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docx
- 文档编号:22871123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54.08KB
中国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docx
《中国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中国临海三江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
临海都市概况:
一、都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东中部沿海重要的旅行都市和山水园林都市,台州市副中心都市。
二、位置与人口:
临海地处浙中沿海,东濒东海,南接台州市,西邻仙居县,北接天台县及三门县。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0°29′—29°04′之间。
104国道、605省道、606省道、716省道、707省道通过市域,是台州地区的内陆交通枢纽。
市区规划面积为49.5平方公里,其中至2005年底建成区面积31.15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26.89万人。
三、自然条件:
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且雨热同季。
夏少酷暑冬无严寒。
境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7.1℃,一月平均气温为5.9℃,七月平均气温为28.0℃,极端高温39.6℃,极端低温-6.9℃,无霜期241天。
降水要紧集中于5—6月梅雨期和7—9月台风降雨,雨季明显,一年有两个丰水期(5、6月的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两个枯水期(11月至2月的冬季枯水期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相对枯水期)。
风向随季节转换明显,5-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以晴天为主,夏秋之交台风活动较为频繁,秋季和冬季以北风为主,春季多东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盛夏滨海地带海陆风明显。
气象灾难以7—9月台风侵袭最为严峻,常有洪涝灾难发生。
间有低温阴雨、洪涝、冻害等。
由于受海水调温的阻碍,东部滨海冬暖夏凉,同时由于境内海拔高差显著,气温分异也十分明显。
四、历史沿革:
临海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育生息,夏、商、周时代为扬州属地,春秋时属越地,战国时为楚境,秦时属闽中郡。
西汉时临海为会稽郡回浦县属地,东汉属会稽郡章安县。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分会稽郡置临海郡,治所临海,翌年置临海县。
晋及南北朝时期,建置承袭旧制。
隋代建永嘉郡,临海为一属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以永嘉郡临海县置台州临海郡,郡治临海。
五代,临海属越国台州。
及至宋代,复置台州临海郡、临海县,郡治临海。
元代改郡为路,临海属台州路,明代改名台州府,清代承袭明制,建制差不多不变,府治临海。
五、都市特色与历史风貌:
1、都市特色:
临海属丘陵山区,为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构成模式,都市特色要紧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都市、浙中沿海重要的旅行都市。
绿地连续临海融合“山、水、城、园”为一体的都市园林特点,山水之城(依青山之高博,承碧水之盈润)、特色之城(一江贯都、三湖汇流、十山缀景、众溪织城)、田园之城(九里青溪十里山,半城山水半城园),中心城区生态差不多网架布局为“一江、三湖、十山、十六溪”。
2、历史风貌:
A、古风浓郁,古迹众多
临海历来为台州府郡治所,古城规模较大、建制水准高,尤为可贵的是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留原貌。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城中保留了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古城墙、古塔、民居、寺院、园林、殿宇、牌坊、古桥、古井、古墓等,有“江南长城”之称的明代台州府城古城墙、修建于清代的大成殿、以太平天国台门及台门内明代民居建筑为代表的临海民居,均储存完好,具有极高的观赏与考古价值,散发着浓郁的古风。
临海台州府城和桃渚古城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此外全市还有省级文物爱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爱护单位30处。
