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886211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39KB
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
《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标准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路养护达到路面整洁无坑槽,路基稳定无沉陷,路肩平实无堆积,边坡稳定无冲沟,构造设施无损毁,桥涵边沟无淤塞,标志清晰无缺损。
——公路边坡边沟外缘起10米内无违法修建的建筑物,杜绝新增违法建筑物。
——公路中型以上桥梁及隧道周围、500米范围内无采矿采石;
200米范围内无挖沙取土、爆破作业及其他危及公路桥隧安全的活动。
公路两侧100米范围内无采矿、采石、取土、爆破作业等违法行为。
——加强路域环境污染防治,货物集散地及建筑工地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对公路环境造成污染;
运输车辆要采取密闭或加篷覆盖措施方可进入公路行驶。
(三)乡村公路
——路面整洁、无坑槽,路肩平整、坚实,边坡稳定,桥涵边沟无淤塞、无损坏、排水畅通,标志标线齐全醒目,附属设施完好,公路用地范围内非公路标志设置规范,乡公路边沟边坡外缘起5米范围内无乱搭乱建,确保行车安全畅通。
(四)过乡(镇)、村路段
——穿越集镇和村庄路段,设置限速标志、村庄警告标志或注意行人等警告标志。
易超速路段设置减速标线、减速丘或减速路面。
——进入村庄路段要设置隔离设施。
如隔离矮墙(不低于80厘米高的矮墙)和波形钢梁护栏。
设置波形钢梁护栏时要严格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规定的护栏结构,达到《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B05-01)规定的防护性能要求,同时要考虑行人、牲畜穿越公路的路径。
——穿越学校路段,设置注意儿童标志和限速标志,在学校学生集中穿越公路的地方应设置人行横道线,视距不良路段还可设置减速丘或减速路面。
——过村镇路段实施“两硬化、四隔离、一畅通”,即:
门前硬化、出入口硬化,路店隔离、路市隔离、路企隔离、路校隔离,排水畅通;
硬化隔离实行“谁经营、谁受益、谁维护、谁硬化”。
——路域污染防治做到“四不准”:
不准未采取覆盖措施的运输车辆驶入干线公路,不准抛洒泄露污染路面,不准滴漏刹车水浸泡路面,不准养护作业造成扬尘污染。
——公路边坡实现“三显五不见”,即:
显露农村文明进步的建筑设施,显露时代进步的形象设施,显露农村建设品味的公共设施,不见影响美观的建筑物和经营场所,不见生活和建筑垃圾堆放场地,不见废弃物品,不见施工痕迹,不见生产加工作坊。
三、
农村垃圾整治标准
——全面清理农村“四堆”、环景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出入口通道两侧、公共场所、大街小巷、房前屋后、村庄周围、田间地头、河道沟渠的乱倒垃圾,并纳入农村垃圾治理规划,建立治理台账。
——科学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建筑垃圾堆放点、垃圾箱等设施设备,并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不外溢,垃圾应及时清运,防止二次污染。
全县要建设1处以上农村垃圾卫生填埋场,每个乡镇要建设1座以上垃圾中转站。
在不具备转运条件的乡镇,采取“适当集中、连片治理、区域共享”的办法,分片区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启动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垃圾源头分类减量。
2017年底前,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措施,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和处理体系。
——逐步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不断完善长效处理机制。
逐步建立“户投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统筹收运处置体系,采取BOT或PPP模式,择优选择有能力的企业购买服务,确保农村垃圾处理体系的日常运行,不断完善乡村环卫管理长效机制。
四、
农村污水整治标准
(一)工业污水
对
“小散乱污”企业采取“两断三清”(断电、断水,清原料,清产品,清设备)的方式,分类实施“取缔、关停、淘汰”治理处置。
——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无环保手续的企业,进行取缔。
——对符合产业政策,无环保手续的企业,先关停,再按新建项目有关程序办理环评手续。
——对有环保手续,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进行淘汰。
——对有环保手续,不符合产业规划布局的企业,实施搬迁。
——对有环保手续,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进行治理。
(二)生活污水
——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模式和方法,建议靠近县城的村庄可就近铺设管网接入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
——生活污水要实现无害化综合利用。
根据村落和农户的分布,采用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或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并定期维护。
