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870527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4.84KB
行路难其一Word文件下载.docx
《行路难其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路难其一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关于李白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详见袁行霈《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文学遗产》1986年第1期。
}。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思想与人格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
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新唐书》本传,都说他是凉武昭王李皓九世孙。
这样他就与唐皇室属于同一世系。
但这一说法存在许多矛盾{《新唐书·
宗室世系表》没有李白这一支家族的名字。
唐玄宗曾下诏甄序皇室族属,李白也未曾入籍。
于是学界遂产生种种异说。
陈寅恪提出李白为胡人(《李白氏族之疑问》,《清华学报》第10卷第1期,1935年1月)。
詹锳(《李白家世考异》,收入其论文集《李白诗论丛》,作家出版社1957年第1版)、松浦友久(《李白出生地和家世--以异族说的再研究为中心》,《唐代文学》第8辑,1986年12月)证成其说。
不知由于何种原因,李白先世谪居条支或碎叶,李白就出生在那里{李白的出生地,有条支说、中亚碎叶说、焉耆碎叶说、长安说、蜀说等,参见上述所引郁贤皓、倪培翔、周勋初等人的文章。
大约在他五岁时,随家从碎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
他父亲“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
何以要隐瞒名字,因何迁居蜀中?
都成了千古之谜。
不过这可能是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
李白说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
可知他早期曾受过很好的教育。
他的少年时代,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
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青城、峨眉的好几位著名道士,是开元年间很受朝廷重视的人物。
李白家附近的紫云山是道教胜地,青城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之一。
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至大。
他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他说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
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他一生。
大约在18岁时,他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李白思想中纵横家的某些印记。
在大匡山的几年,他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
20岁游成都,谒见益州长史苏颋,受到赏识。
他后来说的“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可能也指此事。
蜀中又是一个有着任侠风气的地方,侠士风概对李白也有影响。
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说他“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
魏颢《李翰林集序》甚至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
他自己也说: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李白在诗中不止一次地赞赏任侠杀人的事,如《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高义,举世钦英风。
”《白马行》: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结客少年场行》: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侠客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等。
周勋初《诗仙李白之谜》认为,唐代律令已颇完备,手刃数人之后不受追究,原因何在,仍值得研究。
他认为,此事似发生在法令的执行较为宽松的蜀中纔有可能。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他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隐居与漫游、神仙道教信仰、任侠中度过的。
开元十二年(724)李白游峨眉山。
秋,他从峨眉山沿平羌江(青衣江)东下,至渝州,写下了《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这首诗里,开始出现了李白日后诗中的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那种奔放的气势。
第二年春,他东出夔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出峡时间,有724年、725年、726年诸说,此处取725年说。
参见王琦《李太白年谱》、黄锡珪《李太白年谱》、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安旗《李白年谱》。
}(《上安州裴长史书》)。
他东游洞庭、登庐山、至金陵、扬州,往游越中。
然后西游云梦,经襄阳,作客汝海,不久便在湖北安陆定居下来,与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从此“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秋于敬亭送从侄专游庐山序》)。
以安陆为中心,开始他的干谒与漫游的生活,历江夏、襄阳、洛阳,北上太原,南下隋州,又回到洛阳。
他后来有《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记此数年间之行踪。
这几年,他以一种迫切强烈的心情,上书安州裴长史、韩朝宗,希求荐用。
“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忆襄阳旧游赠济阴马少府巨》)。
韩朝宗以善举贤才名闻当时,但他也未能荐举李白。
干谒失败之后,他大约在开元二十四、五年前后,西入长安求仕,结果是大失所望{关于李白入长安问题,学术界有一入长安说、二入长安说、三入长安说。
以二入长安说较为有据。
而二入长安说中,第一次入长安在何时,学术界也有不同说法。
此一问题尚难以论定,只能说在开元后期。
他在长安看到的是官场的黑暗,心中充满愤慨与不平。
《古风》中的好几首,作于此时。
如其八: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绿帻谁家子?
