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二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877541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8.50KB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二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二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二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
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教材例1、例2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答题纸,小白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请两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先表演同时向前走,再表演相对而行,其他同学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对“:
同时”“相对”等词语的理解。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表演,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相遇问题中的一些数学语言,为下面学习相遇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
师: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指名汇报
生:
客车的速度:
每小时92千米。
火车的速度,每小时80千米。
两车同时相对开出,4小时相遇。
所求问题北京与郑州相距多少千米?
谁来说一说“经过4小时相遇”是什么意思。
客车与火车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到相遇,走了4小时。
到相遇两车所走的路程正好是北京到郑州的路程。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课件演示,来理解相遇、相对、相距的含义。
根据教材中的问题“北京与郑州相距多少千米?
”大家以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解题思路。
组长总结,稍后汇报。
讨论,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汇报,可以先分别计算出两辆车到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然后再加到一起,就是从北京到郑州的路程。
即:
客车92×
4=368(千米)货车80×
4=320(千米)
北京与郑州的距离368+320=688(千米)
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先求出两辆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然后再乘以相遇时间。
即两辆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92+80=172(千米)北京与郑州的距离
172×
4=688(千米)综合算式(92+80)×
4=688(千米)。
汽车1小时行驶的称为汽车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所走的距离叫做路程。
大家讨论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觉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路程=速度×
时间
在相遇问题中两辆车1小时共行的路程我们称它为速度和,那么速度和、时间、路程之间它们是个怎样的关系呢?
根据(92+80)×
算式来说一说
速度和×
相遇时间=路程。
不错(92+80)×
4=688(千米)。
速度和×
相遇时间=路程
一边讲一边板书。
2.教学例2
出示例2课件引导学生找出例题中的数学信息。
交流汇报
卡车的速度,每小时42千米。
小轿车的速度,每小时63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315千米。
所求问题,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大家在小白板上画出线段图。
看看两车运行的情境。
展示线段图。
大家思考一下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
用甲乙两地的路程除以速度和就是相遇时间。
板书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根据数量关系谁来说说算式,并说说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列式,315÷
(42+63)。
括号中的42+63是两车的速度和,315是甲乙两地的路程,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
算式中有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里的。
大家来看一看列表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列表法,我们可以知道每个时间段走的路程。
我觉得有一定的局限性,数字大了,用列表法不太方便。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理解同时、相对、相距等数学语言。
明确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来进一步理解运算顺序。
三、巩固新知
教材46页练一练
第1题:
课件演示,汽车运行过程,理解“向相反开出”,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这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速度和×
相遇时间=路程
第3题:
引导学生触类旁通,由汽车相遇问题,引申到两队同时工作。
通过课件演示,引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运算顺序。
四、达标反馈
1.先说说计算顺序,再计算。
(40+42)×
5+9085×
(45+55)
45.6×
42+45.6×
5845.6×
(42+58)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7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做96个,徒弟每小时做85个,两个人同时做,5小时做完,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4.两个队共修一条路,甲队每天修17米,乙队每天修23米,两队同时修20天修完,这条路长多少千米?
答案:
1.5008500456045602.(90+75)×
3=495(千米)
3.(96+85)×
5=905(个)4.(17+23)×
20=800(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紧张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知道了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
时间,
速度=路程÷
时间时间=路程÷
速度
我知道了带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中,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我们在生活中要利用这些关系来解决相遇问题,还要解决具有相遇问题数量关系的其他问题。
六、布置作业
1.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960÷
12+35×
626×
(37+2)÷
3
29+5.6÷
0.737.9-1.97×
4-2.12
2.小明以24千米/小时的速度骑自行车去电影院,用了0.5小时,回来时用了0.6小时,回来时的速度是多少?
3.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2千米,乙每小时行58千米,2.5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两车同时从某地出发反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5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地相距750千米,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85千米,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每小时行65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几小时相遇?
