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自用表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84527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126
- 大小:177.24KB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自用表格式.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自用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自用表格式.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带反思自用表格式
>
>
课题
长度单位(厘米)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9-3
《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方法
操作、活动、交流研讨
教具学具
尺子、小棒等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等
?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故事导入。
1.由古时人们遇到一些事情,如何来进行测量的小故事,引入介绍“1庹”“1拃”。
2.教师示范1庹、1拃。
(二)学生测量。
(三)汇报交流。
/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四)统一长度单位。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
统一长度单位)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结合教师手中清晰的尺子来说明。
1.刻度线。
2.数字。
(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
(2)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
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
(板书:
厘米cm)
(二)认识厘米。
#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认识厘米。
2.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教师归纳:
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
(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2.教师演示: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
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各自手中铅笔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三、练习中巩固新知
(一)读物体的长度。
(教材第4页“做一做”,适当补充)
[
1.读铅笔的长度。
(0~8厘米) 问:
铅笔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2.读橡皮的长度。
(0~4厘米) 问:
橡皮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3.读小刀的长度。
(0~5厘米) 问:
小刀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4.读小棒的长度。
(3~12厘米) 问:
小棒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二)估测。
(教材第8页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量一量。
(教材第8页第2题)
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各物体的长度,再测量,看估得准不准。
?
四、小结中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
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庹”“1拃”。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
,
?
}
学生汇报找法。
(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
)
学生想象
—
用手来比划1厘米
(1)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
(2)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3)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
|
?
学生小结自己的收获
教后反思
长度单位“厘米”教学反思:
今天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来认识和学习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
发现的问题:
李梓晨对于长度是没感觉的。
在认识1厘米的长度时,他是把尺子上的刻度用来做比较的——0刻度的长度。
这是出乎我意料的问题。
学生问题:
李雨烨、张坤宇、李梓晨的课堂倾听能力几乎没有,做小动作比较多。
雨烨动作多,但并不影响听讲。
其它两人则不行,基本没倾听。
需要继续课堂关注。
整体问题:
1.课堂调控的节奏需要把握好。
2.课堂倾听能力有一半同学需要提醒后才能做到位。
课堂设计:
主要几点:
1.感受需要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对于1厘米的认知。
“尺子上找、手比、练习本上画、生活中的”的途径,感知1厘米的长度,建立表象认知,进而抽象出来,形成认知。
3.画量物品的长度。
学会量的方法,量准确。
\
4.用尺子画出固定的长度。
比如3厘米,5厘米的长度。
学会方法,感知长度。
反思:
整个课堂还有点乱,思维不乱但程序出现偶尔有颠倒现象。
比如“尺子的切入”有点早。
课堂的接受能力整体顾及不错,顾及到了每个学生。
辅导差生不错。
小组分组,组长负责制减轻了教师的一部分负担,也能顾到所有的学生。
继续沿袭此种小组合作方式。
但需要给组长分清责任。
。
课题
长度单位(米)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9-4、5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
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
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方法
%
操作实践、交流研讨
教具学具
米尺、学生尺、长绳、1米长的绳子等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数据用什么作单位
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教师演示:
(二)引入新课。
1.比赛测量速度。
'
(1)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
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测量黑板下沿长度,老师测量上沿长度。
)
(2)你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
)
2.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点明课题:
认识米。
(板书:
认识米)
二、亲历过程,探究新知
(一)认识米。
1.观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2.教师为每四人小组准备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长。
3.找身体中的米尺。
(小组合作交流)
|
(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2)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
(3)从脚底往上,大约到什么位置是1米
(4)双手侧平举是否大约是1米(注意学生身高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长度时,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
5.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6.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板书:
米 m)
^
(二)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1.1厘米到底有多长
2.1米有多长
3.估测1米有多少厘米。
4.小组合作活动:
(1)活动要求:
两名同学拉直小组内1米长的绳子,其他人合作,用厘米尺测量绳长。
(2)经过测量发现:
1米有5个20厘米,即:
20+20+20+20+20=100(厘米)
5.课件演示测量过程。
还可以直接出示米尺放大图,10厘米10厘米的数,得出结论。
'
6.引导学生归纳米和厘米的进率:
1米=100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三、尝试练习,应用提升
(一)量一量。
(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接着量出2米、3米……
(二)量一量,填一填。
(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
本题需要先量出实物的实际长度,再推算大约多少个这样的实物长1米。
推算较难,只要能大概估算出结果即可。
(三)估一估。
(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4题)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张开双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
还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品,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学生边演示,教师边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
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
一学生和老师同时测量
^
.
小组活动,感知长度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定出各自的答案。
|
生举例说明
生举例说明
(
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学生用手示意一下
—
小组合作
#
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教后反思
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
这节课整体教学节奏很缓慢,目的是让学生清晰的感知“1米有多长”,并能判断出什么时候使用“米”作单位。
整体设计:
量出每个学生双手张开1米的长度,让每个学生都有认知感。
然后用米尺量量教室里常见的黑板的长、门的高,黑板的宽,教室的宽、教室的长,窗户的长等,让学生建立1米、4米、2米、6米等长度的认知。
在测量这些物体之前,都是先让其猜一猜,然后对猜测不太合适的探讨一番,体会猜测是建立在一定的道理上的。
然后再进行测量。
最后出示跳绳、横幅长等,再猜测,同学进行测量,建立什么时候该选择用米做单位的认识感。
教学遗漏:
再教学米和厘米的进率时,只是让学生认识了包含关系,却对于具体的物体叠加没有进行引领。
导致布置的作业学生无从下手。
如:
大约()支铅笔长是1米等内容。
留在明天来点拨。
教学管理:
整体课堂感觉:
累。
课堂上的规矩意识和自控能力不强。
说明自己的教学管理上依然存在着问题。
思考:
如何来管理课堂如何让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够集中改变课堂的单一教学方式,穿插点内容规矩意识必须建立。
分小组、个人进行每天的课堂表扬,然后记录,成为长期的评价方式,引导长远发展和管理体系。
%
课题
长度单位(认识线段)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9-6、7
教学目标
—
1.通过游戏、观察、实践等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量线段和按要求画整厘米的线段。
2.让学生在操作中,形象、直观的感受线段的特征。
3.尝试同学互助的学习方式,会用语言正确阐述发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欣赏数学中图形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感受线段的特征,会用厘米尺量和画整厘米的线段
教学难点
感受线段的特征,会用厘米尺量和画整厘米的线段
;
教学方法
操作感受、交流研讨等
教具学具
学生每人一根30厘米的绳子,一把尺子(厘米尺)等
数学思想核心素养
数感、数形结合、符号意识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二 年级 上册 数学 教案 反思 自用 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