闻名的除台州府城墙外,还有堪称古塔一绝的千佛塔、明代抗倭古城——桃渚城,以及《戚继光表功碑》与《谭纶画像碑》等一大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B、钟灵毓秀,名人云集
千余年来,临海一直是人文荟萃之地。
两宋时期,临海考中进士的就有221人,在宋、元、明三代,共出过状元5位。
临海也是我国人文地理学鼻祖明代王士性出生地,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方国珍曾筑王都于此。
历代以来,众多名家在临海留下了踪迹,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因在临海居留多年,人称“骆临海”,道教南宗首祖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出生和羽化于此,唐代“诗、书、画”三绝郑虔终老是乡。
唐诗人顾况、北宋闻名科学家沈括、闻名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政治家刘伯温、旅行家徐霞客,近现代康有为、朱自清均在临海留下过踪迹,写下了许多佳作名篇。
C、民俗风物、特色鲜亮
临海民俗风物丰富,且具鲜亮的特色。
有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而流传于世的肚脐饼(又名光饼),有车灯、龙灯、黄沙狮子、小芝鼓亭、细吹亭等民间文艺活动。
此外,作为国内闻名的蜜桔之乡,桔林景观优美,山乡浓郁的桔文化也是临海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
第二节:
三江湿地生态园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三江湿地公园位于灵江上游两岸,以六公里的江岸线两岸50-100米为中心爱护地带,因重点特色爱护区在永安溪、始丰溪及灵江三江汇聚处,故名之为三江。
永安溪为灵江上游,长141.30公里。
源头称石长坑,自仙居县西南端安岭乡迂回东北,流经缙云县境,在大园邻近折回称曹溪(又名金坑)。
在曹店邻近与发源于陈岭水壶岗的曹店港汇合后称永安溪。
始丰溪长134.20公里。
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南麓,向东北流经方前注入里石门水库,自天台县后求乡入境,向东横贯天台盆地,折南入临海市北部,在三江村与永安溪汇合成灵江。
沿途有60多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1609.40平方公里。
灵江长44公里,西起临海市城西三江村,东至临海市与黄岩市交界的三江,横贯临海市,宽300—800米,均为感潮河段。
沿途有逆溪、大田港、义城港等支流汇入,流域面积1018平方公里。
二、公园范畴:
三江湿地公园北至104国道,南至河南公路,东到台州烧碱厂、蔬菜基地一带,包括6公里长250米宽的灵江江面,总面积为4.81平方公里。
三、历史沿革:
灵江为省内第三大河,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市区,主流长190公里,流域面积6750平方公里(含椒江)。
灵江干流段44公里,为感潮河段,“潮汐自海门直至城西三江”,“故其溪清而江浊”。
据灵江临海站资料,历年最高水位平均值7.79m,最低潮位0.79m。
四、灵江与古城的相依存:
依照历年来的考古发觉和文物普查,在临海各地发觉了许多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遗物,就目前所见到的材料分析,临海的原始人类活动区域要紧是在灵江流域及其支流的依山旁水地带。
五、自然概况:
1、地质地貌
区内出露基岩要紧为侏罗系上统西山头组酸性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白垩系下统馆头组、朝川组杂色陆相沉积岩和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
覆盖层要紧为第四系冲—洪积、冲—海积堆积场,以污泥质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含泥沙砾石等为主,厚度50—100米。
其中灵江两岸以凝灰岩、含砾亚粘土、杂色污泥质亚粘为主,表层有机质1.1%左右,PH值6左右,质地轻壤至中壤。
该土种土层深厚,质地轻松,水肥气热和谐较好。
2、生态现状概况
(1)、生态环境现状
湿地自然地势为低洼沼泽地,随着潮水的自然涨落而形成的次生林湿地景观。
近千年来差不多被强度开发利用,差不多没有完全的自然湿地景观,而是以水上杉林为主体,农田与狭窄的塘基或者面积较大一些的渚相间的环境。
基上有池杉、湿地松、樟、栗等树木,草本以白茅等鱼草及演替初期的田间杂草为主。
渚上除了上述树木外,还有小片的水杉、柏及较大面积的蔬菜等栽培作物,其余为养鱼用草地以及废弃的农田。
废弃的农田已开始自然复原,已显现少量较典型的湿地生物群落和湿地环境,如一些渚上的芦苇荡和荻群落。
然而,大多数地点仍为演替初期的田间杂草群落。
湿地中间有集中的村落,也有少许零散分布的民房、树木等。
河道内蓝藻极少,硅藻门优势,其中梅尼小环藻、月形短缝藻、针状针杆藻等所占比例高,绿藻也有一定比例,鼓藻类新月藻常见。
