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逻辑判断最新教材内容独家资料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917826
- 上传时间:2023-02-06
- 格式:DOCX
- 页数:96
- 大小:160.52KB
公务员逻辑判断最新教材内容独家资料Word下载.docx
《公务员逻辑判断最新教材内容独家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逻辑判断最新教材内容独家资料Word下载.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命题(判断)是对事物情况(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从命题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判断逻辑性质的两个要点。
1、有所断定
作为判断的第一个性质,它对判断提出了自己的逻辑要求:
任何一个判断都有其确定的断定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它肯定什么就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否定什么。
判断的这个逻辑性质,目的是要消除日常语言的歧义性。
从而以具有明确断定内容的判断,加强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
2、有真假
判断的第二个性质,既然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断定,它就应该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以事物本身的性质、状况为转移。
如实反映事物的判断是真实的判断,而虚假反映事物的判断就是虚假的判断。
这就是我们通常对一个逻辑命题下结论(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二、命题(判断)与语句
1.命题(判断)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语句是表达完整思想的语言单位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表达完整思想的语句有四种:
陈述句(一般表达命题),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一个语句能否是命题(判断),关键在于它能否直接地表现出命题(判断)的两个逻辑性质。
3.命题(判断)与语句并非一一对应:
(1)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命题(判断)
(2)同一个命题(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3)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例:
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这一命题,还可用:
1 所有事物都包含矛盾。
2 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
3 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没有的。
4 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5 难道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吗?
三、推理的概述
推理是有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第一,推理是属于理性认识阶段的逻辑思维形式,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主要体现者。
第二,推理的客观基础是客观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推理的思维形式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人们相互之间随意约定的,而是客观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
这些格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千百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
四、推理形式结构
(1)由前提与结论两部分构成。
前提:
是推理所依据的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
结论:
是由前提所推出的新判断。
(2)任何一个推理都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
但是,推理的前提不是任意的一些判断的“凑合”,而必须是一些有逻辑联系的判断的有机结合,其逻辑标志就是——“所以”。
这也就是所谓的“有意义”。
从人际沟通的角度研究、学习逻辑,我们就必须要在考虑思维形式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思维的内容。
五、推理的逻辑性——正确推理的条件
一个推理要能够得出真实的结论,必须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其一,作为前提的判断要真实;
其二,推理过程要遵守推理的规则。
“推出真实结论的条件”和“推理有逻辑性的条件”的区分:
“推出真实结论的条件”:
重点是得出真实结论;
它必须具备上述的两个条件。
亦即,前提要真实;
推理过程要符合推理规则。
“推理有逻辑性的条件”:
专指推理形式正确,它只要求遵守推理的规则。
并按照这一点对推理形式是否正确做出形式上的判定。
六、推理的种类
1.根据前提与结论中是否包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将推理划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
(二分法)
2.根据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进程的不同,将非模态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①演绎推理:
由一般性前提到个别性结论。
②归纳推理:
由个别性前提到一般性结论。
③类比推理:
由个别性前提到个别性结论。
3.根据结论性质的不同,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①必然性推理:
结论断定的范围没有超过前提断定的范围。
如演绎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
②或然性推理:
结论断定的范围超过了前提断定的范围。
如不完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4.根据前提和结论是简单判断还是复合判断,分为简单判断推理和复合判断推理。
①简单判断推理:
以简单判断为前提和结论。
又分为性质判断推理和关系判断推理。
②复合判断推理:
是前提和结论中至少有一个复合判断。
又分为联言判断推理、选言判断推理和假言判断推理。
5.根据前提所含判断是一个还是两个或以上,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①直接推理:
以一个判断为前提。
②间接推理: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判断为前提。
第三节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一、直言命题
从定义上说,性质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又称直言判断。
从结构上看,任何性质判断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部分组成:
主项是反映被断定对象的概念(在陈述句中是主语);
谓项是反映被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在陈述句中是宾语);
联项是表明主项与谓项联系情况的概念(在陈述句中是谓语),一般分为两种:
“是”;
“不是”;
