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报告6篇.docx
- 文档编号:22844061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7.74KB
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报告6篇.docx
《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报告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报告6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报告6篇
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报告(6篇)
**县政协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深入渡江、程龙、临塘等乡镇,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该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农业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7.53万亩,**年粮食总产量为6.54万吨,比市级下达该县全年粮食作物目标任务数增产0.18万吨,增长2.83%;二是蔬菜茶叶产业不断壮大。
全县有无公害蔬菜基地45个,现有相对集中连片50-100亩蔬菜基地5个,100亩以上有35个。
蔬菜复种播种面积15.8万亩,总产量23.7万吨,产值4.72亿元,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1%、6.1%和5.6%,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1000亩。
**县万特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县德强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窜客惠家农林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引领着我县蔬菜产业朝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是生态养殖健康发展。
(1)畜牧业。
**年生猪饲养量、存栏和出栏数分别为41.91万头、16.54万头和25.37万头,分别同比增长4.28%、2.8%和5.27%;家禽饲养量、存笼和出笼数分别为868万羽、382万羽和486万羽,分别同比增长4.33%、3.24%和5.2%;牛饲养量3.51万头,羊饲养量2.81万只,分别同比去年增长2.33%和4.1%。
发展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4家,年出栏1000头以上猪场30家,规模养殖占总养殖户的20%以上。
(2)渔业产业。
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4563亩,水产品产量为8267吨,同比增长5.6%,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为2426吨,同比增长6.36%。
积极向上争取实施了“**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县九连山水晶水产品养殖设施改扩建项目”、“**年渔业标准化养殖项目”等多个渔业项目;四是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江西虔心小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同时江西虔心小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还被江西省农业厅评定为**年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虔心小镇跻身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二、主要措施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始终坚持“五个一”产业扶贫思路,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实效。
1.扬长避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大格局引领,各部门形成合力,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深入推进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以销售农特产品为主的农村电商扶贫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等项目。
目前,累计带动贫困户**户4568人次,覆盖全县所有省、市贫困村。
传统农业稳步发展。
采取“企业、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通过委托养殖、合作社联结、大户(能人)带动等方式,为贫困户合理选择和布局特色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脐橙、油茶、茶叶、生猪、水稻、肉牛、肉羊、水产养殖和其他农业产业等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目前,该县通过发展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年覆盖带动贫困户765户1534名人次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增收,户均月收入至少可达1200元。
休闲产业初露荷尖。
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贫困户)主体”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据统计,全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50家,其中农家乐19家,休闲农庄11家,休闲农业园20家,农民就业人数达1200人次,其中引导带动贫困户参与发展农家乐7家、观光采摘园9家,带动贫困户106户152人,实现贫困户收入2800元。
电商农业蓄势待发。
通过出台政策、龙头企业引领、电商知识培训等方式,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工作,积极支持电商龙头企业及电商服务站点引导、带动贫困户参与电子商务产业,通过电商增收。
据统计,全县17个乡(镇、场、管委会)均设立了电商服务站点,其中“农村e邮”精准脱贫站点已完成11个脱贫站点建设,此外杨村镇还设立了农村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
目前,覆盖全县省、市级贫困村34个,建设电商服务站点36个,建设“益农信息社”10家,558户贫困户参与电子商务培训,培训后通过电商创业就业294户,电商服务站帮助734户贫困户销售了农产品。