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移民新区等生活污水处理区的农户覆盖率≥70%;
在人口流动多、人口集聚效应明显、集贸市场繁荣等镇村一体、工矿一体村农户覆盖率≥90%。
——在美丽宜居示范村应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雨污排疏系统。
应以雨污分流为原则,综合人口分布、雨水和污水量、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特点、气候条件、地理状况以及现有的排水体制、管网设计等科学合理确定排水系统建设。
(三)黑臭水体、臭水坑、臭水池、臭水沟
——对黑臭水体治理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标准执行。
可采取“清淤挖泥”办法减少积存水体内的大量有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大蓄水量,减少内源性污染,减轻水体黑臭。
——对臭水坑、臭水池、臭水沟要切断污染源,停止向臭水坑(池、沟)排污,保证水体的流动性,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条件允许情况下考虑换水),恢复周边与水体中的植被,保证水体初步得到改善。
(四)农村厕所
——农村公厕要有防蝇防臭设施,要有专人保洁,保持干净卫生。
要有标志标牌,文字规范醒目。
——户用厕所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厕所技术类型(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完整下水道水冲式),注重环境保护。
要有墙、有顶,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
要厕所清洁、无蝇蛆、无臭味,粪便必须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中小学校、卫生院厕所在达到户用厕所整治标准上,男女厕位比例要符合要求,并及时清查厕所内垃圾。
禁止在厕所里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核、纸屑等废弃物。
保持洗手池、地面、大小便池的清洁干净,做到无积水、无尿碱、无污物、无异味。
——旅游景区厕所布局合理,数量充足,专人负责,标识醒目,设备齐全、功能完善。
五、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标准
(一)畜禽粪便及病死动物规模养殖场
——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雨污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发酵和堆沤设施,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
有条件的可配备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要求粪污及废弃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规模养殖场必须配备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畜禽粪便、污水的储存设施和场所,要求做到“三防”:
上有盖,防雨雪;
下硬化,防渗漏;
边有墙,防漫溢,防止畜禽粪污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规模养殖场所产的粪尿以及污水经过处理后必须达到灌溉农田标准后才能直接还田,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循环利用。
——规模养殖场必须有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无害化处理设施(环保焚烧炉、无害化处理坑或填埋井),染疫畜禽以及染疫畜禽排泄物、染疫畜禽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等病害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当进行深埋、化制、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处置。
——在养殖场四周进行绿化,净化空气,减轻异味,改善场内环境。
散养畜禽
——散养畜禽粪污须设置废弃物的固定储存设施和场所,要有防止粪液渗漏、溢流措施,做到及时清理、禁止将废弃物直接倾倒入地表水体或其他环境中,用于直接还田的畜禽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散养畜禽污水须及时收集清理,防止满溢横流对村庄环境造成恶臭、蚊蝇滋生等污染。
——对庭院养殖户推行人畜分离,实行畜禽圈养或拴养,圈舍要及时清理、消毒,做到对周边环境无污染。
——病死畜禽要及时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坑或填埋井由县、乡、村或社区筹建并便于散养户集中处理。
(二)农业秸秆、化肥、农药、生产固体废弃物
