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测试题汇编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868051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5.88KB
议论文测试题汇编Word下载.docx
《议论文测试题汇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测试题汇编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请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第④段【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锤炼②磨炼③增长
20.本文的论点是:
。
(2分)
21.说说1——4段的论证过程。
(5分)
参考答案:
(三)10分
19.答案(共3分,每点1分):
②③①
20.答案(共2分):
生活中的减法,是做人的一种智慧,不仅会完美自己的人格,也减少了不如意事,又增进了社会的和谐
21.答案(共5分):
①首先提出对待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有两种态度:
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是“反其道而行之”;
(1分)
接着2、3段分别阐释它们具体的表现形式及其不同的结果,两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3分)
最后论述在生活中运用减法的人能获得很多益处。
门头沟
(三)阅读《大度读人》,完成第19—21题。
(9分)
大度读人
冯骥才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
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
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
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
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
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了呢?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
因为有人肯与你分享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
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
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
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选自《读者》有删改)
19.阅读
—
段,请你分条列出“大度读人”中“大度”的具体表现。
(4分)
20.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的?
(2分)
21.读了这篇文章后,在对待人生方面你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
请概述。
参考答案
(三)议论文阅读(9)分)
19.(4分)答:
①不埋怨别人,应自己承担;
②多理解别人,应自我省识;
③帮助不劳而获的人,促使其学会自尊、自爱;
④不鄙视华而不实的人,应善于对照,警示自己。
21.(2分)答: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看破或看透别人的不足的同时,也要对照自身、反省自我,以此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的毛病,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净化自己的灵魂,做一个拥有真、善、美的人。
22.(3分)示例
答:
读冯骥才先生的《大度读人》,我最深切的感触就是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人原来可以这么轻松快乐地活着,有种突有所悟、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人世间的那些恩怨,仿佛都变成了过眼烟云,从此好多事都不想再去计较。
学会宽容,学会大度,做一个大度的人,宽容的人;
学会面对逆境,抚平浮躁的心态;
只要真诚,只要努力,生活定会阳光明媚。
平谷区
(三)阅读议论文《生命的品格》,回答21——24题(共9分)
生命的品格
国风
①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将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提高这有限的生命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②要懂得珍惜。
珍惜每一寸光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孔夫子感叹: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花在学习上,多读一本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
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
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古铜色的脸膛;
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
因此要懂得惜福。
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
要懂得尊重别人,感受别人,体恤别人。
③要有悲悯的情怀。
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
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
长大了,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
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别人。
所以,要敬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要把关怀别人、救助别人当做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
④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人世间许多重要的事情,只有通过忍受磨难才能【甲】,这样,人才能有所作为。
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
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乙】,才能【丙】,以至于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
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⑤人世间,我们都是匆匆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也不可贪恋;
路上的客店再舒适,也不能久留。
人赤条条来到世间,又赤条条离开世间,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
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
所以,要有一个明白的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21.阅读第④段,根据上下文,将下面的三个短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
①锻炼无所不克的意志②有所感悟③增长道德勇气
【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
22.谈谈你对第⑤段划线句的理解。
23.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的论证过程。
(三)(共9分)