2.创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型主体,带动农民创业。
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在全县形成了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新局面。
一是培育主体多元化。
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载体特色、经营产业、服务全面、管理规范的特点。
一方面注重在产业链条上把贫困户纳入帮扶对象范围,实行订单生产,全程技术指导,贫困户只管简单的种或养,收购、加工、销售环节全部由企业负责,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共赢;另一方面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流转土地、参与合作社经营、入园进厂务工,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同时,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示范带领作用,让贫困户“跟着看,跟着干,共同富”。
在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既有种植养殖大户、经营能手牵头,又有龙头企业带动;既有村组干部、基层农技人员领办,又有私营业主创办;二是经营范围多元化。
全县农业经营主体主营经营范围遍及粮食生产,生猪、牛羊、水产、家禽等传统产业,果蔬、茶叶等有机产业,油茶、花卉苗木等相关行业,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步扩展到休闲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等农旅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使县域特色产业基础得到夯实。
目前,全县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带动贫困户980户实现增收2190人;三是利益联接多元化。
实行“整体经营、带动发展、保底分红”等方式,推广“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贫困户”等帮扶联结模式,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文件激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以采取土地、贷款资金等要素入股,以及返租倒包、基地共建、阶段就业等方式,建立保底分红、劳务增收、订单生产等联结机制,让懂市场、懂经营的能人带动贫困户增加收益,形成了产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
目前,全县通过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贫困户”等帮扶联结模式带动贫困户数1000多户,其中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600多户;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创收的贫困户共有400多户。
3.典型引路,全面孵化产业基地,拓宽辐射力度。
一是强措施解决难题。
坚持点面兼顾、平衡推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着力解决资金和土地的瓶颈难题,加快建立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年,全县有1917户贫困户发展了农业产业,其中申请产业奖补的贫困户有1123户,涉及86个行政村,全面覆盖省级、市级贫困村,共下拨农业产业奖补资金共计232多万元;累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21242万元,惠及贫困农户2716户。
二是多模式齐驱并驾。
产业基地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发展,实现产业扶贫示范带动推进。
如临塘乡“虔心小镇”采取阶段就业、倒包返租、自我发展、基地共建等方式,增加当地农户收入,带动了330户贫困家庭走向增收之路;渡江镇和宏昌商贸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扶贫模式,该镇286户贷款贫困户可从中连续三年按每季度800元进行股权分红,同时,公司还优先吸纳贷款贫困农户到基地务工,贷款贫困户也可以承包公司基地的蔬菜大棚自己种菜,公司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有力增强了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
三是大力度建设基地。
目前,全县共建设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3个,17个乡(镇、场、管委会)均建设一个百亩以上农业产业扶贫基地,积极打造了渡江精准扶贫综合示范基地、临塘东坑村万亩茶园基地、里仁千亩花卉苗木基地、武当镇千亩鹰嘴桃产业基地、**九连山下湖千亩蔬菜基地、东坑均兴千亩油茶基地及东江大稳千亩脐橙基地等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同时,大力发展程龙龙秀村精准扶贫石斛旅游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基地。
据统计,我县产业扶贫基地面积10000多亩,涉及产业扶贫基地25个,计划投资2亿8千多万,已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
目前,扶贫产业基地已基本全面建成,累计带动贫困户400多户,带动人口837人次,户均收入3000元左右。
三、存在问题
该县农业产业在扶贫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帮扶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基地辐射带动人数有限。
全县脐橙、生猪、蔬菜三个主导产业的规模较大,尤其是以脐橙为主的果业,有8.9万多亩面积,并且有三家果品加工厂,但由于没有建立良好的利益连接机制,有时农产品不能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同时,一些生产基地缺少特色,规模不大,基地建设不成熟、不稳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
基地辐射力弱,难以拉动市场,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企业经营现状不佳,利润薄,对贫困户带动能力也较弱。
2.贫困户自身素质低影响就业。
贫困户缺乏种养专业技能和启动资金,个体规模又较小影响自身的发展,同时,由于贫困户自身素质比较差,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在提供相同报酬的基础上,肯定是优先选择劳动力更强的,因此,选择贫困户,实际上是牺牲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3.土地、资金等问题瓶颈日显。
