞士法郎。
这位先生吃惊地转回头——是马海。
马海!
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经济界的巨头!
而霍力格却像塞给小厮一样给了他两个瑞士法郎,而他竟接受了!
马海把它递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将大衣和围巾搭在手臂上,道了声谢,走开了。
霍力格让人把他的大衣取出来递给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把身上最后的零钱都牺牲掉了,只好给了一脸惊讶的服务生十块的票子,希望还能够赶上马海。
他如了愿。
马海站在前厅,正在扣大衣,像是在等着霍力格。
总之,他向他伸出手并介绍自己叫“马海”,好像他不是每两天就出现在一份霍力格看到的报纸上一样。
霍力格也介绍了他自己,然后他们就简单地聊了聊,泛泛地谈了谈目标管理,特别讲到了那场报告,霍力格并不是太专心,因为他一直在用一只眼睛注意着是否有认识他的人看见了他在和马海说话。
真的,那是谁一摇一摆地走过去了?
是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路易特。
如果他除了弗兰肯贝克以外,还希望让谁看见他与马海这么无拘无束地聊天,那这个人当属路易特女士。
她会注意到这个场景的细枝末节:
霍力格一边讲话一边扣大衣的那种随意的姿态,好像他天天都和经济界巨头聊天。
马海对他微笑着,仿佛霍力格刚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
弗兰肯贝克肯定会装着
没看见。
他才不会站在一旁看着他与马海谈天,让霍力格得意呢。
弗兰肯贝克会扭转头去不看并且忽略所有的细节。
但路易特女士不会这样。
她会牢牢记住这些细节,然后逐一地讲给她的老板听。
她朝他们这边看过来,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点头。
就在他脑子里想着路易特女士的时候出了事——马海说:
“好,再见,霍力格先生,再次非常感谢。
”霍力格回答道:
“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
“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这可是肯定有一百公斤重,一百八十五公分高,六十三岁的目家经济界的巨头!
马海女士!
命运的安排,使得这个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的董事长和总裁得知了一个叫斯蒂芬·
霍力格的人的存在——甚至将他的姓记住了几分钟!
他管他叫马海女士!
仅仅因为恰好在告别的当儿,路易特女士,他的最大的嫉妒者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一扭一扭地从他们身边走过。
“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马海好像没听见。
再次冲他友好地微笑了一下,然后向出口走去,他的穿制服的司机可生在那里等着他呢。
霍力格像瘫痪了一样立在原地。
这瘫软至少使他没有犯试图改口的错误。
“嘻,我然是想说,先生。
这不算什么,马海先生。
不是女士。
先生。
霍力格的头一个反应就像所有人在遇到大灾难之后的反应:
他希望这事没有发生。
也许他只是觉得自己说了“女士”,或者他只是在想象中遇见了马海。
当霍力格又能走动了之后,他立刻冲向出口。
在那里他刚好还可以看见一辆轿车的尾灯从禁止停车区消失,他知道,这不是想象。
他替马海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小费,然后又称他为“马海女士”。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至几个月中,霍力格平静了下来。
也许马海并不是装着没听见。
霍力格没把“女士”说得很重。
他说得很急促。
这个词如此不经意地滑出他的嘴唇,这也
完全可以是“先生”呵。
在会议宾馆喧闹的大厅里一个Hr(先生)与一个,Fr(女士)根本就听不出差别。
尤其不会被一个已经几乎到了退休年龄的、据他所知曾是炮兵军官的老者听出来。
他们都有轻微的听觉……障碍。
而且就算他以为听见了“女士”,他也会因为这个想法的荒唐,即一个陌生人会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称他为“女士”,而将其归为自己的听觉错误。
今天,两年之后,他又在同一个会议宾馆遇见了马海,这次是在男厕所。
洗手的时候霍力格鼓起勇气说:
“也许您还记得我,我是那个曾在衣帽问替您付了两个瑞士法郎的,斯蒂芬·
霍力格。
马海一边烘干手,一边打量着霍力格。
“啊,当然,”他高兴地叫出声来,“霍力格小姐!