量项是反映被断定对象数量的概念,一般分为两种:
1 全称量项,对主项的全部外延做了断定;
如:
所有的、凡是、一切等
2 特称量项,只对主项的部分外延做了断定;
如:
有、有些、一些等。
二、直言命题的种类
直言命题的种类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
1、单称肯定或否定判断,是断定某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的主项是一个单独概念,在语言表达上多用专有名词,不使用量词。
表现的逻辑思维形式是这个S是(不是)P。
小毛是优秀学生;
小毛不是优秀学生。
2、特称肯定或否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有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表现的逻辑思维形式为有S是或者不是P。
这次考试有些学生成绩超过80分;
这次考试有些学生成绩没有超过80分。
3、全称肯定或否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中全体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表现的逻辑思维形式为所有S是或不是P。
全班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全班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由于单称判断是对主项全部外延的断定,这一点与全称判断相同,所以,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又可被看作是全称判断,在推理中按全称判断处理。
三、直言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直言命题的真假,一个命题的断定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它就是真的;
一个命题的断定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它就是假的。
两个概念的外延上主要存在着五种关系,即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重合,如“珠穆朗玛峰”与“世界上的最高峰”这两个概念之间就具有全同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例如,“学生”与“人”这两个概念之间就具有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如“学生”与“中学生”这两个概念之间就具有真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
“小学生”与“运动员”这两个概念之间就具有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是指两个概念之间在外延上没有任何重合部分。
“小学生”与“中学生”这两个概念之间就具有全异关系。
四、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三段论
三段论的标准形式例题:
所有珍稀动物都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熊猫是珍稀动物,所以,熊猫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根据上述这个例题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三段论:
三段论就是由两个包含有一个共同项(概念)的直言命题(性质命题)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结论的推理。
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并且只能包含三个不同的概念。
大前提:
结论中的主项。
(熊猫);
小前提:
在两个前提判断中出现,但在结论中不出现的概念。
(珍稀动物);
结论中的谓项。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图中表示为P。
三段论有两种基本形式(公理):
(1)所有的M是P,所有的S是M,所以,所有的S是P。
(2)所有的M不是P,所有的S都是M,所以,所有的S不是P。
根据前提的两个判断,可画图如下。
由图不难推出三段论的结论。
注意,图中深色阴影部分才是我们所断定的对象。
三段论的遵循的一般规则:
(1)在三段论形式中有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逻辑项。
(2)在前两端中有一项被提到2次。
作为中间桥梁。
这是构建逻辑项之间逻辑关系的依赖。
另外一定要注意是哪一个逻辑项被提到2次。
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体,铜是导电体,能否得到结论铜是金属。
(3)三段论的前提,中项,结论中,如果前中项被否定式,结论是不可以被否定式。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碳不是金属,所以碳不是导电体。
(4)从两个否定前提中得不到任何结论。
所有的金属都不是绝缘体,木头不是金属,所以木头不是绝缘体。
(5)如果前提是否定的,那么得到的结论也是否定的;
如果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前提和中项中必有一个否定。
所有的金属都不是绝缘体,铜是金属,所以铜不是绝缘体。
(6)特定的逻辑主体作为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7)如果两个逻辑主体有一个是特定逻辑事件或主体,那么结论必然也有特定逻辑事件或主体。
例题1:
某记者在某村委会看到理财小组正在理财。
村支书告诉记者:
“在我们村,凡没有盖‘三段章’的票据都不能看作合理的,凡合理的票据都不能再提出质疑。
人们已经对有些票据提出了质疑。
凡提出质疑的票据都要审核。
有的合理的票据已经存档。
”从村支书的话中,我们可以推出:
A.盖“三段章”的票据都要存档
B.有的需要审核的票据是不合理的
C.“三段章”民主理财制度密切了党群关系
D.有的需要审核的票据是合理的
【天字1号解析】参考答案B。
“三段章”-合理-存档的关系可以来判断A选项。
相关的命题有2个:
根据凡没有盖“三段章”的票据都不是合理的(凡合理的票据都盖了“三段章”)得到合理票据被“三段章”票据包含,根据有的合理的票据已经存档可得到合理票据和存档票据有交集,从而得到三段章票据可能包含存档票据,也可能相交。
因此A不对。
C选项脱离题干,引出与逻辑推理无关的话题因此,C不对。
当然,我们可以直接排除A、C。
原因是:
有的需要审核的票据是否合理还是不合理这是B、D的区别。
也就是说在选项B和D中必有一个正确。
相关命题有:
(1)凡合理的票据不能提出质疑(凡提出质疑的票据都不是合理的);
(2)凡提出质疑的票据都需要审核;
(3)有些票据已经提出质疑了。
通过
(1)和
(2)我们就发现提出质疑的票据是交集,说明不合理得票票据和需要审核的票据相交。
故而选B。
例题2:
所有校学生会委员都参加了大学生电影评论协会。
张珊、李斯和王武都是校学生会委员。
大学生电影评论协会不吸收大学一年级学生参加。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Ⅰ.张珊、李斯和王武都不是大学一年级学生。
Ⅱ.所有校学生会委员都不是大学一年级学生。
Ⅲ.有些大学生电影评论协会的成员不是校学生会委员。
A.只有ⅠB.只有Ⅱ。
C.只有Ⅰ和Ⅱ。
D.Ⅰ、Ⅱ和Ⅲ。
【天字1号解析】参考答案C。
具体推理过程如下:
步骤一:
根据“所有校学生会委员都参加了大学生电影评论协会”,先画出“学生会委员”和“电影评协”二概念的关系如左图。
再标出张、李、王三人所在位置。
根据“大学生电影评论协会不吸收大学一年级学生参加”,画出“评协”和“一年级学生”的概念关系图。
步骤二:
由图可推知,I、Ⅱ判断都是正确的,而Ⅲ判断是错误的。
因此会出现这样的可能情况,学生会委员这个集合可能与电影评协这个集合等价即所有参加电影评协的人都是学生会委员。
例题3:
某市体委对该市业余体育运动爱好者的一项调查显示:
所有的桥牌爱好者都爱好围棋,有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
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好健身操,有桥牌爱好者同时爱好健身操,如果上述结论都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不可能为真?
