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2页word.docx
- 文档编号:22869393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2.25KB
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2页word.docx
《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2页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2页word.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2页word
淮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019—2020)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征求意见稿)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010年12月14日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二、战略目标
(一)人才发展总体目标
(二)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三、人才发展的重点
(一)主导产业人才队伍
(二)经济园区人才队伍
(三)非公经济人才队伍
(四)社会事业人才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格局,改善人才管理
(二)健全五大机制,促进人才开发
(三)强化政策保障,服务人才发展
五、重点人才工程
(一)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
(二)企业经营管理高端人才培养工程
(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
(四)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五)教育名师培养工程
(六)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七)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
(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
(二)制定规划体系,完善配套措施
(三)强化监督检查,实施目标考核
(四)开展跟踪评估,进行动态调整
淮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9—2020)
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近年来,我市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环境持续改善,人才作用日益凸显,促进了淮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市推进“两型城市”建设,加快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人才发展的重要时期。
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我市的人才工作还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不多等不相适应的地方。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努力开创人才辈出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2019—2020年,我市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发展规律,把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全面协调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重点领域人才和重点区域人才为重点,把握合淮同城化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完善人才体制机制,全面优化人才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推进“两型城市”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发展原则
1、党管人才。
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自觉以科学人才理论指导人才工作,以科学制度保障人才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
发挥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大局、管战略、管政策的职责,通过政策支持、精神激励和环境保障,促进人才健康成长,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2、服务发展。
把服务淮南“两型城市”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人才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促进人才总量、结构分布、总体素质的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
3、人才优先。
坚持科学人才观,树立人才竞争力是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坚持人才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和基础作用,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加大人才投资力度、加速人才结构调整、加强人才制度创新,以人才的优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4、改革创新。
破除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人才工作新思路,大胆推出人才发展新举措,逐步形成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相互衔接、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进程。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实现人才的综合开发、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5、以用为本。
将以用为本贯穿到人才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为使用而培养、为使用而引进,在使用中培养、在使用中激励。
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注意充分发挥和挖掘现有人才能力与潜力,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新智慧,着力提升人才使用效能,引导人才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6、统筹协调。
着力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促进规模扩大、素质提高和结构改善相协调,推进实力增强与效能提升相统一。
区分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社会的不同需求,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具体要求,形成人才队伍全方位发展格局。
同时,适应我市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要求,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煤电化人才、开发区人才和非公有制经济人才队伍建设。
二、战略目标
(一)人才发展总体目标
根据富民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结合我市人才发展的现实基础,2019—2020年我市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打造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竞争力强,能够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形成管理有序、运转高效、服务全面的人才工作环境,建成全省人才强市。
——规模适中。
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到2019年达到28万人,2020年达到36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20%,人才资源规模满足淮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力支撑淮南“两型城市”建设和科学发展。
——结构合理。
适应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人才结构调整,全市人才队伍逐步形成年龄结构优化、专业结构匹配、文化层次提高、产业分布改善的局面,促进全市各区域均衡发展、各行业协调发展、各产业竞相发展。
——竞争力强。
加大重点领域人才开发力度,在煤矿瓦斯治理利用、化工工艺创新、机械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研发、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这些领域的优势。
——保障有力。
人才发展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形成基本健全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建成区域人才配置中心。
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7%,人才贡献率达到37%。
表1:
淮南市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单位
2019年
2019年
2020年
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22
28
36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
人年/万人
25
36
46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
%
22
30
32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
10
16
23
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
%
9
14
17
人才贡献率
%
18
33
37
注:
人才贡献率数据为区间平均值,其中2019年数据为2000-2019年的平均值,2019年数据为2019-2019年的平均值,2020年数据为2019-2020年的平均值。
