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科学发展观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843102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15.60KB
生活中的科学发展观Word文件下载.docx
《生活中的科学发展观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科学发展观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包括了一切物质财富遗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一切精神财富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非物质文化遗址更是千姿百态,作为青年学生一代,未来将承担起保护先辈遗留财富的重任。
那么,对于现代的大学生群体,对非物质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和认识呢?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非物质文化呢?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民族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保护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制定如何保护的对策,才能够使那些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的
一调查非物质文化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二调查非物质文化的目的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它总类繁多,总量丰富;
区域特色鲜明,分布相对集中;
能反映当地历史文化,艺术文化价值高,它真正的魅力远远超越于表现形式,所以我们通过开展关于文化遗产知识的相关调查,能够唤起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尤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则更能够引起青年人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大家认识到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参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址中。
三.学校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程度
我们小组通过查找书籍,网络等资料,对非物质文化做出了的量的了解。
由此对我们学校的同学做出的调查报告如下:
1.您的性别:
*
男
女
2.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吗?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3.您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吗?
(可多选)*
民间口头文学及其语音载体
戏剧、曲艺和杂技
民间音乐、舞蹈
传统技艺、医药和方法
民间美术、书法
4.您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今年的什么时候开始生效实施的吗?
知道
不知道
5.您清楚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公约吗?
非常清楚
比较清楚
不大清楚
不清楚
6.您知道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吗?
听说过,记不清了
7.您知道西湖申遗成功吗?
8.下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哪些?
梁祝传说
越剧
金石篆刻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9.您平时会有意识地关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信息吗?
经常会
会
偶尔会
不会
10.如果有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您是否会参加?
看情况
我们调查了40人,男女各半.其中有30人来自我们学校,其余来自周边各高校.调查的结果着实让我们吃惊,几乎有25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怎么关注,有12人只是稍微了解。
只有3人平时有关注但也不是经常关注。
同样我们也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大多数游客在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只是走马观花的拍照留念,而不是具体去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
调查感想: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身上肩负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
而在这之前,我们要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度和关注度。
四.提高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关注和保护
(一)创办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学生社团是组织学生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有效方式,鼓励各地高校创办相关学生社团,可以组织培养大批学生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军中。
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成立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学生社团,如中山大学的澄心琴社、浙江理工大学的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上海师大的女儿社等,这些社团大多是在专业老师的带动下成立的学生组织,其宗旨是对当地的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整理和保护。
(二)组织社会实践服务团队,进行遗产的搜救整理工作
暑期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途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和全面普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可以组建专门的暑期实践分队,对附近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考察,在给实践地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的同时,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文化遗产,从而达到保护遗产、锻炼学生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返乡实践,发掘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写出考察论文交由学校备案,最终由专家老师确定其价值。
同时,学生的实践论文也是一大批有价值的文化资料。
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各方面优势,点面结合,起到很好的效果。
尤其对于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参与的遗产普查工作来说,动员全国各地大学的学生,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去,对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拉网式搜救,如果操作得当,将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可以说,组织学生进行返乡社会实践,是发掘各地区隐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
(三)加强校园宣传活动,唤起学生文化自觉
在对大学生进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都停留在原始水平,有些同学甚至还没听说过这一概念,更谈不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化认同感了。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西方强势流行文化都一直伴其左右,如西方的流行歌曲、好莱坞的大片和西方人的节日等。
要想让现今的大学生重新对民族传承文化有所认知,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民族文化的精华。
所以,在校园内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我们团结更多的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报刊、网络、板报和海报等方式,宣传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例、法规和各种存在形式,让广大学生了解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使学生们逐渐形成文化自觉主动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去。
(四)举办学生论坛,相互交流研究成果
全国所有高等院校,都应积极地以民族文化整合心态来认知自己的文化资源。
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地区的高等院校,应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及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桥梁作用。
可以成立校际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专门组织,定期举办一定地域范围内高校的学生论坛,交流各高校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探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各类问题。
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协作精神在校际之间的运用。
各地高校的保护应该有统一协调的工作方案,互通有无,统一部署,避免各高校无价值的重复劳作,提高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效率。
2002年10月22日至2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机构和我国教育部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的我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本次会议对高等院校如何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合理地设置相关课程,加强院校际学术、信息交流,开拓服务社会的相关途径,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标志着我国民族文化整合在大学教育中的真正起步。
(五)加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传承人及保护组织的联系沟通
大学生有较为充裕的课余、节假日时间,而且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还能够热情地投身于具体的保护工作中去。
如果能够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长期深入到遗产所在地,对文化遗产进行跟踪调研,就一定能够取得显著的成绩。
大学生应不断增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发展现状的了解,时刻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发展趋势,经常与遗产传承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心态及身体情况。
还可以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与各级保护组织的纽带,做好上情下达工作,协助保护组织做一些遗产发掘、调研和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宣传国家的遗产保护政策,传授遗产保护的指导方针、基本方法。
特别那些专门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学生社团,要加强与学校附近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传承人及保护组织的沟通与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培养一批有一定专业水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怀有强烈兴趣的学生,为遗产保护事业不断提供生力军。
(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加强学科研究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项国策的今天,现实已经向我们提出许多问题,要求我们在学术研究方面必须迎头赶上,要在开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理论体系。
高校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复杂因素,应通过建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开展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历教育,在全校以开展选修课的形式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育及知识体系中的传播,加快跨学科的协作实践,尤其在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协作实践,更具有现实的文化生态学意义和发展价值。
高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如音乐、美术、历史、文学等,应充分发挥大协作精神,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表现形式,整合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相关人才,交叉互补,多学科参与,共同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课题小组,并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
(七)保护与创新结合,利用新方法、新思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理想的方式应该是在传承中发展。
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特殊社会条件下存在的,所以我们只能依靠各种条件将其保存,供后人瞻仰。
但有些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它存在的价值,只要经过一定的开发,还可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利用。
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要依靠自身的科技文化优势,用现代的方式去保护,用现代的方式去发展。
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借助于一些新的媒介进行保存传递和交流,如一些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校园内流行的DV文化,去摄制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用于保存和交流。
在一些文艺演出中加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将历史传说搬上话剧舞台等,以此弘扬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
还可以将遗产开发成商品,供人们日常所用。
另外,大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制作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等,来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之,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和新生,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的过程。
大学生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实施民族文化拯救,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中的 科学 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