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短文及翻译篇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899438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52.23KB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篇文档格式.docx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短文及翻译篇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35、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
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
一定要经常认真地严加管教,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
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
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
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戒,各位都要谨慎地对待,不要留下后悔的遗恨。
36、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
“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
“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
“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
孟母想:
“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37、曾子杀猪明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
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
“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
“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
“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
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
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38、子路受教
子路见孔子,子曰:
“汝何好乐”对曰:
“好长剑。
”孔子曰:
“吾非此之问也。
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
“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
“敬受教。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
“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
“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
“我不是问这方面。
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
”……子路说:
“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
由此说来,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
“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
“真是受益良多。
39、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问:
“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
“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
“仲由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
冉求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却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我不理解您为什么这样,所以冒昧地请教。
“冉求平时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鼓励他勇进;
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40、墨子怒责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
“我无愈于人乎”子墨子曰:
“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
“将驱骥也。
”子墨子曰:
“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责。
“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
“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
“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说我将驱赶那一匹呢”耕柱子答道:
“当然驱赶良马了。
”墨子问:
“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
“因为良马值得负用来鞭责。
”墨子说:
“我也以为你是值得鞭责的。
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
“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
“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
“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
“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会贪婪到这地步呢”但还吝惜他有功绩,就不惩罚他,只是还在大殿中当众赠送丝绢几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说:
“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
“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
如果不知道惭愧,就如同一只禽兽罢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42、陈万年教子谄谀
(陈)万年尝病,召咸(陈万年之子)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
“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
“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万年乃不复言。
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
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
“我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说:
“爹爹的话,我都晓得,大抵教儿子对上司要拍马屁、讨好啊,如此而已!
”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43、钱大昕默坐观弈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予赧甚,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我在朋友家里看一棋。
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
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
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
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
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
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
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44、王荆公旁听文史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
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
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有一人徐问公曰:
“亦之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
“安石姓王。
”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
一天,他头裹一块绢,拄着手杖行走,独自游览山寺,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
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
有一个客人慢慢问他说:
“你也懂得文书”王安石含糊地应答。
人家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
“我姓王,叫安石。
”那群人惶恐,惭愧的低着头离开。
45、大树将军冯异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
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就把马车驶开避让。
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
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
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
光武帝因为这个而赞扬他。
46、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
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
“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孔子):
“(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
“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47、曾参不受鲁君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
“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坚决不受。
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使者说:
“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
“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
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
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
“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48、贤妻桓少君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
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宣不悦,谓妻曰:
“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
”妻曰:
“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
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
”宣笑曰:
“能如是,是吾志也。
”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
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
(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
“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
”妻子说:
“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
”鲍宣笑着说:
“(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
”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
(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对她非常称赞。
49、魏徵论自制
(唐)太宗问魏徵:
“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着,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
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
”徵对曰:
“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
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
……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
唐太宗问魏征说:
“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十代的,有传承帝位一两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
我常常心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抚慰养育人民不能得到适当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产生骄傲懈怠的情绪,高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超过限度了),您可以为我说出这个情况,(我)应当把您的话当作准则。
”魏征回答说:
“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圣贤之人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圣贤之人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普通人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
50、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
“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
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
“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
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
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
蒙正说:
“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
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51、石勒不计前嫌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
勒曰:
“阳,壮士也;
沤麻,布衣之恨;
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
”遽召与饮,引阳臂曰:
“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因拜参军都尉。
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
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
石勒说:
“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
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
“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
”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
52、韩信袴下受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
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
“你即使长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
”他当众侮辱韩信说:
“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
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
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53、世评华歆王朝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54、周处改过自新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周处年少时,为人蛮横强悍,打架斗欧,为当地一大祸害。
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
于是有人便问周处:
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
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击毙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
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纷纷出来庆祝。
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
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萌生悔改之意。
遂往吴郡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
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
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并说:
“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
”陆云说:
“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
’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听后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55、齐宣王好谀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
“不下九石。
非大王孰能用是!
”宣王说之。
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三石,实也;
九石,名也。
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人家夸耀他能够使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力气就可以拉开。
他在大臣面前显示弓,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一半,便说:
“拉开它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气,不是大王,谁能拉得开”宣王非常高兴。
但是,宣王用的不过是三百多斤的弓,但是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拉开了一千多斤的弓。
三百多斤是实,一千多斤是名,宣王喜欢的是名而失了实。
56、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
“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
”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大家感叹说:
“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
“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
“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
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
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57、萧何追韩信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何”曰: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
(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
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
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
“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
“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
“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
“韩信啊。
”汉王又骂道:
“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
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
“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
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
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58、汉高祖论“三杰”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
“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
“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
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
“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
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刘邦说:
“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
(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短文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