21.【甲】有所感悟【乙】锻炼无所不克的意志【丙】增长道德勇气(共3分)
22.人生短暂,不应贪图物质享受。
(共2分)
23.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要懂得珍惜”,然后分别从“要懂得珍惜时间”,“要懂得惜福”(“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要懂得珍惜友谊”这三个方面论证论点。
(共4分,每个要点1分,意近即可;
如果再细述每个分论点的论证过程,表述清楚也可以)
房山区
㈢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
(7分)
①美德,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赞赏、所推崇。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刘备离世之前留给后人的一句遗训。
汉代科学家张衡把“德之不崇”视作人生最大的不幸。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则把知识与美德相提并论,认为知识是人生的“第一个太阳”,而美德则是人生的“第二个太阳”,只有两个太阳同时升起,才能铸就辉煌的人生。
另一位哲人还说,世上唯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的心灵——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②翻开中国文学史,赞赏美德的诗句词文更是比比皆是。
屈原的《橘颂》,热情歌颂了橘树“深固难徙”、“受命不迁”、“苏世独立”、“淑离不淫”的美德,而他自己就是这种美德的化身;
宋人周敦颐作《爱莲说》一文,用生动的语言褒扬了莲花的美德: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呐喊,表达了仁人志士为国而死的崇高品德;
陈毅元帅则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豪迈诗句,表达了对青松美德的赞颂,由衷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都说明,伟人志士是多么渴慕、珍惜做人的美德。
③。
人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人并不是单纯依赖于物质存在的动物,那只是活着;
人还必须依靠精神来生存,两者的有机结合才可称之为生活。
只有拥有崇高理想和道德的人,才能使精神有一种高尚感,心灵有一种净化感,灵魂有一种安详感,身心有一种健康感;
才能将自己带入精神上的超越境界,正确地看待和把握自我,从而使人生丰富博大起来。
④。
一个善于用高尚道德塑造自我的人,他不但在自觉的身体力行中,使自己的人格日臻完善,使自己“人生的太阳”光彩照人,而且对他人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雷锋用他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教育了几代人,从而成为我们共同的道德楷模。
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先进典型,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注入到领导干部的“官德”之中,以催人泪下的行动,光大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使自己的英名在人们的赞颂中不朽。
这些都印证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话: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辽远的后世。
”
⑤。
我们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渗透到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以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必将极大地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⑥一位哲人曾这样说:
“一个人的价值和力量,不是在他的财产、地位或外在关系,而是在他本身之内,在他自己的品格之中。
”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今天,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我们的道德良心却不能泯灭,荣与耻的认知却不能模糊。
让崇高的道德在我们的内心牢牢扎根,让我们在抬头仰望星空时心中无愧。
(对原文有改动)
18.阅读选文,将下面三个短句分别填入③、④、⑤段的横线处。
(只填字母序号)(3分)
A.美德可以惠人B.美德可以美化社会C.美德可以润身
答:
③段填:
④段填:
⑤段填:
19.选文①段和②段的论据各侧重阐明什么?
20.作者向读者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㈢本题共7分
18.③段填:
C④段填:
A⑤段填:
B
评分:
本题3分。
19.①段的论据侧重阐明美德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或作用),②段的论据侧重阐明追求做人的美德是中国历史传统。
本题2分,每答1分。
20.希望读者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仍然要珍惜美德,明辨是非荣辱,让崇高的道德在心底扎根。
(若直接摘抄⑥段最后两句,也可。
)
本题2分。
石景山
(三)阅读《但丁名言补议》,完成19-21小题。
(共8分)
但丁名言补议
李旭
“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这句名言,自被马克思引用后,备受世人推崇。
不过我想,凡事都应有个前提,但丁首创也好,马克思引用也罢,大概总是要人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勇敢坚定地走下去,不必理会那些闲言碎语,而决非不论对错、不管效果地一意孤行。
如若不信,请看一下马克思原文:
“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
可见,马克思是欢迎“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的,只是对“所谓舆论的偏见”从不让步。
然而,现在有些人,在引用此话的时候,往往是断章取义,对待别人的批评、议论,是也罢,非也罢,一概置之不理,动辄拿“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作挡箭牌。
譬如有位青年,常常自以为是,孤傲不合群,好心人劝他放下架子,谦虚待人,他却怪别人不理解他,还引用但丁的格言来回敬人家;
有的人文化水平很低,甚至连信也写不通,却不好好学习基础知识,一心想当作家,成天到处投稿,一无所成。
别人劝他从自己的现实情况出发,学点实际本领,他也听不进去,还坚持说“走自己的路……”像这样理解但丁的话,不仅曲解了马克思引用格言的本义,而且对自己也毫无补益,将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人,尤其是青年人,由于阅历不深,经验不足,做点错事,走点弯路,在所难免。
此时就应该迷途知返,而非“走自己的路”。
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曾做过绚丽的诗人之梦,而且写了大量的诗作,打算出版,但由于父亲的劝告和出版家的拒绝才作罢。
这使他认识到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缺少天赋,不适于搞形象思维,倒是长于抽象思维。
从此,他把全部精力转移到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国家、社会问题的研究之中,结果做出了惊人的贡献。
实践证明,马克思没有沿着诗歌之路走下去是完全正确的。
否则,即便他写出一百部诗集,也未必抵得上一部《资本论》的价值。
“自己的路”只要对,别人说得再难听,也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反之,则应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及早改弦易辙,决不可固执己见。
19.对于“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这句名言,作者的看法是:
(2分)
20.第
段引用马克思原文的意图是什么?