1.2903383727.92.24×
0.5÷
0.6=20(千米)3.(52+58)×
2.5=275(千米)4.(65+75)×
4=560(千米)5.750÷
(85+65)=5(小时)
板书:
相遇问题
(92+80)×
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是在学习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一个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数量关系为基础来探索两个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数量关系。
本节课我从“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我在设计上力求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这一思想,创设了两个走路的情境,先是一个人走路,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复习速度、时间、路程的有关计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是两个人走路,两个人相对而立,同时出发,知道碰到为止。
让学生观察后描述他们走路的情况,揭示出同时、相对、相遇等术语的含义。
进而探究两个人走路中的实际问题,即相遇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情况较多,既相向运动有求路程的,又有求相遇时间的,还有相背运动求路程的,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有些应接不暇,如果把求相遇时间的内容放在下一课时,练习再充分些,学生掌握的会更扎实一些。
第二课时混合运算2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材47---50页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材选择了“丫丫看书”“木工做书架”两个生活中事例,在教学中以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呈现学生分布计算和列综合算式计算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的方法,理解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在教学例5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理解题意后自主解答,进行交流时,明白为什么把660-75×
3括起来的基础上,理解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理解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能综合运用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灵活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初步的比较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应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练习题。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指名课堂板演。
3.15×
7-9.6÷
4
=21.05-2.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先算乘除。
=18.65
9.1÷
(8.05-7.4)
=9.1÷
0.65……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括号里的
=14
通过复习旧知为下面学习四则运算顺序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学生汇报。
我知道丫丫计划每天看的页数是20页,2周看完,也就是14天看完。
我知道“照这样计算”就是按照每天看28页的速度看书。
提前几天看完,就是早看完几天。
同学对题意的理解很准确,那么要想知道丫丫提前几天看完,我们应该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最后计算什么呢?
大家讨论一下。
独立思考,交流意见。
巡视,个别指导。
引导提问,先算什么?
怎么算?
应该先算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0×
14=280(页)
后算什么?
再算实际几天看完,280÷
28=10(天)
最后算什么?
提前几天看完,14-10=4(天)
同学们能不能用综合算式表示。
指名汇报。
14-20×
14÷
28
大家来说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解题思路,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
课堂练习:
教材48页“试一试”,先引导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在计算。
3.教学例5
课件出示例5,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汇报。
加工任务是660套,8天完成。
前3天平均每天完成75套。
要求的问题是,剩下的平均每天完成多少套?
要想求出问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交流一下。
交流,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汇报,先算前3天加工的服装的套数,再算剩余的套数,最后算剩下的每天加工的套数。
根据思路大家尝试解答。
并说说计算过程。
先求前3天加工了多少套服装,75×
3=225(套)
再求还剩多少套没有加工?
660-225=435(套)
还剩多少天:
8-3=5(天),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435÷
5=87(套)
你能不能用综合算式表示以上的计算过程呢?
(660-75×
3)÷
说一说为什么把(660-75×
3)
根据题意先要计算出剩下多少套,才能计算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加上括号后,先算括号里面的,保证了先算剩下多少套。
括号里的也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课堂练习
教材49页试一试
先引导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在计算。
加深学生对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认识。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清解题思路,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来理解三步计算和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
课本48页练一练1---3题,引导学生读题,审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课本49—50页1---6题,注意括号的用法,及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计算顺序。
通过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说说计算顺序,明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
1.先说说计算顺序再计算。
86.5—0.3×
17.5÷
2.560÷
(7.5+25×
0.5)-0.8
(9.8-2.3×
0.4)÷
0.0520-6.37÷
0.7×
1.5
2.列式计算
(1)4.8加上12.3的和与8减去5.6的差相乘,积是多少?
(2)6.36与0.25的积减去0.12的1.4倍,差是多少?
3.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400本书。
前3小时装订了288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需要装订多少小时?
4.小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20页,10天看完,现在每天比计划多看5页,现在可提前几天看完?
五、课堂小结
通过紧张的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都有哪些收获,大家交流一下。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应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同级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在带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括号里的,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
1.计算
7.2÷
(5-2)×
4(35-2×
16)×
34
35×
(78+56)×
2(7.5-2.3×
0.01
2.按运算顺序叙述下面各题
(1)(3.6+2.5)×
4÷
(8-3.5)
(2)4.04÷
0.6×
(11+19)
3.妈妈买3包奶粉和4袋洗衣粉,一共用去57.9元,已知洗衣粉每袋4.2元,奶粉每袋多少元?
4.学校植树,四年级植树84棵,是三年级植树的2倍,五年级植树的棵数比三、四年级植树的总和还多18棵。
五年级植树多少棵?
