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天津市南开区翔宇学校高三第八次统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2950044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220.28KB
届天津市南开区翔宇学校高三第八次统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天津市南开区翔宇学校高三第八次统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天津市南开区翔宇学校高三第八次统练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巴黎圣母院》一一雨果一一桑丘、爱斯梅拉达——体现了“美丑对照”的原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来谈论天津的文化特征,总是众说纷纭,人们多从某一角度定义天津文化特征,有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城厢文化、租借文化等多种概括,这些特征反映了天津的某一侧面,却不能从整体上突出天津最具特色的文化面貌,也就是说,并未抓住天津在历史上、在全国所独有的重要影响力,这对于天津未来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发展的抉择,都是一种带方向性的误导。
总结天津的特色文化,一是要找准天津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哪个方面最具影响力;
二是要确定哪个方面是这个城市与别的城市所具有的最大区别。
论交通枢纽、商贾云集、五方杂处,固然是天津建城六百年来的显著特征,然而,由此确立的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移民文化、城厢文化等,在全国其他地方也较普通地存在,因为从枢纽、商贾、移民来说,不少城市同样具备这样的特征。
天津城市文化的定位,在这样的概括下,是不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的。
有一段较流行的概括中国历史与城市特色的说法,即周汉唐看西安,元明清看北京,近代史看天津。
虽然人们也可称晚清民国看上海,但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突出地位,仍有着许多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特征,即使与上海相比,九国租借之多,直隶总督衙门之重,官办洋务企业之大,与京城关联之密,均为天津的独特之处。
何况近代史上这里还发生了许多具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因此,天津的城市文化定位,侧重点应当看它在近代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而单纯以租界文化来概括天津文化特征,也不免流于片面。
租界文化更强调的是列强在天津开辟的租界内形成的文化,它固然是天津近代历史中的重要内容,却远非西学东渐的全部。
只有全面考察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意义,才能把握天津在近代化城市发展中的内涵。
天津城市的近代化过程,实际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缩影,因而它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
近代化的标志,主要涵盖近代城市管理与市政建设、近代化工业与商业、近代化信息与交通、近代金融业、近代化教育与卫生等近代城市发展的诸方面。
这些方面既属于经济的、社会的范畴,也属于文化的范畴。
再者,天津近代曾有许多名人活动于此,梁启超、李叔同、曹禺之外,李鸿章、曾国藩、严复、张伯苓、沈从文等许多曾在天津生活或工作多年,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构成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景观。
天津在中国的独特文化地位,就在于它在近代化历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具有强烈近代意义的文化特征。
天津的近代化文化,应当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标志。
(节选自陈益民《“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天津文化遗产保护》,有删改)
5.在谈论天津“文化特征”时所持的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将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等多种特征整合起来,才能从整体上体现天津的文化面貌。
B.由于“租界文化”不能决定天津未来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发展,所以不能将其作为天津的文化标志。
C.天津的文化标志应该能从整体上突出天津最具特色的文化面貌,并且在全国具有独特的重要影响。
D.天津特色文化只要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就能给天津未来的文化定位和发展以正确的方向性引领。
6.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A.天津是交通枢纽,商业发达,五方杂处,这是形成其漕运文化、码头文化、商埠文化、移民文化的前提。
B.中国近代史上,天津在租界之多、衙门之重、官办洋务企业之大等方面仍然独具特色,是上海不可比的。
C.租界文化只是在列强开辟的租界内形成的文化,也只是西学东渐的部分内容,无法概括天津的文化特征。
D.许多历史名人在天津生活或工作多年,是重要的文化景观,与租界文化相比,更有资格成为天律的文化标志。
7.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天津有西开、望海楼、紫竹林等许多著名教堂,形成了教堂文化景观,但因其不具代表性和独特性,并不能算作天津的特色文化。
B.在元明清三代,北京有其他城市不具备的突出的文化地位和特征,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发展的缩影,故有“元明清看北京”的说法。
C.近代史上,天津知名度较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观和影响全国的大事件,有许多名人在这里生活,这些决定了天津的文化定位。
D.天津在属于文化范畴的城建、工业、商业、金融、教育等近代城市化发展的多方面都表现突出,呈现出强烈近代意义的文化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
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
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
则有功者离恩义,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
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
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
“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
”攻之愈急。
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
乐羊循而泣之曰:
“是吾子!
