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进中举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954296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61KB
周进中举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周进中举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进中举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关汉卿
4.王骥德齐东绝倒
5.沈自徽
6.浣纱记
7.宾白
8.孟称舜
二、筒答(每题l0分,共20分)
1.答案要点:
(1)浓郁的抒情性,表现在:
a,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情:
b,以梧桐为全剧结撰的中心,梧桐自身带有的忧郁色彩,增加了扦情的伤感,同时使剧情更加紧凑。
(2)塑造了男主角唐明皇这样一个多情的情人形象.(参考《元明戏曲》29—32页)
2.答案要点:
(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
其中一些出在后世久演不衰.
(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更多发挥。
(3)以政治
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
(参考《元明戏曲》1日7一188页)
三、论述题(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
(1)剧中的张生确立于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
(2)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
(3)聪明伶俐、热情正直的丫鬟红娘,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影响着后来的创作和生活;
(4)剧中矛盾冲突的设计足以示范后人;
(5)剧中才子佳人后花园相会,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模式,对后世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参考《元明戏曲57—62页》
杜丽娘是一个具有至情、执着理想的女子:
(1)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令人窒息,这也是那个时代现实中女性的困境;
(2)对爱情的大胆主动追求,因情而死,因情而生,这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即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
(3)杜丽娘对父母的牵念挂怀,代表了她对现实社会的礼义的回归.(参考《元明戏曲》194—201瓦
一、名词解释(每超5分,共l0分)
1.《三国志平话》:
是宋元时期讲说三国故事的话本,可能是根据说书人的提纲整理而成的.全书从桃园结义开始,到诸葛亮病死结束,内容简单,文笔粗劣,书中因果报应和迷信思想也很严重.但有鲜明的民间传说色彩,虽然文学价值不高,但是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的故事轮廓,是《三国演义》创作的重要基础。
(参考《明清小说》31—32页)
2.“三言”:
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即《喻世明言》、《誓世通言》、《醒世恒言》。
集中收录的作品既有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也有明代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
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可以说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量优秀的作品之一。
(参考《明清小说》156页)
(1)传奇的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这是古典小说走向成熟的最重要标志;
(2)在内容上,由志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反映了更丰富的社会生恬内容;
(3)在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提高,这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种质的新变。
(参考《明清小说》11--13页)
(1)第一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三界的故事,为下文描写取经路上惊心动魄的战斗作准备和铺垫;
(2)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写唐太宗入冥,交代取经故事的缘起,是一三部分间的过渡;
(3)第三部分十三
至一百回,写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是小说的主体。
(参考《明清小说}92--94页)
三、论述(两题必选一题回答,共20分)
科举考试制度造成了封建知识分子以及整个社会对科举的热衷、对功名富贵的追求:
(1)周进中举之前的穷困卑微、因追求功名富贵而不得而产生的空虚悲哀以及众人对他的侮辱、蔑视,中举后境遇的变化、众人对他的巴结奉承.
(2)范进中举前的凄苦可怜,中举后的发疯和骤然富贵以及众人对他的攀附巴结。
这两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至死不肯回头的社会原因,反映了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扭曲的灵魂。
(参考《明清小说》226—228页)
《水浒传》中的人物都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但同时是充满生活气息,真实可信的。
例如武松景阳岗打虎一段,用理想化的艺术夸张将武松写成力与勇的化身,以寄托反抗封建压迫的美好理想,却又未脱离生活,而是写得人情人理,真实可信。
(1)喝酒的细节描写,一方面用夸张的手法写武松的英雄本色,一方面是因为有酒壮胆力的现实依据;
(2)上山过程的描写,不仅写了他独身上山的非凡胆气,还写了他知道真的有虎时的胆怯和犹豫;
(3)打虎过程的描写,既写出了武松超然的神威和武艺,又符合生活常情;
(4)打虎之后,武松的疲乏无力也是符合常情的。
(参考《明清小说》75--78页)
【篇二: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ss=txt>
2004年1月
元明戏曲部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元代剧作家一——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
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一——一创作的《宝剑汜》演林冲被逼上粱山的故事.沈憬的《义侠记》演英雄,——的故事,
3,四人南戏之?
—的《拜月亭》是根据元十七剧作家—————的杂剧:
闺怨佳人拜月亭:
改编的。
剧中描写了蒋世隆与上瑞兰、陀满兴福与蒋瑞莲聚散悲欢的爱情故事:
4,明代剧作家——————的杂剧《男王后乏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卅俗享乐;
吕天成取材于《孟子》的杂剧《——?
