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作文范文教师资格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858470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49.54KB
综合素质作文范文教师资格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综合素质作文范文教师资格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素质作文范文教师资格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
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传统的操行评定忽视了教育民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
教师无形中将学生分为“好”与“差”,无形中使好学生更好,差生更差。
为此,教师应尝试将传统的操行评定改为正面引导的赏识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
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
“你真棒!
”“加油!
”“你进步了!
”“老师赞赏你的好学精神!
”“你是好样的!
”等等。
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
特别是学困生,他们会为此而兴奋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
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
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
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道。
在这条通道上,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
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
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
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
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
塾师解释说:
“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钓,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
要求:
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义。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用生活丰富教材
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以本(教材)为本”的意识十分顽固。
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当“圣经”来使用,认为“书上有什么,我就讲什么;
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讲;
写进书本的都是正确的。
”不会把书本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处理,合理运用到生活中,以致于在殡葬的时候出现这场闹剧。
我们现在有些教师把自己束缚在教材中,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掰开揉碎,繁讲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认为只要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现代课程论强调课程是“教科书与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因此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
新课改的精神告诉我们:
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等,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使我们重新认识教材的“法定”性质,只强调“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必须突破教材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应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沦落为教材的奴隶,既要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不依赖教材。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听到朋友的夫人责骂拆表的孩子之后,连连摇头说:
“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
”他亲自到朋友家里把小孩领出来,带到修表店看师傅修表。
陶行知对那位夫人说:
“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
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
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赶走。
”由此看出,只有将“生活”这本教材灵活的运用好,并将书本知识融汇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观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
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就应具备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
其实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包括学生的经验、生活的环境、教学设备设施、自然和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等。
只要我们留意生活、敏锐观察,丰富的生活积累将成为我们教学信手拈来的生动课程资源。
作为教师,只要我们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就一定能“化平庸为神奇”,使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价值得到“超水平”发挥。
28、(幼教和小学)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范文】
知行合一,贵于行之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
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
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
古人常讲: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
“行知”之名也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
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一种境界。
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
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
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索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
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
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
荀子曰: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孔子也曾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
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
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山大川,历经许多城市;
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的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烈狮;
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
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
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
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
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
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
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
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有成就。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器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解析】
从题干分析,抓住三个关键词:
闻、见、做。
闻和见的统一,便是知,做是指行动、实践。
本文立意,知行统一,重于行之。
本篇是议论文。
开篇点名总论点:
“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知行合一,重于实践。
”文章主体部分,重点论述“知”和“行”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即“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
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
结尾处,论述实践的必要性,重申观点,总结全文。