此情形在其它水体中少见,说明灵江湿地河道水质并不差,这与水草多也有关系。
(2)、生物种类现状
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且雨热同季,为灵江两岸的生物群落制造了良好条件,要紧有水生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和陆生生物群落类型。
A、水生生物群落
在水生态系统中,分布有丰富的浮游硅藻以及一些蓝藻、绿藻等藻类;漂浮和沉水植物有萍、满江红、金鱼藻、菱、苦菜、荸荠、浮萍、凤眼莲、莲、睡莲、水花生等。
而水体中具有观赏性的是各种游泳动物如鲤鱼、鲫鱼、鳊鱼、草鱼、鲢鱼、鳗鱼、银鱼等。
此外还有河虾、河蟹、甲鱼、河蚌、田螺、螺蛳等。
除了这些真正水生生物之外,还有一些要紧以水生生物为食的水禽,如鸥、野鸭、鸳鸯、鸬鹚等,这些生物种类共同构成了灵江水生生物群落的格局。
B、湿地生物群落
要紧有芦苇群落、水生群落等几种,除了芦苇和水花生常以大片面积分布外,其它漂浮、沉水或挺水植物所构成的湿地群落一样只是零星分布。
要紧种类有泽泻、灯心草、雨久花、水浮莲、莲等湿地或水生草本植物。
还有适应湿生环境的池杉、水杉、湿地松、垂柳、栗等木本植物。
部分陆地动物种类,如獐、黄鼬、穿山甲、刺猬、鼠类、兔、蛇等。
同时还分布着许多湿地环境的特点生物,如田螺、泥鳅、黄鳝、河蟹、蜥蜴等。
其中又以许多半栖息在湿地环境的鸟类最为引人注目,这类鸟类有鸥、野鸭、鸳鸯、鸬鹚、白鹭、秧鸡等。
其中野鸭、灰鹤等许多鸟类成群分布于湿地生镜。
(3)、植物群落现状
湿地较宽的基上要紧为鱼草和田间杂草,窄基上要紧为田间杂草,较大面积的渚上大多为农作物,只有少量渚已复原湿地植被如大片的芦苇、荻等,岸边有小片的芦苇以及单丛及专门小片的芦竹。
沿灵江两岸各有50米左右保持较好的池杉林,有些小片林地以带状湿地松林、竹林、栗林和其它林地为主,分布在较宽的基上和田渚的边缘。
灵江南岸一侧植被爱护较好,以成片的栗林、桔林、杉林及旱地农作物为主。
灵江北岸白马山、下山根一带因边上有变压站,区间布置有较多的电线杆,整个地块人为破坏比较严峻,爱护较好的为沿江防护林地段的池杉林。
3、环境质量概况
三江湿地的原生环境是比较好的,宽广低平、视野开阔,地处偏僻,水体洁净,加之河岸、田野树木茂盛,空气十分新奇。
(1)、四季分明、气候温顺;
(2)、湖泊小气候温顺舒服;
(3)、风向稳固,风速较周围平原大;
(4)、空气潮湿、清新。
4、水文潮汐概况
本区海域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潮,涨潮历时5个小时左右,落潮约7个小时,一个太阴日两潮(24—25个小时),周期复始。
历年平均高潮位在吴淞基面4米以上。
多年平均潮差4米多。
日不等现象十分显著,高高潮位与低高潮位差达2米以上。
一样以农历八月十五日前后的高潮位为最高。
年际变化,以间隔18年零7个月为一周期。
月中有两次大潮汛、两次小潮汛。
大潮汛显现在农历二十八到初四,十四到十九日;小潮汛显现在农历的初八到十一,二十三到二十六日。
开始涨潮渔民称为“超水”是在农历的十二到十三日和二十七到二十八日。
开始退潮渔民称为“下五”,在农历的初五到初七,二十到二十二日。
一天中也有两次涨落,两次落潮,还有两个小时左右的平潮时刻。
推算涨潮落潮方法:
是按照农历初一、十五差不多上在正午十二点和午夜零点潮水涨足,再依照6小时涨潮和6小时退潮来运算,以后每隔24小时涨足的时刻往后推0.8小时即可,由此就可估算出每天涨潮落潮的时刻。
5、生态资源概况
三江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田园水乡风情,按照风景资源类型特点分类,其风景资源可分为以下七类。
A、水域景观
水是区内最要紧的生态旅行资源,区内的要紧水域景观有:
河流、河荡、潭池、沼泽、滩涂、溪流等。
曲折多变的水道、迂回弯转的堤岛,形成了步移景异的水陆特色景观。
河塘、滩池散步于上述河渠之间,岸线曲折、堤岛交融、旷幽结合。
B、地貌景观
特有的地貌景观以洲岛、岸陆为主,大面积的水体围合着星星点点的池杉岛,微微起伏的地势片植栗、柿、芦等树木花草,形成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岸陆景观,同时也成为飞禽走兽的栖息地。
C、生物景观
湿地岸堤、渚岛、田园均片植大量花木、芦苇,点缀着四季景观。
D、诗词、碑刻胜迹景观
区内储存有明清时期的一些古民居,湿地河滩还有少部分的石头碑刻,林地中还遗留有一些墓地。
E、建筑遗址景观
区内建筑景观种类较多,共包括庵堂、祠庙、民居、村舍、草堂、桥、亭等建筑景观。
景区内现成有保留完好的民居等传统特色建筑。
F、风物景观
临海民俗风物丰富,且具鲜亮的特色。
有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而流传于世的肚脐饼(又名光饼)、大石垂面饭、双港狗肉、黄沙麦饼等,最闻名的要数“槽羹”、“麦油子”和“蛋青羊尾”。
文娱方面如黄沙狮子、临海词调、上盘花鼓、车灯、龙灯、小芝鼓亭、细吹亭等民间文艺活动。
此外,作为国内闻名的蜜桔之乡,桔林景观优美,山乡浓郁的桔文化也是临海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
G、天象景观
天象景观要紧指日月星空、云霞雨雾所构成的景观。
除个别景点结合天象景观点(灵江夕照)外,其余天象景观则由人应时、应地观赏、不作固定观赏点。
