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复习专题.docx
- 文档编号:22901419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18.18KB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复习专题.docx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复习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复习专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复习专题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知识要点
1、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太平天国运动
2、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海战及《马关条约》
3、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
二、知识网络要点
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
1、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走私鸦片,中英矛盾激化。
2、导火线:
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坚强决心。
。
3、主要经过:
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英协定关税。
5、影响: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罪行:
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占领了北京,并放火烧毁圆明园。
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结果:
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4)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A、1860、8,青浦战役,太平军大败洋枪队华尔
B、1862年,慈溪战役,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五、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
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
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年4月,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白银2亿两给日本;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影响: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
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西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清政府赔偿4.5亿两白银
2.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
3.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列强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驻兵。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阅读教材后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表: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侵略
国家
英、法
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导火线):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日本要称霸世界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要进一步征服和控制中国
直接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签定
条约
主要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失败
原因
清政府腐败无能
教训或
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
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二)归纳中国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割占香港岛;通过《》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②俄国通过、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割去、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赔款2100万元;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赔款4.5亿两白银。
3.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开放通商口岸最多;③《》割地最多;④《》赔款最多;⑤《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的特点。
三、知识巩固与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元C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D惩办林则徐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是为谁写的:
A邓世昌B林则徐C左宗棠D关天培
3、中国在经历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后,到20世纪初已完全变成:
A封建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殖民地社会
4、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根本原因是:
A武器落后B政治制度腐朽C不了解世界D闭关锁国
5.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使中国革命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D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从本质方面看,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开辟通商口岸 B打开中国市场 C开展自由贸易 D控制清政府
7.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被称之为“万园之园”,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断壁残垣,造成这种结果的罪魁祸首是:
A英美联军 B英俄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8.号称常胜军的“洋枪队”协助清军共同来攻打太平军说明了:
A太平军要把外国人赶出中国 B清政府雇佣了外国军队
C清军有了洋枪洋炮 D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
9.19世纪末,有人提联于京师: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这指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讲解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①甲午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②林则徐率兵抵抗英军③邓世昌率致远号直冲敌舰,为国捐躯④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⑤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11.和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马关条约》中新的、反映时代特征的内容是:
A赔款 B割地 C开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
12、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 B自然灾害严重
C清政府的残暴统治 D八国联军的侵略
13.“大将筹边尚未足,……,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历史事件是:
A清政府镇压噶尔丹叛乱 B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D清军平定回部叛乱
1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
A《马关条约》签订后B《南京条约》签订后C《北京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
15.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讲这段话的历史背景是:
A《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B鸦片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19世纪70年代初,直接出兵侵占我国伊犁地区的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17.近代史上,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8.下列条约中,没有割地、通商条款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
A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B允许外国驻兵北京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
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
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摘自《中国历史》华东师大版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摘自《中国历史》华东师大版
请回答:
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是什么时候?
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答:
19世纪上半期。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而鸦片走私却可以牟取暴利,于是英国商人便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有何举动?
答:
鸦片输入危害巨大。
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烟
概括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
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
为什么?
答:
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
不是。
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或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鸦片战争带给我们哪些历史的思考?
答:
落后就要挨打。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
请回答:
① 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
答:
1984年的黄海海战
② 上述材料中的一“公”指何人?
答:
邓世昌
③ 上述材料中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答:
北洋舰队
三、简答题
2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答:
①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矛盾;③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封建统治的重任。
总之,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4.有人说鸦片战争就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而引发的?
你认为是吗?
为什么?
答:
不是。
因为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国外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政策,他们推行的是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会用,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英国早晚也都会对中国发动一场战争的,虎门销烟就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借口。
因此,这场战争称为鸦片战争。
25.结合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说说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并谈谈你的感受。
第二单元中国的近代化
单元知识结构
近
代
化
探索
一、洋务运动
目的:
维护清朝的统治
1.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2.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3.代表人物中央:
弈忻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5.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6.口号:
自强、求富7.机构:
总理衙门
8.洋务运动的作用:
(1)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
9.失败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
二、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3.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4.目的:
救亡图存5.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6.序幕:
公车上书
7.开展:
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印行书刊继续宣传变法思想。
8.“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法律,澄清吏治;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方面,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
9.结果: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失败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秀森、康广仁
10.性质:
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11.作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12.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2.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孙中山创建革命组织:
(1)、1894年——新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内容:
①民族主义②民权主义③民生主义
机关刊物—《民报》
4.革命爆发:
武昌首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之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迅速崩溃瓦解。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成功: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领导阶级:
先进的知识分子2.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
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
“民主”和“科学”6.主要阵地:
《新青年》
7.主要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最早系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一)选择题
1.张老师正在网上下载《江南制造总局炮厂机器房》、《汉阳铁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局》等历史图片,制作历史课件,你知道张老师准备制作那一课的课件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2.1895年4月22日,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领导这一事件的人物是:
A洪秀全、杨秀清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黄兴D陈独秀、李大钊
3.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变法自强
5.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突出作用是:
A、挽救了民族危机B、促进了思想解放
C、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6.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彻底结束这一制度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B、同盟会的成立C、保国会的成立D、《万国公报》的创办
8.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
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10.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B
A、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改变了中国半殖半封社会性质
1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
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毛泽东④鲁迅⑤邓小平⑥胡适
A、①②④⑥B、①②③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⑥
12.如果老师请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收选:
A、《中外纪闻》B、《时务报》C、《民报》D、《新青年》
13.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
14.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中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也曾提出类似的主张: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5.“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
北李南陈,两大星辰;茫茫黑夜,吾辈仰辰。
”以上诗句称赞的人物是:
A康有为、梁启超B陈独秀、李大钊C李鸿章、曾国藩D毛泽东、周恩来
16.下列各项中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
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材料解析题:
25、材料一: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
材料二:
史学界普遍认为,至1919年之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梁启超的分期
史学界的观点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⑵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从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历程的第二、三阶段中任选一名领袖式的、有代表性的人物,说明他为了中国的近代化,为了改变中国的“不足”作出了哪些努力?
26.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指武器——引者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这些观点分别是近代中国什么派别的主张?
实施这些主张发生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各起了怎样历史作用?
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结果怎样?
说明了什么?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知识要点
1、五四运动:
起因、时间、口号、经过、运动的发展、意义
2、中共成立:
早期组织、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成立的意义
3、国民革命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4、红色政权创建:
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5、红军长征:
五次反“围剿”、长征开始、遵义会议、陕北会师、会宁会师
二、知识网络要点
第8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1919年)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绝。
经过:
爆发1919年5月4日——6月3日;中心:
北京主力:
学生
发展:
6月3日以后;中心:
上海主力:
工人
五四运动的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其中最能反映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五四运动意义及性质
性质:
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
在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出伟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到了领导作用。
五四运动发生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⑴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⑵组织基础:
共产党早期组织,国内6个、国外2个
⑶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中共一大的召开
⑴时间:
1921年7月23日,地点:
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13位代表参加,代表全国五十六名党员。
⑵内容:
①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②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③大会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3、中共二大的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
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③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斗争方向。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第9课国民革命运动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
1、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
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2、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广州)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同意共产党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共产党。
意义: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或国体均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二、黄埔军校:
1925年4月,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周恩来。
作用:
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军事学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
三、北伐战争(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
目的: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主要事件:
叶挺独立团为所在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成果:
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4月)
1.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2.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和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3.“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建立。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
一、红色政权的创建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军队的开始。
2、井冈山会师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3、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到1930年开辟了10多个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为中国革命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复习专题 师大 年级 历史 上册 第一 单元 列强 侵略 中国人民 抗争 复习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