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模板范文精选5篇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887487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0.65KB
语文教案模板范文精选5篇Word文件下载.docx
《语文教案模板范文精选5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模板范文精选5篇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
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它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_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大会上有这么一段颁奖词: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
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人们称巴金先生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
为什么巴金老人会获得如此赞誉呢?
也许,等我们学完了《小狗包弟》这篇课文,大家就会找到答案。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巴金先生。
二、作家及历史背景介绍(PPT)
1、巴金(1904-20_),原名李尧〔yá
o〕堂,字芾〔fè
i〕甘,祖籍浙江嘉兴,出生于官宦家庭。
“__”中,遭到残酷迫害。
主要作品: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我们可以用对联来记忆这几部作品“家春秋冲涤激流,雾雨电响彻爱情”。
晚年的主要作品是《随想录》。
我们今天来看《随想录》中的名篇《小狗包弟》。
2、历史背景介绍
学生分组展示收集的相关材料和信息。
三、分析文本(PPT)
师:
请大家给课文标上段落。
请一个同学来给生字注音:
作揖yī租赁lì
n篱笆lí
bɑ叱骂chì
解剖pōu堕入du师:
《小狗包弟》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叙事性散文通常有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
请大家找出和开端,发展、结局、尾声对应的段落。
(提问一个同学)
明确:
序幕:
引出包弟
(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
介绍包弟
(2)包弟来历
发展:
友爱包弟(3-6)七年相处
结局:
送别包弟(7-10)一朝离别
尾声:
想念包弟(11-13)真心忏悔
1、文章叫《小狗包弟》,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包弟这只小狗呢?
包弟又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
作者写这些又有什么用意呢?
教师引导:
通常刻画一个事物的时候,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
正面描写:
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描写:
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语文教案模板2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蚂蚁吗?
2、今天,老师就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和蚂蚁有关的故事。
(贴蚂蚁图)
3、板书课题:
16、蚂蚁和蝈蝈
4、指名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
第二个"
蝈"
为轻声。
5、读了课题,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个故事里不止有可爱的小蚂蚁,还有蝈蝈。
(贴蝈蝈图)
蚂蚁和蝈蝈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请小朋友打开书自身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同学自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把字音读准;
词要连读;
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
(1)指读生字词和难读词句:
粮食纳凉装满洞里神气
躺在躲到自由自在
(2)指读难读句子:
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3)分自然段朗读。
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
(1)这是什么季节?
(夏天)你怎么知道这是夏天?
板书:
夏天
(2)太阳怎么样?
(太阳火辣辣的)
(3)夏天,天气这么热,太阳火辣辣的,小蚂蚁在干什么?
(劳动)
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忙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2、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3、提问:
(1)这些小蚂蚁在忙什么呀?
(搬粮食)
搬粮食
(2)你读了这一自然段之后,你觉得小蚂蚁怎么样?
(爱劳动,不怕吃苦)
(3)你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来的?
(背、拉、满头大汗)理解:
满头大汗
4、指导朗读:
(1)夏天,太阳火辣辣的,天气真热。
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还这么爱劳动,在搬粮食,个个干得满头大汗。
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这些小蚂蚁吗?
那么,小朋友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
(喜爱的语气)
(2)下面,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老师在读的时候突出了哪些词,来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
(3)同学练读。
(4)齐读。
火辣辣的太阳下,小蚂蚁在搬粮食,我们再来看看这时候蝈蝈们又在干什么呢?
(二)第二自然段:
1、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
(1)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火辣辣的太阳下面搬粮食,都笑蚂蚁是傻瓜。
(2)蝈蝈为什么笑蚂蚁是傻瓜?
(因为,它们觉得,蚂蚁大热天里还在干活,不知道享受,真是太笨了。
)
蝈蝈笑蚂蚁是傻瓜,不知道享受,那蝈蝈是怎么享受的,我们来看看图。
3、看图
(1)描述图。
("
他们躲到大树下纳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
树下纳凉
(2)什么叫做"
自由自在"
?