(1)下列各项中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题目是《小人物遇到大人物》,这里的小人物指的是霍力格,大人物是马海。
霍力格第一次遇到马海就主动拿出两法郎替他付小费,以此来讨好他。
B.霍力格追上马海并和他攀谈,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临别时一句“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又让他陷入不安之中。
C.马海是这个国家经济界的巨头,也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
D.弗兰肯贝克是文中没有出场的人物,但是从霍力格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他应该也是一个“小人物”。
E.小说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和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霍力格这一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2)霍力格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霍力格又一次遇到马海,马海高兴地叫霍力格“霍力格小姐”,这样设置结尾有何用意?
(4)霍力格在口误之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种心理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值得感念的岁月
我入北大,时北大建校将近二十年,我年仅二十五岁。
今值北大校庆九十周年,谨追述七十年前在北大时一些往事,以表达我这年逾九旬老校友的一片感念之情。
我入北大任教,始于1917年底。
是年初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我往谒蔡先生于其南菜园上街寓所,以自己所著《究元决疑论》特向蔡先生求教。
此文评论古今中外诸子百家,而独推崇印度佛家思想。
当我说明来意后,先生回答说:
“我过上海时已在《东方杂志》上看过了,很好。
”不曾想到先生早已过目,并对这篇如今看来是东拉西扯的文章给予肯定。
但更使人出乎意料的是先生随即表示希望我到北大任教。
先生说:
“我是喜爱哲学的。
我此次来北大重点要办好文科。
文科中又以哲学系为重点,你就来哲学系讲印度哲学好了。
”我不敢承当。
蔡先生说了几句话打动了我。
抱这种态度再好不过,而我又怎会不愿来学习呢?
来北大的事就如此确定下来。
我到北大后先开“印度哲学”一课,此课自非哲学系重点,但听课者仍不少。
后来讲授“儒家哲学”,听课者更多,注册部原安排一院红楼教室容纳不下,于是不得不迁往二院马神庙阶梯教室。
此课听讲者约二百人,期末考卷有九十多份,此数即为注册之学生,如冯友兰、朱自清等,是如此得以与我相聚于课堂的。
至于其余半数即为自由听讲者:
有的来自其他高校,有的来自社会。
年轻后辈如我者,听课人尚且不少,如名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之、李大钊等先生。
由此可见蔡先生兼容并包主张的实施和当时新思潮的影响,共同形成之追求真理的浓厚空气,不仅感染北大师生和其他高校的师生,且影响及于社会人士。
生
活在此种气氛中,怎能不向上奋进呢!
当时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文化,提倡科学与民主,而贬抑东方文化,于是“东西文化”常成为谈论的问题。
我于教学之外对此时时思考,探究不辍。
友人张申府等从中劝阻,或说问题范围太大,难于着手,或说问题尚远,可俟诸来日。
我均不以为然。
虽然我对新思潮莫逆于心,而且我既非新派,又不属旧派,面对新旧之争,似尽可仍埋首于佛学研究,可是我却感到压迫之严重,以为此问题不可忽略而且急切。
盖自鸦片战争以来,随帝国主义势力之入侵,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受到怀疑,似中国之有今日全由于我们的文化。
这明明是逼着中国人出一个解决方法。
试想,如果中国传统文化果真不能与西方文化并存,而要根本绝弃,我们应赶快自觉改革,不要与它同归于尽;
如果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压迫,并不足虑,而中国文化终有翻身之日,那也应积极去做,不要再做梦发呆;
又如果确如一些人所说,
东西文化可以融通调和,那也应弄清调和之必要及调和之道,绝不应消极等待。
谁说问题不严重而且急切!
中国文化问题关系国家命运,民族存亡,怎可轻轻放过,漠不关心?