————》则通过刘舜等古圣贤的戏谑。
表现了晚明人对传统的挑战。
5.的杂剧《霸亭秋》写杜默落地后在霸王庙哭诉,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和反思。
6.梁辰龟创作的传奇《》是第—部用改革后的昆i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
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
7.在元杂剧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称为,
8.明代剧作家的杂剧《桃源三访》集中体现了他对戏曲婉丽风格的理论主
张。
二、简答(每题lo分,共20分)
2.简述粱辰鱼《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仁的价值。
1.试沦王实甫《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到价值。
2-试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lo分)
1.《三同志平话》
2.”三言”
1.以周进、范进的故事为例,分析说明《儒林外史》是如何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的?
2.以武松的形象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塑造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一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古代文学专题
(2)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㈨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纪君祥
4.王骥德齐东绝倒
5.沈自徵
8.孟称舜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a.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情:
b.以梧桐为全剧结撰的中心,梧桐自身带有的忧郁色彩,增加了抒情的伤感,同时使剧情更加紧凑。
(2)塑造了男主角唐明皇这样一个多情的情人形象。
(参考《元明戏曲》29—32页)
(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
其中一些出在后世久演不衰。
(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更多发挥。
(3)以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
(参考《元明戏曲)187—188页)
(1)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
生形象;
(2)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
(3)聪明伶俐、热情正直的丫鬟红娘.成为一补重要的人物类型.影响着后来的创作和牛活;
(4)剧中矛盾冲突的设计足以示范后人:
(;
)剧中才子佳人后花同相会,历经磨难终成眷屈的故事模式,对后卅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参考《元明戏曲》57-62页)
杜丽娘是?
个具有至情、执着理想的女子:
(1)杜丽娘的叫:
活环境令人窒息,这也是那个时代现实十女性的困境;
(2)对爱情的大胆主动追求,因情而死,因情而生;
这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即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
(3)杜丽娘对父母的牵念拄怀,代表了她对现实社会的礼义的回归。
(参考《元明戏曲))194—201页)
l,《三国志平话》:
是宋元时期讲说三国故事的话本,可能是根据说书人的提纲整理而成
的。
全书从桃园结义开始。
到渚葛亮病死结束,内容简单,文笔粗劣,书中因果报应和迷信思想也很严重?
但有鲜明的民问传说色彩,虽然文学价值不高。
但是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肺勺故事轮廓,是《三国演义》创作的重要基础。
(参考《明清小说331?
32页)
2.“三言”;
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
即《喻世明言》、《警世通占:
、《醒世恒言》。
集中收录的作品既有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也有明代的话:
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
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可以说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参考《明清小说156页)
二、简答(每题l()分,共2()分)
1.答案要点:
(1)传奇的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市美特
征,这是言典小说走向成熟的最重要标志;
(2)在内容上,由志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反映了匹千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3)在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提高。
这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
展的一种质的新变,(参考《明沾小说〉11-13页
l。
答案要点:
科举:
考试制度造成了封建知识分于以及整个社会对科举的热衷、对功名富贵的追求:
(1)周进中举之前的穷困卑微、因追求功名富贵而不得而产生的空虚悲哀以及众人对他的侮辱、蔑视.中举后境遇的变化、众人对他的巴结奉承。
2)范进中举前的凄苦可怜,中举后的发疯和骤然富贵以及众人对他的攀附巴结。
这两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至死不肯回头的社会原因,反映丁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扭曲的灵魂。
(参考《明清小说》226—228页)
《水浒传》中的人物都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但同时是充满生活气息,真实可信的。
例如武松景阳岗打虎一‘段,用理想化的艺术夸张将武松写成力与勇的化身,以寄托反抗封建压迫的美好理想,却又未脱离生活,而是写得人情人理,真实可信。
(1)喝酒的细节描
写,一—方面用夸张的手法写武松的英雄本色,——方面是因为有酒)u:
胆力的现实依据;
(2)上山过
程的描写。
不仅写丁他独身上山的非/,l胆气,还写了他知道真的有虎时的胆怯和犹豫;
(3)打虎过程的描写。
既写出丁武松超然的神威和武艺,又符合生活常情;
(4)打虎之后.武松的疲乏无力也是符合常情的。
(参考《明清小说》75-78页)
【篇三:
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
>
内容摘要:
《儒林外史》是一部经典的讽刺史诗,他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写作手法生深刻的剖析了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知识分子内心,对封建社会中那些不知廉耻追逐功名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关键词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卓越的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弊端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这部小说虽借明朝的历史,但描绘的人物和叙述的故事多清朝生活中真人真事,因此,《儒林外史》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一系列生动且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第一次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
小说对科举制度毒害下的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刻剖析,对封建社会中不知廉耻追逐功名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儒林外史》是具有独特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高成就的长篇小说。
它有与其他小说的共同特点—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除此以外,它还达到了其他小说没有达到的高度;
作为一部讽刺杰作,鲁迅高度评价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认为它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使后来者难以为继。
(1)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精辟地
指出: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
是后亦解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
”《儒林外史》有自己的特色,即强烈的讽刺性(包含丰富的戏剧效果)。
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的讽刺效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描绘出了一幅封建社会末期的光怪陆离的长幅画卷。
其讽刺艺术达到了前无来者的高度。
在中国小说的长廊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儒林外史》所描写和反映的内容是封建社会后期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生活,这和许多著名的长篇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正是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
闲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写道: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有心艳富贵
而媚人下人者;
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
有假托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
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篇中所载之人,而其人之性情心术,一一活现纸上,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
”这段文字,既是对《儒林外史》的评价,同时也点明了小说的主题,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从人物描写看《儒林外史》的讽刺艺
术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人物描写上。
在作者的笔下,这些人物个个描绘的性格鲜明。
像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贡生、严监生、匡超人、牛浦郎、杨执中、张铁臂、胡屠户、王仁兄弟、杜少卿、沈琼枝等,个个都栩栩如生,各具其不同的性格和特点。
作者通过人物的嘲弄,讽刺的笔法,描写了封建社会儒林人物醉心科举功名,把读书中举看成是人生惟一追求目标的种种丑态。
以此来揭示对科举考试制度的不合理,对社会腐败黑暗现象和世态人情的揭露和批判。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其一的表现就是用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来表现讽刺艺术。
作者从未对《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做出评价。
他对书中人物的爱憎感情总是隐含在对人物具体的形象的艺术的描写之中。
作者以冷静、客观的写实风格,如置身事外,对书中人物未加一句臧否,让人物在事件中自我表演,在言行中自我暴露。
作者把对人物的爱憎感情隐藏在对人物的描写和揭露中,并不凭借抽象的说明。
二娄与杨执中一案,作者不动声色,冷若旁观地描述他们之间的那场“误中缘”。
二娄一而再、再而三地有证据确认杨执中是高人,是自己要追觅的真君子,杨执中把自己耽于读书,以无用为高视为真古典遗脉存留,与二娄真是两相误来又自误!
此节读来是引人入胜,令人捧腹,作者极尽讥讽之能事,但通篇未见一语刺辞。
老妪的误听、拒门、杨执中的蠢儿子抢食、杨执中摩挲铜炉度过饥饿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二娄试图像孟尝君一样礼贤下士,不过只得其皮毛,杨执中也不过是自视清高、返朴未必归真的待沽不售的废物。
作者虽然不单独出来评价,可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作者的爱恨感情却能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作者描写人物的言语行动不仅仅停留在外部的表面形象上,而是能从表到里,由浅入深的进入到要描写人物的内心深处,进而挖掘出人物的灵魂。
(2)《儒林外史》要控诉的是危害儒林的厄运,而不是被厄运危害的儒林。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让人阅读《儒林外史》有一个审美进程,首先进入讽刺喜剧,即“丑史”的表层,进而直达社会悲剧也即儒林痛史的深层。
把这两个层次结合起来思考,我们
会发现:
《儒林外史》不只是令人鄙弃的儒林丑史,更是发人深省的儒林痛史,讽刺喜剧中渗透了浓烈的悲剧情思,悲喜剧融汇是它独特的审美品①。
人物自身的言语行动能更好的表现讽刺艺术,又如在《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中,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两个人物是范进和他的岳父胡屠户。