(1)小蚂蚁在努力干活,可是,蝈蝈却讪笑他们,自身还躲到大树下纳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蝈蝈这种自以为是的语气。
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突出"
有的……有的……"
、"
满头大汗"
这几个词。
(2)同学练读。
(3)指名读。
转眼,夏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
小蚂蚁是不是真的是傻瓜呢?
冬天
(三)第三自然段:
(2)蚂蚁在做什么?
(吃东西,烤火)
(3)蝈蝈又怎么样了呢?
(冷得发抖,很饿,还有的哭了)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1)谁来告诉老师,这时候,蚂蚁怎么样?
(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
洞中过冬
(2)那么,小蚂蚁为什么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呢?
(因为,蚂蚁夏天准备了粮食)
(3)那蝈蝈呢?
(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又冷又饿
(4)蝈蝈为什么"
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夏天它们没有准备粮食)
(5)假如你是蝈蝈,你这时候会怎么想?
蝈蝈很后悔夏天没有准备粮食,那我们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
(1)小朋友自身来试一试。
(2)齐读。
(指导突出词句)
(四)总结:
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说完了,小朋友你们喜欢谁?
为什么呢?
四、教同学字:
(冷、歌、汗)
1、指读生字。
2、组词。
3、你怎么记这个字形?
4、书空。
5、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范写。
7、描红。
8、《习字册》。
语文教案模板3
课文是小学阶段,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
完成本课教学共需要两个课时。
学习中,让学生围绕“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朗读课文,找出体现中华不振的句子,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再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
通过这篇课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们中国曾经所受的屈辱,在历史中得到教训,使他们反思为何中华不振。
同时,希望学生能从周恩来远大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中受到一点启发,反思自己读书的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
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课始,老师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从而为本节课学习周恩来的远大胸襟作以铺垫。
由于事情发生在100多年前,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甚少,因此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朗读体验,观看课件激发孩子的内心体验,使孩子在体验中感悟旧中国“中华不振”的悲惨,从而理解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教学中需准备的资源有:
1、让学生搜集旧中国租界地的资料。
2、课件准备:
租界地图片及租界地内中国人民受欺侮的资料。
课文中便于学生重点学习的关键语段。
一、直接导入。
1、揭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2、解题。
之,的。
崛起,兴起。
题目意思:
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
二、复习。
1、先来读一组词语。
中华不振疑惑不解铿锵有力
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衣衫褴褛得意洋洋
2、回忆课文内容,试将词语带入其中。
1920_年,周恩来随伯父到东北的师范学校读书。
伯父的一句“”,让周恩来感到。
在一个的星期天,他来到了、的外国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里吵嚷。
原来是那些的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的外国肇事者,反而训斥的中国妇女。
于是周恩来在心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当校长问道诸生为何读书时,他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
三、感悟周恩来的“疑惑”。
同学们,不难发现,故事因伯父的话而起。
我们先去听一听伯父说了什么。
(出示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
1、师读旁白及周恩来的话,学生读伯父的话。
伯父的话
2、同学们,伯父的告诫,伯父的叹息,让周恩来心中充满了——(疑惑)板书:
疑惑
3、他疑惑?
(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中华不振
4、了解租界地。
师简介:
所谓外国租界地,就是帝国主义凭借他们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国力,强行霸占我们中国的一些领土作为他们的独立王国,在里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四、理解“中华不振”。
让我们和周恩来一道怀揣疑惑,进入租界地去一探究竟。
1、出示问题,请同学们默读7-8自然段,思考:
哪些地方让你感觉“中华不振”?
画出相应的句子及词语,并批注出你读文的感受。
2、学生默读。
3、交流画出的句子,品读感悟。
①租界景象。
注意:
抓住关键词“闯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大不相同”感悟课文。
小结:
同学们,贫穷的中华大地上有一处繁华之地,而这繁华却不属于中国!