文章总体是总—分—总结构。
作文分值在《综合素质》科目的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能够得到这50分中的35分以上,就决定此科目基本可以达到及格分数。
从历年真题来看,文体要求十分鲜明,只许写记叙文或是议论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90%的学生选择了写议论文。
议论文高分必须注意哪些因素?
审题立意和素材模块已经在秘籍1和秘籍2中说明了,秘籍3就是提供最简约的议论文结构。
你只要把该填充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放到结构之中,就可以快速成文,即节约了宝贵的考试时间,也保证了作文的结构合理。
第一部分:
点【引论】,开门见山,直入正题,点明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
正、反、深、联【本论】,正面事例+反面事例+辨证分析+联系现实
第三部分:
总【结论】,收束全文,呼应开头
【范文】树立正确人才观,因材施教促发展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他们的行为对于培养学生成才至关重要。
即使我们不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著名科学家,但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孩子们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点】
教师不仅是教学目的的贯彻者、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且还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学习环境的创造者。
能否把学生培养成才,关键因素是教师。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出身贫寒、自学成材,原是一名书籍装订工。
是戴维的大力推荐,才让他有机会进入皇家学院实验室;
是戴维引导他进入欧洲的科学界,才让他有了成为优秀物理学家的可能。
正是戴维对于法拉第的发现和培养,成就了科学史上一颗伟大的新星。
【正】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试图通过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的方式,让学生立刻就改掉缺点,顽石马上变美玉。
对于成年人来说,讽刺和处罚有时候的确会起到令人觉醒、催人上进的作用。
但这种方法,不能用来督促心智并不成熟的孩子。
讽刺挖苦可能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让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
也有一些教师过早地判定部分学生不能成才,放弃了对他们的耐心培养,任由这些学生向厌学的方向渐行渐远。
【反】
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学术精英。
正如清朝顾嗣协说: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无多苛求。
”一个班的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如果我们能发现、发挥或发展一个学生的长处,那他就可能扬长避短、成为有用的人;
如果我们过分挑剔、指责或攻击他的短处,那他就可能自暴自弃、成为一无是处的人。
【深】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标准全面、人人成才、特色成才的理念,化泥土成砖瓦、锻矿石成钢材、变树木成栋梁,皆为有用之材。
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教师需要用雪亮的眼睛发现和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使学生保持进步的动力。
教师可采用新奇引趣法、活动启示法、动手操作法、质疑探究法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联】
只要教师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待学生、用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用宽容的心胸对待学生、用真切的感情欣赏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就一定能在学生的心底激发出前进的动力。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总】
以上范文,请大家按照其层层推进的结构,根据考试时的题目和材料进行填充后使用。
最后,再教大家一个小招数:
清晰的书写------你的作文比别人多5分的秘诀:
1.规范、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繁体字;
2.美观端正,清晰易辨;
字体在方格内,占用空间约三分之二;
3.笔画到位,不能因为书写速度快而使字体变形;
一、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是教师事业成功的保障。
请以师德为话题进行写作。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例文】大爱无声师德千秋
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日月潜形,阴风哭号,房屋坍塌,横尸遍野。
那场毁灭性的八级汶川大地震将时间定格在让国人乃至世人震惊的5月12日14时28分。
几秒钟的时间.一座座城市、一排排楼房、一条条道路完全损毁;
几秒钟的工夫,我们几万名同胞身陷废墟。
生命垂危。
哭喊声、呻吟声、求救声在这一刻伴着泪水化成了无尽的哀痛。
也就在这一刻,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他冒着楼房剧烈摇晃,马上会倒塌的危险,迅速地组织学生撤离。
一个、两个、三个……,就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生死关头,年轻的人民教师谭千秋,毅然作出生命中最坚定的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成生命的弧度,死死地将四个孩子护在身下,四个孩子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倒下。
谭老师走了,丢下了年迈的父母、美丽的妻子、花样年华的谭君子和在怀中嗷嗷待哺的小女儿;
谭老师走了,他在天灾降临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也许他有愧于自己的亲人.但是他却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就在那一刻.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接连上演。
如身体前倾用生命为孩子们创造了生存空间的张米亚老师、为救6名孩子而被钢筋穿胸而过的李永强老师、身体被砸成三段而双手还在环抱三名学生的向倩老师、多次冲回教学楼营救学生的母智慧老师、舍弃亲身娃娃一心想着别的幼儿的聂晓燕老师、身挡水泥板救下小孩的瞿万容老师……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那极其短暂的瞬间,在那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丝豪的胆怯。
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将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生命诠释了师者对学生最诚挚的爱。
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这让我想到了去年为救学生而被大浪吞噬的上海师大教授贺宝根老师、时刻牵挂师生冷暖忘却自家天寒的山东省庆云县教研室主任周主信老师、在暴雨和洪水面前舍掉自家财产.让32名群众转危为安的退休教师李明素等等。
一件件、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例子.见证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风采,见证了人民教师崇高的师德形象,见证了这崇高精神的背后人民教师那颗强烈的责任心。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这种责任心已经内化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内在的品质和良知,已经内化为不自觉的日常行为。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在教学一线上,不乏像谭千秋、瞿万容、贺宝根等那样把爱放在生命之上的好老师,更有许许多多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同样创造着伟大的光荣人民教师。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他们默默无闻,为了学生日以继日地工作,为了学生付出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为了学生他们上不能赡养老人,下不能尽父母的责任。
在平凡的日子里,他们正在用每一个细节、每一点努力、每一份汗水,诠释师德的伟大与崇高。
他们正以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教师。
这种寓平凡于伟大的事迹,也可以震撼人心。
此时此刻.我已泪如泉涌。
恐怕我倾尽言语也无法表达对他们的深情敬意,只能以拙文钝笔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沉痛哀悼。
我相信,我们每一名教师都会永远记住他们英雄的姿势、生命的壮举。
因为,从这一秒开始,还有无数的人民教师会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恪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
像他们一样,在危险面前绝不颤抖!
二、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是责任,更是一种良心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名字叫范美忠的都江堰普通教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与那些不顾及自己生命来保住学生的性命的老师相比.范美忠最大的关注点则在于在面对危险时他暴露了人的本性.或者说不叫人的本性。
而是人性中最弱的一点。
范美忠并不把自己的行为定位为道德的缺陷.反而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提供给社会作为分析道德与人性的案例。
“范跑跑”也许并不是个别现象.却被很多人当作是个例来研究。
人性与责任在危难时该如何抉择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来抉择?