A.所有的围棋爱好者也都爱好桥牌B.有的桥牌爱好者爱好武术
C.健身操爱好者都爱好围棋D.围棋爱好者都爱好健身操
【天字1号解析】参考答案D。
具体推理步骤如下:
因题干给出信息较多,应抓住主要陈述。
一般来说,抓住否定的、全称的、有共同项的两陈述即可。
步骤二:
题干的否定陈述是:
(1)所有的武术爱好者都不爱健身操。
以图表示出如左浅色阴影部分。
再找与
(1)有共同项的陈述,即含有“爱武术”的陈述:
(2)有围棋爱好者爱好武术。
画图如上,深色阴影是断定的部分。
步骤三:
由图示的深色部分可推断:
“有的围棋爱好者不爱健美操”=“有的爱好武术不爱健美操”。
因此,“所有爱好围棋都爱健美操”是不可能的。
例题4:
吴教授跟学生讲系统论,他说:
“许多系统是可观测的,但是‘黑箱’却不可观测。
”有四个学生据此作出四个判断,哪个是正确的呢?
A.“黑箱”不是系统B.“黑箱”是系统
C.有的系统不是“黑箱”D.有的系统是“黑箱”
根据“许多系统是可观测的”,画出“系统”和“可观测的”两概念关系图;
再据“‘黑箱’不是可测的”,画出“黑箱”与“可观测的”的关系图。
首先A、B的描述容易把“黑箱”与系统这2个概念混淆。
而且我们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黑箱就是系统的一部分”排除A、B、D,通过图可以也看出有些系统不是“黑箱”。
例题5:
所有的亚奥国家都是民主国家,所有的亚奥国家也都是宗教国家,而有的宗教国家是多神教国家,所以:
A.有的亚奥国家是多神教国家B.有的民主国家是多神教国家
C.有的民主国家是宗教国家D.有的民主国家不是多神教国家
【天字1号解析】参考答案是C。
民主和宗教是2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即关于亚奥国家的集合。
而宗教与多神国家也相交。
直接判断出C是正确的,因此相交部分这些民主国家(亚奥国家)就是宗教国家。
A、B、C的错误在于多神国家虽和宗教国家相交,但交集有多大,是否包含亚奥不清楚,是否也和民主国家这个集合相交也不清楚。
故而这三个选项是推不出来的。
第四节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一、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复合命题:
是包含了其他命题的一种命题,一般说,它是由若干个(至少一个)简单命题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
联言命题也是复合命题,是反映若干思维对象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命题。
①人民大会堂既雄伟又庄严。
②我们不但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而且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这是两个联言命题,它们分别反映了两种事物情况共同存在。
联言推理也叫联言推理,是以联言命题为前提或结论,并且根据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工人是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农民是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知识分子也是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
所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都是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
这就是一个联言推理,它的结论是一个联言命题。
联言推理是根据联言命题的逻辑特性进行的推理,可以由联言命题作前提推出联言支作结论,也可以由联言支作前提推出联言命题作结论。
所以,联言推理有两种形式:
分解式和组合式。
所谓“分解式”是指当一个联言命题正确时,这就要求这个联言命题的2个支命题任意一个必须也正确。
我们既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这个命题如果正确,那么说明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2个支命题任意一个也正确,因此,根据上述联言命题可以推出,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或者也可以推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所谓“组合式”也叫合成式,它是由逐个断定支命题真推出联言命题真的联言推理。
这种推理的前提是全部支命题真,结论是联言命题真。
数的概念是从现实世界保持来的,形的概念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所以,数和形的概念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
当前两个命题为真时,那么我们推出的联言命题也就为真。
即组成联言的各个支言部分都为真,则整体即为真。
二、复合(联言)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复合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我们可以运用数学的容斥关系来判断。
通常我们把一个命题看作是数学中的一个集合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表现为两大形式或五种小形式。
1、兼容性:
兼容性包含相交、相切、包含和等价。
相交相切
包含等价
2、非兼容性:
相离。
排斥矛盾(互为真假)
(注:
上述各种矩形图所表示的即为逻辑整体,包含所有可能的逻辑可能性)
三、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是反映若干可能的思维对象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命题。
①资本家加重对工人剥削的主要方式或者是延长劳动时间,或者是提高劳动强度。