(二)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1、党政人才。
锻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勤政廉洁、精干高效、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党政人才队伍。
进一步加强优秀中青年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加大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不断优化队伍结构。
到2020年,全市党政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打造一支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驾驭能力强,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适应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的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到2019年,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总量达到4.74万人左右;到2020年,达到6.74万人左右。
3、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较强创新能力,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到2019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6.45万人左右;到2020年,达到7.70万人左右,其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占10%以上。
4、高技能人才。
造就一支数量充足、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爱岗敬业,适应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的技能人才队伍。
到2019年,全市技能人才达到10.38万人左右,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队伍总数的30%左右;到2020年,全市技能人才总数达到13.24万人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队伍总数的32%左右。
5、农村实用人才。
形成一支以农业科技人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为主体,适应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实用技术型、生产经营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到2019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4.73万人左右;到2020年,达到5.64万人左右,其中专业技能高、经营管理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达到4万名,农村实用人才中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比例达到30%以上,每名农村实用人才至少获得一项专业(职业)技能证书或绿色证书。
6、社会工作人才。
建设一支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促进和谐淮南建设。
到2019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1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1.32万人。
三、人才发展的重点
为适应淮南的“两型城市”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经济和社会重点领域的人才开发力度。
经济领域,重点是培养开发煤炭经济、电力、化工、机械、医药、信息电子、商贸物流、金融、农业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社会领域,重点是培养开发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一)主导产业人才队伍。
适应淮南建设国家级的亿吨煤基地、火电基地和安徽省淮南生物工程及新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煤化工(淮南)基地、煤矿机械装备制造(淮南)基地的需要,到2020年,全市煤炭、电力、化工、机械、医药等产业培养相关高端人才4000人,引进相关高端人才7000人。
(二)经济园区人才队伍。
根据淮南加快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建设,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对人才的需求,到2020年,为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培养相关人才1000人,引进相关人才1.7万人,建设一支适应经济园区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促进经济园区又好又快发展。
(三)非公经济人才队伍。
为加快非公经济发,保障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的民营经济发展“腾飞计划”,组织实施“民营企业英才培训工程”,推进“1133”研发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引进科研带头人、高级经理人等高层次人才,实现民营经济人才素质大提升、促进非公经济大发展。
(四)社会事业人才队伍。
适应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社会建设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社会事业领域人才开发,培养造就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强烈事业心的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促进和谐淮南建设。
表2:
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一览表
序号
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发展目标
领 域
类 别
2019年
2020年
1
煤炭工业
煤矿建设管理人才
1000
1300
瓦斯治理利用人才
1000
1300
矿区修复治理人才
800
1000
2
电力工业
管理、运行、检修人才
800
1000
3
化学工业
煤化工、盐化工产品研发人才
400
600
4
机械装备
高档数控机床操作、调试人才
500
700
煤矿机械、印刷装订机械、化工机械研发、设计人才
1100
1400
5
信息电子
网络技术、软件开发人才
500
800
矿用电气、光缆线缆研发设计人才
400
600
6
生物医药
药用辅料开发、药物研发人才
300
400
7
金融财会
风险管理、投资管理、经纪等人才
590
670
8
商贸物流
物流管理、物流规划咨询人才
500
1500
国际贸易、商务营销人才
800
2000
9
农业科技
生物育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人才
1000
1100
10
城乡建设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管理专业人才
1500
2000
11
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与保护专业人才
800
1000
环境保护专业人才
1000
1500
“三废”治理与开发利用专业人才
500
800
表3:
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一览表
序号
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发展目标
领域
类 别
2019年
2020年
1
教育
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
1500
2000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
520
580
高等学校学科领军人才
50
100
2
政法
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系统人才
400
460
3
宣传
思想
文化
新闻传播人才
1000
1500
少儿艺术研发、花鼓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文化艺术人才
800
1000
文化产业经营、旅游产业开发人才
1000
2000
动漫、文化创意、影视制播人才
180
300
4
医药
卫生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中医药、卫生监督、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
2300
2400
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社区全科医师、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
1000
1500
高级护理、药师等人才
800
900
56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专门人才
100
200
预报与预警、灾害信息管理人才
200
400
抢险救灾及专业救援(灾)人才
600
1200
防灾减灾工程设计管理、政策分析、损失与风险评估人才
120
200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格局,改善人才管理
1、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
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建立完善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人才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实行党委“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
完善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责,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推动党委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变,建立健全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才开发宏观调控管理体系。
2、改进人才管理方式。