第二章、三江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恬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临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专门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
临海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都市、浙东中部沿海重要的旅行都市和山水园林都市、台州市副中心都市经济进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快速提高,都市形象全面提升。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灵江两岸建设加速,成片土地被开发,许多河沟被填埋利用,其中包括专门多有爱护价值的湿地,此外,工业、农业、都市污水大量涌入湿地,使得灵江流域水质恶化,湿地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遭到严峻破坏。
水域和湿地的减少,给都市气候、水文、生物以及都市生态等带来的负面阻碍日益显现,差不多威逼到了当地经济进展和居民的生存环境,因此,在已开垦的湿地范畴内开展退田还湿,建立湿地复原生态工程,以改善其脆弱的生态环境,爱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自然爱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双赢”。
第三章、规划总则
第一节:
规划依据:
规划以资源调查评判为基础,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吸取国内外湿地公园的规律建设与治理的科学原理,贯彻“严格爱护、统一治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确保把具有较高自然与文化价值的灵江湿地世代传承下去。
规划依据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爱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爱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爱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爱护实施条例》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爱护公约》《全国生态环境爱护纲要》
《中国湿地爱护行动打算》《全国湿地爱护工程规划》
《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爱护行动打算》
《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防止全球荒漠化的公约》
《气候变化条约》《温台地域城镇群规划(2000—2020年)》
《台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年)》《临海市国民经济及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纲要》
《临海市都市总体规划》(2002-2020)
第二节:
规划指导思想:
依照区域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现状,以爱护湿地系统生态平稳、爱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连续利用为差不多动身点,坚持“全面爱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连续进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在临海及台州市国民经济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江湿地公园规划指导思想以“综合整治爱护开发三江地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扩大临海、台州两市旅行空间”为指导思想,并遵循以下原则:
1、依据三江湿地资源特点、环境条件、历史情形、现状特点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进展趋势,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综合分析。
2、充分考虑三江湿地的爱护与建设在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上的重要性,综合各项有关因素,深入进行分析与评判。
3、全面研究,突出重点,针对性分析和评判各专项因素,加强规划的科学性。
4、重视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水域环境分析,保持生态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