”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
使者归报,中山遂降。
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而自此之后日以不信。
此所谓有功而见疑者也。
何谓有罪而益信?
孟孙猎而得鹿,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鹿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鹿安在,秦西巴对曰:
“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
“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
”孟孙曰:
“夫一鹿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
秦穆公使孟明举兵袭郑,过周以东。
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
“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
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之其情,必不敢进。
”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
三率①相与谋曰:
“凡袭人者,以为弗知。
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
”乃还师而反。
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高,弦高辞之曰:
“诞而得赏,则郑国之信废矣。
为国而无信,是俗败也。
赏一人而败国俗,仁者弗为也;
以不信得厚赏,义者弗为也。
”遂以其属徒东夷,终身不反。
故仁者不以欲伤生,知者不以利害义。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
何以明之?
陈夏徵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
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
庄王曰:
“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
征暴乱,诛罪人,君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
”申叔时曰:
“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
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
”王曰:
“善”。
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
诸侯闻之,皆朝于楚。
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
“晋六将军②,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
”于是伐范、中行,灭之。
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
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
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
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
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
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节选自《淮南子·
人间训》,略有改动)
(注)①三率:
指秦军的三个统帅孟明等人。
②六将军:
即晋国六卿智氏、赵氏、魏氏、韩氏、范氏和中行氏,是当时晋国六个最有权势的家族。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县:
通“悬”
B.乃矫郑伯之命矫:
行使
C.赏一人而败国俗败:
败坏
D.牵牛蹊人之田蹊:
踩踏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使者跪而啜三杯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B.而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C.以不信得厚赏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亦将有感于斯文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最初是一种炊具,后因常用于烹饪祭祀神的牺牲,进而被当作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等权力象征。
B.“跪”指的是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古代跪与坐不同,“坐”是指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古人常席地而坐。
C.秦穆公,谥号为“缪”,古代“缪”与“穆”同音,所以秦穆公也称秦缪公。
秦穆公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鲁隐公共称为“春秋五霸”。
D.乘,音shè
ng,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
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春秋时期,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数目的多少来表示。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B.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C.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D.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羊攻打中山时,中山人烹了他儿子并将肉羹送给他,乐羊忍痛喝下儿子的肉羹,这让中山国看到了他对魏的忠诚和决心,很快就投降了。
B.为魏国立了大功的乐羊不受国君信任,犯罪的秦西巴却做了孟孙儿子的老师,其根本原因是乐羊为人残忍缺少恩义,而秦西巴满怀仁爱之心。
C.弦高用智慧让秦军退去,保全了郑国,但他却拒绝了郑国国君的奖赏,因为他认为自己其实是做了件不讲信义、没有仁德而又败国俗的事。
D.就讨伐陈国罪人一事,申叔时告诫楚王不要弃义取利,结果使楚国称霸诸侯;
张武为智伯出谋划策,帮助他扩张土地,结果使智伯走向灭亡。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
(2)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
(3)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吉祥寺古梅(其一)
屈大均注
受命生南国,孤根不可移。
寒光含雨雪,元气在茅茨。
空寂无人见,芳馨只自贻。
上林松柏尽,珍重岁寒期。
(注)屈大均,明末清初人,反清志士,早年参与抗清斗争,后为避清廷迫害曾入寺削发为僧,其间,以化缘为名奔走各地积极参与反清复明活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梅受天之命生于南国,便矢志不移长于南国。
孤根既是孤独无依,亦是孤傲自守。
B.“芳馨只自贻”写梅花只能将芳香留给自己,诗人以梅自况,流露出孤芳自赏之意。
C.“上林松柏尽”一句喻指明朝抗清的主要力量已被清剿殆尽。
“上林”指皇家园林。
D.整首诗托物言志,既紧扣古梅自身特点,又寄寓个人志趣,创造出物我融合的境界。
(2)诗中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梅生长的环境的?
