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数学上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924819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31.43KB
新北师大版数学上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文档格式.docx
《新北师大版数学上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数学上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文档格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月、日
1.看日历
66
3.节余多少钱
23
2.一天的时间
69
4.里程表
(一)
25
3.时间表
71
5.里程表
(二)
26
数学好玩
1.校园中的测量
73
6.练习二
28
2.搭配中的学问
74
四、乘与除
1.小树有多少棵
3.时间与数学
77
2.需要多少钱
31
八、认识小数
1.文具店
81
3.丰收了
34
2.货比三家
84
4.植树
35
3.存零用钱
86
整理与复习
39
4.寄书
90
五、周长
1.什么是周长
42
5.能通过吗
92
2.长方形周长
45
6.练习六
94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年级下册从16页开始)
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
动手操作法。
1、混合运算
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引导发现
探究学习
第二课时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课件、小括号纸板、计算评比星。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学过的混合运算来解决,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深对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括号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和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
引导复习法。
学法:
自主学习、练习法。
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学法:
3.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
教学课时:
2
4.里程表
(一)(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5.里程表
(二)(综合应用)
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教师指导要点
1.28页1题。
先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28页2题。
巩固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
3.28页3题。
4.28页4题。
运用三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56-142+150=264(人)或256+(150-142)=264(人)
5.28页5题。
方法不唯一(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6.28页6题,方法不唯一(学生在图中画一画后再独立解决)
7.28页7题。
解决有关里程表的问题(独立尝试)
1、知识目标: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引导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具准备:
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自主探究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引导学生理解商的位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结合具体情境,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们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乘除法口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指导法
练习法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操作演示法、引导法
操作实践法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通过摸一摸、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2、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引导点拨法、分析归纳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
2.去游乐园(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1、知识与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自主探究法
合作学习法
3.乘火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合作学习
4.去奶奶家(解决问题)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会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来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完成对知识的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小组合作
5.0×
5=?
(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6.买矿泉水(连乘)
三维目标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目标:
侧重算理的理解。
侧重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侧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课件
教学流程:
1、结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进一步巩固对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算理的理解。
2、巩固借助表格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
3、借助直观图呈现连乘和乘加两种不同数量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区别,能正确解决这两类问题。
4、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每组最后一个算式的计算要以前两个算式的结果作为基础,练习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5、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进一步理解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可以选择其中几道题在同伴之间互相说一说。
6、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过来,进一步巩固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明确在计算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
7、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计算后比较结果的大小,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两个乘数的和不变,那么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数的乘积要大一些。
”
8、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
可以用“把所有的三位数分别与所有的一位数相乘后跟圈中的数比较,再确定是哪两个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也可以先排除一些不大可能的组合,以缩小范围。
学生完成后可以提问:
你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找到了答案?
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
9、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0、运用乘法及混合运算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12、三个问题是连续的、递进的、逐步加深难度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综合运用乘法及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时,让学生先找一找题目中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并在图中画一画,写一写,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再解决下面的问题。
14、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特征:
其中一个乘数都是由数学9组成,非常接近100,1000,„„,然后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出得数后组织学生观察得数的规律,欣赏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数学形式的美。
1.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1、通过说一说、练一练、猜一猜等活动,总结看日历的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培养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2、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观察分析法、引导讲授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
小黑板、挂图、今年的日历。
学习用具: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2014年的日历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平年、闰年的认识。
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2.一天的时间(24时计时法)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经历展示、观察发现过程,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经历时间的长短探究以及互换过程,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
培养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引导探究法学法:
3.时间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讲授
1.校园中的测量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
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知识: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情感:
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数学 上下册 教学 目标 难点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