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阶段性测试4.docx
- 文档编号:22900923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1.73KB
古代诗歌鉴赏阶段性测试4.docx
《古代诗歌鉴赏阶段性测试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阶段性测试4.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阶段性测试4
阶段性测试四
古代诗歌鉴赏
1.(安徽合肥市第一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寻 春
王阳明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注]意到:
估计(我)到近旁。
(1)颔联中“江鸥”的形象有何特征和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阳明的诗歌常将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请结合本诗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象特征:
活泼可爱与顽皮,充满情趣。
(答对人有疑虑,也可)
作用:
写出了景物(环境)的生动特征,衬托出诗人的亲近而不得的失落;表现了诗人对眼前春景的迷恋,对乡村生活的陶醉。
(2)本诗前三联依次描写了湖水、田野、江鸥、野草、山峰、溪流等景物,融入了作者对春景的迷恋,对乡野的热爱。
尾联在寻春快乐之际点出对生活的感悟:
只要融于自然,快乐到处都有。
2.(北京市东城区统一检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禾 熟
孔平仲①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③,啮草坡头卧夕阳。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①孔平仲:
宋代地方官吏,多次遭到贬谪。
②窦:
指水沟。
③耕耘债:
指耕田犁地的农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禾熟》首句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
百里农田,波翻浪涌,香气袭人。
B.《禾熟》后两句含蓄表达了希望尽快了却官场“役债”,像老牛那样卸去重负的心愿。
C.《村居》首句如同电影镜头转换,由近景到远景,描绘出宁和淡雅的田园风光。
D.《村居》后两句用“夕阳”“寒鸦”来渲染气氛,静谧之外又笼上一层淡淡的闲愁。
(2)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禾熟》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写了诗人自己郁闷的心情。
《村居》通过写村居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闲愁的心情。
【解析】
(1)“由近景到远景”错,应为“由远景到近景”。
3.(广东省惠州市第三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清江曲
苏 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
白苹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两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
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①属玉,一种水鸟。
②白苹,水中浮草。
(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
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
“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诗的相似之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属玉、鸳鸯、白苹、芦花、扁舟、林樾、明月等,营造了幽美清新的意境,抒发了放任自适的情感。
(2)主题方面:
寄情山水、纵酒行乐、自由不羁,如“万事不理醉复醒”就表现作者对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生活的喜爱和追求;风格方面:
挥洒飘逸、辞气夸张、清新自然,全诗景物描写清新自然、不饰雕凿,最后一句“长占烟波弄明月”更见丰富的想象力和飘逸的风格。
4.(陕西省宝鸡市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莎 衣①
[宋]杨 朴②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③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④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
即蓑衣。
②杨朴:
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
③菡萏:
荷花。
④饶,任凭。
紫绶金章,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指高级官员的服饰。
(1)“蒹葭影里和烟卧。
菡萏香中带雨披”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尾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两句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
波光潋滟,烟霭迷蒙,苇影参差,莲叶滴翠,荷花吐香,雨洒湖面,如溅珠迸玉,此间一叶扁舟,舟上卧着一位披着蓑衣的渔人。
诗人描绘这幅渔人乐趣图,是对渔人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生活的赞颂,也是对桃花源式的理想天地的向往。
(2)在表现手法上,尾联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和象征手法。
诗人将“紫绶金章”和“莎衣”对比,莫说紫绶金章多么高贵,也不肯轻易将蓑衣与之交换;以“紫绶金章”象征荣华富贵,以“莎衣”象征平淡自由的生活。
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飘然物外、视官爵如敝履的思想。
5.(江苏省南京市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 黻①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
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
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联是怎样表现“伟观”的?