(3)本诗作为一首咏物诗,借写梅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与其他人并无不同,然而最终超过了一般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善用比喻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了乐曲终止之时的声音。
(3)《李凭箜篌引》中写音乐很有特色,诗中抓住音乐的影响来渲染乐曲美妙的诗句是: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瓦浪如海
肖复兴
老北京四合院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
灰色,一片灰色的瓦紧挨着一片灰色的瓦,连接着一片浩瀚的灰色,铺铺展展,犹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直涌到天边。
这种由鱼鳞瓦组成的灰色,和故宫里那一片碧瓦琉璃,做着色彩鲜明的对比。
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瓦,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铁锚一样将整座城市稳定在蓝天白云之下。
难怪贝聿铭先生那时来北京,特别愿意到景山顶上看北京城这些灰色的鱼鳞瓦顶,他对此情有独钟。
同样作为建筑师,张开济之子张永和先生,对于这些由鱼鳞瓦所呈现的灰色,拥有着和贝聿铭先生同样由衷的情感。
这位从小在奶子胡同里长大的建筑师,对这样的鱼鳞瓦再熟悉不过,他说:
“我成长于一个拥有低矮地平线的城市中。
从空中俯瞰,你只能看到单层砖屋顶上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装点这波浪的是院中洋溢着的绿色树木以及城中辉煌的金色。
他说的真好,特别是他说的“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真的是太好了。
是的,只有北京房屋上面那些瓦,才能呈现一片瓦浪如海。
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只有在这样一片灰色的瓦浪中,才会显示出自己的力量。
而这样的力量,是在灰色的层层瓦浪的衬托下,才呈现,才拥有的。
在我的童年,即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不用站在景山上面,就是站在我家的房顶上,从脚下到天边,一览无余,基本上是被这些起伏的鱼鳞瓦顶所勾勒。
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
想贝聿铭先生看见这样的情景,一定会觉得这才是老北京,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色彩和力量吧?
想想,真的很有意思,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
五月端午节,艾蒿和蒲剑插在门上之后,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
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
对于那时候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灰色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
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那时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气得要命,动不动就跑到房顶上揭瓦玩,这是那时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
鱼鳞瓦,真的很结实,任我们成天踩在上面那么疯跑,就是一点儿也不坏。
单个儿看,每片瓦都不厚,一踩会裂,甚至碎,但一片片的瓦铺在一起,铺成一面坡的房顶,就那么结实。
它们是一片瓦压在另一片瓦的上面,中间并没有什么泥粘连,像一只小手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一起,可以有那么大的力量,也真是怪事,常让那时的我好奇而百思不解。
浸长的日子过去之后,大院里有的老房漏雨,房顶的鱼鳞瓦换成波浪状的石棉瓦,或油毡和沥青抹的一整块平整的坡顶,说实在的,都赶不上鱼鳞瓦。
不仅质量不如,一下大雨接着漏,也不如鱼鳞瓦好看。
少了鱼鳞瓦的房顶,就如同人的头顶斑秃一般,即使戴上颜色鲜艳的断式帽子,也不是那么回事了。
十几年前,听说老院要拆,我特意回去看看。
路过长巷头条,看见那里已经拆光大半条胡同了。
一辆外地来的汽车车厢里,装满从房顶上卸下来的鱼鳞瓦。
那些鱼鳞瓦,一层层,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和铺铺展展在屋顶上的景象完全不一样了,尽管也呈鱼鳞状,却像是案板上待宰的一条条鱼,没有了生气,更没有瓦浪如海、翻涌向天际展开的气势了。
我望着这满满一车的鱼鳞瓦,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好看。
又有谁知道,在那些鱼鳞瓦上,曾经上演过童年那么多的游戏和游戏带给我们的欢乐呢?
还曾经有过比我们的游戏和欢乐更多更沧桑的故事呢?