——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采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等技术进行利用,即主要采用直接还田、过腹还田、食用菌基料、生物质燃料、编织、压板等多途径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由传统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由单一利用向商品化、系列化、产业化综合利用转变,全县秸秆综合利用达到17.32万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实现秸秆就近就地直接还田、饲料化、能源化利用,探索秸秆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方法。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用有机肥、缓释肥,肥料使用符合NY/T
496的要求,大力开展技术培训,着力提升科学施肥技术水平。
在全县推广300亩以增施有机肥加配方肥耕地质量技术模式试验区,综合开展示范减肥增效技术,实现化肥零增长。
——推广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按照GB
4285、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合理用药。
——农药使用量与前三年平均使用量相比,增幅控制在3%以内。
重点加大农药科学使用、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推广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提高全县农药利用率及科学用药整体技术水平,实现“四提两减”:
即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27%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提高到37%以上,高效植保机械社会保有量较上年提高10%,生物农药使用量较上年提高20%,病虫草鼠和疫情危害损失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确保重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成灾、重大植物疫情不恶性传播蔓延。
——严格禁止使用666、滴滴涕等39种高毒农药,
监管好甲拌磷、氧乐果等25种限用农药使用,推行高效喷杆喷雾机、水烟雾机、植保无人机、风送式喷雾机、静电喷雾器等新型植保器械进行精准对靶施药。
坚决淘汰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等落后施药机械。
全县高效施药机械防治病虫覆盖率达到30%以上。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剂量和次数施药,全县农药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示范。
重点推广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为核心的绿色控害技术体系,示范面积0.5万亩,辐射带动2万亩。
我县要选择1—2乡镇建设主要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面积2000亩以上,辐射带动全县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对根茬(枯秧)、瓜菜叶蔓、谷壳、果壳等废弃物,要进行覆土堆沤处理,有条件的乡村可以设立集中堆沤场地,达到没有露天乱堆乱放的标准。
——对农药化肥包装、废弃农膜等要组织农民开展一次捡拾行动,根据农作物种植面积,特别是日光能温室、大棚集中生产区要根据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农药化肥包装、废弃农膜回收垃圾箱,并有专人定期回收,达到田间路边看不到农药化肥包装、废弃农膜等乱扔乱放的现象。
——引导农民使用生产达标地膜,逐步淘汰超薄地膜,开展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的探索研究工作。
六、村容村貌整治标准
——农户庭院布局合理,农户主动配合农村环境整治,自觉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改造墙体。
庭院内杂物摆放整齐,对庭院廊前、墙体周边杂物及时清理。
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分门归类、堆放整齐,清除卫生死角。
院内无阴沟积水,无污泥恶臭,房前屋后整洁干净,无污水和散落垃圾。
要植树栽花美化环境。
——农村公共场所(包括文化院、健身场地、图书阅览室、幼儿园、中小学校、卫生室、红白理事厅、戏台、停车点、公共浴室等)保持清洁卫生,无垃圾、污水、痰迹等污物,无违章建筑,无乱占乱用,无人员露宿。
健身器材要有专人管理,保持完整无损。
举办节庆、文化、体育、宣传、商业等活动应在指定地点进行,不能影响周边生活环境,并及时清理保洁。
——对村庄临路、临街墙体立面进行整饰、美化,做到颜色协调。
宣传栏广告要设置规范,整洁有序。
——全面清除农村和道路沿线违规户外广告,农村道路两侧、公共设施、农户房前屋后等场所无乱写乱画、乱贴乱挂、私搭乱建等现象。
——严禁私自占道经营行为,严禁无照经营、乱设摊点行为,整顿公共场所小卖部、钓鱼点等无序市场,固定经营店铺必须持照经营。
——严禁过村道路沿线乱停乱放、车辆修理、加水洗车、打场晒粮等违法占路、损路行为。
严禁乡村公路沿线牲畜散养、道路两侧放牧等行为。
——要建立和完善有柴堆、粪堆、土堆、石堆、建筑垃圾堆管理长效机制,做到群众参与,专人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人,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七、村庄绿化整治标准
沿路绿化
——结合平川、丘陵、山区道路的特性,突出连续性、方向性、视觉感,选择乡土树种,体现地方特色,形成“一路一品、一乡一色”的景观效果。
林带布局、林带密度、苗木标准严格按照《X县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的标准和规定执行。