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其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鶏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蜀道难》、《梁父吟》、《行路难》都集中地表现了这个时期的愤激不平情绪。
《行路难》云: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鶏白狗赌梨粟。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梁甫吟》)。
他带着失败的心情离开长安,再次漫游,从梁、宋而洛阳、襄阳,然后举家迁居山东任城,与孔巢父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或者由于他的名声,或者还有人荐举,天宝元年(742),机会终于来临,李白奉召入京,供奉翰林{李白因何奉召入京,史料有不同说法,魏颢《李翰林集序》说是由于玉真公主的推荐;
李阳冰《李翰林集序》说是因声名甚大,为玄宗所知;
《旧唐书·
文苑传》、《新唐书·
文艺传》都说是由于吴筠的推荐。
郁贤皓《吴筠推荐李白说辨疑》(《南京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已论吴筠推荐说之不足信。
魏颢与李阳冰为李白同时人,一为朋友,一为族叔,谁说的更为可信,不易判断,若证以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则李阳冰说似更可信。
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
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置于金鸾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李阳冰《草堂集序》)。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
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幸陪鸾驾出鸿都,身骑青龙天马驹。
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但不久,就为朝中权贵所谗毁,他在仕途上再次遭受打击,天宝三载以“赐金放还”的名义被迫离开长安。
这次他的愤慨更为深广: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
连城白璧遭谗毁。
”(《鞠歌行》)他沿黄河东下,来到洛阳。
在洛阳,与杜甫相遇,结下了千古传颂的深厚友谊。
两人同游梁、宋,在那里又遇高适,怀古登临,纵酒射猎。
之后,他在齐州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再次举行入道仪式{李白举行入道仪式,可能不止一次。
参见罗宗强《李白的神仙道教信仰》,《中国李白研究》1991年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版。
这时他的思想是复杂的,既悲慨不平,“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
对朝廷充满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又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希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幷没有消退。
他寄家东鲁,南下吴越,北上蓟门,近十年的漫游,都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
北上蓟门经大梁时,他醉别于逖,依然是一腔慷慨豪情:
“太公渭水猎,李斯上蔡门。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QSXU]兔何足言。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
”(《留别于十一逖裴十三游塞垣》)在幽州,他预感到安禄山行将叛乱,忧虑不安。
安史乱起,他正在庐山,永王李璘奉玄宗普安郡制置诏,出兵东南,经九江,李白以为报国的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
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即位灵武,以叛乱罪讨伐李璘。
李白也因反叛罪蒙冤入狱,长流夜郎{玄宗奔蜀途中,在普安郡下制置诏,命李璘军至九江,璘并非叛乱。
而李亨即位灵武,以叛乱罪讨伐李璘,乃中兄弟间的帝位之争。
李白不知不觉地卷入了这场宫廷斗争中,贬非其罪。
干元二年(759),他在流放途中遇赦放回,流寓南方。
上元二年(761)闻知李光弼出征东南,他又想从军报国,无奈半道病还,往当涂依县令李阳冰。
于次年病逝于当涂,年62岁。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
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
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
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他仰慕传说中作过小贩、屠夫,80岁在渭水边上遇文王,90岁封为齐侯,建立了不世功业的吕望;
仰慕筑过墙,后来建立伟大功勋的傅说;
仰慕隐于高阳酒肆,后来不费一兵一卒就为刘邦取得72座城池的郦食其;
仰慕鲁仲连、宁戚、范蠡。
而事实上他所面对的现实与他所仰慕的这些带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所处的环境已经完全不同{参见周勋初《诗仙李白之谜》。
他的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在现实人生中当然要不断遭致失败。
这使他常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
但由于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他又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
他是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地升华了,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
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近千首诗中有一百多首与神仙道教有关。
他正式入道,“名在方士格”。
他炼丹服食,是非常认真的,充满对于神仙境界的幻想。
当他仕途失意的时候,便进一步走向道教。
但有时他又对神仙世界持怀疑态度:
“仙人殊仿佛,未若醉中真。
”道家和道教信仰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的能力,他的不少诗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其实是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在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
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
山水漫游,企慕神仙,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
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
贺知章曾称他为“谪仙人”,他也以“谪仙人”自居{参见周勋初《诗仙李白之谜》。
},同样出于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
他的明朗、自信、壮大、奔放的感情,也基于这样的人生向往。
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
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古题乐府的创新与个性特色 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 李白歌行的价值
李白是个非常自负的诗人,在《古风》其一中,他有感于“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对“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提出批评,说“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因此,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和诗歌风骨,就成为他振起诗道的革新手段,主要体现在他大力拟作古乐府的创作实践中。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可参阅:
詹锳《李白乐府探源》,见其《李白诗论丛》,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王运熙《略谈乐府诗的曲名本事与思想内容的关系》,见其《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郁贤皓《论李白乐府的特质》,《李白学刊》第1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如《上之回》、《丁都护歌》、《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与《古风》诗一样,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
