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2837045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77.63KB
第六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
《第六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导学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
C
例题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宜继续燃烧,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湿,不宜继续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燃着的火柴梗,如果火柴头朝下,那么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的温度提高,达到了火柴梗的着火点就会使火柴继续燃烧;
如果火柴头朝上,火焰不能加热未燃烧的火柴梗,使得未燃烧的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则火柴就会熄灭而不易燃烧。
A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知识点4.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说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一个实例:
。
从微观上来说,这两种方法,都能增加可燃物的分子与氧分子的碰撞次数,加快反应速度,使可燃物完全燃烧。
可燃物发生完全燃烧可以节约燃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的气体,浪费了能源也污染了环境。
例题3.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历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
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
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点。
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的过程中,煤球的表面积增大,燃烧过程中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也增加了很多。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充分,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增大了煤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课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接触到氧气,就一定能燃烧B.任何物质在氧气中都能燃烧
C.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空气灭火
2.野炊时,小李发现煮饭的火焰很小,他就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降低木柴的着火点B.升高木柴的温度
C.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D.方便加入木柴
3.油锅内油起火,将火立即熄灭的最好方法是()。
A.盖上锅盖B.倒入冷水
C.把油倒掉D.端下油锅,防止其燃烧
4.科学合理的使用燃料,可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
下列关于燃料与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B.把煤加工成蜂窝煤可使煤的燃烧更加充分
C.天然气是比煤、石油更加清洁的化石燃料
D.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
5.调查统计,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缺氧窒息而死,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
D.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6.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周围割开一条草道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时,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扑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处的着火
7.燃料的主要成分是碳。
若氧气供给不足,碳的燃烧是,燃烧的产物中含有较多的,写出碳燃烧生成该产物的化学方程式。
【我要提高】
1.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原油喷射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3、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右图是普
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
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4.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的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作业:
学后反思: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
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方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燃烧与灭火,培养安全意识和事故发生时的基本逃生能力
【教学重点】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
【教学难点】爆炸的原理及防范爆炸的措施
【学法指导】读课本自行解决,联系实际,学会防爆措施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爆炸发生的条件
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
a.它们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爆炸最剧烈,燃烧和自燃较剧烈,缓慢氧化最缓慢,几乎不易察觉。
b.温度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不同:
燃烧、自燃、爆炸都要达到着火点,而缓慢氧化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C.是否发光不同:
燃烧、自燃、爆炸都发光、放热,而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1.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2.矿井中的瓦斯浓度过高,遇电火花会发生爆炸。
为防止这类事故发生,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设法减少矿井中氧气含量B.矿井中禁止一切明火
C.实时监测矿井中瓦斯浓度D.改善矿井中通风条件
3、物质在空气里发生燃烧、自燃、缓慢氧化,它们的共同点是()
①都产生热量;
②都发光;
③都属于氧化反应;
④反应都很剧烈;
⑤都与氧气接触;
⑥温度都达到着火点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通过对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原理的了解,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资源问题的重要作用,培养资源意识。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能力目标:
阅读能力;
自学能力;
培养资源意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教学难点】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填导学案
复习提问
1、许多物质可以与发生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2、燃烧是。
3、燃烧必须满足3个条件:
⑴,⑵,⑶。
4、或,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
一、化石燃料的燃烧
1、、、等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其中称为“工业的血液”,称为“工业的粮食”
2、化石燃料燃烧会以能和能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因此是很好的能源。
3、化石燃料除含碳氢元素外,还含有、等元素,这些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和,造成空气污染。
【小试身手】
.某种物质在空气里完全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这种物质的成分里()
A.只含有氢元素B.只含有碳元素
C.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4、煤和石油都是(天“纯净物”或“混合物”),石油经过可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
5、“工业粮食”是指,煤的综合利用的措施主要有、
和等。
煤的气化使煤转化成、、、等气体
煤的焦化使煤分解成、、。
煤的液化的目的是
石油为原油,没有固定的沸点。
加热原油使其汽化,再分别冷却,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别得到汽油、柴油、沥青等。
据此判断原油为()
A.混合物
B.化合物
C.单质
D.纯净物
1、
目前,国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其化学式为()
A.O2
B.H2
C.CO
D.CH4
2、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未来用于汽车的理想燃料是()
A.氢气B.天然气C.煤D.石油
3.提供能量巨大、持续时间长、分布地域广阔、获取利用方便、使用安全高效,且对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的新能源是()
A.核能B.太阳能C.氢能D.地热能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煤和石油大量的直接燃烧会造成空气严重污染
B.化石燃料蕴藏量是有限的
C.我国的煤和石油资源很丰富,不需要大力开发新能源
D.我国的煤和石油资源有限,必须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5、下列关于酸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酸雨会改变物质的密度B.酸雨会使河流、湖泊酸化,影响渔业生长
C.酸雨会腐蚀建筑物,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等
D.酸雨会随风远距离飘落,导致大范围的公害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石油C.酒精D.天然气