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用,理顺各部门人才工作职责,推动人才发展有关职能部门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建成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3、统筹人才队伍发展。
做好人才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须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统筹全市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以城带乡、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城乡人才资源开发。
二是建立健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制度,促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三是支持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之间的人才交流,促进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4、加强区域人才开发合作。
合肥是区域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及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全国重要信息、通讯和综合交通枢纽。
发挥淮南靠近合肥的优势,利用合肥经济圈建设、合淮同城化发展的便利条件,加强与合肥市的交流合作。
注重从合肥的高校等科研院所引进人才、借用聘用合肥的各类人才、运用合肥的科教资源培养人才,在开发合肥丰富人才资源的同时,为合肥的各类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施展才华的机会,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共同发展。
(二)健全五大机制,促进人才开发
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全市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发展民办教育。
推进人才继续教育,制定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办好技能人才示范教育培训基地,建立健全人才继续教育体系。
加大通过交流方式培养人才的力度,定期选送党政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沿海地区挂职锻炼,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干部交流;推进合淮人才同城化,加强合肥、淮南两市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大市直部门与县区、乡镇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建立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
2、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完善现有引才政策,出台新的引才措施,对引进的国内外人才及项目在土地、资金及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消除人才引进中的体制性障碍,为人才引进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积极拓宽引才引智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智力。
鼓励以长期聘用、人才兼职、技术引进、合作研究、项目招标、技术指导等方式,大力引进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关键技术等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智力,做到“引才”与“引智”紧密结合。
3、改革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党政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群众认可为主、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和岗位考核制度。
制定实施以市场化机制为基础,以任期目标为依据、业绩为中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
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办法,探索用人单位职称聘用制改革。
探索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
4、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任用方式和方法,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完善党政人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办法,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扩大基层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的范围。
推行党政人才任期制和聘期制,完善党政人才退出机制。
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任用方式,建立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用制度,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选举制,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
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制度、兼职制度和灵活就业制度。
5、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制定《淮南市高层次人才社会优待暂行规定》,实行高层次人才津贴和医疗优惠制度。
制定《淮南市高层次人才保护办法》,建立重要人才安全管理制度,对承担国家重点工程、涉及国家秘密的重要人才依法实行保护。
完善奖励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奖项评选办法,设立市级人才奖励基金,坚持奖励向生产力前沿、科研一线倾斜,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健全保障机制,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保障制度改革,健全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形成社会保障、单位保障和个人权益保障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
(三)强化政策保障,服务人才发展
1、强化人才培养投入保障。
建立健全政府、社会机构、用人单位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投入体系,确保国家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较大幅度地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
各级财政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预算科目,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放力度,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
适当提高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比例,新上建设项目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人才培训经费。
2、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我市高等院校、企业技术中心、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加快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博士点等的建设发展步伐,推进以市场为基础,以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创新载体建设。
统筹人才、产业等政策,整合科技项目资金、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等,重点支持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来淮南创新创业的科技型企业家,大力支持科技人才进行原创性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大税收、融资、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创新力度,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3、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加快人才市场建设,促进各类人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交流发展。
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形成开放的人才信息共享机制,推进人才法制化、规模化、信息化发展,完善人才服务平台。
积极发展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企业用工登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人事档案管理、就业服务等业务,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探索多种组织形式,为人才创业提供服务。
五、重点人才工程
发展目标:
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培养选拔一批市级学科技术带头人。
力争用10年时间,使我市高、中级人才的比例有明显提高。
到2020年,全市学科技术带头人达到7000人,年均新增400余人。
重点培养放在淮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专业上,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特点,突出专业特色的培训教育,达到专业知识水平优先于经济发展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长期 人才 发展规划 纲要 22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