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878410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9.32KB
某镇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某镇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镇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工程招标…………………………………………………27
(一)发包方式………………………………………………27
(二)招标方式………………………………………………27
(三)招标内容………………………………………………28
十、社会效益分析……………………………………………29
十一、结论与建议……………………………………………30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
(1)单位名称:
某镇人民政府
(2)责任人:
(二)**镇基本概况
**是一个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位于**市某县城西南35公里处。
现为全国500家小城镇试点,全省200家中心镇,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市发展次中心,黄淮海经济区百家名镇,全国文化艺术之乡,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商贸兴隆、交通便捷,是商贸旅游之圣地。
(三)项目概况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城镇的城镇化水平,增强聚集人口、聚集产业的功能,增强项目承载能力,逐步改善**小城镇面貌,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实施内容包括:
1、道路工程:
共计18公里,包括建设两纵三栋道路10公里,人行道4公里,下水道4公里,绿化带,亮化工程8000平方米,路标,路牌,指标及围栏。
2、管线工程:
改造老化陈旧乱的电线、电话线、闭路线等。
3、美化、净化工程:
包括垃圾回收站、垃圾车、垃圾箱(桶)等。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道路工程投资3000万元,管线工程1000万元,美化、净化工程1000万元,资金来源:
地方自筹,申请补助,项目建设期为二年。
其中2011年计划投资4285万元,2011年计划完成镇区道路10公里,人行道4公里,排水设施4公里。
2011年1-10月份完成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完成道路10公里,人行道4公里,绿化2000平方米。
(四)项目提出的背景
按照某县城镇化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某县产业发展规划,未来3-5年,某县将集中精力把**小城镇打造成为工业集中区和文化名城,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工业**、文化**的发展目标。
目前,某镇工业集中区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亿元,建成园区道路、供排水、供配电、绿化亮化、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集中区建成区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集中区内已入驻鑫丰水泥、天助水泥、物流、建材、食品加工、11家企业,为进一步发挥**小城镇的区位优势,增强**小城镇的集聚功能。
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根据中央关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到2020年全面完成。
工作思路是:
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规划、强化基础、做大产业、创新制度、协调发展”的要求,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七个方面的配套改革,着力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切实让城乡居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把**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要积极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立足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协调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制定实施城乡中小学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教育资源整合,推进小学向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高中向县城和市区集中。
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招录大学生到农村任教,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师资质量。
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努力在皖北地区率先实现教育均衡化和教育现代化。
二要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整合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巩固市、县、镇(乡)、村四级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和应急指挥五大公共卫生体系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三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对接。
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体系,完善面向城乡的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体系,加强街道社区和乡村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建设,多渠道扩大城乡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社会充分就业。
积极推进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进城务工农民综合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丰富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别救助为基础,以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格局。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市《关于开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决定》
(2)《**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3)《某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4)《**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
(5)安徽省建设厅、财政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关于报送2010年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的通知》;
(6)《**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镇总体规划》
(8)《**市统计年鉴》
(9)《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10)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道路工程投资3000万元,管线工程1000万元,美化、净化工程1000万元,资金来源:
地方自筹,申请补助,项目建设期为一年。
(2)资金筹措:
项目工程建设计划投资5000万元,分为申请市、县城乡一体化专项资金2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
(3)建设内容:
二、选址方案
(一)选址原则
1.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2.应方便群众,交通便利。
3.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
4.应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5.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二)选址目标
围绕**文化古城这一中心进行选址,选址原则有利于保护和开发**古文化名城。
通过科学选址,使经济发展和古文化有机接合并能相互促进,有利于小城镇的居民聚集。
(三)选址条件
1、地形、地貌与环境条件