5.李家村修水渠,已经修好480米,剩下的一段比修好的2倍少96米,这条水渠多长?
板书设计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80÷
14-10=4(天)
综合算式:
75×
3=225(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入手,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来理解三步运算的计算顺序,再交流时重点理解括号的作用,和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计算顺序。
不足之处,教学节奏过于紧凑。
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交流讨论,自主总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课时混合运算3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51---54页,带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材选用“去公园乘船游玩”这一学生喜欢的事例,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对比开拓学生的思维。
理解带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通过“皮球装箱”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呈现分布计算和带有中括号的综合算式两种算法。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中的信息,说明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混合算式中除了要用到小括号外,有时还要用到中括号。
结合算式引导学生总结出带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理解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
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运用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能与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合作精神。
带中括号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例6、例7的多媒体课件
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习题,先说说计算顺序,再计算。
指名板演。
144÷
(0.94+2.26)×
2.73.6÷
0.4×
9
2.7,先做括号里面的,再做括号外面的。
3.6÷
9,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简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今天的教学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6
课件出示例6,引导学生读题,审题理解题意。
根据问题,独立思考,与同学交流解题思路。
反馈交流结果,引导提问。
先算什么?
怎么计算?
先算出每条船每天能满足多少人乘船游玩。
20=48(人)
节假日共有多少只船?
20+10=30(只)
最后求什么,怎么计算?
节假日30条船能满足多少人游玩。
48×
30=1440(人)
谁来用综合算式表示一下上面的计算方法?
(20+10)
很好,大家在从其他角度思考一下,看看还有其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思考,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我是这样考虑的,先计算出每条船能满足的人数即960÷
20;
然后计算出节假日增加多少人游玩即用上一步结果乘以10,最后再加上原来每天能满足的人数960,综合算式:
10+960。
我是这样考虑的,10条船能满足的人数,960÷
2=480(人),节假日一共能满足的人数,960+480=1440(人)用综合算式:
2+960=1440(人)
大家分析的都很有道理,步骤很清晰。
从不同角度分析,找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52页练一练第1题,先说说计算顺序再计算。
交流计算结果。
2.教学例7
课件出示例7,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说说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先算4个纸箱装了多少个球。
72+32=104(个)。
后算每个纸箱能装多少个球,104÷
4=26(个),最后算468个球,用几个纸箱。
468÷
26=18(个)
我们用综合算式表示上边的计算过程。
[(72+32)÷
4],在这个四则运算中我们用了一个新的符号“中括号[]”在小括号不够用时,我们就可以使用中括号。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
=468÷
[104÷
26
=18(个)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54页例8
课件出示例8,3.6÷
(1.2+0.5)×
6大家根据上题的经验自己计算。
教师巡视。
独立计算。
大家在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
在计算3.6除以括号的和1.7时,除不尽。
在四则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6
=3.6÷
1.7×
≈2.12×
=12.72
学了这么多的四则运算,大家总结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小括号里既有乘除又有加减,也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在遇到有中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议一议:
在四则运算中0有哪些特殊情况?
学生交流,组长汇报。
0不能做除数;
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教材54页练一练,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通过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并说说解题思路,使学生明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在同一级运算中,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括号里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知新
1.教材52页2—5题
(1)第2题:
两列火车的速度和乘相遇时间就是北京到广州的路程。
(2)第3题用柏油路的长度除以两村的工作效率和就是需要用的天数。
2.教材53页练一练2、3题
用要生产的吨数减去已经生产的,就是余下的任务,再除以3就是每小时应生产的吨数。
(2)第3题,用工作效率乘工作时间就是这本书稿的字数。
7.2×
[29-8.6×
(2.9-1.4)]82÷
[32÷
(1.8+4.6)]
2.把下面的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16+20=36480÷
40=1212×
36=432
3.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22.4米,比第二根绳子的2倍长2.4米,第二根绳子长多少米?
4.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
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装订完?
大家说说这节课咱们有什么收获?
大家的收获真不少。
在生活中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283-47×
(234÷
39)[(25+13)×
16]÷
19
2×
[(19.6-2.8)÷
1.4](32.4-11.6)÷
0.64+7.5
2.北京到天津的铁路大约长138千米,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到天津,休息2小时后又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二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 冀教版五 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五 单元 四则 混合 运算 优秀 教学 设计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