7、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其中被称为“工业的粮食”,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8、煤燃烧时会排放出、、烟尘等污染物。
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
9、有六种气体:
①氧气②氢气③氮气④一氧化碳⑤二氧化碳⑥甲烷选择填空:
(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序号,下同);
(2)可用来制汽水的是;
(3)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
(4)在冶金工业用来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
(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6)充分燃烧时生成两种氧化物的是。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导学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掌握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二氧化碳的检验
能力目标:
用化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步骤
气体检验、鉴别的技能
情感目标:
培养环保意识;
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教学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学法指导】讲练结合,图形结合
复习提问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药品
原理收集方法
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2、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CO2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味、态、溶解性、
密度。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也不共给呼吸,一般也燃烧
2、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
现象
方程式
加热变色后的溶液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用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证实一口干枯的深井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大。
现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灯火实验
灯火_________
动物实验
动物_________
石灰水实验
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谈谈二氧化碳的用途
【小试身手】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1、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试液变红,原因是()
A.二氧化碳与石蕊发生了反应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D.二氧化碳分子扩散
2、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3.“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先变蓝色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褪去C.先变红后变紫D.变蓝后颜色褪去
4.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只占,但它是作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
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变成固体,俗称。
二氧化水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在实验室里经常使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如右图所示,向烧杯内碳酸钙粉末滴入盐酸,观察到烧杯中燃烧着的小蜡烛,下面一只火焰先熄灭,上面一只随后熄灭。
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导学案(第一课时)
1、知道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记住实验室制取CO2的常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法和注意事项。
3、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培养环保意识
1、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
2、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
3、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阅读课本P140—P141,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冬季比夏季高的原因是
2、不同年度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的趋势
3、自然界中生成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4、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例题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A.植物的呼吸作用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D.人和动物的呼吸
在大气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
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B、由实验室逸出的二氧化碳增加
C、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D、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1.药品:
和
2.反应原理:
文字表达式:
3.发生装置:
依据所以选择装置
4.收集方法:
主要依据气体的和。
(1)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因此不可采用法。
(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空气,因此可采用法。
5.检验方法: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若,则为二氧化碳。
6.验满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燃着的木条放在,如果,证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7.操作步骤:
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加药品(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收集,验满。
8.注意事项:
(1)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到,防止CO2从漏斗逸出。
(2)发生装置中的导气管要橡皮塞即可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尽量排净空气,收集的CO2较纯净.
(4)收集完CO2的集气瓶应(填“正”或“倒”)放在实验台上,否则会造成CO2的逸出,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例题2.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某同学认真研究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甲),对其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改进(如下图乙)。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写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该同学进行实验装置改进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检验b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热热
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化铵+氢氧化钙氯化钙+水+氨气。
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氨气的密度为0.77lg/L,空气的密度为l.293g/L,且在常温常压下,l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1收集有关资料:
2反应物状态:
NH4Cl和Ca(OH)2为态;
反应条件为;
生成的气体:
溶解性:
溶于水;
密度于空气。
②设计合理方案:
发生装置选用______,a的名称,收集装置选用_______。
1、地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A、产生温室效应B、产生酸雨C、污染环境D、毒害作物
2、在地球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含碳燃料的燃烧B、碳酸的分解
C、植物的光合作用D、人口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
3、现有下列仪器:
①锥形瓶②酒精灯③长颈漏斗④石棉网⑤导气官⑥水槽⑦集气瓶。
其中在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时肯定用不着的是()
A、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⑦D、①③⑥
4、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
A排水法B向下排空气法C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5、下列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合理、最常用的是()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石灰水是否浑浊B用紫色石蕊试液看是否变红色
C用火柴点看是否燃烧D测其密度,看是否比空气大
6、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
③向容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生成气体
以上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需要的药品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把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防止;
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的气体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单元 导学案