②世界锦标赛的团体冠军要么是印尼女子羽毛球队要么是中国女子羽毛球队。
这两个命题就是选言命题。
它们分别反映了几种思维对象情况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
选言命题也是有2个或2个以上的支言命题(简单命题)通过联结词“或者……或者……”、“要么……要么……”等组合而成的选择复句表达形式。
选言命题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兼容选言命题;
一类为不兼容选言命题。
顾名思义,兼容即如果构成选言命题的支言部分相互可以共存即表示为兼容,如果支言部分不能共存,只能有一个支言为真,那么这就是不兼容。
兼容选言命题通常所使用的联结词有“或者......或者......”、“也许......也许......”等,
兼容选言命题通常只需满足至少有一个支言为真,那么其整个选言命题即为真。
人大代表讨论的内容或者是房价问题或者是医疗问题。
这个选言命题含有2个支言:
讨论房价,讨论医疗。
如果要得选言命题为真。
即我们需要证明讨其中一项为真或两项均为真。
这里给出一个兼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
兼容选言命题P或Q。
P
Q
P或Q
真
假
兼容选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所谓矛盾命题即表示与原命题没有交集,且能构成一个逻辑整体的命题。
如果P或Q这样一个命题,其包含三种逻辑状态组合,唯一不包含的就是P假且Q假这种组合不包含,那么这种组合产生的逻辑状态命题即为原命题P或者Q的矛盾命题。
关于兼容选言命题的矛盾命题的表达,我们只需遵循以下2个原则就可快速表达出来。
(1)各支言命题变为原来的否定命题。
如P就变为非P,Q就变为非Q。
(2)联结词“或者”与“和”是对立的,因此在转换矛盾命题时,也需要转换联结词。
小王去爬山或者去钓鱼。
其矛盾命题为小王不去爬山且不去钓鱼。
不兼容选言命题通常所使用的联结词有“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不兼容选言命题通常是需要必须且只能满足所有支言命题中的一个为真,才能确保整个选言命题为真。
否则为假。
你要么去上学,要么去学做生意。
在2个支言上学和做生意上二选其一,不能都不选,也不能都选。
只能选择其中一个。
这样选言命题才会为真。
这里给出一个关于不兼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
不兼容选言命题要么P,要么Q。
要么P要么Q
四、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假言命题,是反映某一思维对象情况的存在是另一思维对象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复合命题。
①如果不按客观规律办事,那么就会在实践中碰壁。
②只有承认物质第一性的哲学家,才是唯物主义哲学家。
这两个命题都是假言命题。
例①反映了“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在实践中碰壁”的条件。
例②反映了“承认物质第一性的哲学家”是“是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条件。
从逻辑结构看,假言命题由两个支命题和假言联结项构成。
两个支命题中,表示条件的支命题,一般位置在前边的,称为前件,通常用“p”来表示,如例①中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
另一个表示结果的支命题,位置在后边,称为后件,通过用“q”来表示,如例①中的“在实践中碰壁”,联结前件和后件的联结词称为假言联结项,它表示前件和后件之间是条件关系,如例①中的“如果……那么……”和例②中的”只有……才……”。
假言命题分为三大形式:
充分假言、必要假言、充分必要假言。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反映某思维对象情况存在是另一思维对象情况存在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如果P那么Q。
充分假言的联结词通常有这么2种“如果......那么......”和“只要......就......”。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体现的是条件的充分性,换而言之就是强调是肯定性的一方面。
即表示条件成立,结论是一定成立的,如果P,那么Q即表示为P成立则Q一定成立,至于条件的否定性方面,则不定论,也就是说当条件不成立,其结论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
我们通过上述图形帮助消化理解。
P是Q的充分条件,但充分条件不是必须的。
因为如果不通过P,可以通过B或C使得Q成立。
因为P不是必须条件只是充分,这就好比电路中的并联电路一样。
任一个充分条件就是一条线路均能使得结论成立。
反之,缺了任意一个,其结论也同样有可能成立,这就取决于其他“路”(其他条件是否成立)是否畅通。
逆向看此图如果Q成立了,说明我们的条件中至少会有一个成立,但是不能确定哪一个成立。
因此如果Q那么P是推不出来的,但是当Q不成立时,说前面的所有条件均不成立。
好比线路,Q节点不通,则就不能通过P节点了。
因此如果Q不成立,那么P也不成立。
这就是充分假言命题的逆否表现形式。
下面是关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值表
前件P
后件Q
如果P那么Q
真
前件和后件2个逻辑主体构成了四种组合状态,充分假言命题包含了其中的三种。
唯一一种状态为假。
既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充分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2.必要条件假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逻辑 判断 最新 教材内容 独家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