土地不集中,滞后的农民小农意识影响土地流转与经营主体的发展,现有的连片集中土地满足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即使有“产业扶贫信贷通”等贷款政策,农户也是裹步不前,真正贷款用来自己发展创业的不多。
目前,全县贫困户主要是通过借助“扶贫信贷通”政策进行转贷赚取利息,大部分信贷资金放在旅投、城投等企业,因为有政府背书,贫困户感到完全无风险;而私人企业,存在破产、资不抵债等风险,贫困户不能精准识别;转贷利息太低,只有5.3厘的月息,风险与收入不成正比,低于市场行情,农户获益不大。
四、意见建议
按照“产业支持、龙头带动、加工流通、特色高效”的原则,政协委员在推动深层次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全面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1.加大资金扶持,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探索财政性投入形成资产民用、民管、民受益的管理运行机制,可优先安排符合实施条件的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装备能力建设等方面项目;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证、农业政策性补贴等方式,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产业扶贫信贷通”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将资金投入到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产业,让资源变资金,让资金变股金,让农民变股民,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2.拓展产业链条,创建知名品牌。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大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支持经营主体发展订单种植、建设生产基地、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开展产学研合作、投资新建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产业链经营机制。
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重点支持“马槽山”、“粤霸”、“田田果”、“格物之源”、“虔茶”、“徐府山珍”等省著名商标和“**大蒜”、“蜂蜜”、“马蹄”等农产品地理标识的企业发展,以龙头为引领,带动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产业扶贫。
3.推动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发展。
不断破解用地的难题,以渡江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充分利用园区秀美的田野和村庄等自然条件,建设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农业体验观光园,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公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发展“接二连三”,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树立标杆。
打造一批“农旅结合”、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食品产业等农业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30亿的江西红井坊酒业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3亿的德馨茶油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亿的赣州傲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4.6亿**果龙高科技农业特色小镇项目等农业重大项目建设,助推农业集群式发展。
4.引进科技人员,提高服务能力。
完善农业人才引进制度,吸引专业化人员前来**投资创业,全面带动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实验、示范和推广等合作。
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大力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5.加快土地流转,推动产业发展。
鼓励贫困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
支持贫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与其他农户组建合作社,按规定分红。
在贫困农户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流入方优先流转贫困农户的土地。
对流转其它农户土地的贫困户和对流转贫困农户土地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给予一定的补助。
根据县政协主席会要求,**年11月份,县政协经科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单位人员,开展了一次有关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如何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
调研组深入到县内的大桥、石坳、布甲、马坳、杭口、何市等6个乡镇,采取看、听、座谈等方式分别到进行了实地调研。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分析了我县农业产业发展及如何助力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现形成报告报送,以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一、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扶贫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农业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产业发展呈现健康快速的良好势头,产业扶贫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脱贫。
1、产业基地务工促进了贫困户增收
一些因病、因残、因意外失去主要劳动力、因人口多负担重致贫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力不从心,参与产业基地的务工,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如何市镇范浆村的宁红集团茶叶基地,据当地乡镇干部介绍,范浆村每年在茶叶基地上单茶叶采摘工资就有120万元,而这种劳动是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有一点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参与的。