读出我们心中的不平衡!
读出中华不振!
②租界内事件
过渡:
更可气的是帝国主义不仅霸占我国的领土,还大肆欺压我国的百姓。
我们看——(出示文字,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师伸手做出“请”的姿势。
)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好吗?
(①∕②③∕④⑤⑥)
用抓关键词,对比法,启发法,范读法,引读法指导朗读。
读“惩处”,写“惩”字。
再次引读,因为不敢惩处,洋人......;
因为不敢惩处,中国巡警......;
因为不敢惩处,围观的中国人......
同学们,租界一行,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不振!
租界见闻理解)
4、出示租界地资料。
事实上,在租界里,中国人遭受百般压迫、侮辱和虐待的事何止这一件?
我们看——指人读文字。
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
5、出示“钓鱼岛事件”。
同学们,请思考今天的“钓鱼岛事件”,日本人敢如此猖獗,肆意要强占我中华领土,说明了什么?
(中国还不够强大)
修身课堂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读书不是为,不是为,不是为,不是为,而是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华民族的兴旺紧密相连!
今天,我们也掷地有声地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我们亲爱的,__在前些时参观民族复兴展览馆时,号召大家为民族复兴而尽自己的努力。
请大家记住__的话,为民族之复兴而励志。
语文教案模板4
一、目标导引: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预习:
1、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
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2、作者介绍及题解: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l、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看戏前(1—4段)——看戏中(5—30段)——看戏后(3l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讨论明确:
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
“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
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
“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
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民风淳朴。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
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
“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
“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
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
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
“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
“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
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
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
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五、导拨提炼:
总结存储:
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我”的“乐土”。
那是因为: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六、检测反馈: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体味中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预习第二部分,初步体会夏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
语文教案模板5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信海凤吉林省小学科学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新课程提倡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探究式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活动,了解儿童对概念的初始认识,提供充足的时间及材料,尊重儿童的差异,力求在课堂上然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即观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从结论中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点亮小灯泡》一课来自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承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中提出的电荷持续流动形成电流的观点,引导学生连接最简单的电路,为后面的《简单电路》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为凸显其作用,本课主要采用独立学习与课堂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独立学习:
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后,对如何点亮小灯泡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独立完成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
独立学习"
将使学生经历一个有思维过程的探究活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体现。
2.课堂分析:
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共同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有哪些共同点,找到回路、断路、短路的特点,了解电流流动的必要条件。
因为有独立学习做基础,课堂分析将进行的高效、有序。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非常丰富,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稍弱,思维快于语言,因此会常常出现表达不清楚、跳跃性强的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2.能对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进行假设,并用实验进行验证。
3.对电路初步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当电形成回路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手电筒,提出问题
1.学生观察手电筒的构造,尝试解释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这些材料点亮小灯泡吗?
(二)提出假设,实验验证
1.PPT出示学习任务一:
(1)在学习卡片上画出你认为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2)实验验证你画出的连接方式能否点亮小灯泡。
(3)时间:
12分钟。
2.分发材料,学生进行学习任务一。
3.PPT出示学习任务二:
统计小组内有几种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和几种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注意:
重复的算一种)
4.汇报展示:
选择一个小组,将组内统计出来的连接方式分别用放大的小灯泡和电池图片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三)分析现象,了解电路
1.分析能够点亮小灯泡的各种连接方式,找到相同点,了解"
回路"
的特点。
2.PPT出示电流动的路线及小灯泡的剖面图,解析回路及小灯泡内部构造。
3.教师演示去掉金属外壳的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的方法。
4.分析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认识短路及断路现象(PPT出示)。
(四)课堂小结,安全教育
在本单元的研究中,我们使用1.5伏干电池作为电源,发电厂发出的电,通过导线传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伏的交流电,这是非常危险的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教案 模板 范文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