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真题及答案解析教师评讲版.docx
- 文档编号:2284526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9.29KB
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真题及答案解析教师评讲版.docx
《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真题及答案解析教师评讲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真题及答案解析教师评讲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真题及答案解析教师评讲版
绝密*启用前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
与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
《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篇。
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
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称作“主题分述法”,其义就是“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
②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
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就是说二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
关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
问题在于,姚名达的方法是能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目录学“源流毕具,一览无余”呢?
其实作者知道这样做也有不足,他说:
“盖既分题各篇,则不能依时代为先后,故忽今忽古,使读者迷乱莫明,尤其大患。
”利弊相权,怎么处理?
姚名达的理念是:
“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例所困”;具体对策是:
“依史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
就是说,各篇采用适宜各自主题的体制,而不强求一律。
③《叙论篇》《结论篇》两篇分居首尾。
《叙论篇》首先对“目录”“目录学”等基本概念加以定义,并对古往今来的目录做了分类,在一一分析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后,又划定了目录学的研究范围,末了详细阐明本书框架结构的组织方法,及其所本的学术理念。
提纲挈领,宣示宗旨,很符合现代学科的规范。
《结论篇》以极短篇幅,阐述他对古代、现代和未来目录学的感想和希望,实际上也是其基本观点的提炼和总括。
④首尾两篇之间为全书的主体。
其中,《溯源篇》追溯中国目录学的源头——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
设立这个主题,出于他对中国目录学发展特点的基本认识:
两书开创了目录体制和目录分类的基本模式,传统目录学既受两书庇荫,又长期笼罩在其阴影中,没有重大突破。
该篇除详述两书分类、编目特点外,举凡书籍之产生、传述、整理、校勘等,莫不一一推寻原始,并上溯先秦目录之渊源,详详细细,原原本本。
《溯源篇》以下各篇皆以主题为纲,通古贯今,看似“独立特行”,互不相干,其实却与传统纪传体史书体制暗合。
比如,“志”在纪传体史书中统摄典章制度,《分类篇》《体质篇》都是讲目录基本制度,编撰体例相当于纪传体的“志”。
⑤《中国目录学史》的理论框架并非无懈可击,但确有创意。
姚名达对此亦颇为自许:
“对于编制之体裁,杂用多样之笔法,不拘守一例,亦不特重一家,务综合大势,为有条理之叙述,亦一般不习见者。
”在我看来,这的确不是过分的自诩。
(摘编自严佐之《<中国目录学史>导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目录学史》既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又与传统史书体制暗合。
B.《中国目录学史》的各篇“采多样之体例”,好处是尊重史事,缺点是强立名义。
C.《叙论》《结论》两篇虽非《中国目录学史》的主体,但对理解全书内容却很关键。
D.姚名达认为,《别录》《七略》有开创之功,而传统目录学长期因循没有重大突破。
【答案】:
B
【解析】:
由第②段“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
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就是说二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可知“强立名义”不是《中国目录学史》的缺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举吕绍虞著作作为对比,意在指出姚名达的方法存在争议,需要反思。
B.文章多次征引姚名达的自述,通过对其理念的解释和评论,步步推进论述。
C.文章对姚名达著作的评述,既有整体概括,又有具体举例,二者相互结合。
D.文章以“据我知见”“在我看来”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
【答案】:
A
【解析】:
由第⑤段中的“《中国目录学史》的理论框架并非无懈可击,但确有创意”“在我看来,这的确不是过分的自诩”,可知“意在指出姚名达的方法存在争议,需要反思”的说法不正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名达评估二千年来目录学传统,既立足于历史,又体现出学术批判的精神。
B.与主题分述法相比,使用断代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
C.《中国目录学史》不墨守成规而有所创新,本文作者对该书的理论框架表示认可。
D.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目录学史》体现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
【答案】:
B
【解析】:
“使用断代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于文无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①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
②当我们看向水面,通常觉得水是平的,然而仔细观察一杯水时,你会发现杯中的水面并不完全平坦,它在边缘处略微向上弯曲——这是它的“弯月面”,这个弯月面的形成是因为水受到了玻璃的吸引,它被拉向杯壁。
③注意这一点又有何用?