如杭口镇坪下村1100土地全部流转给大户建成了目前全县最大的一块蔬菜基地,在蔬菜基地上,本村村民单务工收入每年就有80多万元。
2、示范引领带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
贫困户要参与产业发展必须要有示范引领。
从所调研乡村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示范引领包括两种形式:
一种是当地能人的先行先试,一种是参与合作社引导其发展。
村里能人的先行先试是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有效示范。
如大桥沙湾村在水产养殖和蔬菜、脐橙、蜜柚、莲藕等种植产业发展上,都是由大户带头,然后吸引其他农户参与。
**年上半年,该村村民姚文志试种了6亩莲藕,获得收入近8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包括5户贫困户在内的农民组建了生态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发展莲藕200亩,目前已经整理出莲藕种植园120亩。
合作社的示范引领其主要形式是以既有的产业大户、产业基地为依托,吸引5-10户不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通过逐一签订合作协议,引导贫困户以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合作社保证入社贫困户有保底分红并优先向贫困户采购原材料、购买劳务。
如布甲的太阳村金狮寨黄麂养殖专业合作社、杭口镇的洋沃水果专业合作社。
或者依托合作社现有相关产业优势,帮扶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如石坳乡青源村实行“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促贫困户脱贫。
青源村成立了青龙油茶专业合作社,**年种植弥猴桃基地60亩,种植油茶基地100亩。
通过示范带动效应,带动27户建档贫困户种植油茶311亩,15户贫困户种植弥猴桃50亩。
3、土地流转激活了扶贫农业产业发展。
面对被分散到千家万户的土地,不进行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各地在产业发展中,对土地流转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
如马坳镇黄溪村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整合分散在各家各户手中的土(林)地。
即:
在土地确权中只落实村集体组织内每户的土地承包面积,但不落实具体承包的地块,实行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依据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统一流转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以组为单位,集中成片对外进行土地流转。
流转中优先本组村民,由农户或企业进行规模经营。
农户的承包权按约定的租金体现,而经营权则年底以组为单位按人口进行股份分红。
这样,解决了“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矛盾,一些打工户可以放心外出务工,种田农民可以规模经营发展蚕桑产业。
现在,黄溪村90%的耕地都进行了流转,由本组村民承包的约占60%,跨组承包到大户或企业的占40%。
4、政策扶持助推了扶贫农业产业发展
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助,政策资金扶助力度的大小,决定农产业发展的快慢。
从调研情况来看,政策资金扶助产生了三种效应,一是激活了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各地贫困村都有产业发展计划,贫困户都签订了产业发展项目,并大力实施此计划;二是吸引了大户参与产业发展,有许多本地能人都参与到农业产生发展中,带动一方脱贫致富。
如茅坪村一位在外地创业的村民返乡投资300万发展火龙果、菊花、生态旅游业,吸纳了本组9户贫困户参与;三是巩固了传统产业,如蚕桑和茶叶,我县目前仍是省内最大的蚕桑基地县,种养、收烘、加工产业门类齐全;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宁红成为全省唯一的红茶推广品牌,现在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6.2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08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0个,茶叶总产8000余吨,综合产值13.5亿元。
二、农业产业发挥扶贫作用的主要困难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地在发展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上,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亦亟需破解。
1、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困难。
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有三个困难,即思想保守、资金短缺,渠道狭窄。
一是思想保守,也就是贫困户在发展产业中的较为普遍的信心不足。
在贫困人口中,有的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有的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的家庭成员,治疗费用就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他家庭成员失去了脱贫的信心。
一些文化素质低贫困人口,思维观念陈旧,思想消极保守,安于现状,缺少主动脱贫意识,没有发展动力。
也有些贫困人员有强烈的脱贫愿望,且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知识水平低,缺少引导,观念不明,思路不清,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
二是资金短缺。
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遇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从哪来”。
贫困户因其本身经济基础差,在发展产业时不但自己没钱投入,就是想通过借贷完成前期投入,也因长期贫困信誉受损而借贷无门。
虽然现在贫困户在发展产业时有一定的政策性财政补助,但往往杯水车薪。
如养肥猪1头政府补助100元,而购买1头仔猪就需1000元以上,还不算购买饲料等的投入。
三是渠道狭窄。
贫困户发展产业过程中,因资金少,规模小,很难融入当地的产业发展体系中,有些产业大户对贫困户的入股也存在畏难情绪,怕好事没做成反惹身麻烦。
