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2847976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2.87KB
夏商周的教学设计.docx
《夏商周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周的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夏商周的教学设计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1课时,主要讲述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
其中的一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不仅鲜明地反应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和地域特色,对三代政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其兴衰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然基础,为学生理解秦汉以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发展的必然性,作了合理的铺垫。
它们对当今中国的民族心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将历史与现实联系,有利于学生认识中国的国情。
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重要概念王位世袭制、分封制、 宗法制等。
2.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析并理解三者之间的渊源继承关系。
3.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并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懂得联系现实学习历史,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5.懂得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
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理解中国当今改革的必要性和挑战性。
教学方式
1.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
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时,要结合主题思路做大胆地取舍。
中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经历了夏商两代,到西周时期较为成型、完备。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而西周的分封制,特别是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因此在教学时就侧重于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其他方面,诸如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影响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如青铜器图片、史料等,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3.充分运用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各种信息,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史料是学生认识历史的一种重要途径。
其他信息,比如导言、“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图、表等都是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部分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教会学生把握史料和各种信息的内容和主旨,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信息,比如选择《礼记?
礼运》中的两段材料来对比说明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引用课本中孔子的一段话来说明政治制度的继承性。
“学思之窗”中的“楚王问鼎”的故事说明周王室权力的衰微,分封制趋于瓦解。
“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图”等加深学生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理解和认识。
4.渗透“研究性学习”精神,通过学生自主体验、合作交流等手段突出主体地位,重在引导学生用联系、比较、问题探究等方法体验和学习历史。
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
(详见[教学构思])
5.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具有探究性意义的学习。
(详见[教学构思])
教学构思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1.从青铜文明到政治文明
资料引入:
青铜器图片(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结论:
夏商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政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发端于夏商周三代。
欣赏、惊叹于夏商周三代的青铜文明。
进而对三代的政治文明产生好奇心。
通过展示和介绍,将学生引入情境,感受中国古老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学习兴趣浓厚。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资料引入:
摘自《礼记·礼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问题设计:
1.两段材料描述的社会有何不同?
2.从何时起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不同情况?
3.有人说:
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
请你思考: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说明:
世袭制一直沿袭到清亡,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时间。
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后,得出结论:
1.材料一: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材料二:
“天下为家”。
2.夏朝建立前后
3.观点:
历史的进步
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和禅让制、世袭制的对比,认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分析历史事物。
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学习。
3.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问题设计:
阅读课文,分析夏商时期统治者在中央和地方采用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来加强统治?
结果:
加强了对国家的管理。
阅读课本,思考总结。
在课本中找到夏商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
地方:
侯、伯等的设立
了解夏商是如何对国家进行管理的。
学会从课本中提炼信息,为后面和探究打下基础。
的学习
4.夏商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资料引入:
课文中孔子的话
孔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
结论:
政治制度是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
今天我们中国也可以有选择地吸收国内外政治制度中的精华,做到与时俱进。
分析孔子的话,得出结论: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在夏商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
理解政治制度的继承性和延续性。
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
5.西周分封制
情景创设:
出示夏、商、周三朝的三幅历史地图,请同学们观察三朝疆域的变化。
设问:
在家天下的社会,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由此引出分封制。
设问:
你会把土地分封给谁?
(结合课本中“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他们受封之后,应该对中央尽什么义务?
分封制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资料引入:
课本【学思之窗】“楚王问鼎”的史料
设问:
“楚王问鼎”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请你用长远的眼光来预测一下,分封制对周朝的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分封制。
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受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分封制存在隐患,地方势力强大起来后,会直接威胁中央的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已遭破坏。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设计问题,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懂得通过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信息来认识历史。
为下节课学习“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作了铺垫
6.西周宗法制
情境创设:
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
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由此引出宗法制及其特点。
资料引入: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设问: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如何?
大宗就一定“大”吗?
设问: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
2.宗法制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3.结合课本北京太庙图,说说宗法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激烈争论,最后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王位应该传给二儿子。
西周宗法制规定王位继承人是嫡长子。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关系。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从兴趣入手,便于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宗法制,认识宗法制及其特点。
联系现实,以史为鉴,理解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如认祖归宗、认人唯亲等。
7.总结
设问:
通过学习谈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指出: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及阅读课文基本可以得出结论
巩固知识,使学生明确教与学目标。
体现历史学科的现实性功能。
8.拓展探究:
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自制家谱,或通过社会调查,谈谈对宗法制的认识和理解。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通过访问调查、网络或图书馆搜集资料等方式,写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延伸课本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9.拓展探究:
如何才能有效地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设问:
1.历史上中外国家是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
结果如何?