公用设施齐全,道路畅通。
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
2、交通条件
靠近主要干道公路附近,交通极为方便,为项目区提供了更为快捷的交通条件。
三、项目规划方案和建设内容
(一)项目规划
1、农村居民集中区建设现状与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持续了近30年。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着手实施新村规划以来,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不断优化人口、产业和城镇布局,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民住房也由草房向楼房或别墅转变,但农民建设的自发性,导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一是居住点散乱,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到位。
二是大量占用农田,不利于土地的节约利用和集约使用。
三是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生产空间被分割成小块地,不利于推广农业机械化。
四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这与城镇化发展滞后形成新的矛盾。
五是农民分散建房,为新农村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增加了困难,提高了发展成本。
2、农村居民集中区规划建设的原则
(1)政府引导、群众参与。
要注重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
(2)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立足自身实际,确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统筹规划,逐步推进。
既要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搞好长远规划,统筹谋划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等各项事业发展,又要根据情况,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4)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导,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5)讲究科学,突出和谐。
按照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
3、规划方案
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整体规划要求,加快居民集中区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别,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行总体规划。
根据《**镇2010年城乡一体化项目建设方案》及《**镇居民集中区规划方案》。
本项目**镇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主要包括道路工程、管线工程、美化、净化工程。
(二)主要建设内容
四、工程技术方案
(一)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
1、设计原则
工程设计本着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在满足道路整体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力求技术先进、造价经济、车辆行驶安全流畅。
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远近期相结合,既要满足近期城镇化及交通综合功能,又要适应远期城镇化和交通发展的需要。
(2)综合考虑各路段的小城镇新区规划布局及交通量、用地条件等,确定相应道路的路幅宽度和形式,尽量减少拆迁和占地,节省造价。
(3)适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远景规划,并为孙疃小城镇新区建设开发与开放创造良好地投资环境。
(4)在不过多增加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设计标准,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将来发展成为**平原地区风貌特色的宣传创造条件。
2、设计依据
《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8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某县城乡总体规划》
《城乡道路设计规范》
《城乡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3、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镇祁集村居民集中区主干道路:
计算行车速度30km/h
(2)设计年限:
水泥混凝土路面,服务年限30年
(3)抗震设防:
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4)纵坡:
道路0.30%≤i≤2.50%
(二)工程技术方案
根据省建村[2003]238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小城镇规划区地理现状和**镇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及地方财力,拟定本项目建设内容。
1、道路等级的确定
道路等级的确定主要依据其在路网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确定。
本项目拟建道路位于**小城镇规划区内,交通量预计以5吨载重汽车为标准计算,单向行车密度均不会超过100辆/时,可定为II级道路。
2、通行能力分析及新建道路车道数的确定
本项目通行能力分析,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并结合本项目具体实际进行分析。
(1)机动车道通行能力分析
①可通行能力
一般交通条件下,在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以小客车为标准)Np为:
Np=3600/ti。
式中ti为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由此可计算出对应不同设计时速时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
计算行车速度
(kw/h)
40
30
可行通行力
(pcn/h)
1640
1550
②设计通行能力
不受平面交叉影响的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Nm为:
Nm=ac.Np
式中ac为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对于主干道路ac取0.8,次干道ac取0.85,支路ac取0.9。
故本项目一条机动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
当主干道路计算行车速度V=60km/h时,Nm=1394pcu/h;
当次干道路计算行车速度V=50km/h时,Nm=1395pcu/h;
③道路设计通行能力
对于城市道路,车道的通行能力受到车道和交叉口的影响。
对于单向二车道,车道折减系数取1.8,单向三车道,车道折减系数取2.64;
单向车道,车道折减系数取3.25,交叉口折减系数取0.85,由此可计算出道路单向设计通行能力:
设计车速(km/h)
单向一车道
1185
1186
单向二车道
2192
2194
单向三车道
3081
3083
单向四车道
3851
3854
(2)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分析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考虑到单面交叉口的影响,一条自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800-1000veh/h.m。
3、路面设计
(1)道路纵断面设计
以道路的设计等级为标准控制最大或最小纵坡及竖曲线,要求与平面线型相协调,以沿线各相交道路为控制标高,各项施工要素要充分考虑,力求全面。
最大纵坡按小于3%控制,最小纵坡按0.3%控制。
(2)道路横断面设计
在满足交通、绿化、管线综合及排水要求的前提下,根据道路性质和规定红线,确定相应路幅。
(3)道路横断面设计
7m行车道+2×
4m人行道=15m。
(4)水泥砼路面结构
①机动车道:
22-24cm厚C35砼面层,30cm厚1:
2:
3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素土夯实,压实度≥95%。
②非机动车道:
18cm厚C30砼面层,25cm厚20:
80石灰、粉煤灰基层,素土夯实,压实度93%。
③人行道:
250×
50毫米预制混凝土人行道预制块,20mm厚1:
4水泥砂浆,150mm厚20:
80石灰、粉煤灰基层,素土夯实,压实度90%,人行道边砌路牙。
(5)平面交叉设计
本项目方案设计内平面交叉,建议均采用为加铺转角形式。
交叉形式采用十字型交叉或T型交叉。
平面交叉口的进出口应设展宽段,并增加车道条数,车道宽度应为3.5m。
(6)交通标志标线线设计
警告标志:
边长110cm的等边三角形,顶角朝上,黄底、黑边、黑色图案。
主要设在干道与支路交叉口附近。
禁令标志:
直径为100cm的贺形,白底、红圈红斜杠、黑色图案,有禁止通行、禁止停车、净空、桥梁吨位等,主要设在交叉口及相应建筑物。
指示椟示:
400
cm×
220cm矩形,蓝色白色图案,指示目的地、风景区、游乐场,设在交叉口附近和场区相应位置。
车行道分界线:
白色虚线,宽20cm,热溶性道路专用漆,2m实线,4m空档。
车行道边缘线:
白色实张,宽20cm,热溶性道路专用漆。
港湾式停靠站标线:
车道分界线为白色实线,宽20m,加速、减速段为断线,间距1m。
人行横道线:
白色实线,线宽45cm,间距60cm。
导向箭头:
白色,长3m。
4、排水工程
(1)雨水管道设计
小城镇雨水排放系统采用“分区排水、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管网采取正式布置,使雨水管道以最短距离,最小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河渠水体。
本项目道路二侧均设置毛石筑砌雨水下水道,雨水经下水道汇集后,排至小城镇中沟。
(2)雨水下水道工程
雨水工程应充分利用地形特点,高水高排,就近排放,在必要的地方修建泵站,保证雨水出口通畅,雨水管径、路线等内容在下阶段工作时要科学计算,论证后予以确定,目前雨水下水道,暂拟定为毛石筑砌1.2米×
1.8米,雨水下水道设计时,还应当与道路纵断面设计相协调,并进行综合考虑,以降低工程造价。
(3)污水管网工程
由于pvc管本身具有耐腐蚀性、水力条件好、施工安装容易,不需要砼基础等优点,在600mm管径以下具有综合造价等优势,设计600mm以下的管道采用PVC管,600mm以上的采用具有防腐的耐腐蚀砼管,污水管采用PVC管。
砼管开挖施工的采用承插管,顶管施工使用“F”型顶管专用管。
5、绿化工程
规划区绿地系统主要包括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绿化率较高的广场用地及单位附属绿地纳入绿地系统进行统一考虑。
五、项目管理
项目施工建设期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该项目的实施,选一名精通小城镇规划建设业务的人员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工作,主要负责施工准备、资金筹集、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交付使**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实施,严禁违规建设,确保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进一步提高**小城镇居民新区的示范引导作用。
领导小组下设五个部门。
即:
经理室、行管部、财务部、保安部、运营部。
各部门职责如下:
1、经理室:
负责机构设置,职能制定、经营决策与指挥部门内部行政事务的协调;
2、行管部:
负责项目日常行政事务的处理;
3、保安部:
负责项目区保安工作;
4、财务部:
负责项目部内部以及其他客商之间的资金运作。
5、运营部:
负责项目内运营及维护保养。
为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按期完成,将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即财务制度、工程质量保障制度、安全制度、工期进度和后勤保障制度,实行总负责和分项负责制,严格按制度执行,各个环节均实行责任追究制。
六、环境保护、安全消防与节能
(一)环境保护
1、环境保护依据的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22号);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
(3)《开发建设流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1)《建筑施工场界噪音限值》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项目区域环境现状
项目区域大部分环境质量较好,局部企业生产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道路上的机动车造成一定交通噪音,总体环境条件较好,无严重工业污染、生活垃圾。
4、工程对环境影响
本项目主要为小城镇路网工程,施工建设工程项目主要为道路、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等基础工程建设。
所有这些基础工程建设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工程占地和场地平整对土壤、植被及树木的破坏;
开挖的土方表面干燥后,风蚀扬尘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工程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工程施工噪声源主要为运输车辆、推土机和振捣棒等施工机械。
其噪声100分贝,影响范围可达200米,甚至更远。
5、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渣石,应本着因地制宜利用的原则,首先尽量为工程本身利用,以减少占地和节约工程费用,其余部分也可以作为其他工程的建筑材料,对多余部分,应由工程建设单位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划,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弃场,尽量少占地和不占农田,并应不能影响排洪及防止水土流失。
对较大的渣石弃物,应覆土植草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减少工程施工对土壤的破环,施工作业时,要制定分层取土、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施工操作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坚决制止乱挖乱堆,破坏土壤结构的作业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失和破坏程序控制在最低水平,力争工程竣工后较短的时间内土壤肥力得到恢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毁坏的树木和植被,工程施工后必须尽快植树造林,把植被覆盖率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准,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
道路和管道铺设,应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对裸露的地面和堆置的土方,适量洒水抑尘,或采取遮盖和围护等措施。
剩余的土方需用车辆运到指定地点堆存,并对存放点采取碾压、绿化、洒水等防尘措施。
运输车辆不能超载,防止运动过程中的土壤洒落。
为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距居民区100米的施工区域不允许在夜间10时至次日早晨6时内使用噪声超标设备施工,夜间施工时也要避免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同时启动,最大限度减少声源迭加影响,除此以外,对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应加以考虑,应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又要影响周围居民环境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设备采取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设立临时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
(二)安全卫生
1、编制依据
(1)劳动部《关于生产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安全
在工程设计中将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改善道路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依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噪声污染、机伤、电伤、摔伤等职业危害和不安全因素,积极采取切合实际、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为本项目建设营造安全、文明生产的必要条件。
工程建设施工中按时发放劳保防护用品,按建筑施工管理规范要求做好防护设施;
对临时用电、起重设备等有关规定,安装使用,专人负责,施工工地配备安全员2名,加强日常检查和管理。
项目建设期间和竣工后,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均应按劳动部门的规定持证上岗。
3、卫生
按照卫生管理部门的要求,搞好施工现场的保洁工作。
建立卫生制度,进行随时随地的清扫和垃圾收集。
固体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纳入小城镇运行体系。
4、**市地处6度地震烈度区,在本工程建设的抗震设计中,严格按7度抗震设防,特别对重要项目要严格按抗震规范进行设计、施工。
(三)节能
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暂行规定》
2、节能措施
(1)选用低损耗变压器,合理调度,使其在最佳经济的状态下运行。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镇区 配套 基础设施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