——对拆违空地要因地制宜规划小片林、小景点,做到违退绿进,增景提质。
——清理整治标准。
林带内做到“八无”:
即:
无杂草、无秸杆、无杂物、无违建、无病树、无死树、无枯枝。
——刷白标准。
地面至树干1.3米处,必须用生石灰水进行刷白,禁止用涂料刷白,起到防病和日灼的效果,白色顶部涂红圈(树木胸径6公分以下宽3厘米,6公分以上宽5厘米),做到涂白的高度统一、均匀,达到美观效果。
村庄绿化
——村庄绿化宜采用本地果树、林木、花草品种,兼顾生态、经济和景观效果,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协调,多绿化少硬化,彰显自然生态;
林草覆盖率山区村≥80%、丘陵村≥50%、平原村≥20%。
——村道、街巷两侧绿化整齐,家家院(园)中有绿量,村域内宜林荒地、河渠绿化率≥85%。
——积极开展义务植树、绿色村庄创建活动,树立村民爱绿护绿良好风气。
无重大毁林案件。
八、私挖滥采整治标准
——国道、省道、县道的公路用地外缘起向外100米,乡道50米,中型以上公路桥梁周围200米,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100米范围内均禁止从事采矿、采石、及爆破作业。
——对公路大中型桥梁上下游各200米范围内、公路隧道上方洞口外100米范围内及距离公路边沟(坡脚护坡道、坡顶截水沟)外缘(国道不少于20米范围、省道不少于15米范围、县道不少于10米范围、乡道不少于5米范围)区域内发生私挖滥采,影响村周边环境的行为应切断电源、拆除设备,遣散非法务工人员,彻底关闭取缔。
——私挖滥采硐采坑口应彻底关闭填实,露天私挖滥采的应限期恢复地貌,消除安全隐患。
——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任务完成后,要对村庄拆除地进行土地复垦,宜耕则耕、宜林则林。
九、旅游景区整治标准
景区外部环境
——拆除景区周边违法建筑物,对违建“零容忍”,对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要求可视范围内建筑物风格与景观相协调。
——拆除旅游专线、景区周边不规范设置、污损的标识标牌及违规、超期、破损的各类广告牌,全面清理改造户外广告和店面招牌。
——按照“洁化、绿化、美化”的要求,对损坏的路面、道路边坡、安全设施及时进行更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旅游导向指示牌的选择和设置要与交通标识尺寸标准要求一致,做到“统一、美观、醒目、易读”。
——加大对旅游专线沿线、重要节点的环境整治力度,清理可视范围内的取土、采石等,停车场地要平整坚实,无破损、垃圾、积水,标识标线明显,营造良好的自然景观。
——杜绝无证摆摊、黑车、黑导等现象,严格禁止站在路边随意拦截外地游客车辆停靠的行为。
——落实好村镇内公共场所、经营户、企事业单位门前“脏、乱、差”三包整治责任,确保周边环境整洁、有序。
景区内部环境
——建立严格的景区卫生保洁制度,确保景区路面、水面、墙面整洁干净,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刻等现象。
——垃圾箱布局合理,分类设置,外观整洁,垃圾及时清扫,日产日清,集中无害化处理。
杜绝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及包装材料,防止产生白色污染。
——景区全景图、导览图、景物介绍牌、安全警示牌等标识系统设置合理、图形规范、维护良好,无脱落、无破损、无腐蚀。
——景区内建筑物外观、色彩与景区环境相协调,无破损脱落、乱搭乱建现象。
保持公共区域干净整洁。
十、河道、水库整治标准
河道
达到“三无”“两畅通”标准,即河道内无垃圾、无阻水高秆作物、河道管理范围内(有堤防的河道为堤防外脚5-10米,无堤防河道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设计洪水位之间范围)无违章建筑物,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确保河岸防汛抢险道路畅通。
水库
——水库两侧坝肩、泄水建筑物及下游坝脚建筑物边缘线起向外100米范围内无垃圾、渣土等废弃物,无违法建筑和乱搭乱盖,无污染源建筑物。
——库区范围内无影响蓄泄洪的违法建筑物。
——水库上游控制流域范围内的无影响水体、水质的排污建筑物。
——水源地、蓄水池等主要建筑物保护良好,未受周边环境污染。
十一、农村建筑工地整治标准
——施工现场要设置连续、封闭的围挡,实行全封闭施工。
过村路段两侧的施工现场围挡高度不得低于2.5米,其它场所的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米,围挡必须定期进行清洁,保持坚固、整洁、美观。
——施工现场的土方及建筑材料实行覆盖。
临时存放的土方必须采用防尘网进行覆盖或采取固化措施;
水泥、粉煤灰、灰土、砂石等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必须密闭存放或覆盖;
停工工地必须对其裸露土地采取苫盖或者临时绿化等有效防尘措施;
土方工程,开挖完毕的裸露地面必须及时固化或苫盖。
——施工现场主要出入道路须夯实土层,采用混凝土、沥青或细石硬化处理;
施工现场要合理设置排水方式和沉淀池,保持排水通畅,污水未经处理不得随意乱排。
——施工现场要设置集水池等车辆冲洗设施,确保冲洗车辆废水经沉淀、过滤后可以循环使用,确保驶出施工现场的机动车辆底盘和车轮冲洗干净后方可上路行驶。
——施工现场产生的垃圾必须分类存放并覆盖,运输消纳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必须采用密闭方式,严禁凌空抛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环境 集中 整治 工作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