就是通过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农户等方式加入产业发展,贫困户因身体条件限制,也相对处于弱势地位,难以保障自身利益。
2、产业选择的困难。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大多数农产品,都呈供大于求的态势,农产品竞争将日趋激烈,优胜劣汰将成为常态。
发展扶贫产业时,因贫困户的经济基础、管理能力、开拓市场能力都较一般群体弱,因此,在选择发展何种产业上,不单是贫困户面临这种困难,就是各乡镇、村在规划产业发展时,亦面临这种到底选择哪一种产业的矛盾。
由着各家各户各自选择,你养一头猪我种一亩菜,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如果以乡村为单位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又担忧产品上市后销售不畅而成为政府的包袱。
3、政策扶助资金发放的困难。
现有的产业扶贫政策对发展产业扶助形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的方式,即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种植和养殖业基地,建立加工厂和流通设施,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同步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但现实中由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系机制不紧密,政府巨大的财政资金投入与贫困户所获得收入相比差距甚远。
这种投入被质疑为“扶富不扶贫”。
第二种是扶持单家独户发展产业的方式,即将产业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持贫困户。
这种方式虽确保了财政扶助资金完全扶持贫困户,较大地调动了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但这种把政府的扶助资金分散发放给千家万户的做法,也难免被贫困户挪作他用,而且由于这种扶持方式是建立在分户发展产业的基础上,难以形成产业的规模效应。
这种扶助方式被指为“撒胡椒面”。
因此,在产业扶贫上政府财政资金要不要扶大扶强,产业扶助资金是“握掌成拳”集中使用还是分散到千家万户,也是各方颇有争议的话题。
4、政府发展产业角色定位的困难。
现在乡村两级在扶贫产业发展中,往往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在产业发展中无所作为。
部分镇村干部在发展产业上,对本镇本村能发展什么产业心中没底,对如何发展产业没有办法与对策,只等上级拿办法、出方案,不主动作为。
或者是一谈到发展产业就想着要资金支持。
同时,过去产业发展的失败及如何选准产业,这两大风险性也使乡村干部身陷焦虑,对于产业发展丧失信心。
一种是在产业发展中包办代替。
贫困户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参与产业发展,完全由乡村干部定,没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发展产业也成了被动应付,有了一点问题就找乡村干部,不知道自己找市场,依赖性大。
在扶贫产业发展中,政府到底应该扮演哪种角色,可以说在很多干部中是不甚明了的。
一些农业干部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市场经验,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引导群众种什么,而是领导叫种什么就号召群众种什么,结果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导致贫困户雪上加霜,脱贫无望。
也有一些农业干部,为了出政绩,在选择扶贫产业时,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盲目建产业基地。
由于体制不全、管理不善、技术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颗粒无收,导致扶贫资金打了水漂。
三、对策和建议
(一)教育引导先行,破除扶贫农业产业发展的思想障碍。
1、要破除干部层面的思想障碍。
村级产业发展如何,与当地乡村干部干劲如何关系甚大。
干劲从何而来?
首先要不畏难,其次要有方向,再次要有办法。
因此,要推动产业发展必须首先破除乡村两级干部的畏难情绪,乡镇党委政府要有意识地利有一切机会,做好驻村干部、村委会干部的思想教育,多组织他们到相关的地方参观学习。
要帮助镇村干部开阔眼界、增强信心、提升能力,要带着感情帮扶,带着政策帮扶,带着使命帮扶,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不脱贫不脱钩的决心打赢这一仗。
2、要破除贫困户的思想障碍,让贫困户有内生脱贫致富的动力。
“人穷志短”是贫困户真实写照,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要让贫困户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就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扭转贫困户那种“债多不想、虱多不痒”安于现状的状态,要反复开会动员,多引导,一方面要想办法组织这些贫困户走出去参观学习,开拓他们的眼界。
要持续加大对贫困户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增强脱贫的本领和技能。
另一方面要让贫困户看到希望,又要在精神上摒弃歧视,在情感上体贴慰籍,增强其脱贫致富的强烈渴望和内生动力。
(二)遵循三点原则,选择好扶贫农产业。
1、遵循从主导产业中选择扶贫产业的原则。
从我县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中选择扶贫产业,有利于这些产业能充分利用全县产业发展已积累的优势,较快地融入到全县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来。
如我县的茶叶、蚕桑、油茶等主导产业,一是规模已经达到了比较大的程度,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二是产业的生产、流通、加工环节比较齐全,产业体系比较完善。
因此,贫困村在发展产业中选择这些主导产业,就能较快地融入全县产业体系,能充分利用已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消除产业发展的销售后顾之忧。
2、遵循长线与短线相结合的原则。
我省要求在**年前全部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扶贫产业发展必须有短、平、快的项目,如今年的菊花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菊花从栽种到收获、出售就几个月的时间,市场行情不好了,转产很容易。
但这种产业因为入行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极易波动。
因此,产业发展上还必须长短线相结合,如油茶、茶叶、规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产业 扶贫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