同时北大以及整个社会当时爱国主义精神高涨,人们关心国事,文化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而我又怎能置身事外?
就在这种主观要求和客观环境推动下,1919年我首次将个人对此问题研究结果,在课外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作连续多次讲演,介绍给北大同事、同学。
1920年又于济南向社会公开报告。
后将演讲记录稿加以整理,以讲题为书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该书出版后受到学术界注意,引来评论不少。
可以说这是我向北大、向蔡先生交上的一份考卷,记录了我在校期间学习与研究成绩的高下优劣。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我将西方、中国、印度三种文化加以比较,各给予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以适当位置,并指出世界最近未来将是中国文化之复兴。
于是我也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
1924年为实行自己的办学理想,我向蔡先生辞去教职,从此离开了北大,而北大影响仍留在我心上。
我这个根本未曾入过大学之门的人,得以走上大学讲台,就我个人说,只不过因为我钻研了一个冷门——佛学,而从根本上说,则是由于蔡先生实行兼容并包的主张,是由于蔡先生对后学的关心与爱护。
(节选自《梁漱溟自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儒学能够把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实际日常生活都打理得很妥当。
人要想提高一步,提高到儒学这一步正合适,佛学太高了。
所以他(梁漱溟)是为了大众放弃佛学,转向研究和推广儒学,这是他自己一个很明确的宣示。
(梁培恕《梁漱溟:
佛学太高深救世宜用儒学》)
②“你的志愿何在?
”如果有人这样问我,那我可以回答:
我愿终生为民族社会尽力;
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
久信赖的一个人。
(梁漱溟《言志》)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当时兴起的新文化运动贬抑东方文化,宣传西方文化,提倡科学与民主;
而“我”面对东西文化、新旧文化之争却不以为然,仍埋头于佛学研究。
B.“我”在北大开讲“印度哲学”与“儒家哲学”课,广受欢迎,以致注册部原安排的红楼教室容纳不下,而迁往二院马神庙阶梯教室;
来听课的还有社会名流。
C.本文以时间为序,追溯自己在北大任教、学习、研究的经历,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语言朴素、真切,字里行间洋溢着诚挚的感念与眷恋之情。
D.“我”之所以做“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讲演,并在后来将讲稿整理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因为当时北大
、学术界及整个社会对中国文化问题的讨论热潮。
E.作者行文句式灵活,运用反问句、感叹句等句式,表达自己对国事、文化问题的关注,或对北大追求真理、催人奋进之浓厚学风的由衷的热爱之情。
(2)蔡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为什么“我”入北大的那一段时间是“值得感念的岁月”?
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4)“于是我也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梁漱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转变?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并简要谈谈梁漱溟志向转变给予你的启示。
第Ⅱ卷表达题
5、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卫生厅长评价某些医疗乱象时说,有些医院,从不把想方设法降低老百姓负担的事放在心上,而是想办法赚钱。
②为打好经济下行阻击战,我市创新方式,多措并举,积极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提振企业信心,促进企业稳生产增效益。
③像《飘》《魂断蓝桥》这样令人赞叹的中文翻译名有很多,而这些译名只有在译者、有时甚至数位翻译者长时间苦苦思索后才能产生出来。
A.千方百计挖空心思搜肠刮肚
B.搜肠刮肚千方百计挖空心思
C.挖空心思千方百计搜肠刮肚
D.搜肠刮肚挖空心思千方百计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关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
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教育公平的关切。
B.近年来,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起的工业园区将污水排进腾格里沙漠深处。
一些足球场大小的排污池,污秽不堪,气味刺鼻。
专家透露,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后,想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C.傅园慧在晋级里约奥运女子100米仰泳决赛后的一段采访视频给奥运带来了一股表情包的“洪荒之力”,很多网友纷纷表示这小姑娘太搞笑啦。
D.影片《美人鱼》不但表现了人类和人鱼之间一段单纯美好的爱情故事,同时也从“人鱼”这一特别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类自己。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