重返我们的老院,又看到童年时爬过的房顶、踩过的鱼鳞瓦,才忽然发现和它们这么久没有相见了,也才发现瓦间长着一簇簇的狗尾巴草,稀疏零落,枯黄枯黄的,像是年纪衰老的鱼鳞瓦长出苍老的胡须,心里不禁一动,有些感喟。
其实,这种狗尾巴草,童年时就曾经见过,它们一直都是这样长在瓦缝之间。
风吹日晒,瓦缝之间一点点可怜的泥土早就风干,变得很硬,不知道狗尾巴草是怎么扎下根的,一年又一年,总是长在那里,它们的生命力和鱼鳞瓦一样的强而持久。
去年的秋天,我路过草厂胡同一带,那里的几条胡同已经被打理一新,地面重新铺设青砖,四合院重新改造,老房子的房顶被改造成新露台。
顺着山墙新搭建的梯子,爬到房顶,却被楼房遮挡得看不到远处了。
但附近胡同四合院房顶的鱼鳞瓦,还能看得很清楚,尽管已经没有了张永和先生说的“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的景象,却还是让我感到亲切,仿佛又见到童年时候的伙伴,真的,这和看惯各式各样的楼顶,哪怕是青岛那样漂亮的红色楼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灰色的鱼鳞瓦,才能带给我老北京实实在在的感觉,是一种家的感觉。
我还看见眼前不远处屋顶上鱼鳞瓦之间长出的狗尾巴草,迎着瑟瑟秋风,摇曳着枯黄的颜色,和鱼鳞瓦的灰色,吟唱着二重唱。
我忽然想起余光中先生写过的一首题为《狗尾草》的小诗:
最后呢,谁也不比狗尾草更高,
除非名字上升,向星象看齐,
去参加里尔克或李白。
此外,一切都留在草下。
在我的眼前,在那一片灰色的鱼鳞瓦前,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应该改成这样:
此外,一切都留在瓦浪下。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有删改)
(注释)里尔克(1879-1926),奥地利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诗人。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首段把鱼鳞瓦比作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既开篇点题,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北京四合院房顶瓦的独特之处。
B.文中之所以说“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说得“太好了”,就是因为此句蕴含了张永和对鱼鳞瓦由衷的喜爱之情。
C.作者选取四合院人们的日常生活、节日习俗以及往昔儿童们的游戏等片段,但都围着房瓦展开,都是鱼鳞瓦下的生活展现。
D.文章将鱼鳞瓦与某些老房子换下的石棉瓦,或油毡和沥青抹的一整块平整的坡顶进行对比,突出了鱼鳞瓦的美观、结实等特点。
E.文末改“一切都留在草下”为“一切都留在瓦浪下”,这既突出了狗尾草,又兼顾到鱼鳞瓦,显得文脉贯通,章法严谨。
17.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18.文章三次提到瓦缝狗尾草,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19.从全文来看,文章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进行简析。
20.阅读下面的图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上图是一双芭蕾舞者的脚,摄影者想从“美丽之下是痛苦”和“痛苦之上是美丽”中选一个做标题,这两个标题有什么差别呢?
你想选定哪个呢?
为什么?
要求:
认识深刻,语言精练,答案不超过120字。
21.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自主招生自荐信,请找出四处不当之处并修改。
自荐信
尊敬的×
×
大学招生办领导:
我是一名高三毕业生。
贵校文学院学风严谨,底蕴深厚,一向令我仰慕。
我深爱文学,痴情于诗词歌赋,想努力成为贵校文学院中的一员。
请拭目以待!
谨候佳音!
学生:
年×
月×
日
22.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
2013年《环球时报》评选天津城市形象口号——“天天乐道,津津有味”为十大“中国最佳旅游口号”之一。
五年多过去了,“天天乐道,津津有味”这一口号风采依旧,依然闪耀在荧屏上。
因为天津人不断地用自己的阐释、行动、业绩与品位赋予“天天乐道,津津有味”以新的内涵,让人们领略到“天天乐道”的“道”不仅仅指天津的“滨江道、五大道”,更涵盖着“道德之道”“道理之道”“成功之道”“方法之道”等;
“津津有味”的“味”不仅含有“美食味”,而且记忆着天津的“人情味”“文化味”抑或“天津味”等。
这其中“道”或“味”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
字形考查的主要是形近字、同音异形字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
A项,差别的“差”应读作chā;
C项,篷户的“篷”应写作:
蓬;
D项,残刍败屑的“屑”应读作:
xiè
。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
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
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覆盖:
遮盖;
掩盖。
笼罩:
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形容雪后的景象,用“覆盖”更好。
蜷缩:
是身躯蜷曲紧缩。
畏缩:
指害怕而不敢向前。
形容冬夜寒冷瑟缩的样子,只能用“蜷缩”。
蒙受:
受到,经受,中性词。
遭受:
指受到不幸或损害。
与后面的“沾被”呼应,应该用“蒙受”。
故选D。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明白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语序不当,应将“直接”移到“导致”前,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删掉“的发生”;
B项,搭配不当,应将“的气温”删除;
C项,语序不当,“京津冀”与“全国”对调。
4.C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南开区 学校 第八 次统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