再一方面,则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参见罗宗强、郝世峰主编》隋唐五代文学史》上册第七章第二节,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这后一方面的乐府诗,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
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
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未成时的悲愤。
他用这一古题抒发自己的感叹,于诗中再三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雕朱颜。
对于蜀道高峰绝壁、万壑转石的险难的渲染,也是诗人对于世道艰险的渲染。
再如《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此诗的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
李白由此引发,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概,把借酒销愁写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不仅把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还充分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
李白的这一类乐府诗,虽说是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摹似的个性特色。
如《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从语调到气势,都是李白式的,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
诗人在选择乐府旧题抒写己怀时,常根据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
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
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便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在杂言体的乐府中尤为明显。
李白乐府的代表作,如《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和《行路难》等,大都是以五、七言为主的杂言体。
这种杂言体乐府,在体制和格调方面,与唐代盛行的歌行体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
李白的乐府诗创作,实已完成了从汉魏古体到唐体的根本性转变。
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但两者之间的界限不容易划清{如胡应麟《诗薮·
内编》说:
“七言古诗,概曰歌行。
”又说;
“唐人李、杜、高、岑,名为乐府,实则歌行。
”这实际上是对乐府和歌行未加区别。
但若把不用乐府旧题的七言古诗称为歌行,将采用乐府题的一律算作乐府,则又与唐人的创作实际不甚相符。
松浦友久认为,歌行应有三个特点:
1,用拟古乐府题;
2,不以特定曲调为“歌吟”前提;
3,其歌辞:
A,诗题为歌、行、吟、词、曲、引......;
B,节奏七言、杂言;
C,措辞用蝉联体、双拟对......等修辞手法。
见其《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刘维治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94~96页。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至今学术界还无定说。
参见罗宗强、郝世峰主编《隋唐五代文学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作为其歌行的代表作,诸如《襄阳歌》、《扶风豪士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少年行》、《古朗月行》、《江上吟》、《玉壶吟》、《梁园吟》、《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
在这些作品里,抒情的意味更浓,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如《玉壶吟》: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种李白式的抒情,似暴风急雨,骤起骤落,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
其《陪侍御叔华登楼歌》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此诗作于李白二入长安、被以“赐金放还”的名义废逐之后,高傲自负而不为世所容,一种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如火山爆发。
强烈的不平和愤懑幷未减弱其不可一世、自命不凡的气概,反而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悲感之极而以豪逸出之,更加慷慨激昂。
他竟能将失意的哀感,也表现得如此淋漓酣恣,如此气势凌厉,悲中见豪,令人心醉神迷,又感到振奋。
这是他超于常人的不可及之处。
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
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都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唐文宗曾下诏:
“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新唐书·
李白传》)因这三者都是盛唐艺术追求浪漫个性的典型代表。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 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
李白诗歌的美是多样的,除大气磅礴、雄奇浪漫的壮美风格外,还有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这主要体现在他那些随口而发、颇多神来之笔的绝句里。
李白是唐人中五绝与七绝都写得极好的人。
明人胡应麟说:
“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诗薮》内编卷六)他的五言绝句,往往有一种明快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
如《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首写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
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感受到与自然相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了。
诗人将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信口说出,仿佛毫不费力,但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且不必说出的无限情思在其中。
再如《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借春风有情来写离别之苦,说春风吹过而柳色未青,似乎有意不让人折柳枝送别。
话语极为明白易晓,景物很简单,情思也只是灵心一闪的感悟,蕴含却委曲深长。
绝句体制短小,适于写一地景色、一时情调,可它离首即尾,易流于浅露,所以绝句贵在含蓄。
但若刻意锤炼,又易流于斧凿,所以绝句又贵在自然天成。
李白的五言绝句,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做到了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炼而蕴含丰富。
这是绝句的最高境界。
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
他的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绝句里,就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
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把一个水、月、白云连成一体的琉璃世界,和在这个世界里产生的奇妙想象,写得那样明净秀美,如入神仙境界。
其五: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美的湖,美的传说,空灵、明净;
如画的境界,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和送别诗为多,也写得最出色。
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
无论写景言情,都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如: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路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