只关注这一点,可能没什么用。
但与其他几个因素联系在一起,它便能帮助我们理解河水何以泛滥。
④水会受到玻璃的吸引,这是水的一个特性。
有些液体,比如唯一的液体金属——水银,会受玻璃的排斥,因而它的表面会像倒扣的碗,叫作“凸月面”,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引力,若非如此,它们便会散开,成为气体。
正如老师为我们反复讲述的那样,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而成。
但老师——至少我的老师——没有教我的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还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使得水分子之间互相依附,为了帮助理解这一点,可以设想两个在羊毛衫上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起。
⑤想要展现水的这种“黏性”很简单,接一杯水,在一个平滑的防水面(比如厨房的操作台)上倒上几滴。
现在弯下身,直到自己的视线与液滴平行。
你是否看到水自然地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
假如倒得够多,有一些会流下去,但还有一些会留在台面上,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水会受到相邻的水的吸引,这种黏性或张力强大到有些时候能够对抗重力。
⑥水吸附自身以及杯壁的张力还引发了一种叫“毛细作用”的现象,每当把画笔蘸在水中,我们都会发现水沿着刷毛向上流。
想要解释毛细作用,只需将我们已经了解过的两种效应结合起来考虑。
水会受到某些物体表面的吸引,比如玻璃和画笔的纤维,此外它还会受到自身的吸引。
因此当一个开口足够细小时,便会发生一件有趣的事:
水面会受到它上面材料的吸引,被向上拉,又因为开口太过狭窄从而使得液体的整个表面都被向上拉动。
之后,由于水受到了自身的吸引,下面的水也跟着被拉了上去。
⑦现在该去野外观察一下这种效应了,下次当你路过一条两边是泥岸的小河、小溪,注意观察一下岸边的泥,被河水打湿的泥会又黑又湿,但是注意,泥土湿润的地方要高于河水拍打的位置。
高于水面的泥是颗粒和气孔的混合物,有点像有着纤细壁管的细密蜂巢。
河里的水因毛细作用而被向上吸入这些气孔中,结果就是水面以上的泥被浸湿了。
水向上传输的高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水的纯度——干净的水要比受污染的水升得更高——但主要因素还是颗粒间的气孔大小。
气压也会影响在泥土间向上传输并停留在那里的水量。
这意味着,当气压突然降低,比如风暴来临的时候,土壤无法吸附如此之多的毛细水,于是水就会回流到原来的溪流中,从而加大了在风暴天气中出现洪涝的可能性。
⑧海面高度会受到潮汐状态的影响,而潮汐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里我只提一种——气压。
低气压时的海面要高于高气压时,当高气压系统转变为低气压系统,海面通常会上涨30厘米左右,设想你正身处一片你所熟悉的沿海区城,这时你突然注意到海面似乎比你之前任何时候看到的都要高,这或许会让你猜测气压一定是大幅度下降了。
这又意味着,你不仅能预测到坏天气要来了——因为气压表显示气压下降时很可能出现坏天气,而且还可以预测出出现洪涝的风险大大上升——因为在第一滴雨尚未降落时,所有溪流和河流中因毛细作用而被吸附在岸上的水将会被释放出来。
(摘编自特里斯坦·古利《水的密码》,许丹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玻璃杯中“弯月面”与“凸月面”的现象,表明了当水与其他物质接触时,会产生一种吸引力或者排斥力。
B.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水会吸引水、水具有黏性。
C.在一个平滑的厨房操作台上倒几滴水,水会自然地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这体现出水具有张力这一特性。
D.水质相同的情况下,与土质疏松且含有大颗沙砾的泥土相比,在由细小颗粒组成的泥土中,水向上传输的高度会更高。
【答案】:
A
【解析】:
张冠李戴。
由第④段“有些液体,比如唯一的液体金属——水银,会受玻璃的排斥,因而它的表面会像倒扣的碗,叫作‘凸月面’”可知,“凸月面”的现象,不是水而是水银受到玻璃的排斥产生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现在该去野外观察一下这种效应了”,这些语句可以起到提升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会受到物体表面吸引,作者使用了“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起”这一现象进行说明。
C.水滴从树叶上落下时,会先拉伸成细长的形状,当太细而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时,它才会坠落到地面。
这种自然现象表现了水的毛细作用。
D.作者在行文时经常变换叙事的地点,从厨房、小河、小溪到大海,这让读者认识到,凭借室内观察到的水的特性足以预测自然界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
B项,由第④段“……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还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使得水分子之间互相依附,为了帮助理解这一点”可知“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会受到物体表面吸引”的说法不正确。
C项,“这种自然现象表现了水的毛细作用”的说法错误。
D项,“凭借室内观察到的水的特性足以预测自然界的变化”的说法错误。
6.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其他几个因素”指的是什么?
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6分)
【答案】:
①水的纯度因素;②泥土颗粒间的气孔因素;③气压因素。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王小鹰
①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
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
“他叫什么名字?
”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
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角花园,指着他说:
“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
”
②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
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全国 甲卷真题 答案 解析 教师 评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