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残柳、老荷。
(2)第二联,上句抓住“万井人烟”从空间上实写了都城繁华热闹的景象,下句抓住“千年王气”从时间上虚写了历史的深远,时空交错,虚实结合。
第三联,上句选取了西湖、古塔、寒屿等意象描绘了一派静谧的阔大之景,下句借远江、归舟、夕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归舟过处江水荡漾的动态秋江图。
动静结合,画面开阔辽远。
(3)①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孤独凄凉之情;②诗人北望中原,收复无望的哀痛之情;③诗人屡遭贬斥,半生潦倒,报国无门的沉郁哀伤之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注]
苏 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
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
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拼一醉。
东风吹破千行泪。
[注]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
(1)“幽恨终难洗”中的“洗”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洗”字一方面写出了一场春雨过后,京口显出了清丽之美,但另一方面春雨却洗不去作者胸中的乡愁,通过这一实一虚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2)思乡之情难以抑制,身为宦游之人又身不由己的痛苦。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度大庾岭①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②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③。
[注]①公元705年春,宋之问被贬为泷州参军,此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②翥,zhù,飞。
③西汉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1)有人认为颔联中“随”“尽”两字用得最好,请任选一字加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魂随南飞的鸟儿而去,顿感前途渺远。
一个“随”字写出了诗人的茫然与伤感。
或:
鸟儿北飞,人却无法北返,只能把魂魄附在鸟翼上,飞回故里。
“随”字写出了诗人被贬南行、念乡怀国的伤感之情。
(“尽”字运用夸张手法,诗人睹花伤怀,黯然泪下,泪几乎要流尽。
一个“尽”字把诗人去国怀乡、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表现)自己心情的变化。
颈联写山雨欲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在这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希望早日赦归。
8.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前三句借助刻画诗人形象来抒发感情。
作者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抒发了什么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又到”句点明诗人重到当年分别之地;“不语”句勾画出诗人驻马立足,默默无言,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踏遍”句写出在清冷的秋季,诗人长久的徘徊在故地,不忍离去。
表达了离别之苦,怀念之情,凄凉之意。
(2)诗人用“不恨”、“只恨”形成对举(对比),来突出“西风吹梦成今古”给诗人带来的痛苦。
9.(浙江省温州市五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①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②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①无相院:
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②鉴:
镜子。
(1)张先在当时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这首诗也多处写“影”,有明写有暗写。
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写景有怎样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②,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长年:
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
(1)颔联写到“天寒有日云犹冻”,其中“冻”字的使用有何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冻”有“凝滞”之义。
天空“有日”,云不应冻,但“云犹冻”,可见“天寒”,可见日色晦暝,云也仿佛凝滞,增加了惨淡的气氛,表现(烘托/渲染)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
(2)尾联用典,船工捕得鲤鱼本是很平常的事,作者借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或者能够说出古人常以“鲤鱼”代指“家书”),抒发了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
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对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
1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 西湖废圃
张可久
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佩①今何在?
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
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注]神仙环佩:
泛指西湖繁盛时的迷人风物。
(1)此曲意境幽远,技巧娴熟,请对曲中“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加以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仙环佩今何在?
”这一设问起着“关节”的作用,使得全曲意脉贯通,浑然天成。
结合全曲谈谈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连用名词,组成一组意象群,勾勒了一幅死寂、萧疏之景。
②对仗工整,使全曲具有整散结合的特点。
③景中寓情,“废”“静”两字意蕴深厚,奠定了全曲感伤的基调。
(2)问句一转,便由废圃扩及整个西湖、整个历史兴衰、人世沧桑,抒写昔盛今衰、人生无常的慨叹。
12.(浙江六校3月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
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1)请在颔联中的“乱”和“平”中选一字做简要的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乱”是自然、随意。
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平”字作用有二:
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
(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
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
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
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
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
醉眠小坞黄茅店①,梦倚高城赤叶楼②,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
灞桥杨柳。
年年恨,鸳浦笑蓉叶叶愁。
[注]①黄茅店,指的是乡村客店。
②赤叶楼,这里指女子所居之楼。
③“灞桥”句,汉代人送别,在长安灞桥折柳相赠,故后代以“灞桥杨柳”代指离别。
(1)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代杨慎评论说:
“‘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离城赤叶楼’,《鹧鸪天》之佳句也。
”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这两句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
枫叶凋零,飘落河桥。
野水退落,暮烟飘散,郊外山丘衰草漫漫,一片枯黄。
渲染出秋的寥廓、苍凉、萧瑟,烘托出词人的离愁别绪。
(2)①实写酒醉入眠,虚写梦中情境,一实一虚,虚实相生;②醉眠乡村酒店的孤单离愁,与昔日出入都市高楼的热闹欢愉,对比鲜明。
14.(四川省成都七中第二次诊断性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阮郎归①
秦 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②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此词作于郴州贬所;②丽谯:
壮美的高楼。
小单于,唐曲调名。
李益《听晓角》诗:
“无数塞鸿飞主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
(1)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的上阕以简练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寂静幽深凄冷的环境。
初春季节,冷雨凄风,庭院深虚,寒夜闻曲,笛曲幽咽,衬托出长夜遥迢,思乡难眠。
营造了乡思旅愁的足够氛围,传达出客地浓厚的孤独寂寞之感。
(2)①对比。
郴州与衡阳相比,郴州更偏僻、离家更遥远,从而可以感知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凄凉;②用典。
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离家人借书信寄托的思念之情,然而作者在偏远的郴州,连传信的大雁都没有,这种思念之苦可以说到了绝望的地步。
从而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他身贬郴州,离乡日远,久无家书的痛苦感情。
15.(山东省青岛市3月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歌 鉴赏 阶段性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