写胡屠户以杀猪卖肉为生。
写他倔强、势利,在范进中举之前对他表现出极大的鄙视,时常抱怨自己瞎了眼,错选了女婿,而范进中举之后,却一反常态,将范进中奉为神明,并说:
“我小老儿这双眼睛,都是认识人的,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再如写胡屠户的势利之心,范进中从集市上回家的途中,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小说不是直接用文字写出胡屠户势力,而对于胡屠户举止行为的前后矛盾的描写,生动勾画出一个市侩小人丑恶的嘴脸。
这种婉曲的讽刺意味,就是鲁迅所赞扬的“婉而多讽”而写范进,主要使用了讽刺的笔法写他的卑怯;
但通篇却也找不到“卑怯”这个词。
《儒林外史》中的不同类型人物之间也形成了相互对比、映衬。
与两类反面人物形成对比的是作者塑造的正面人物。
如“真儒”虞博士、“汉皋神女”王冕、杜少卿等,他们在世风日下、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中,仍保持人格的独立和优良的文化传统,鄙夷功名富贵。
最后的“市井四奇人”,仍是保持人格独立,追求淡泊的王冕式的人物。
作者应用如此多样的对比、映衬手法,对我们认识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理想失落的文人的扭曲的悲悯及对八股科举的愤恨有很好的表现力,从而达到了辛辣的讽刺目的。
作者对不同的人物给予不同的讽刺。
从其中许多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善于从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给可笑注入了辛酸,给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不同人物进行了讽刺。
作者对书中四类人物“八股士”、“假名士”、“贤人”、“奇人”的感情是不同的,对他们的讽刺力度也有所不同。
对那些在举业上毫无起色又迷恋科举,转而靠招摇撞骗、附庸风雅来讨生活的假名士,作者仍是予以辛辣的讽刺,尽管其中有如马二先生者,性格复杂遭遇也令人同情。
对于八股士,作者给予他们的是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对书中的贤人,作者批判的态度是温和的,因这些人物身上有着作者人格理想的寄托,以及理想失落的无奈。
鲁迅指出:
“敬梓之所描写者?
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
《儒林外史》塑造了许多当时社会的典型人物,其以其三十万字的篇幅,共塑造出了三百多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即有②①
五、六十人。
从人物描写来看,讽刺艺术在《儒林外史》中得到琳琳精致的发挥。
二《儒林外史》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增强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中的夸张手法用得非常普遍。
作者经常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可笑可鄙之处。
如写范进中举惊喜的发疯这一情节“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篇,又念了一篇,自己把两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
好了!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水灌进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后大笑道: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作者在冷静的叙述中,把自己的倾向饱含在各种活生生的形象里,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3)中央电大古典文学研教组对“范进中举”这一情节的解说是:
以范进的“迷功名”作为他的主导性格来展示,作者就善于变化地来显示不同人物的不同的“迷”,运用夸张的手法,把儒生各种“迷”作为对他们精神追求的概括。
除了夸张手法的灵活运用,对比手法也是这部小说的重要讽刺手法。
如《范进中举》一文中写胡屠户及众乡邻用的就是对比手法,通过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揭示胡屠户及众乡邻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
胡屠户在小说中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就叫做“前倨后恭”。
前面非常倨傲,后面又很恭敬。
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才有范进不懈地跋涉在科举的道路上的表现。
作者运用对比映衬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不经意中强化讽刺效果。
作者揭示出人物前、后言行的矛盾,把事物发展的过程尽量的缩短,让相反的两种情况直接的相接,一针见血地刺穿灵魂。
如周进与中了秀才的梅玖和王举人的对比,周进中举前后生活境遇的变化对比。
周进是一个童生,虽然已经年逾花甲,但年轻的梅玖相公却可以随意奚和挖苦他;
而也很年轻的王举人更是居高临下,傲气十足,使周进感到卑微低下,无地自容,有着很沉重的精神压力。
一旦考中马上就身价倍增,人们争先恐后地来巴结他,亲近他,社会地位产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
再如作者往往通过人物言行矛盾,揭示其虚伪可笑。
如严贡生在范进和张静斋的面前吹虚自己“为人率直,在乡里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便宜”,接着作者却写他在乡里豪夺巧取。
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的卑劣的行径。
人物言语矛盾形成鲜明对比。
形成讽刺效果。
再如写杜慎卿,一面说自己不近女色,而且对女人十分讨厌说:
“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一都杀尽!
”妇人那有一
个好的?
小弟性情,是和妇人隔着三间房就闻见他的臭气。
“一面却叫媒人替他说了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十二分半人才的漂亮标致的姑娘做小老婆。
不仅揭露了他的虚伪,而且更显出他贪恋女色的可恶。
以上对比之中写出人性淡薄和世态炎凉,极其有讽刺意味。
总之,《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
其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4)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作为讽刺艺术的典范,它的高明处主要在于是用真实而典型的故事情节来体现讽刺的意味,而不是由作者露面直接对形象作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举 阅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