21.简析第
段的论证过程。
(三)共8分
19.“自己的路”只要对,就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反之,则应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及早改弦易辙。
评分:
共2分。
20.
论证马克思是欢迎“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的,只是对“所谓舆论的偏见”从不让步。
同时也引出了有些人对但丁名言断章取义的错误认识。
共2分,每个要点1分。
21.
首先指出青年人做错事、走弯路在所难免,
然后提出此时要迷途知返,而非“走自己的路”的观点,
接着举马克思由于父亲的劝告和出版商的拒绝而放弃诗人之梦,改变志向写出《资本论》的例子进行论证。
共4分,前两个要点各1分,第三个要点2分。
崇文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①儒家经典《论语》开篇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的快乐在于“学”,也在于“习”。
这里的“习”,是练习、实践、运用的意思。
②
③“习”可以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使人乐而忘返。
在“习”的过程中,可见的不可见的、可测的不可测的自然万物都能让人感到新奇、惊奇、奇妙,进而引发探求的兴趣;
在“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先人未曾解决的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就有可能激发新思路、取得新成果。
这些使人不由得生出实践无限好、探索真奇妙的快乐。
④“习”在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满足了人们探索真理、掌握真理的渴望,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正如古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掌握真理,就离不开实践。
人们只有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使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
相反,如果只“学”不“习”,即便“皓首穷经”,很可能也只是一个“书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也就无法体会探索与掌握真理的乐趣了。
⑤“习”使人们体验到运用知识,成功地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喜悦。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活跃在农业科技实验的第一线。
有人认为农业科技实验很苦,袁隆平则认为,“苦中有乐”,乐在“有希望,会出好品种”。
他的实验成果,为解决中国甚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毫无疑问,只有通过“习”,人们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一步步攀上事业的高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与豪迈。
20.阅读全文,请从【甲】【乙】【丙】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第②段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甲】怎样做到“习”呢?
【乙】“学”与“习”的关系是什么呢?
【丙】“习”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快乐呢?
21.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22.第⑤段中举袁隆平例子有什么作用?
(三)议论文阅读(共8分)
20.丙
21.答案示例:
作者首先提出了“习”能满足人们对真理的渴望,给人们带来了无穷快乐的观点。
接着引用了古语证明要探求真理只凭借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亲力亲为。
然后从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使别人的经验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要掌握真理就离不开实践的道理。
最后从反面阐述了:
只学不“习”,就无法体会探索与掌握真理的乐趣。
共4分。
每点1分。
22.第⑤段中列举袁隆平的例子证明了“习”使人们体验到运用知识,成功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喜悦。
共2分,每点1分。
大兴区
七、议论文阅读。
(8分)
匠人与大师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
又常常听到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
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
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匠人常自恃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
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
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
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
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
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
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
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
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
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
力虽不逮,心向往之。
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
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
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20.统观全文,匠人与大师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1.怎样理解第⑤段划线句“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22、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20.(3分)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
(每个要点1分)
21.(2分)阐述了匠人和大师的关系。
匠人是基础,大师是在匠人的基础上产生的。
22.(3分)首先提出“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的观点;
然后展开分析,通过对比具体阐明匠人和大师的区别;
最后又举出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等人的事例具体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议论文 测试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