2.当代中国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例:
港澳问题、西北地区开发问题等)3.谈谈你对协调中央和地方关系的理解。
(此题待本单元学习完毕再交流)
发挥历史的现实性功能,拉近历史与现实、与学生的距离。
考查评估学生探究学习的效果。
教学设计说明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单元教学的第1课,对整个单元教学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
课文线索比较清晰,但略显枯燥。
故在教学中不仅要突出主题──“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且要营造学生“乐学”、“爱学”的氛围。
设计者期望通过本课的学习,改变学生历来认为政治史枯燥无味的观念,拉近学生与政治史的距离,从而为本单元、本册书的教与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课的教学思路中,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实践体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在此过程中,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巧妙地将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权利及义务发展演变、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原则、实质作用。
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
2.通过学习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⒉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2.作用及发展演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2.特点及基本原则
3.实质及作用
重点:
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
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
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
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
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
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
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
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
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
为什么?
(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
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设问: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
为什么原因何在?
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
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
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
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
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
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设问:
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
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
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
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
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
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
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设问:
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
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
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
设问: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又有什么特点哪?
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习惯。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供《西周分封形势图》,得出以下认识:
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
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
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是:
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
诸侯国像屏障一样拱守在周王室周围,和睦四方,安天下。
周初,从武王到成王共分封大小71个诸侯国。
其中主要有(教师挂图,并指出主要诸侯国的位置):
在东方分封了鲁、齐等国;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国;在南方分封了吴、楚等国;在中原分封了郑、晋、卫、宋等国。
西周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最后通过学习让学生研讨一下分封制的作用。
(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事先查找资料)
2.作用及发展演变
教师在上课时做一下指导。
然后根据教师自己查找的资料和有关文献做以下概述:
首先,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在自己的诸侯国内享有一定的特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就避免了类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发生,暂时地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
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缓和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及其他族人的反抗情绪,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
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
其次,在西周王朝的四周分布着肃慎、山戎、鬼方、羌、濮越等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掠夺财富,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诸侯国,派王室贵族等直接管理,一方面直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一些少数民族以及一些外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与王畿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加速先进文化及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从而为抵御外侮,巩固边防提供坚强的物质后盾,起到其应该起的作用。
像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吴国。
他们与当地人民结合,不但对开发吴越作出了贡献,而且还加强了对巴、濮、越、邓等部的控制。
最终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在实行分封制的同时,西周实行了宗法制度,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
设问:
什么是宗法制?
1.含义
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国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设问:
宗法制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呢?
2.特点及基本原则
可先让学生看以下图表,然后让学生回答。
利用《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明确大宗、小宗的概念,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
最后教师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讲解宗法制度是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建立了一套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统治制度。
这是一种从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征的权力分配制。
宗法制的基本规则,是将每个宗族中的嫡长子一支确立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地位或主导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为小宗,处于大宗的从属地位或次要地位;宗主照例由大宗担任,并且世袭继承。
因此,宗法制从一产生时起,就是基于确定继承顺序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制度,以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教师讲解图后,讲一步归纳要点如下)
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②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3.实质及作用
设问: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如何?
宗法制度实质是什么?
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
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号称“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
各地诸侯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则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在自己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
这样,根据宗法制与分封制,便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主贵族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
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每一个等级都必须服从上一个等级,并有义务尽其纳贡、服役等责任。
周天子位居金字塔顶端,不仅是所有姬姓宗族的大宗,而且通过“同姓不婚”、“娶于异姓”的联姻原则,又成为有甥舅关系的异姓宗族的共主。
于是,宗法等级制度遂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关于宗法制的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可留课下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自己获取和了解。
最后给学生留一个讨论题,供课下研讨及对本课知识的巩固。
【课后研讨】
《尚书大传》说: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卫侯,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
”大思想家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曰仁”,而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
由此可见“礼”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
以维护宗法制的礼乐制度,与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构成西周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
请大家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礼乐文化的资料,了解西周法制对中国封建法制和现代法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如西周法制中“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统治思想,对中国封建法制和现代法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课小结】
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
禹是夏朝的开国之君,并开创了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
这是从氏族社会的民主管理向国家行政管理过渡的历史转折。
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灭商以后,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
在吸收商朝灭亡教训的前提下,西周统治者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创建了“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即分封制度。
宗法等级制度产生于夏商,是维护各级宗主贵族统治地位与世袭特权的政治法律工具。
西周是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鼎盛时期,也是这一社会制度的成熟完备阶段。
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国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宗法制的基本规则,是将每个宗族中的嫡长子一支确立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地位或主导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为小宗,处于大宗的从属地位或次要地位;宗主照例由大宗担任,并且世袭继承。
因此,宗法制从一产生时起,就是基于确定继承顺序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制度。
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
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号称“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
这样,根据宗法制与分封制,便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主贵族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
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每一个等级都必须服从上一个等级,并有义务尽其纳贡、服役等责任。
宗法等级制度遂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者:
胡丕宏 发布时间:
2011-11-115:
24:
37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常德市教师远程培训
一.课题: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二.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政治制度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理解西周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夏商周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