5、三江湿地公园规划做到和临海市都市绿地总体规划、临海-台州市旅行业进展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相和谐。
第三节:
规划原则:
三江湿地公园承担着爱护自然与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行四大差不多任务。
三江湿地公园的进展目标即是合理平稳这四大任务,依据湿地公园的性质和社会要求,提出适合湿地公园的自我健全目标和社会作用目标,并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剂气候和爱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连续进展的重要基础。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三江湿地历经了上千年的进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专门突出的专门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然生态的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湿地上千年的渔耕文化、农耕文化的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的原生形状尽量爱护与复原、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
3、坚持修旧如旧原则
灵江集合了上千年的人文积淀,现状遗存了庵堂、古民居、古桥、河埠及诗词碑刻,是三江历史进展的见证。
在本次建设中予以保留、爱护、修缮,在修缮过程中应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此不仅指建筑物、构筑物,同时广议上泛指原生湿地环境、湿地景观的修复和营建。
4、坚持注重文化原则
临海的历史文化沉淀,在历史上曾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文人雅客的种种痕迹,触手可得可及。
学者美其名曰:
“诗画古城”;她也具有典型江南水乡文化。
因为具有丰富浓厚的宗教文化、佛道文化、社会文化等资源,被人称之为“人文临海”。
5、坚持可连续进展原则
爱护风景区湿地,关于爱护生态平稳,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连续进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湿地建设中,必须坚持经济进展与生态爱护相和谐,正确处理好湿地爱护与开发利用,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决不能以破坏湿地资源,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利益。
要把加强湿地爱护、复原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
6、坚持依法规范原则
近几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爱护的法律法规,是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差不多依据,同时为爱护三江湿地公园的生态资源,爱护湿地公园的可连续进展,在景区的建设中,必须“以法治园”。
总体规划是建设进展的总体蓝图和差不多依据,经专家评审和政府正式批准后,具有严肃的法律效力,在规划建设中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7、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三江湿地公园的爱护建设中必须注意爱护当地村民的利益,合理和谐湿地爱护建设与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湿地农民的全然利益(经济收入提高、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与湿地建设是一致的,在湿地建设中应针对农民拆迁安置出台相关政策,爱护农民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8、坚持系统爱护原则
三江湿地公园系统爱护涉及多层次、多领域、多部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依法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坚持,不仅需要做好各个相关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更需要遵循三江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爱护的专门性和客观需求,树立系统的和辨证的观念,促使相关领域之间法规建设的价值取向趋同、进程平稳以及具体规定相互和谐一致,依法强化对各个生态要素的综合治理和一体化爱护,实现法治进程的整体和谐进展。