不禁让人想到在地震中报道的另一条新闻:
在地震中有这样一对夫妻,在地震发生时丈夫只大喊了一声“地震了”便独自跑到楼下,等他安全时才想到妻子,转而去救自己的妻子。
在这个小事情上,我们看到了丈夫第一次的举动体现了人性,而当他返回的那一刻,他已将责任看重于生命,原来责任可以如此高贵。
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
解放军的职责就是在国家遇到困难时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稳:
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彼此互相依赖互相帮助。
解放军不能因为随时而来的余震而畏缩不前.医生也不能因为大灾过后必有大疫而不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
而作为一个老师,当一群学生把你当成是一个信赖者,当一群家长把你当成是孩子的保护者时,你却独自逃脱。
每个人都有最人性的一面,就像一个即将饿死的乞丐不会因为另一个也饥饿的人放弃自己获得的食物一样.可贵的是他可以在维系自己的生命的同时分一半或者几分之一去救助另一个生命,前者是人性,而后者是责任,一份对社会、对同伴的责任。
在大家还在讨论教师职责时.一条由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教育局6月2日出台的一条新规定引起了更多人的参与讨论:
今年高考期间。
碰上余震发生时。
在场的3名监考老师要负责考场内考生的疏散工作.不能先于学生撤离考场。
监考老师都要保证将全部学生疏散完毕后方能离开,违反规定者将遭到停职或开除的处理。
迎合了即将进行中的高考。
而现在,当我们再来想由事件本身所引出的这个规定时.不禁觉得用法律法规等形式来限制或制止住的行为可能也就体现不出人性与责任了。
因为二者都不是法律法规等所限制和能限制的。
换句话说,用相关的制度能限制的也就不叫人性了。
重新翻看事件本身。
范美忠本身的逃跑也许并不可恨。
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欲,每个人都有利已心理,甚至可以说不可能每个人都那么伟大。
可恨的是他之后“洋洋自得”地在天涯论坛上发表的那篇《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帖子,宣扬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是在挑战中国.西传统道德观。
而且在文章最后表白: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
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此文一出.引来一片哗然。
人性与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可是当它们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事件或者同一个
人身上时。
我们似乎才觉得这个人是完整的人。
想到几年前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等,当一个人的人性超过了他的责任时,一个人开始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世界。
争论还在继续。
可是通过范美忠事件也让我们开始了一个自我的反省,如果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做第二个“范跑跑”吗?
责任在你的生命中究竟占到了多大的比率——让每个人反思吧.
三、由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会经历一段艰难甚至于痛苦的转折,在这一时期,教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包括执业倦怠,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化解,可能会出现教师情绪低落、缺乏意义感、跳槽等。
请以“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为话题写作,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例文】四管齐下克服职业倦怠
当前中小学教师中间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影响着教师的个人意义感和教育教学工作。
究其原因。
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动机的缺失造成的。
而造成教师动机的缺失又有很多具体原因,如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使他们感到失望,对自主和尊重的强烈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而使他们失去信心与热情,工作环境中的人文关怀的缺乏也会使他们的热情消退,等等。
我认为针对职业倦怠应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
(1)薪酬激励
亚当.斯密首先提出薪酬对教师倦怠的影响,这在现实中也是合乎道理的。
人们普遍认为,对代理人最传统最直接的激励方式是激励性报酬。
教师既有其专业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其与常人共同的人性。
激励性的报酬安排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在所有职业收入中所占的地位的高低位次:
二是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即建立在从教年限和国家政策基础上的增长和绩效上的激励。
做好第一个方面可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是对在职教师继续从教的激励;
做好第二个方面则可以鼓励教师更加尽心工作,提升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晋升制度
晋升是对教师工作与能力的认可,本身就是激励性质的,专业组织中流行的“非升即走”惯例。
越来越影响到聘任制下的教师管理。
制定建立在教龄和绩效基础上的晋升制度,一方面是对教师表示认可,鼓励其继续努力:
另一方面也起到挽留教师的作用。
教龄与经验是教师的宝贵财富,学校应当对之提供相应回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理应受到更多的鼓励与尊敬。
(3)授权与问责
学校应当建立完整的授权与问责机制。
以激发教师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独立性以及自治是人的基本需要。
人们拒绝在外部压力下做事,尤其是在规则、规章、秩序和最后期限的压力下工作,因为这些外部压力干扰了他们的自治需要。
人在拥有较大自主权时会更加自信、自尊,对自己的表现也就有更高的要求。
通过鼓励个体自主决策,计划自己的行动路线。
并且对自己的结果负责,可以增进他们的自主与自我决定需要。
问责是对授权效果的监督检查,以激励教师。
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目标。
(4)人文关怀
人们总是脱离开人性而只就教师的职业特点强调教师是楷模、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们的付出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对教师为人师表提出过高的要求,使教师常常感到疲惫不堪。
教师也有被满足的需要,而这却常被忽视。
教师是一个情感高投入的职业,情感的高投入及高收益会带来极大的幸福感,但别人往往只看到教师幸福及充实的一面,并不了解教师工作的另一面,即情感高支出的同时,其折磨及挫伤也可能更大。
长期以来的专业特性已经融入到教师的人格特质,使他们极其看重其投入的情感价值以及被人的尊重。
就学校范围来看,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怀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
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在方方面面:
善于倾听:
对教师工作的表扬与支持;
多与教师交流;
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
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等等。
这些都可以照亮教师心灵的天空,可以让教师感受到尊重。
建立起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信任感。
我们不应拿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教师,教师也有自己的需求以及缺点,需要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与帮助。
当他们遭遇到职业生涯发展的瓶颈、产生职业倦怠时,外界的援助无疑是雪中送炭,重新给他们点燃热情之火,助他们顺利走出困境。
四、题目:
教师,我所向往的职业
要求:
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参考例文】教师.我向往的职业
教师.一个很微小又很朴实的词,却又闪耀着平凡的光辉。
教师多少年来被各种各样的人评价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教师是个既伟大又平凡的职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之所以说是“最崇高”、“最光辉”,就是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建造一座房子或桥梁的人,我们称他为建筑工程师;
设计工厂合理流程的人,我们称他为工业工程师:
研究更好地养花种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素质 作文 范文 教师 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