第四节:
规划范畴:
三江湿地公园北至104国道,南至河南公路,东到台州烧碱厂、蔬菜基地一带,包括6公里长250米宽的灵江江面,总面积为4.81平方公里。
第五节:
规划性质:
1、确定原则
三江湿地公园的性质需依据的湿地生态特点、游玩观赏特点、湿地资源类型、区位等因素,综合爱护和进展计策、功能选择确定。
2、功能定位
三江湿地公园是临海市都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爱护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三江湿地的水质状况为全然立足点,同时复原展现“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湿地自然景观、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开发其作为浙东地区的旅行精品。
3、开发定位
以潮水的潮涨潮落潮汐湿地生态为景观特点,以古城民俗文化为内涵,融爱护、游玩、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湿地生态公园。
第六节:
布局结构:
依照三江湿地的资源特点与临海古城的渊源关系,同时考虑临海市旅行业进展的需求、现状生态结构构成等,规划三江湿地公园分为六大功能分区即“一江两岸五节点”。
功能体系一览表:
三江湿地公园
沿江湿地爱护区
(重点爱护)
沿江两岸50米宽的水上杉林、沿江滩涂,沿江湿生植物防护带等。
三江湿地生产区
建设花卉基地,既能够生产、销售,也可作为花卉、盆景供游人观赏。
三江湿地民俗村
(目前保留)
在三江村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建设湿地生态村,开发农家乐,开展果蔬基地。
湿地游玩活动区
利用现状沙滩、茶园、水塘、溪流等,按照湿地生态群落布置一些休闲设施。
湿地中心治理区
(现状建设用地)
建筑风格采纳当地古民居,安排湿地科普、教育展现用房。
湿地展现区
爱护现有的湖荡,利用潮汐形成的湖荡湿地群落,展现三江湿地特色。
二、养护及治理系统:
三
江
口
湿
地
沿江湿地爱护区治理处
湿地生产区治理处
湿地中心治理处
湿地展现区治理处
湿地游玩活动区治理处
三江湿地民俗村治理处
三、服务系统按三级配置
三
江
口
湿
地
三江花房
二
级
服
务
区
度假小屋(湿地游玩活动区)
湿地中心(科普用房)
灵江水街(入口区)
三江湿地民俗村
第四章生态规划
第一节:
生态爱护与修复规划:
一、分级爱护:
三江湿地不同于黄山、庐山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其自身的特点,要紧是城景相邻,都市的活动阻碍着湿地公园的爱护;依照三江湿地公园的游玩活动与周边区域内人类的生产活动密不可分的特点,提出各级爱护区需共同遵循的爱护措施和要求。
1、爱护灵江水域水系和水源,严禁污水的任意排放。
2、各单位的污水、烟尘和有害气体排放,不得超过环境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
3、爱护三江湿地公园内植被和动植物资源,严禁在湿地公园内挖沙、砍伐花木、毁坏草坪、植被,爱护三江湿地公园水域内的鱼虾、飞禽、芦荻等水生动植物,禁止擅自捕钓和采摘。
在三江湿地公园内禁止放牧、狩猎、打鸟等活动。
4、在三江湿地公园内不得新建、扩建与湿地爱护无关的建筑物,与湿地爱护及游玩无关的单位和工厂要逐项清理,限期搬迁。
5、爱护点的建设应符合规划要求与湿地环境相和谐,新建建筑只能点缀,从属于湿地自然生态环境,密度宜疏不宜密,体量宜小不宜大。
除风景园林中塔阁等建筑外,建筑物的高度有所操纵,造型要与景观相和谐,以坡层顶为宜,色彩宜淡雅。
在以上的爱护措施和要求的基础上,依照三江湿地公园的环境特点,在分级爱护区的划分中,不设特级爱护区,突出湿地公园三江湿地水域景观为灵魂的特色,划定一级、二级、三级爱护区,在湿地公园范畴外,划出外围爱护区,在共同遵循爱护措施的基础和要求上,按不同的爱护要求,进行分级爱护措施和要求。
A、一级爱护区
规划以所有史迹遗址,湿地生态爱护区,湿地自然景观区等为一级爱护区,并对一级爱护区提出如下措施和要求:
(1)、区域内严禁新建非爱护目的的任何设施,拆除任何对区域内爱护目的不利的原有设施。
(2)、搬迁与湿地爱护无关的设施和企业单位,严格操纵旅行服务设施的规模,服务设施的设置不破坏景观游玩为原则。
(3)、一级景点周围的一定范畴内严禁建设与湿地爱护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和休疗养院等,不承诺机动交通工具进入。
(4)、爱护区内不得有住户和居民,在一级爱护点一定范畴内现有的住户和居民要限时搬迁。
B、二级爱护区
规划将一级爱护点,史迹遗迹之外的所有景点、景物周围为二级爱护区,二级爱护区的爱护措施还要求:
(1)、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要求的进行爱护点建设,对现有建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临海 三江 国家 城市 湿地 公园 总体规划 设计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